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控制折叠稳定减震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41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联动控制折叠稳定减震婴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婴儿车,更具体地说是联动控制折叠稳定减震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需要很方便的折叠展开,现有的婴儿车大多不能多级折叠,折叠后的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且需要折叠时无法联动折叠,操作不方便;现有的婴儿车还存在以下的缺陷:

1、婴儿车座椅通常可以调节座椅角度,但现有的婴儿车座椅向前调节时无法限位,存在安全隐患;

2、现在的折叠婴儿车结构不稳定,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

3、现有的婴儿车多采用行走轮直接与支架连接的方式,婴儿车行走时震感强烈,存在无法减震的缺陷;

4、现有婴儿车多为自由转向结构,无法根据实际路况设定直行模式或转向模式;

5、现有的婴儿车的车轮非同轴连接,行走不畅顺,容易损坏,婴儿乘坐的舒适性较差,同时无法进行双轮同时刹车,刹车效果差,安全系数低。

如何对现有的婴儿车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 技术人员长期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是克服了现有婴儿车折叠不方便,折叠后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且无法实现联动折叠的技术问题,提供联动控制折叠稳定减震婴儿车。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联动控制折叠稳定减震婴儿车,包括底部支架1、下支撑架2、中连接架3以及上支架4,其特征在于:底部支架1上设有分别与中连接架3及下支撑架2铰接的下折叠装置5,中连接架3与上支架4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中连接架3与上支架4折叠,且当上支架4折叠后能控制下折叠装置5折叠的上折叠装置6,中连接架3上设有分别与中连接架3、下支撑架2以及底部支架1铰接的联动折叠装置7,联动折叠装置7包括:

第一连动杆701,前端与下支撑架2铰接,铰接位位于下支撑架2与底部支架1铰接位的下方;

第二连动杆702,下端与第一连动杆701后端铰接,上端与中连接架3上部铰接;

第三连动杆703,上端与第一连动杆701后端铰接,下端与中连接架3下部铰接;

下连杆705,下端铰设在第一连动杆701两端之间;

上连杆706,上端铰设在第二连动杆702两端之间;

下座椅架707,后部铰设在第一连动杆701、第二连动杆702、第三连动杆703的铰接部上;

下座椅架滑块713,能在下座椅架707上滑行;

下连杆705的上端部与上连杆706的下端部铰接,下座椅架滑块713铰设在其铰接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结构简单,可多级折叠,折叠后的体积更小,方便外出携带,且需要折叠时能联动折叠,操作方便;

2、本申请当座椅向前调节时可进行限位,避免座椅前倾,且结构更稳定,避免出现晃动的情况;

3、本申请设有定转切换结构,可根据实际路况设定直行模式或转向模式,使用更方便,且行走时能缓冲减震,更舒适耐用;

4、本申请采用同轴连接的方式将左、右两车轮连接,行走更畅顺,耐用性更高,婴儿乘坐更舒适;

5、本申请能进行双轮同时刹车,刹车效果更好,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局部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局部立体图;

图8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本申请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申请局部剖向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6所示,联动控制折叠稳定减震婴儿车,包括底部支架1、下支撑架2、中连接架3以及上支架4,底部支架1上设有分别与中连接架3及下支撑架2铰接的下折叠装置5,中连接架3与上支架4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中连接架3与上支架4折叠,且当上支架4折叠后能控制下折叠装置5折叠的上折叠装置6,中连接架3上设有分别与中连接架3、下支撑架2以及底部支架1铰接的联动 折叠装置7,联动折叠装置7包括:

第一连动杆701,前端与下支撑架2铰接,铰接位位于下支撑架2与底部支架1铰接位的下方;

第二连动杆702,下端与第一连动杆701后端铰接,上端与中连接架3上部铰接;

第三连动杆703,上端与第一连动杆701后端铰接,下端与中连接架3下部铰接;

下连杆705,下端铰设在第一连动杆701两端之间;

上连杆706,上端铰设在第二连动杆702两端之间;

下座椅架707,后部铰设在第一连动杆701、第二连动杆702、第三连动杆703的铰接部上;

下座椅架滑块713,能在下座椅架707上滑行;

下连杆705的上端部与上连杆706的下端部铰接,下座椅架滑块713铰设在其铰接端部。

进一步地,第一连动杆701上铰设有前倾摆动时能避免越过中连接架3的折叠座椅组件7a,折叠座椅组件7a包括铰设在第一连动杆701后端的调节座709,下座椅架707后部与调节座709固定连接,调节座709上铰设有能沿其摆动并与下座椅架707配合形成座椅的上座椅架708。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折叠时能联动折叠,且座椅向前调节时可进行限位,避免座椅前倾,降低安全隐患。

更进一步地,上座椅架708上设有能防止其前倾摆动时越过中连接架3的摆动角度限位块714,上座椅架708上设有能使其调节摆动 角度后卡锁在调节座709上的滑动卡锁件712,上座椅架708与调节座709通过座椅铰轴710铰接,调节座709上设有摆动角度限级齿711,滑动卡锁件712上设有能使其卡锁在摆动角度限级齿711上的滑动卡锁齿720,滑动卡锁件712与上座椅架708之间设有当滑动卡锁件712向上提起解锁后能使其自动复位卡锁的弹性复位结构。下座椅架滑块713套装在下座椅架707上。底部支架1上设有的连杆稳定固定扣704,连杆稳定固定扣704能供第一连动杆701卡入以增强稳定性。下座椅架707上设有下座椅架稳定扣716,上连杆706上设有打开折叠后能卡入的下座椅架稳定扣716的稳定扣轮717。其优点在于结构稳定耐用,方便折叠,打开折叠后稳定性高,避免晃动,且座椅向前调节时可进行限位,避免座椅前倾。

具体地,上折叠装置6包括连接在上支架4上的第一连接件601和连接在中连接架3上的第二连接件602,第一连接件601上设有铰轴603,第一连接件601与第二连接件602通过铰轴603相互铰接,第一连接件601内设有第一卡槽604,第二连接件602内设有第二卡槽605,第二卡槽605内设有能沿铰轴603转动的转动件606,转动件606上设有转轴套管607,转动件606朝向第一连接件601一端设有能在转轴套管607上滑动的滑动齿盘608,该滑动齿盘608能将第一连接件601与第二连接件602锁定,滑动齿盘608与第一卡槽604之间设有能沿转轴套管607滑动且转动的转动解锁件609,该转动解锁件609转动后能将第一连接件601与第二连接件602的锁定解除,转动件606与滑动齿盘608之间设有顶压弹簧610。第一连接件601 及第二连接件602的侧方均设有加强片。上支架4上设有用于控制上折叠装置6折叠的折叠控制开关9,折叠控制开关9包括折叠按钮901,上支架4内设有一端与折叠按钮901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解锁件609连接,当按压折叠按钮901时能拉动转动解锁件609转动解锁的第一拉绳902。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折叠时能联动折叠,操作方便。

更具体地,转动件606通过第二拉绳611与下折叠装置5连接,滑动齿盘608上设有定位卡齿612,第一卡槽604内设有与定位卡齿612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卡齿槽613,第二卡槽605内设有与定位卡齿612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卡齿槽614,第一卡槽604内设有凸起斜推面617,转动解锁件609上设有与凸起斜推面617配合使用的斜推结构618,该转动解锁件609转动时能使滑动齿盘608脱离第一卡槽604,铰轴603上设有第一限位挡块615,转轴套管607内设有与第一限位挡块615配合使用用于限定转动件606转动行程的第二限位挡块616。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折叠时能联动折叠,操作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中,下折叠装置5包括有由拼接件一501、拼接件二502配合组成的下折叠固定组件5a,该下折叠固定组件5a与中连接架3连接,下折叠固定组件5a上设有与其铰接并与下支撑架2连接的下折叠活动组件5b,下折叠活动组件5b上设有与其铰接并与底部支架1连接的底部折叠件503。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折叠时能联动折叠,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拼接件二502内设有滑槽504,滑槽504内设有能在 其内往复滑行的滑锁件505,滑锁件505件上设有锁定缺口506,拼接件二502内设有能卡锁锁定缺口506的缺口卡锁件507,缺口卡锁件507与拼接件二502之间设有锁定复位弹簧508。拼接件二502与滑锁件505之间设有推动滑锁件505滑动复位的弹性顶推件,该滑锁件505与转动解锁件609通过第二拉绳611连接,并能随转动解锁件609转动而滑行。缺口卡锁件507上设有卡锁滑柱509,拼接件一501及拼接件二502上均设有供卡锁滑柱509伸出的解锁孔510,下折叠活动组件5b包括拼接件三511、拼接件四512,拼接件三511设于拼接件一501外侧,拼接件四512设于拼接件二502外侧,拼接件三511及拼接件四512上均设有上部折叠行程滑槽513,上部折叠行程滑槽513一端设有与解锁孔510开口对应的折叠定位槽514,拼接件二502、拼接件三511及拼接件四512上均设有下部折叠行程滑槽515,底部折叠件503上设有能伸入下部折叠行程滑槽515内能使其在限定的范围内摆动的下折叠连接销516。拼接件三511及拼接件四512的侧方均设有加强片。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折叠时能联动折叠,操作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中,下支撑架2下端设有前导向减震行走装置8a,底部支架1下端设有后减震行走装置8b,前导向减震行走装置8a包括可与下支撑架2连接的导向固定座801,导向固定座801上设有能沿其转动的导向转动件802,导向转动件802上铰设有前减震行走轮组件8c,导向转动件802上设有能改变其导向模式的定转切换装置8d,后减震行走装置8b包括连接轴822,连接轴822两端设有后行 走组件8f,后行走组件8f与连接轴822之间设有能与底部支架1连接的同轴连接组件8g,同轴连接组件8g包括后同轴固定座823,后同轴固定座823内设有能刹停后行走组件8f的刹车装置8h。其优点在于结构合理,可根据实际路况设定直行模式或转向模式,使用更方便,且行走时能缓冲减震,更舒适耐用,同时采用同轴连接的方式将左、右两车轮连接,行走更畅顺,耐用性更高,婴儿乘坐更舒适,刹车时进行双轮同时刹车,刹车效果更好,安全系数高。

具体地,导向固定座801上设有导向轴803,导向转动件802通过导向孔804连接在导向轴803上并能沿其转动,导向转动件802上设有能使其与导向轴803分离的装拆分离装置8e,前减震行走轮组件8c包括摆动缓冲件809,摆动缓冲件809通过前缓冲摆动轴810与导向转动件802前部铰接,摆动缓冲件809上设有前行走轮811,导向转动件802上设有缓冲行程孔812,摆动缓冲件809上设有能使其在缓冲行程孔812的行程范围内摆动的行程限定销813,摆动缓冲件809与导向转动件802之间设有前减震缓冲弹簧814,定转切换装置8d包括设于导向固定座801上的导向卡锁件816,导向卡锁件816上设有导向卡锁件槽817,导向转动件802上铰设有能在其上摆动且能伸入导向卡锁件槽817以锁定导向转动件802的导向卡锁块818。导向转动件802内设有一端与前减震缓冲弹簧814连接的卡锁凸起件819,导向卡锁块818内设有与卡锁凸起件819配合使用能使导向卡锁块818卡锁或解锁的卡锁滑槽820及解锁滑槽821,前减震缓冲弹簧814有实现减震及辅助导向卡锁块818切换模式的功能。前行走轮 811与摆动缓冲件809通过行走插接销815连接。导向轴803上设有导向卡锁槽805,装拆分离装置8e包括能沿导向转动件802横向滑动的按压件806,按压件806上设有能卡锁导向卡锁槽805使导向转动件802不脱离导向轴803的导向压锁孔807,按压件806与导向转动件802之间设有第一锁定弹簧808。其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可根据实际路况设定直行模式或转向模式,使用更方便,且行走时能缓冲减震,更舒适耐用。

更具体地,后行走组件8f包括后行动轮828及与其同轴固定的装拆连接轴829,后行动轮828上设有锁定轮盘830,刹车装置8h包括伸缩固定套831,设于该伸缩固定套831内能沿其往复滑动的伸缩滑行柱832,伸缩固定套831底部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滑动盖体833,滑动盖体833与伸缩滑行柱832之间设有第一伸缩顶压弹簧834,后同轴固定座823上设有能供伸缩固定套831在内滑动的第一伸缩沉孔835,及与第一伸缩沉孔835同轴能供伸缩滑行柱832伸出的第二伸缩锁定孔836,第一伸缩沉孔835与伸缩固定套831之间设有第二伸缩顶压弹簧837,锁定轮盘830上设有供伸缩滑行柱832插入锁定的锁定插入孔847。后同轴固定座823上设有与连接轴822同轴连接的第一同轴连接孔838,锁定轮盘830上设有与连接轴822同轴的第二同轴连接孔839,后同轴固定座823与锁定轮盘830之间设有能将其同轴连接的同轴连接件840,同轴连接件840一端与第一同轴连接孔838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同轴连接孔839连接。连接轴822上设有能沿其轴向转动用于锁定或解锁后行走组件8f的旋转锁定件841,旋 转锁定件841端部设有与后同轴固定座823连接且转动时能控制刹车装置8h锁定或解锁的旋转锁定槽842,旋转锁定槽842上设有第一锁定位843及第一解锁位844,第一锁定位843及第一解锁位844之间通过滑锁斜面845连接。后同轴固定座823上铰设有能与底部支架1连接的后减震活动件824,后减震活动件824上设有后减震活动孔825,后同轴固定座823内设有与后减震活动孔825连接用于限定后减震活动件824减震行程的后减震限定销826,后减震活动件824与后同轴固定座823之间设有后减震缓冲弹簧827。装拆连接轴829上设有装拆定位槽846,后同轴固定座823上设有能卡锁装拆定位槽846用于装拆后行走组件8f的装拆开关组件8i。其优点在于结构紧凑,采用同轴连接的方式将左、右两车轮连接,行走更畅顺,耐用性更高,婴儿乘坐更舒适,且刹车时进行双轮同时刹车,刹车效果更好,安全系数高。

本申请工作原理:

控制折叠:轻按折叠按钮901,第一拉绳902即拉动转动解锁件609转动,转动后的转动解锁件609即顶推滑动齿盘608,使其与第一卡槽604分离,分离后,第一连接件601即解锁实现摆动,上支架4可随其摆动实现折叠。第一连接件601摆动时,同时带动转动件606转动,转动件606转动时随即使第二拉绳611拉动滑锁件505,滑锁件505滑动便使缺口卡锁件507下滑,卡锁滑柱509也随即下滑至解锁孔510下端,此时即可在折叠行程滑槽515内滑行,下支撑架2及 底部支架1便可实现折叠。

联动折叠:下支撑架2折叠时,第一连动杆701即向后移动,使第二连动杆702、第三连动杆703端部向内侧收合,下连杆705及上连杆706随其收合向前推进,使下座椅架滑块713可向前滑动。

座椅角度调节:提起滑动卡锁件712使其脱离摆动角度限级齿711,上座椅架708便可实现折叠。

定转切换:前行时,导向卡锁块818卡于导向卡锁件槽817内,导向转动件802无法沿导向轴803转动;需要转向时,轻按导向卡锁块818,其即向上摆动,卡锁凸起件819卡于解锁滑槽821上,导向卡锁块818脱离导向卡锁件槽817,导向转动件802即可沿导向轴803转动。

刹车:轻踏旋转锁定件841,旋转锁定槽842转动使刹车装置8h从第一解锁位844滑至第一锁定位843,伸缩固定套831便在第一伸缩沉孔835内向前推进,伸缩滑行柱832即从第二伸缩锁定孔836伸出卡进锁定轮盘830上的锁定插入孔847,使后行动轮828停止转动,实现刹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