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车把运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432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一种双车把运动自行车,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运动自行车的车把手高度调节范围小,但是鞍座的调节范围大,以骑手身高约175厘米为例,鞍座的高度调至腿部最佳位置,鞍座高度低于手把高度约10厘米,但是在骑车时,骑手通过胳膊弯曲与车身平面在约35度与65度之间变换,此时全身能使劲,利于加速冲刺,但是长期保持这种姿势会导致骑手会阴部与鞍座前部挤压,导致身体不适,同时为看清前方与远方的路况,需要在骑行时后仰脖子,时间长了对头部和颈部都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根据路面状况或自己的情况随时改变骑行姿势,减缓身体不适的双车把运动自行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车把山地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把手,低车把手通过升降杆套装在自行车的把立管内,其特征在于:车把手上方设置有第二车把手,第二车把手与车把手相连的地方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

所述的车把手与第二车把手平行设置。

所述的车把手与第二车把手间距为20cm。

所述的第二车把手上设置有刹车装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对现有自行车进行方便的改动。

2、通过在车把手上方设置第二车把手,可以方便骑行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路面情况改变骑行姿势。

3、在第二车把手与车把手连接的地方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和锁紧装置,可以方便不同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适合自己的角度。

4、骑手使用第二车把手时,上身与鞍座之间的角度可以在约35度与95度之间变换,降低了会阴部与鞍座的压力,减缓了头部和颈部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车把手、2为第二车把手、3为角度调节装置、4为自行车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双车把运动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4,车把手1,车把手1通过升降杆套装在自行车本体4的把立管内,车把手1上方设置有第二车把手2,第二车把手2与车把手1相连的地方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3,车把手1与第二车把手2平行设置,所述的车把手1与第二车把手2间距为20cm,第二车把手2上设置有刹车装置。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根据个人习惯调节自行车的座椅高度,车把手1的高度,根据骑手的坐姿习惯通过角度调节装置3调节第二车把手2与车把手1之间的角度,在骑行时根据需要进行切换,上坡或冲洗加速时用车把手1,下坡或路面缓行时使用第二车把手2,第二车把手2上设置有刹车装置,可以方便的进行控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车把运动自行车,属于自行车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以根据路面状况或自己的情况随时改变骑行姿势,减缓身体不适的双车把运动自行车;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车把运动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把手,车把手通过升降杆套装在自行车的把立管内,车把手上方设置有第二车把手,第二车把手与车把手相连的地方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运动自行车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吴洲华;吴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吉明
技术研发日:2017.09.27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