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跨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ep2960144a1公开了一种作为跨乘式车辆的一个例子的踏板型摩托车。图13是ep2960144a1中记载的摩托车的正视图。对于该摩托车,横向上长的位置灯101以位于车辆中央的方式配置在前盖103处,并且在前盖103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分别配置有一对前闪光灯。
对于跨乘式车辆,存在期望增强位置灯的装饰印象的情形。
对于ep2960144a1的摩托车,由于位置灯101在宽度方向上长,所以位置灯101的右端和左端配置成靠近一对前闪光灯102。当位置灯101和前闪光灯102如此在宽度方向上靠近时,多个发光部靠近地配置且因此无法充分增强位置灯101的装饰印象。
如果将ep2960144a1的摩托车改造成使得前闪光灯102在宽度方向上与位置灯101隔离开,则尽管能增强位置灯的装饰印象,但在不增加整车宽度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点有限制。尤其对于跨乘式车辆,与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相比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因此在宽度方向上的布设限制比在上下方向上严重。另一方面,如果为了将前闪光灯102与位置灯101在宽度方向上隔离开而在不改变位置灯101的高度(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情况下减小位置灯101的宽度,则位置灯101的发光面积减小。
如果位置灯在纵向上长,则能抑制发光面积的减小。此外,与横向上长的情况相比,前闪光灯与位置灯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被扩宽以使得位置灯的装饰印象能够增强。然而,如果位置灯单纯地在纵向上长,则通过位置灯照射的照射范围的宽度倾向于比横向上长的情况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乘式车辆,对于该跨乘式车辆,能在抑制由位置灯照射的照射范围的宽度减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位置灯的装饰印象。该目的通过如下所述的跨乘式车辆来实现。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跨乘式车辆,其包括:头管,所述头管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在车辆中央;操纵装置(转向装置),所述操纵装置由所述头管可枢转地支承;前盖,所述前盖配置在所述头管的前方;前照灯,所述前照灯配置在所述操纵装置的上部处;一对前闪光灯,所述一对前闪光灯包括配置在所述车辆中央的右侧的右前闪光灯和配置在所述车辆中央的左侧的左前闪光灯;和位置灯,所述位置灯配置在所述前盖上,位于所述前照灯的下方,包括led(发光二极管)灯并且包括透明盖,所述led灯包括led光源,所述透明盖向前方透过所述led灯的光,并且其中所述透明盖包括从在所述前盖的前表面开口的灯孔露出的露出部,所述露出部形成为使得所述露出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露出部的宽度,在所述车辆中央处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从所述灯孔向前方突出,并且所述露出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在向后方突出的同时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向前方透过所述led灯的光的多个凸部。
对于这种构型,位置灯的从前盖露出的露出部具有纵向上长的形状,其中在车辆正视图(跨乘式车辆的正视图)中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宽度,并且在车辆正视图中配置在车辆中央。由于位置灯的高度(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所以即使位置灯的宽度窄也能容易地确保位置灯的发光面积。此外,与露出部在横向上长的情况相比,前闪光灯与位置灯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扩宽。因此能增强位置灯的装饰印象。
然而,当位置灯的露出部构造成在纵向上长时,通过位置灯照射的照射范围的宽度倾向于比在横向上长的情况窄。本发明人因此考虑即使在纵向上长的位置灯中也确保照射范围的宽度。发明人注意到能有利地利用led灯的特性。与包括白炽灯作为光源的灯的情况相比,led灯的发热量低并且因此能使透明盖与led灯之间的距离更短。本发明人因此想到使位置灯的露出部从前盖的灯孔向前方突出并且在露出部的内表面中形成在向后方突出的同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led灯具有发热量低的特性并且因此能配置成靠近透明盖。即使位置灯的露出部突出,通过将led灯配置成靠近透明盖,也能在维持led灯的光的强度的同时使该光进入露出部。换言之,能在抑制led灯的光的衰减量的同时使led灯的光进入露出部。进入露出部的光能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在宽度方向上折射和扩散。因此能确保通过位置灯照射的照射范围的宽度。
因此能在抑制照射范围的宽度减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位置灯的装饰印象。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可对上述跨乘式车辆增加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所述led灯还包括在沿上下方向引导所述led光源的光的同时向前方发出所述led光源的光的导光部件。所述透明盖向前方透过通过所述导光部件引导的所述led光源的光。所述导光部件包括:入射面,所述入射面与led光源在上下方向对向;实心内部,通过所述实心内部在上下方向上引导从所述入射面进入的led光源的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向前方反射在内部传播的光;和发光面,所述发光面向前方发出在所述反射面处反射的光。
对于该构型,led光源的光进入与led光源对向的导光部件的入射面。进入导光部件的入射面的光在经导光部件的内部传播的同时在导光部件的反射面处向前方反射。在导光部件的反射面处反射的光从导光部件的发光面向前方发出。led光源的光因此在于上下方向上通过导光部件引导的同时从导光部件向前方发出。导光部件的发光面大于led光源的发光面。因此,能使用数量少的光源来照射宽范围。
所述导光部件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灯孔长。
对于该构型,导光部件在上下方向上比灯孔长并且因此光能在从灯孔的上端到灯孔的下端的宽范围扩散。照射范围由此能在上下方向上扩宽。
所述导光部件包括穿过所述灯孔配置在所述前盖外的外侧部。
对于该构型,导光部件的一部分穿过灯孔配置在前盖外。配置在前盖外的导光部件的外侧部向前方发出led光源的光。外侧部配置在前盖外并且因此从外侧部向前方发出的光不会被前盖遮挡。照射范围因此能在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上扩宽。
所述位置灯的所述露出部包括在跨乘式车辆的正视图中在所述露出部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窄部和在跨乘式车辆的正视图中在所述露出部中具有最大宽度并且配置在所述窄部的上方的宽部。
照射范围的宽度根据露出部的宽度而变化。对于该构型,在车辆正视图中宽度最大的宽部配置于在车辆正视图中宽度最小的窄部的上方。这种情况下,照射范围的宽度随着照射范围从人的足部接近人眼而逐步或连续地扩宽。照射范围的宽度因此在靠近跨乘式车辆前方的人的眼睛的位置处宽并且因此能进一步增强位置灯的装饰印象。
整个所述位置灯配置在与所述前照灯和所述一对前闪光灯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处。
对于该构型,整个位置灯不仅配置在与前照灯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处,而且配置在与一对前闪光灯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处。因此,与位置灯的一部分配置在与另一灯相同的高度处的情况相比,能进一步增强位置灯的装饰印象。
所述前盖的前表面和所述露出部的外表面在所述灯孔的边缘处限定出v形截面的凹部。
对于该构型,前盖的前表面和露出部的外表面在灯孔的边缘处限定出v形截面的凹部。当不存在凹部时,难以使从露出部的外表面透过的光在灯孔的边缘附近以大角度折射。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凹部,则从露出部的外表面透过的光能在灯孔的边缘附近以大角度折射。由此能扩宽照射范围。
所述凹部包围所述露出部的整个外周。
对于该构型,由前盖的前表面和露出部的外表面限定出的凹部包围露出部的整个外周。因此,从露出部的外表面透过的光在灯孔的边缘附近能以大角度在宽度方向上向外折射。此外,从露出部的外表面透过的光能在灯孔的边缘附近以大角度在向上方向或向下方向上折射。由此照射范围能在宽度方向和上下两种方向上扩宽。
所述跨乘式车辆还包括配置在所述操纵装置的操纵把手前方的第一把手盖和配置在所述操纵把手后方并与所述第一把手盖连接的第二把手盖。所述位置灯的所述露出部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二把手盖的下端的上方。
对于该构型,位置灯的露出部的上端位于第二把手盖的下端的上方并且由此能使位置灯的露出部在向上方向上足够长。照射范围由此能在向上方向上扩宽。
所述跨乘式车辆还包括座位,所述座位包括驾驶者坐在其上的就座面。所述位置灯的所述露出部的下端位于所述座位的就座面的下方。
对于该构型,位置灯的露出部的下端位于座位的就座面的下方并且由此能使位置灯的露出部在向下方向上足够长。照射范围由此能在向下方向上扩宽。
所述位置灯的所述露出部在跨乘式车辆的侧视图中具有弯曲形状。
对于该构型,位置灯的露出部在车辆侧视图(跨乘式车辆的侧视图)中具有弯曲形状并且因此与露出部在车辆侧视图中具有直线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增加露出部的面积。因此能增加led光源的光从其中发出的位置灯的发光面的面积。由此能扩宽照射范围。
所述位置灯的所述露出部的宽度在跨乘式车辆的正视图中比跨乘式车辆的前轮的宽度窄。
对于该构型,位置灯的露出部的宽度变窄,使得露出部的宽度比跨乘式车辆的前轮的宽度窄并且因此位置灯在宽度方向上与前闪光灯进一步隔离开。由此能进一步增强位置灯的装饰印象。
所述位置灯的露出部的宽度在跨乘式车辆的正视图中比头管的宽度窄。
对于该构型,位置灯的露出部的宽度变窄,使得露出部的宽度比头管的宽度窄并且因此位置灯在宽度方向上与前闪光灯进一步隔离开。由此能进一步增强位置灯的装饰印象。
led灯与透明盖之间的距离比露出部的宽度小。
对于该构型,led灯与透明盖之间的距离比露出部的宽度小并且因此能使led灯充分靠近露出部。由此能在充分维持光的强度的同时使led灯的光进入露出部。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元件、特征、步骤、特性和优点将从以下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跨乘式车辆的示意性左侧视图。
图2a和图2b是跨乘式车辆的正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3a和图3b是跨乘式车辆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4a和图4b是跨乘式车辆的左侧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沿图6所示的线v-v截取的位置灯的横截面图。
图6是沿图5所示的线vi-vi截取的位置灯的竖直截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位置灯从前盖的灯孔突出的情况下光如何传播的概念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位置灯不从前盖的灯孔突出的情况下光如何传播的概念图。
图9是示出包括白炽灯作为光源的位置灯的竖直截面的位置灯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未设置导光部件的led灯的竖直截面的位置灯的截面图。
图11是前闪光灯配置在把手盖处的跨乘式车辆的示意性部分正视图。
图12是前闪光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与位置灯的高度相等的高度处的跨乘式车辆的示意性部分正视图。
图13是常规跨乘式车辆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基于以跨乘式车辆1在水平面上向前直行的基准姿势(操纵把手7配置在直行位置处的姿势)坐在跨乘式车辆1上的面向前方的驾驶者的视角定义的。左右方向对应于车辆宽度方向dw。车辆中央wo(参照图2a)对应于从头管3的中心线通过并且垂直于后轮wr的旋转中心的竖直平面。以下将说明基准姿势下的跨乘式车辆1,除非给出特别提示。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指跨乘式车辆1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除非给出特别提示。
图1是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跨乘式车辆1的示意性左侧视图。
跨乘式车辆1包括利用外盖15覆盖的框架2。在图1中,框架2由粗虚线表示。框架2包括向后方和上方延伸的头管3、从头管3向后方和下方延伸的主框架4、和从主框架4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位框架5。一对座位框架5分别配置在车辆中央wo的右侧和左侧。一对座位框架5在左右方向上互相对向。
跨乘式车辆1包括由头管3可枢转地支承的操纵装置6和由操纵装置6可旋转地支承的前轮wf。操纵装置6包括由驾驶者操纵的操纵把手7和可旋转地支承前轮wf的前轮支承部件8。操纵把手7配置在操纵装置6的上部。操纵把手7和前轮支承部件8可围绕与头管3的中心线相当的转向轴线相对于框架2枢转。当操纵把手7被操纵时,前轮wf连同操纵把手7一起左右枢转。跨乘式车辆1由此转向。
跨乘式车辆1包括产生使跨乘式车辆1行驶的动力的摆动单元9和由摆动单元9可旋转地支承的后轮wr。摆动单元9包括动力源10(内燃发动机或电动机)和将动力源10的动力传输到后轮wr的驱动机构11。摆动单元9经由沿宽度方向dw延伸的枢轴12安装在框架2上。后轮wr由摆动单元9的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承。后轮wr和摆动单元9可相对于框架2围绕枢轴12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后悬架13的上端部安装在框架2上,并且后悬架13的下端部安装在摆动单元9的后端部上。
跨乘式车辆1包括配置在一对座位框架5的上方的跨乘座位14。座位14配置在头管3后方。座位14由一对座位框架5支承。座位14可直接由框架2支承或可间接由框架2支承。此外,座位14可以用于一个人或两个人。图1示出座位14设置有驾驶者坐在其上的主座位和乘员坐在其上的连体座位。用于驾驶者的就座面14a配置在用于乘员的就座面14b的更前方。
外盖15包括配置在操纵手柄7的前方的把手盖(第一把手盖)16和配置在操纵手柄7的后方的后把手盖(第二把手盖)17。外盖15包括配置在头管3的前方的前盖18、分别配置在前盖18的左侧和右侧的左右一对前侧盖19、和配置在前轮wf的上方的前挡泥板20。
把手盖16和后把手盖17互相连接。把手盖16和后把手盖17安装在操纵把手7上。前盖18和前侧盖19安装在框架2上。前挡泥板20安装在前轮支承部件8上。当操纵把手7被操纵时,把手盖16、后把手盖17和前挡泥板20连同操纵把手7一起枢转。
外盖15包括配置在前盖18和前侧盖19的后方的内面板21。内面板21包括配置在头管3的后方的上面板22和配置在上面板22的下方的下面板23。外盖15包括配置在一对座位框架5的上方的踏脚板24和从踏脚板24的后端部延伸到座位14的前端部的下面板25。外盖15在前后方向上在内面板21与下面板25之间限定出驾驶者的腿和脚配置在其中的脚部空间。驾驶者的脚置于设置在踏脚板24的上表面上的搁脚部上。
外盖15包括配置在踏脚板24和一对座位框架5的下方的下盖26以及分别配置在踏脚板24和下盖26的左侧和右侧的左右一对下侧盖27。外盖15包括从一对下侧盖27的后端部延伸到座位14的侧部的左右一对后盖28以及配置在后轮wr的上方和后方的后挡泥板29。后盖28分别配置在座位框架5的左侧和右侧。后盖28在侧视图中配置在座位14的下方。后挡泥板29的前端部配置在一对后盖28之间。后挡泥板29在侧视图中从后盖28向后方和下方延伸。
跨乘式车辆1包括向前方发光的前照灯30、根据驾驶者的操作而闪光的两个前闪光灯31、和向前方发光的位置灯32。前照灯30、前闪光灯31和位置灯32配置在座位14的前端的更前方。前照灯30配置在把手盖16处。两个前闪光灯31包括配置在车辆中央wo的右侧的右前闪光灯31和配置在车辆中央wo的左侧的左前闪光灯31。两个前闪光灯31分别配置在两个前侧盖19处。位置灯32配置在前盖18处。
跨乘式车辆1包括向后方发光的尾灯33和根据驾驶者的操作而闪光的两个后闪光灯34。尾灯33和后闪光灯34配置在后轮wr的前端的更后方。尾灯33配置在两个后盖28的后端部之间。尾灯33在侧视图中配置在座位14的后方。后闪光灯34在侧视图中配置在尾灯33的下方。两个后闪光灯34包括配置在车辆中央wo的右侧的右后闪光灯34和配置在车辆中央wo的左侧的左后闪光灯34。两个后闪光灯34安装在后挡泥板29上。
图2a和图2b是跨乘式车辆1的正面的一部分的视图。图3a和图3b是跨乘式车辆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图。图4a和图4b是跨乘式车辆1的左侧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2a示出跨乘式车辆1的正面的一部分,而图2b以放大方式示出图2a中所示的位置灯32。图3a示出跨乘式车辆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而图3b示出以放大方式图3a中所示的位置灯32。图4a示出跨乘式车辆1的左侧面的一部分,而图4b以放大方式示出图4a中所示的位置灯32。
如图2a所示,前照灯30、前闪光灯31和位置灯32包括从外盖15露出的露出部。前照灯30、前闪光灯31和位置灯32的各露出部是透过光源的光的透明盖的一部分。
在以下说明中,前照灯30的露出部将被简称为前照灯30并且各闪光灯31的露出部将被称为前闪光灯31。位置灯32的露出部将被简称为露出部41。露出部41从前盖18的灯孔42露出。露出部41可从外盖15的外部看见。露出部41从前盖18的灯孔42突出到前盖18外。灯孔42在与前盖18的外表面对应的前盖18的前表面18o处开口。
如图2a和图2b所示,露出部41配置在车辆中央wo处。露出部41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长的纵长形状。露出部41关于车辆中央wo对称或大致对称。露出部41配置在前照灯30与前挡泥板20之间。露出部41配置在前照灯30与前闪光灯31之间的高度处。露出部41在与上下方向对应的高度方向上与前照灯30和前闪光灯31不重叠。露出部41的下端41b配置在前闪光灯31的上方。露出部41比前闪光灯31配置在宽度方向dw上更内侧。露出部41比前照灯30的右端和左端配置在宽度方向dw上更内侧。
露出部41的宽度w1比露出部4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短。露出部41的宽度w1随着接近露出部41的下端41b而减小。露出部41的宽度w1比前照灯30的宽度和前闪光灯31的宽度各者短。露出部41的面积比前照灯30的面积和前闪光灯31的面积各者小。露出部4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比在上下方向上从露出部41的上端(后端41r)到前照灯30的下端的距离长。露出部41的宽度w1比前轮wf的宽度w2窄。露出部41的宽度w1比头管3的宽度的最大值w3窄。
如图2b所示,露出部41的各侧缘41el相对于车辆中央wo倾斜成随着接近侧缘41el的下端而接近车辆中央wo。一对侧缘41el之间在宽度方向dw上的间隔随着接近侧缘41el的下端而减小。露出部41的宽度w1意味着在宽度方向dw上一对侧缘41el之间的间隔。在正视图中宽度最大的宽部41w设置在露出部41的上端处。在正视图中宽度最小的窄部41n设置在露出部41的下端41b处。宽部41w配置在窄部41n的上方。
如图3a和图3b所示,露出部41在俯视图中配置在前照灯30的前方。在俯视图中露出部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在俯视图中前照灯3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露出部41在俯视图中配置在一对前闪光灯31之间。前闪光灯31被前盖18隐藏。露出部41的前端41f在俯视图中在后方与前盖18的前缘分离开。如图3b所示,露出部41的前端41f在俯视图中配置在灯孔42的前端的前方。灯孔42的前端在俯视图中被露出部41隐藏。
如图4a和图4b所示,露出部41在侧视图中沿前盖18的前缘18ef向后方和上方延伸。露出部41在侧视图中具有向斜上方凸出的弯曲形状。前盖18的前缘18ef在侧视图中也具有向斜上方凸出的弯曲形状。前盖18的前缘18ef在侧视图中以与露出部41的前缘的中间部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露出部41从前盖18的前缘18ef向前突出。除露出部4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外,露出部41在垂直于前盖18的前缘18ef的方向上的突出量是恒定的或基本恒定的。
露出部41的后端41r比前照灯30的前端配置在更前方。前照灯30的前端比前闪光灯31的后端31r配置在更后方。露出部41在侧视图中配置在前闪光灯31的上方。露出部41的前端41f比前闪光灯31的前端31f配置在更前方。露出部41的后端41r比前闪光灯31的后端31r配置在更前方。露出部41的前端41f可比前闪光灯31的前端31f配置在更后方或可配置在前闪光灯31的前端31f的正上方。这同样适用于露出部41的后端41r与前闪光灯31的后端31r之间的关系。
露出部41的上端与露出部41的后端41r一致。露出部41的上端可以是与露出部41的后端41r不同的部分。露出部41的上端配置在头管3的上端的上方并且配置在后把手盖17的下端17b的上方。后把手盖17的下端17b配置在座位14的驾驶者就座面14a的上方。露出部41的下端41b配置在驾驶者就座面14a的下方。露出部41的下端41b是与露出部41的前端41f不同的部分。露出部41的下端41b可与露出部41的前端41f一致。露出部41的下端41b配置在头管3的上端与头管3的下端之间的一定高度处。露出部41的下端41b比前轮wf的上端配置在更后方。
露出部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前照灯3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各前闪光灯3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露出部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露出部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与各前闪光灯3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或者可比各前闪光灯3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此外,露出部4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可与露出部4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相等或者可比露出部4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长或短。
现在将说明位置灯32的各部分。
图5是沿图6所示的线v-v截取的位置灯32的横截面图。图6是沿图5所示的线vi-vi截取的位置灯32的竖直截面图。横截面意味着与导光棒63的轴向正交的截面。
如图6所示,位置灯32包括发光的两个led光源44、扩散各led光源的光的导光部件45、透过由导光部件45引导的各led光源44的光的透明盖46以及与透明盖46一起限定出收纳led光源44和导光部件45的收纳室的灯罩47。
透明盖46配置在灯罩47的前方。透明盖46安装在灯罩47上。led光源44和导光部件45配置在透明盖46与灯罩47之间的收纳室中。一个led光源44配置在导光部件45的上方,另一个led光源44配置在导光部件45的下方。两个led光源44分别贴附在两个led基板43的表面上。各led基板43通过螺钉固定在导光部件45上。导光部件45通过螺钉固定在灯罩47上。灯罩47组装在外盖15上。灯罩47经由外盖15和支柱固定在框架2上(参见图1)。位置灯32由此固定在框架2上。
透明盖46包括配置在导光部件45的前方的盖前壁部51、从盖前壁部51的外周部朝灯罩47延伸的筒状盖周壁部52、和从盖前壁部51向前方突出的盖突出部53。盖突出部53在上下方向上比盖前壁部51短。盖突出部53相对于盖前壁部51被向下偏压。盖突出部53的竖直截面具有向前方凸起的弯曲形状。
如图5所示,透明盖46的盖突出部53在宽度方向dw上比盖前壁部51短。盖突出部53在宽度方向dw上配置在盖前壁部51的中央部处。盖突出部53的横截面具有向前方凸起的弯曲形状。盖突出部53与车辆中央wo重叠。盖露出部53关于车辆中央wo对称或大致对称。
透明盖46的盖突出部53从灯孔42的后方插入到灯孔42中。盖突出部53从灯孔42向前方突出。盖突出部53的突出量小于灯孔42的宽度。盖突出部53的一部分穿过灯孔42配置在前盖18的外部。盖突出部53的配置在灯孔42外的部分与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对应。
前盖18的前表面18o和盖突出部53的外表面53o在灯孔42的边缘处限定出环形凹部54。即,前盖18的前表面18o和盖突出部53的外表面53o在灯孔42的边缘处不是平滑地连续的,而是在灯孔42的边缘处限定出阶梯。凹部54包围露出部41的整个外周。凹部54在凹部54的周向上的各位置的截面具有向前方开放的v形构型。
透明盖46的盖突出部53包括从盖突出部53的内表面53i向后方突出的多个凸部55。图5示出设置了六个凸部55的例子。多个凸部55排列在盖突出部53的周向上。每个凸部55的横截面都具有向后方凸起的弯曲形状。凸部55的突出量小于盖突出部53的厚度。凸部55在上下方向上从盖突出部53的上端部沿盖突出部53的内表面53i延伸到盖突出部53的下端部。
灯罩47包括配置在导光部件45的后方的罩后壁部56和从罩后壁部56的外周部朝透明盖46延伸的筒状罩周壁部57。灯罩47还包括多个安装部(未示出),将灯罩47固定在外盖15(参见图1)上的多个螺钉分别插入所述安装部中。向led光源44供给电力的配线(未图示)从沿罩后壁部56的厚度方向贯通其中的通孔58(参见图6)插入收纳室内。
如图6所示,灯罩47的罩周壁部57限定出透明盖46的盖周壁部52插入其中的环形嵌合沟槽。罩周壁部57包括配置在嵌合沟槽的外部的环形外壁部59和配置在嵌合沟槽的内部的环形内壁部60。从透明盖46的盖周壁部52向外突出的钩部61插入沿外壁部59的厚度方向贯通其中的通孔62中。由此限制了透明盖46相对于灯罩47的移动。
如图5所示,导光部件45包括在上下方向上沿车辆中央wo延伸的导光棒63和在导光棒63的侧面展开的同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导光板64。导光部件45具有向后方开放的v形横截面。导光棒63配置在两个导光板64的前方。各导光板64的前缘部与导光棒63的后表面63r连接。各导光板64的宽度比导光棒63的宽度宽。
导光棒63与车辆中央wo重叠。导光棒63关于车辆中央wo对称或大致对称。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的横截面具有向前方凸起的弯曲形状。导光棒63的后表面63r具有与宽度方向dw平行的直线状的横截面。导光棒63配置在透明盖46的盖突出部53内侧。各导光板64从盖突出部53的内部延伸到盖前壁部51的后方。导光棒63包括穿过灯孔42配置在前盖18外的外侧部63o。外侧部63o位于各自都将灯孔42的边缘的两个位置连结的假想直线(图5和图6所示的一长两短交替虚线的直线)的前方。
如图6所示,导光棒63弯曲成向前方突出。尽管未图示,但导光板64也与导光棒63相似地弯曲成向前方突出。导光棒63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大于灯孔4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导光棒63的上端配置在灯孔42的上端的上方。导光棒63的下端配置在灯孔42的下端的下方。在上下方向上从导光棒63的下端到灯孔42的下端的距离比在上下方向上从导光棒63的上端到灯孔42的上端的距离短。
导光棒63的上端面与上方的led光源44对向。导光棒63的下端面与下方的led光源44对向。各led光源44配置在导光棒63与对应的led基板43之间。导光棒6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是来自led光源44的光入射的入射面。导光棒63的后表面63r是经导光棒63的内部传播的光借以朝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反射的反射面。反射面例如是沿宽度方向dw延伸的多个沟槽排列在上下方向上的凹凸面。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是由导光棒63的后表面63r反射的光借以朝前方发出的发光面。
当两个led光源44发光时,来自各led光源44的光从导光棒63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入射到导光棒63的内部。入射到导光棒63的内部的光在由导光棒63的后表面63r反射的同时沿导光棒63的轴向经导光棒63的内部传播。两个led光源44分别配置在导光棒63的上方和下方,因此来自led光源44的光在从导光棒63的上端到导光棒63的下端的范围内可靠地传播。经导光棒63的内部传播的光在由导光棒63的后表面63r反射之后从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向前方发出。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的各部分由此向前方发光。
位置灯32因此包括led灯100,该led灯包括led光源44和导光部件45。led灯100和透明盖46比较靠近地配置。具体地,上方的led光源44与透明盖46之间的最短距离m1(参见图6)比露出部44的宽度w1小。下方的led光源44与透明盖46之间的最短距离m2(参见图6)比露出部44的宽度w1小。
led灯100能靠近透明盖46配置的原因在于,相当于热源的led光源44的发热量低并且led光源44的温度不会变高。由于可以靠近透明盖46配置各led光源44,导光部件45能在不使导光部件45的曲率大的情况下靠近盖突出部53的内表面53i配置。导光部件45与透明盖46之间的最短距离n1比露出部44的宽度w1小。导光部件45靠近盖突出部53发光,这是因为导光部件45靠近盖突出部53定位。光在几乎不衰减的同时透过盖突出部53。
从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发出的光向前方透过透明盖46的盖突出部53并且照射跨乘式车辆1的前方的空间。具有圆弧形横截面的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沿宽度方向dw折射透过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的光。透过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的光因此不仅包括从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直接传播的光,而且包括从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向斜前方传播的光。照射范围由此能在宽度方向dw上扩展。
此外,透过导光棒63的前表面63f的光在透过具有圆弧形横截面的盖突出部53的内表面53i的过程中在宽度方向dw上折射。类似地,透过盖突出部53的内表面53i的光在透过具有圆弧形横截面的盖突出部53的外表面53o的过程中在宽度方向dw上折射。照射范围因此在宽度方向dw上进一步扩展。此外,增大光在宽度方向dw上的折射角度的多个凸部55设置在盖突出部53的内表面53i处,因此照射范围的宽度能进一步扩大。
图7是用于说明在位置灯从前盖的灯孔突出的情况下光如何传播的概念图。图8是用于说明在位置灯不从前盖的灯孔突出的情况下光如何传播的概念图。
如图8所示,在位置灯不从前盖的灯孔突出的情况下,发出光线的发光面比灯孔配置在更后方。这种情况下,从发光面向斜侧方发出的光的一部分被前盖遮挡(参见长短交替虚线的圆)。
另一方面,在位置灯如图7所示从前盖的灯孔突出的情况下,发光面能靠近灯孔并且发光面的至少一部分能配置在前盖外。这种情况下,能减少被前盖挡住的光。照射范围由此能在宽度方向dw上扩宽。由于同样的原因,照射范围也能在上下方向上扩展。
此外,在位置灯不从前盖的灯孔突出的情况下,难以使透过透明盖的光在灯孔的边缘附近以大角度折射。另一方面,在位置灯从前盖的灯孔突出的情况下,透过透明盖的光能在灯孔的边缘附近以大角度折射。位置灯在灯孔的周向上的全部位置处从灯孔突出。照射范围因此能在宽度方向dw和上下方向两者上扩展。
如上所述,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从前盖18露出的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具有纵长形状,其中在正视图中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宽度,并且在正视图中配置在车辆中央wo。由于位置灯32的高度(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大,所以即使位置灯32的宽度w1窄也能容易地确保位置灯32的发光面积。此外,与露出部41在横向上长的情况相比,在宽度方向dw上前闪光灯31与位置灯32之间的间隔扩宽。因此能增强位置灯32的装饰印象。
然而,当位置灯的露出部构造成在纵向上长时,通过位置灯照射的照射范围的宽度倾向于比在横向上长的情况窄。发明人因此考虑即使在纵向上长的位置灯中也确保照射范围的宽度。发明人注意到能有利地利用led灯的特性。
如图9所示,对于包括白炽灯作为光源的灯,透明盖与白炽灯之间的距离r必须被设定为比较大,这是因为白炽灯的温度变高。另一方面,对于led灯,能使透明盖与led灯之间的距离n1、m1和m2小,这是因为led灯具有发热量低的特性。在使用上述构型的前提下,本发明人想到使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从前盖18的灯孔42向前方突出并且在露出部41的内表面中形成在向后方突出的同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55。
led灯100具有发热量低的特性并且因此能使led灯100与透明盖46之间的距离m1小。即使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突出,通过将led灯100配置在透明盖46附近,也能在维持led灯100的光的强度的同时使该光进入露出部41。换言之,能在抑制led灯100的光的衰减量的同时使该光进入露出部41。进入露出部41的光能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55在宽度方向dw上折射和扩散。因此能确保通过位置灯32照射的照射范围的宽度。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设置在透明盖46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凸部55向前方透过各led光源的光。各led光源44的光在透过透明盖46的凸部55的过程中在宽度方向dw上折射。此外,透明盖46的凸部55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因此各led光源44的光在上下方向上的宽范围在宽度方向dw上折射。由此能确保照射范围的宽度。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各led光源44的光进入与led光源44对向的导光部件45的入射面。进入导光部件45的入射面的光在经导光部件45的内部传播的同时在导光部件45的反射面处向前反射。在导光部件45的反射面处反射的光从导光部件45的发光面向前发出。各led光源44的光因此在于上下方向上通过导光部件45引导的同时从导光部件45向前方发出。导光部件45的发光面大于led光源44的发光面。因此,能使用数量少的光源照射宽范围。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导光部件45在上下方向上比灯孔42长,因此光能在从灯孔42的上端到灯孔42的下端的宽范围扩散。照射范围由此能在上下方向上扩宽。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导光部件45的一部分穿过灯孔42配置在前盖18外。配置在前盖18外的导光部件45的外侧部63o向前方发出各led光源44的光。外侧部63o配置在前盖18外,因此从外侧部63o向前方发出的光不会被前盖18遮挡。照射范围因此能在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dw两者上扩宽。
照射范围的宽度根据露出部41的宽度w1而变化。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在正视图中宽度最大的宽部41w配置于在正视图中宽度最小的窄部41n的上方。这种情况下,照射范围的宽度随着照射范围接近人眼而逐步或连续地扩宽。照射范围的宽度因此在靠近跨乘式车辆1的前方的人的眼睛位置处宽并且因此能进一步增强位置灯32的装饰印象。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整个位置灯32不仅配置在与前照灯30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处,而且配置在与一对前闪光灯31的高度不同的高度处。因此,与位置灯32的一部分配置在与另一灯相同的高度处的情况相比,能进一步增强位置灯32的装饰印象。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前盖18的前表面18o和露出部41的外表面53o在灯孔42的边缘处限定出v形截面的凹部54。当不存在凹部54时,难以使从露出部41的外表面53o透过的光在灯孔42的边缘附近以大角度折射。另一方面,如果设置了凹部54,则从露出部41的外表面53o透过的光能在灯孔42的边缘附近以大角度折射。由此能扩宽照射范围。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由前盖18的前表面18o和露出部41的外表面53o限定出的凹部54包围露出部41的整个外周。因此,从露出部41的外表面53o透过的光在灯孔42的边缘附近能以大角度在宽度方向dw上向外折射。此外,从露出部41的外表面53o透过的光在灯孔42的边缘附近能以大角度在上下方向上折射。由此照射范围能在宽度方向dw和上下方向两者上扩宽。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的上端(后端41r)位于后把手盖17的下端17b的上方,由此能使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在向上方向上足够长。照射范围由此能在向上方向上扩宽。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的下端41b位于座位14的驾驶者就座面14a的下方,由此能使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在向下方向上足够长。照射范围由此能在向下方向上扩宽。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在侧视图中具有弯曲形状,因此与露出部41在侧视图中呈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能增加露出部41的面积。因此能增加各led光源44的光从其中发出的位置灯32的发光面的面积。由此能扩宽照射范围。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的宽度w1窄,使得露出部41的宽度w1比跨乘式车辆1的前轮wf的宽度w2窄,因此位置灯32在宽度方向dw上与前闪光灯31进一步隔离开。由此能进一步增强位置灯32的装饰印象。
对于本优选实施方式,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的宽度w1窄,使得露出部41的宽度w1比头管3的宽度窄,因此位置灯32在宽度方向dw上与前闪光灯31进一步隔离开。由此能进一步增强位置灯32的装饰印象。
其它优选实施方式
尽管上面已说明了优选实施方式,但实施方式的各种变更是可以的。
例如,如果单个led光源44的光在从导光棒63的上端面到导光棒63的下端面的范围传播,则可省略两个led光源44中的一个。
可从led灯100省略导光部件45。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多个led光源44在盖突出部53的后方排列在上下方向上。这种情况下,同样,与白炽灯相比,各led光源44能配置在透明盖46附近。led光源44因此能比较靠近透明盖46配置,因此能在维持led灯100的光的强度的同时使该光进入露出部41。
导光棒63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2可以与灯孔4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或者可比灯孔42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
可从导光部件45省略穿过灯孔42配置在前盖18外的外侧部63o。即,整个导光部件45可配置在前盖18的内部。
露出部41的宽部41w可配置在露出部41的窄部41n的下方。露出部41的宽度可逐步变化。露出部41的宽度可以从露出部41的上端到露出部41的下端是固定的。
如图11所示,前闪光灯31可配置在把手盖16上。此外,如图12所示,各前闪光灯31的至少一部分可配置在与位置灯32的高度相等的高度处。
在把手盖16上可配置有两个以上的前照灯30。
由前盖18的前表面18o和露出部41的外表面53o限定出的凹部54不必在露出部41的整个外周上是连续的。
可省略凹部54。即,可以在不在灯孔42的边缘处限定出阶梯的情况下使前盖18的前表面18o和露出部41的外表面53o平滑地连续。
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的上端可配置在与后把手盖17的下端17b相同的高度处或者可配置在后把手盖17的下端17b的下方。
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的下端41b可配置在与座位14的驾驶者就座面14a相同的高度处或可配置在座位14的驾驶者就座面14a的上方。
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在侧视图中可呈直线状。
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的宽度w1在正视图中可与前轮wf的宽度w2相等或者在正视图中可比前轮wf的宽度w2宽。位置灯32的露出部41的宽度w1在正视图中可与头管3的宽度相等或者在正视图中可比头管3的宽度宽。
跨乘式车辆1不限于动力源10可相对于框架2摆动的踏板型摩托车,而且可以是动力源10固定在框架2上的弯梁型摩托车。此外,跨乘式车辆1不限于摩托车,而且可以是包括3个以上的车轮的车辆、全地形车辆或雪地车。
上述构型中的任意两种以上构型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