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及其后轮避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471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滑板车及其后轮避震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尤其涉及一种滑板车及其后轮避震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消费品,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而电动滑板车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由于电动滑板车在每次充满电后都能行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且其时速还能达到五六十码,故能为使用者外出提供代步功能,因此,电动滑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青睐。

目前,现有的电动滑板车的只在前轮设置有避震装置,以通过前轮的避震去降低起伏不平的路面所带来的振动冲击,以确保使用者操作的舒服性。

但是,由于现有的滑板车的后轮是借助其滚动轴固定于车身的后端处,故使得后轮不具备缓冲功能,故当行走于起伏不平面的路面上,后轮因没有避震装置而产生刚性冲击,因而影响到使用者操作的舒服性及安全性。

当然,除了电动滑板车外的其它滑板车,也存在上述的缺陷。

因此,急需要一种提高使用者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滑板车及其后轮避震机构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使用者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滑板车的后轮避震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使用者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滑板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板车的后轮避震机构,设于滑板车的后轮与车身间,所述滑板车的后轮避震机构包括一组接座、一滑动件及一弹性件。所述组接座组装于所述后轮的滚动轴的端部处;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相对所述车身滑动,所述滑动件的下端组装于所述组接座上,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组接座一起相对所述车身做上下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组接座与所述车身间,所述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滑动件及组接座一起相对所述车身滑动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滑板车的后轮避震机构分别布置于所述后轮的滚动轴的左右两端部处。

较佳地,所述车身具有后壳座,所述组接座位于所述后壳座内,所述滑动件的上端滑动地穿置于所述后壳座,所述弹性件弹性抵触于所述后壳座与所述组接座上。

较佳地,所述后壳座开设有供所述滑动件穿置的穿置孔,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穿置孔间隙配合,且所述滑动件的上端端部延伸出阻挡所述滑动件向下滑出所述穿置孔的阻挡部。

较佳地,所述滑动件为T形杆。

较佳地,所述组接座的前后两端各向上延伸出套接部,所述弹性件为两个且呈一前一后布置,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套接部处。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包括车身、组装于所述车身前端的车头、组装于所述车头下端的前轮、组装于所述车身后端处的后轮及前述的后轮避震机构。

较佳地,所述前轮与所述车头中的前叉间组装有前轮避震机构。

较佳地,所述车身上设置有USB接口及蓝牙模块。

较佳地,所述车头中的前叉与立管间设有车手收叠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避震机构包括组接座、滑动件及弹性件,组接座组装于后轮的滚动轴的端部处,滑动件沿车身的上下方向相对车身滑动,滑动件的下端组装于组接座上,滑动件与组接座一起相对车身做上下方向滑动,弹性件连接于组接座与车身间,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滑动件及组接座一起相对车身滑动的趋势,故使得后轮借助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避震机构具有缓冲效果,有效地降低因路面不平等原因而所造成的振动冲击,使得使用者的操作更舒适安全,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避震机构的滑板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滑板车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100包括车身10、组装于车身10前端的车头20、组装于车头20下端的前轮30、组装于车身10后端处的后轮40及后轮避震机构50。后轮避震机构50设于后轮40与车身10间,包括一组接座51、一滑动件52及一弹性件53。组接座51组装于后轮40的滚动轴41的端部处,而滑动件52沿车身10的上下方向相对车身10滑动,滑动件52的下端组装于组接座51上,使得滑动件52与组接座51一起相对车身10做上下方向滑动。弹性件53连接于组接座51与车身10间,弹性件53恒具有驱使滑动件52及组接座51一起相对车身10滑动的趋势,以借助弹性件53提供的弹性而使得后轮40具有缓冲减震功能。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后轮避震机构50分别布置于后轮40的滚动轴41的左右两端部处,以使得后轮40的左右两端均具有缓冲减震效果,因而使得滑板车100的后轮40减震效果更佳,但不以此为限。

同时,车身10具有后壳座11,组接座51位于后壳座11内,以使得组接座51隐藏于后壳座11内而具有更简洁的外观;滑动件52的上端滑动地穿置于后壳座11,弹性件53弹性抵触于后壳座11与组接座51上,以使得布局更紧凑的同时,还确保组接座51相对车身10滑移的可靠性。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后壳座11开设有供滑动件51穿置的穿置孔111,滑动件52与穿置孔111间隙配合,以确保滑动件52上下滑动的可靠性;且滑动件52的上端端部延伸出阻挡滑动件52向下滑出穿置孔111的阻挡部(图中未示),以防止滑动件52意外与后壳座11分离而影响到滑动件52相对车身10滑动的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为简化滑动件52的结构,故滑动件52为T形杆,但不以此为限;组接座51的前后两端各向上延伸出套接部511,弹性件53为两个且呈一前一后布置,弹性件53套设于套接部511处,以使得弹性件53的组装更可靠,且提高减震效果,但不以此为限。

再者,前轮30与车头20中的前叉21间组装有前轮避震机构60,以提高前轮30的避震效果;车身10上设置有USB接口12及蓝牙模块13,以匹配充放电及蓝牙传输的需求。车头20中的前叉21与立管23间设有车手收叠机构22,以便于车手的展收操作,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避震机构50包括组接座51、滑动件52及弹性件53,组接座51组装于后轮40的滚动轴41的端部处,滑动件52沿车身10的上下方向相对车身10滑动,滑动件52的下端组装于组接座51上,滑动件52与组接座51一起相对车身10做上下方向滑动,弹性件53连接于组接座51与车身10间,弹性件53恒具有驱使滑动件52及组接座51一起相对车身10滑动的趋势,故使得后轮40借助本实用新型的后轮避震机构50具有缓冲效果,有效地降低因路面不平等原因而所造成的振动冲击,使得使用者的操作更舒适安全,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