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463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备有第一挖胎棒、第二挖胎棒与工具头的自行车水壶架结构。

现有技术

自行车不仅可用来代步、健身,更因为自行车骑乘时需仰赖人力踩踏才能前进,所以自然不会有废气排放或需要额外使用燃料等问题,就因为骑乘自行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自行车的运动风气近年来才得以袭卷世界各地,而各国政府也乐见其产业的蓬勃发展,期能利用自行车来抑制汽、机车的使用量;然而,自行车毕竟是机械结构,平时定期的保养,并无法完全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所以在骑乘过程仍会有车体故障、爆胎、轮胎泄气或零件松脱等状况,在这些情况下常需要以手工具来进行检修,但这类工具多较笨重,而不易被随车携带,因此,当故障发生时,自行车骑乘人通常只能在路上等待援助或将自行车牵移至最近的车行进行维修,该将会造成骑乘人的不便,骑乘兴致更是会大打折扣。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利用该水壶架上的工具组在自行车故障时提供骑乘人做检修,让自行车可维持继续前进的能力,通过水壶架提供该工具组卡固,以随着水壶架一起被载运,还不需在狭小的车体上另外挪出空间以提供该工具组置放,也能避免忘了带工具组造成无法维修的窘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其包含有:一水壶架本体、一背板、一第一挖胎棒、一第二挖胎棒与至少一工具头,其中,水壶架本体具有一抵靠部,抵靠部前端设有一开口朝上的滑槽,滑槽内设有锁孔,抵靠部两侧各再通过一外扩的侧挡缘连接有往前弧弯的弹性夹片,在抵靠部下方则前伸有一底托,背板上设有锁孔,前端形成有第一卡结凸部与第二卡结凸部,当背板从开口插设在滑槽内时,便利用锁孔的对位提供螺丝穿过,让该背板连同水壶架本体能一起固定在自行车架上,第一挖胎棒正面设有一具多边形卡孔的套接柱与至少一容槽,背面设有卡结凹部,利用卡结凹部提供第一卡结凸部卡入,令第一挖胎棒能在二侧挡缘所形成的扩大空间中获得卡固,当第一挖胎棒固定在背板上时,还令第一挖胎棒能避开第二卡结凸部,不对第二卡结凸部产生遮蔽,及该第一挖胎棒上具有一工作端,第二挖胎棒具有一工作端与一固定端,背面设有至少一容槽与一闪避孔,该固定端是往后凸伸出第二挖胎棒,且具有一卡固孔,当工具头逐一放入第二挖胎棒的容槽,并利用第二挖胎棒与第一挖胎棒的重叠,让背板的第二卡结凸部能顺利卡入第二挖胎棒的卡固孔时,除令第二挖胎棒同样能在背板上获得固定外,更能利用第一挖胎棒与第二挖胎棒的对合,以该第一、二挖胎棒的容槽共同提供工具头容置,及通过闪避孔提供套接柱穿入,令第一、二挖胎棒能顺利重叠对合。

进一步地,水壶架本体与背板的至少一锁孔是设呈长孔状,俾以在安装时让该水壶架本体与背板能进行高度上的微调。

进一步地,抵靠部两侧各透通过一外扩的侧挡缘连接有往前弧弯的弹性夹片。

进一步地,卡孔连同套接柱是利用一六角套筒的埋入射出制设在第一挖胎棒上。

进一步地,第二挖胎棒的容槽内设有用来对工具头产生夹抓的夹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其水壶架本体上即具备有第一挖胎棒、第二挖胎棒等工具,利用工具头与第一挖胎棒的卡固,还令第一挖胎棒能当作扳手使用,让骑乘者可在车体故障的第一时间就以这些工具进行初步的检修,令自行车能维持继续前进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其第一挖胎棒、第二挖胎棒与工具头是固定在水壶架本体上,让骑乘者不需另外携带工具包,便足以建立自行检修车体的能量,使骑乘过程可更轻松、惬意,且能避免占用车体有限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其第一挖胎棒、第二挖胎棒与工具头的拆组相当简易,以达使用上的绝佳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水壶放上承载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以挖胎棒撬开轮胎的使用状态暨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以扳手形态提供使用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部分:

水壶架本体--10 抵靠部----11

滑槽-----12 开口-----121

锁孔-----13 侧挡缘----14

弹性夹片---15 底托-----16

背板-----20 锁孔-----21

第一卡结凸部-22 第二卡结凸部-23

第一挖胎棒--30 套接柱----31

卡孔-----311 容槽-----32

卡结凹部---33 工作端----34

第二挖胎棒--40 工作端----41

固定端----42 卡固孔----421

容槽-----43 夹爪-----431

闪避孔----44

工具头----50

自行车架---60

水壶-----70。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考图1至图3,其包含有:一水壶架本体10、一背板20、一第一挖胎棒30、一第二挖胎棒40与至少一工具头50,其中,水壶架本体10具有一抵靠部11,抵靠部11前端设有一开口121朝上的滑槽12,滑槽12内设有锁孔13,抵靠部11两侧各再通过一外扩的侧挡缘14连接有往前弧弯的弹性夹片15,在抵靠部11下方则前伸有一底托16,背板20上设有锁孔21,前端形成有第一卡结凸部22与第二卡结凸部23,当背板20从开口121插设在滑槽12内时,便利用锁孔2113的对位提供螺丝穿过,让该背板20连同水壶架本体10能一起固定在自行车架60上,第一挖胎棒30正面设有一具多边形卡孔311的套接柱31与至少一容槽32,背面设有卡结凹部33,利用卡结凹部33提供第一卡结凸部22卡入,令第一挖胎棒30能在二侧挡缘14所形成的扩大空间中获得卡固,当第一挖胎棒30固定在背板20上时,还令第一挖胎棒30能避开第二卡结凸部23,不对第二卡结凸部23产生遮蔽,及该第一挖胎棒30上具有一工作端34,第二挖胎棒40具有一工作端41与一固定端42,背面设有至少一容槽43与一闪避孔44,该固定端42是往后凸伸出第二挖胎棒40,且具有一卡固孔421,当工具头50逐一放入第二挖胎棒40的容槽43,并利用第二挖胎棒40与第一挖胎棒30的重叠,让背板20的第二卡结凸部23能顺利卡入第二挖胎棒40的卡固孔421时,除令第二挖胎棒40同样能在背板20上获得固定外,更能利用第一挖胎棒30与第二挖胎棒40的对合,以该第一、二挖胎棒3040的容槽3243共同提供工具头50容置,及通过闪避孔44提供套接柱31穿入,令第一、二挖胎棒3040能顺利重叠对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其中,水壶架本体10与背板20的至少一锁孔1321是设呈长孔状,以在安装时让该水壶架本体10与背板20能进行高度上的微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其中,第二挖胎棒40的容槽43内设有用来对工具头50产生夹抓的夹爪43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工具组的自行车水壶架,其中,卡孔311连同套接柱31是利用一六角套筒的埋入射出制设在第一挖胎棒30上。

其实际使用时,是将水壶70放入水壶架本体10)(请参阅图4),让水壶70能被二弹性夹片15环抱,配合底托16的支撑,将令该水壶70能随着自行车的运行而被载运,在骑乘过程,如发生爆胎或零件松脱等现象,能将第一、二挖胎棒3040从水壶架本体10的背板20上取下,利用二挖胎棒将轮胎撬离轮圈(请参阅图5),而能由骑乘者自己本身进行补胎或换胎的工作,借由工具头50卡入套接柱31的卡孔311)(请参阅图6),再以第一挖胎棒30提供握持,将令该第一挖胎棒30能当作扳手使用,将松脱的零件重新锁紧。

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其水壶架本体10上即具备有第一挖胎棒30、第二挖胎棒40等工具,利用工具头50与第一挖胎棒30的卡固,还令第一挖胎棒30能当作扳手使用,让骑乘者可在车体故障的第一时间就以这些工具进行初步的检修,令自行车能维持继续前进的能力;二其第一挖胎棒30、第二挖胎棒40与工具头50是固定在水壶架本体10上,让骑乘者不需另外携带工具包,便足以建立自行检修车体的能量,使骑乘过程可更轻松、惬意,且能避免占用车体有限的空间;三其第一挖胎棒30、第二挖胎棒40与工具头50的拆组相当简易,以达使用上的绝佳便利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