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土壤熟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44636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盐碱地熟化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氨基酸土壤深松剂,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氨基酸土壤深松剂的盐碱地土壤熟化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在利用过程当中,简单说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70%-80%,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应该只看到不利的一面,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很珍贵的土地资源。盐碱地的农业种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土壤熟化。所谓土壤熟化,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措施,使土壤的耕性不断改善,肥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即生土变熟土的过程。熟化的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良好,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协调,微生物活动旺盛,供给作物水分养分的能力强。现在常用土壤熟化的方法是翻耕或者填埋有机复合肥料。但是使用复合肥的缺点是,肥效过大,使用时会使农作物因肥效过大而死亡。而且复合肥对地质、土壤好气候的要求比较苛刻,不利用盐碱地的推广和使用。现有技术的土壤熟化方法具有以下缺陷和不足:盐碱地土壤熟化效果不理想,土壤生物量小,蚯蚓数量很少,表明土壤熟化程度不够;土壤团粒结构偏小,土壤的容重大,土壤总孔隙度偏小;现有技术的土壤熟化方法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量,同时降低盐碱地pH值。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氨基酸土壤深松剂的盐碱地土壤熟化方法,实现以下发明目的:1、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和蚯蚓数量;2、改善土壤结构,熟化5个月后,使团粒结构平均大小为3.5-4.3mm,使土壤总孔隙度为52-58%,使土壤通气空隙增加56-66%;3、降低土壤容重;4、降低土壤pH和含盐量;5、提高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和全钾含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氨基酸土壤深松剂的盐碱地土壤熟化方法,所述的土壤熟化方法包括施入土壤深松 剂步骤,所述的土壤深松剂包括以下组分:氨基酸、土壤酵母菌粉、侧包芽孢杆菌菌液、花生麸、虾蟹壳粉、脲醛树脂、水解聚丙烯腈、柠檬酸、羧甲基纤维素、木醋液、聚顺丁烯二酸、硫酸钙。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土壤深松剂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氨基酸18-25份、土壤酵母菌粉3-5份、侧包芽孢杆菌菌液4-8份、花生麸10-15份、虾蟹壳粉7-8份、脲醛树脂6-7份、水解聚丙烯腈2-3.5份、柠檬酸5-9份、羧甲基纤维素1-2份、木醋液3-4份、聚顺丁烯二酸7-12份、硫酸钙4-6份。所述土壤深松剂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氨基酸20份、土壤酵母菌粉4份、侧包芽孢杆菌菌液6份、花生麸13份、虾蟹壳粉7份、脲醛树脂7份、水解聚丙烯腈3份、柠檬酸7份、羧甲基纤维素2份、木醋液4份、聚顺丁烯二酸9份、硫酸钙5份。所述的氨基酸:包括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重量配比为1∶2∶3∶2∶2。所述的土壤酵母菌粉:含菌量12亿/g。所述的侧包芽孢杆菌菌液:含菌量16亿/ml。所述的土壤熟化方法还包括初次灌水步骤:灌溉量为320m3/公顷;水的矿化度为3.2g/L,pH为8.4,含盐量为0.12%,钠盐含量占总盐含量的84%。所述的土壤熟化方法还包括二次灌水步骤:灌水量为500m3/公顷,水的矿化度为2.6g/L,pH为8.0,含盐量为0.08%,钠盐含量占总盐含量的82%。所述的土壤熟化方法还包括机械深松步骤:将种植区进行机械深松,松土深度为60cm,反复深松3遍。使用本发明土壤熟化方法,熟化5个月后,微生物含量提高3.5-4倍,蚯蚓增加数量为5-7条/m2,团粒结构平均大小为3.5-4.3mm,土壤总孔隙度为52-58%,土壤通气空隙增加56-66%,土壤容重为1.31-1.36g/cm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用本发明土壤熟化方法,明显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和蚯蚓数量;熟化5个月后,微生物含量提高3.5-4倍,蚯蚓增加数量为5-7条/m2;2、使用本发明土壤熟化方法,明显改善了土壤结构,熟化5个月后,团粒结构平均大小为3.5-4.3mm,土壤总孔隙度为52-58%,土壤通气空隙增加56-66%;3、使用本发明土壤熟化方法,明显降低土壤容重,熟化5个月后,土壤容重为1.31-1.36g/cm3;4、使用本发明土壤熟化方法,熟化5个月后,土壤pH值为7.1-7.3,含盐量为0.08-0.15%;5、使用本发明土壤熟化方法,熟化5个月后,腐殖质含量提高8-10倍,全钾含量为2.6-3.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氨基酸土壤深松剂土壤深松剂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氨基酸18份、土壤酵母菌粉3份、侧包芽孢杆菌菌液4份、花生麸10份、虾蟹壳粉7份、脲醛树脂6份、水解聚丙烯腈2份、柠檬酸5份、羧甲基纤维素1份、木醋液3份、聚顺丁烯二酸7份、硫酸钙4份;所述的氨基酸:包括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重量配比为1∶2∶3∶2∶2;所述的土壤酵母菌粉:含菌量12亿/g;所述的侧包芽孢杆菌菌液:含菌量16亿/ml。实施例2一种氨基酸土壤深松剂土壤深松剂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氨基酸20份、土壤酵母菌粉4份、侧包芽孢杆菌菌液6份、花生麸13份、虾蟹壳粉7份、脲醛树脂7份、水解聚丙烯腈3份、柠檬酸7份、羧甲基纤维索2份、木醋液4份、聚顺丁烯二酸9份、硫酸钙5份;所述的氨基酸:包括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重量配比为1∶2∶3∶2∶2;所述的土壤酵母菌粉:含菌量12亿/g;所述的侧包芽孢杆菌菌液:含菌量16亿/ml。实施例3一种氨基酸土壤深松剂土壤深松剂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氨基酸25份、土壤酵母菌粉5份、侧包芽孢杆菌菌液8份、花生麸15份、虾蟹壳粉8份、脲醛树脂7份、水解聚丙烯腈3.5份、柠檬酸9份、羧甲基纤维素2份、木醋液4份、聚顺丁烯二酸12份、硫酸钙6份;所述的氨基酸:包括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重量配比为1∶2∶3∶2∶2;所述的土壤酵母菌粉:含菌量12亿/g;所述的侧包芽孢杆菌菌液:含菌量16亿/ml。实施例4一种氨基酸土壤深松剂的制备方法步骤1、制备土壤酵母菌粉a.土壤酵母培养将培养基加入发酵罐内,120℃灭菌30min;将温至28-30℃,调解pH为4.5-5.0,接种土壤酵母菌种;开启搅拌;在28-30℃下培养72小时。b.土壤酵母菌粉制备将土壤酵母培养液过滤,除去培养基成分,得到澄清菌液;菌液均匀喷洒在淀粉上,翻匀,得到土壤酵母菌粉,含菌量12亿/g。步骤2、制备侧包芽孢杆菌菌液a.将侧包芽孢杆菌的菌种划线培养后,再经过37-40℃的发酵扩培,发酵24小时,得到侧包芽孢杆菌母液;b.母液经800rpm离心3min,得上清液,过滤,滤出的菌液加蒸馏水稀释,得到侧包芽孢杆菌菌液,活菌含量为16亿/ml。步骤3、虾蟹壳粉碎将虾蟹壳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得到虾蟹壳粉。步骤4、称量按实施例1-3重量配比称取土壤深松剂各组分,备用。步骤5、喷菌将氨基酸、花生麸、虾蟹壳粉、脲醛树脂加入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喷入步骤2制备的侧包芽孢杆菌菌液,搅拌均匀。步骤6、制得土壤深松剂将步骤1制得的土壤酵母菌粉加入反应釜中,调节转速为50rpm,搅拌均匀;调节转速为80rpm,依次加入水解聚丙烯腈、柠檬酸、羧甲基纤维素、木醋液、聚顺丁烯二酸、硫酸钙,边加边搅拌,静置半小时后,放料,得到氨基酸土壤深松剂。实施例5一种使用氨基酸土壤深松剂的盐碱地土壤熟化方法步骤1、选择种植区选择的盐碱地种植区:0-30cm土层含盐量为0.56-0.58%,pH为8.0-8.2,腐殖质含量0.2-0.4g/kg,全钾含量小于0.2%,团粒结构平均大小为1.0-1.2mm,土壤总孔隙度为29-31%,土壤容重为1.9-2.3g/cm3。步骤2、机械深松将种植区进行机械深松,松土深度为60cm,反复深松3遍。步骤3、初次灌水灌溉量为320m3/公顷;水的矿化度为3.2g/L,pH为8.4,含盐量为0.12%,钠盐含量占总盐 含量的84%。步骤4、施入肥料向种植区盐碱地施入肥料,亩施肥料50kg;所述的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黄腐酸9份、尿素10份、碱蓬粉15份、乌蛇粉2份、马来酸酐7份、硝酸磷肥15份。步骤5、施入土壤深松剂向种植区盐碱地撒施实施例1-3的土壤深松剂,亩施土壤深松剂150kg。步骤6、二次灌水灌水量为500m3/公顷,水的矿化度为2.6g/L,pH为8.0,含盐量为0.08%,钠盐含量占总盐含量的82%。熟化结果检测:5个月后,对采用实施例1-3的土壤深松剂熟化土壤的结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微生物含量提高3.5倍4倍3.6倍蚯蚓增加数量5条/m27条/m26条/m2团粒结构平均大小3.5mm4.3mm3.7mm土壤总孔隙度52%58%55%通气空隙增加56%66%58%土壤容量1.31gcm31.36g/cm31.32g/cm3土壤pH值7.27.17.3含盐量0.12%%0.08%0.15%腐殖质含量提高8倍10倍9倍全钾含量2.7%3.0%2.6%经试验,使用本发明土壤熟化方法,熟化5个月后,微生物含量提高3.5-4倍,蚯蚓增加数量为5-7条/m2,团粒结构平均大小为3.5-4.3mm,土壤总孔隙度为52-58%,土壤通气空隙增加56-66%,土壤容重为1.31-1.36g/cm3,土壤pH值为7.1-7.3,含盐量为0.08-0.15%,腐殖质含量提高8-10倍,全钾含量为2.6-3.0%。经试验,使用本发明土壤改良方法改良种植区盐碱地后,在种植区盐碱地上种植花生,种 植成活率为97%,亩产花生500kg。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