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023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智能物流搬运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沿前后方向可伸缩调节的搬运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物流与仓储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力作业已难以满足市场及高效管理的需求。近年来,搬运机器人在制造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能够实现自动导引,行走精确,且不易出错,国内外市场也正涌现出更多规格及种类的搬运机器人。

然则,现有搬运机器人大多存有移动不够灵活,转向半径大,其在转运空间较小、作业通道狭窄环境中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另,待搬运的物品尺寸较长时,搬运机器人的承载平台要求亦较长;而待搬运的物品较短时,为便于搬运机器人的行走与转向,其所采用的搬运机器人长度需求亦较短,某一既定规格的搬运机器人难以满足上述不同尺寸的物品搬运需求。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搬运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搬运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物品的搬运需求,行走转向更为灵活,更好地适应空间较为狭小的工作环境,提高其适应性能及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搬运机器人,包括承载组件及行走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开设置的第一承载架与第二承载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架与第二承载架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沿前后方向拉伸或收缩以调节所述第一承载架与第二承载架的前后间距;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架与第二承载架下方的行走轮及分别驱使所述第一承载架与第二承载架下方的行走轮移动的驱动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轮设置为麦克纳姆轮,且所述驱动电机与麦克纳姆轮一一对应且相互独立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麦克纳姆轮设置为四个且两两一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架与第二承载架的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为前后延伸以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架及第二承载架的滑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承载架与第二承载架前后相向突伸形成有分别与所述滑轨的前后两端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轨至少包括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滑轨及固定至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滑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可活动连接的第三滑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轨设置为两根且沿横向分别临近所述第一承载架及第二承载架的两侧边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根所述滑轨之间还设有平衡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传动轮以及连接所述传动轮与行走轮的传动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搬运机器人,能够对第一承载架与第二承载架之间的距离进行伸缩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物品的搬运需求。当待搬运的物品较长时,所述承载组件前后距离拉伸以实现相应物品的稳定搬运;反之,待搬运物品尺寸较小时,所述承载组件前后距离缩短,有利于所述搬运机器人的行走转向,更好地适应空间较为狭小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除此,还能减小上述搬运机器人自身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搬运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搬运机器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前”、“后”、“左”、“右”的描述请参照图示为标准。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搬运机器人10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与图3所示,所述搬运机器人100包括承载组件及行走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分开设置的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沿前后方向拉伸或收缩以调节所述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的前后间距。

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下方的行走轮21及分别驱使所述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下方的行走轮21移动的驱动电机22。此处,所述驱动电机22与行走轮21一一对应且相互独立设置。控制所述第一承载架11及第二承载架12底部的行走轮21差速行走即可实现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的伸缩调节。

所述伸缩机构设置为前后延伸以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架11及第二承载架12的滑轨13。所述第一承载架11包括呈矩形的第一承载主体111及自所述第一承载主体111朝后突伸形成的第一固定部112;所述第二承载架12包括呈矩形的第二承载主体121及自所述第二承载主体121朝前突伸形成第二固定部122。所述第一承载主体111与第二承载主体121宽度相当;所述第一固定部111与第二固定部121相向突伸并分别用以与所述滑轨13的前后两端相固定。

所述滑轨13至少包括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部112的第一滑轨131及固定至所述第二固定部122的第二滑轨132。此处,所述滑轨1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131与第二滑轨13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滑轨131及第二滑轨132可活动连接的第三滑轨133,即使得所述第一滑轨131与第三滑轨133、以及第二滑轨132与第三滑轨133之间均能实现前后相对滑动,进而实现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之间的距离调节。

优选地,所述滑轨13设置为两根且结构相一致,并且两根所述滑轨13沿横向分别临近所述第一承载架11及第二承载架12的两侧边设置。两根所述滑轨13之间还可以设置平衡杆(未图示),以使得左右两根所述滑轨13在伸缩调整过程更为协调一致,提高承载组件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滑轨13还设有锁紧件(未图示),以使得搬运机器人100完成前后伸缩调节后,保持承载组件的稳定性。

所述行走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的传动轮23以及连接所述传动轮23与行走轮21的传动链24。此处,所述驱动电机22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承载主体111与第二承载主体121的下方且与该驱动电机22所对应的行走轮21相邻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21设置为麦克纳姆轮,且所述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的底部均设置有两个左右横向排列的所述麦克纳姆轮。显然地,所述行走轮21还可以设置为其它万向轮,以利于搬运机器人100的转向及运行。

实际运行过程中,所述搬运机器人100需搬运的物品较长时,所述滑轨13前后拉伸以使得所述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的前后距离伸长,以实现前述较长的物品的稳定搬运;反之,待搬运物品尺寸较小时,所述滑轨13前后收缩以使得所述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的前后距离缩短,有利于所述搬运机器人100的行走转向及待搬运物品的取放,同时减少上述搬运机器人100自身所占用空间。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搬运机器人100,能够对第一承载架11与第二承载架12之间的距离进行前后伸缩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类型物品的搬运需求。并且,所述搬运机器人100通过若干相互独立运行的行走轮21及相应的驱动电机22进一步提高其行走转向的灵活程度,使得所述搬运机器人100更好地适应空间较为狭小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除此,停止工作时,所述搬运机器人100的占用空间较小。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