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2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包括降阻增程的空气动力结构,其特征是:该空气动力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箱进气段、驾驶舱空气流道段、车尾空气流道段;

所述前箱进气段包括进气箱,进气箱包括电动汽车前舱各组成部分和防火墙,用于进入气体,所述防火墙上开设有空气流通孔和/或设有导气槽;

所述驾驶舱空气流道段包括沿左右前柱、左右上边梁、左右后柱、左右D柱、左右后翼子板所设置的导气管Ⅰ或其内部所设的流道,和/或沿驾驶舱地板、车尾电动机舱所设置的导气管Ⅳ,或沿驾驶舱地板、车尾行李箱地板所设置的导气管Ⅴ,或沿电池组上方和/或下方、车尾行李箱地板所设置的导气管Ⅵ,或沿电池组上方和/或下方、车尾电动机舱所设置的导气管VII;和/或驾驶舱地板处的空气流道、和/或电池组处的空气流道;

所述驾驶舱空气流道段还包括在电池组和驾驶舱地板之间所设的导气管且导气管沿车尾行李箱地板延长设置的导气管VIII或在电池组和驾驶舱地板之间所设的导气管且导气管沿车尾电动机舱延长设置的导气管IX;

所述车尾空气流道段包括车尾行李箱盖流道、后保险杠流道、左右后翼子板流道、车尾行李箱地板处的空气流道、后围板流道、后横梁流道、尾灯座内部流道、车尾电动机舱处的空气流道,面向车尾气体尾流区的车尾行李箱盖上开设气体排出孔Ⅰ,面向车尾气体尾流区的后保险杠上开有气体排出孔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处的空气流道包括:电池组各表面及对应所设的电池组各表面的隔板Ⅰ形成的流入空气的电池组中空通道、或电池组上方和/或下方所设的双层中空导气板Ⅰ形成的导流通道或电池组内部所设的流道或电池组框架流道; 所述驾驶舱地板处的空气流道包括:驾驶舱地板各表面以及对应所设的驾驶舱地板各表面的隔板Ⅱ形成的流入空气的中空通道Ⅱ、或驾驶舱地板上方和/或下方所设的双层中空导气板Ⅴ形成的导流通道、或驾驶舱地板内部所设的流道;

所述车尾行李箱地板处的空气流道包括:车尾行李箱地板各表面以及对应所设的车尾行李箱地板各表面的隔板Ⅲ形成的流入空气中空通道Ⅲ、或车尾行李箱地板上方和/或下方所设的双层中空导气板Ⅲ形成的导流通道、或车尾行李箱地板内部所设的流道;所述车尾电动机舱处的空气流道包括:车尾电动机舱各表面以及对应所设的车尾电动机舱各表面的隔板Ⅳ形成的流入空气中空通道Ⅳ、或车尾电动机舱上方和/或下方所设的双层中空导气板Ⅳ形成的导流通道、或车尾电动机舱内部所设的流道;

所述防火墙空气流通孔与导气管Ⅰ和/或导气管Ⅳ或导气管Ⅴ或导气管Ⅵ或导气管VII或导气管VIII或导气管IX 前端开口对应连通,或与左右前柱内设的流道对应连通,或者通过导流管Ⅰ和/或者通过双层中空导流板Ⅱ与驾驶舱地板处的空气流道的前端对应连通,或者通过导流管Ⅱ和/或者通过双层中空导流板Ⅲ与电池组处的空气流道的前端对应连通;所述左右后柱内设的流道后端与左右后翼子板内部流道对应连通;所述导气管Ⅰ或导气管Ⅳ或导气管Ⅴ或导气管Ⅵ或导气管VII或导气管VIII或导气管IX后端开口与后保险杠流道或车尾行李箱盖流道对应连通;所述驾驶舱地板处的空气流道的后端与车尾行李箱地板处的空气流道对应连通,和/或与车尾电动机舱处的空气流道对应连通;所述电池组处的空气流道的后端通过导流管Ⅲ与后保险杠流道对应连通,或与车尾行李箱地板处的空气流道对应连通,和/或与车尾电动机舱处的空气流道对应连通;所述车尾行李箱地板处的空气流道或车尾电动机舱处的空气流道与后保险杠流道或车尾行李箱盖流道对应连通;

所述后保险杠流道、左右后翼子板流道、车尾行李箱盖流道以及车尾电动机舱处的空气流道通过设置流道对应相互连通,或其中任意两者或三者通过设置流道相互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空气流道段还包括与左右前柱以及左右中柱内部流道对应连通的左右前车门内部流道和/或门槛内部流道、与左右中柱以及左右后柱对应连通的左右后车门内部流道和/或门槛内部流道,所述左右后车门内部流道和/或门槛内部流道与左右后翼子板内部流道连通,所述左右前车门和左右后车门车门迎风面的门把手开孔设流道与相应车门的内部流道连通;

所述驾驶舱空气流道段还包括连通内部都设有流道的左右前柱、左右外视镜、前挡风玻璃、左右上边梁、车顶盖、天窗玻璃、后挡风玻璃,其中前挡风玻璃内部流道与进气箱和/或左右前柱内部流道连通,后挡风玻璃内部流道的后端与后翼子板内部流道和/或行李箱盖内部流道对应连通;所述左右前柱的迎风面开孔设流道,左右外视镜迎风面开孔设流道与左右前柱流道和/或左右前车门流道连通;

所述驾驶舱空气流道段还包括与左右前柱以及左右中柱内部流道对应连通的左右前车门玻璃内部流道,与左右中柱以及左右后柱内部流道对应连通的左右后车门玻璃内部流道,所述左右后柱内部流道与左右后翼子板内部流道对应连通;所述左右D柱内部流道的前端与后固定窗玻璃内部流道的后端连通,左右D柱内部流道后端与左右后翼子板内部流道对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翼子板外表面上开有空气进气孔,空气通过流道与车尾行李箱盖流道和/或后保险杠流道连通,所述后翼子板的内部流道、车尾行李箱盖流道、尾灯座内部流道对应相互连通,或其中任意两者通过设置流道相互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进气段还包括散热器、前保险杠面板、前挡泥板加强撑、前翼子板、前横梁和前箱盖,所述前保险杠面板、前挡泥板加强撑、前横梁、前翼子板和前箱盖中的至少一个上开有空气流通孔,其中前翼子板或前挡泥板加强撑或前箱盖迎风面上开的空气流通孔或与进气箱内壁贯通或通过流道与左右前柱内部流道和/或左右前车门流道连通,所述进气箱的内部的迎风梁上或柱上开有减小迎风面积的通气孔,所述散热器正放或侧放或平放或放在前箱或前箱盖上或车尾行李箱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箱内设有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将进气箱分成上下箱两部分,其中下箱内安装有散热器;在上下箱对应的防火墙上分别开设有空气流通孔和/或气体导气槽;导气管Ⅰ前端开口和/或前柱内设的流道与下箱对应的防火墙上开设的空气流通孔对应连通;上箱对应的防火墙上开设的导气槽和/或空气流通孔通过导流管Ⅱ或中空导流板Ⅲ与电池组处的空气流道对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梁,所述纵梁贯穿车身前后,纵梁前后端开孔设贯通流道,纵梁前端流道与设置流道的吸能器流道、设置流道的前横梁流道贯通相连,用来流入空气,纵梁流道后端与设置流道的吸能器流道、设置流道的后横梁流道贯通相连通往设流道的后保险杠;或通过电池组的框架连接的前纵梁和后纵梁,所述前纵梁的前后端设贯通流道,后纵梁的前后端设贯通流道,电池组的框架前后端设贯通流道与前后纵梁流道贯通,前纵梁前端流道与设置流道的吸能器流道、设置流道的前横梁流道贯通相连,用来流入空气,后纵梁后端流道与设置流道的吸能器流道、设置流道的后横梁流道贯通相连通往设流道的后保险杠;或与电池组的设流道的框架为一体的设有流道的前纵梁和后纵梁,电池组的框架设贯通流道与所述前后纵梁内部流道贯通,前纵梁前端流道与设置流道的吸能器流道、设置流道的前横梁流道贯通相连,用来流入空气,后纵梁后端流道与设置流道的吸能器流道、设置流道的后横梁流道贯通相连通往设流道的后保险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流道的前纵梁、后纵梁和地板主侧梁,前纵梁前端流道与设置流道的吸能器流道、设置流道的前横梁流道贯通相连用来流入空气,前纵梁后端流道与地板主侧梁流道相连,地板主侧梁流道后端通过设置导气流道与后纵梁流道前端连通,后纵梁流道后端与设置流道的吸能器流道、设置流道的后横梁流道贯通相连通往设流道的后保险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车身前中后的设有流道的通气加强梁,所述通气加强梁前部开孔进气,通气加强梁内部流道与后保险杠内部流道或车尾行李箱盖流道连通;或依次连接在电池组框架前后两端的与电池组框架为一体的内部设有流道的前通气加强梁和后通气加强梁,电池组框架设有流道与前后通气加强梁流道相连,前通气加强梁前部开孔进气,后通气加强梁内部流道后端与后保险杠内部流道或车尾行李箱盖流道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降阻增程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进气段、驾驶舱空气流道段、车尾空气流道段三者或两者或单独每段或每段的局部做成一体的安装在电动汽车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