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028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车骨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骨架。



背景技术:

目前,童车已成为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市场上的童车一般都能进行折叠或展开,但是现有的童车骨架结构复杂,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因此,人们非常渴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且折叠后体积小的童车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童车骨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腿1,其下端连接有前轮1a;

后腿2,其下端连接有后轮2a,并且所述的后腿2上端与前腿1上端转动连接;

推架3,其下端与后腿2上端转动连接;

手推杆4,所述的手推杆4中部并靠近下端位置与推架3的上端转动连接;

第一连动杆5,其上端铰接在手推杆4的下端、其下端铰接在后腿2上,并且所述的第一连动杆5的下端连接有向童车前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6;

第二连动杆7,其前端与前腿1铰接、其后端与第一延伸部6铰接

座架杆8,其前端铰接在前腿1上、其后端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9,所述的第二延伸部9与第一连动杆5铰接。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架杆8前端通过横向轴10与前腿1铰接,所述的第二连动杆7上设有在童车骨架折叠时能容纳横向轴10的开口槽11。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延伸部6包括与第一连动杆5一体成型并相对第一连动杆5弯折的延伸段61,所述的延伸段61的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块62,所述的第二连动杆7铰接在凸出块62上。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延伸部9为固定连接在座架杆8后端并相对座架杆8向上凸出的块状体。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架杆8上连接有加强杆12。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架3包括推杆段31,所述的推杆段31的上端设有凸出其外周面的铰接块32,所述的手推杆4包括上部推杆41和下部推杆42,所述的推架3铰接在上部推杆41与下部推杆42相接处,所述的铰接块32上设有供下部推杆42卡入的卡入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折叠时,向前推动手推杆并下压,因此,推架相对后腿转动,第一连动杆也相对后腿转动,在第一连动杆相对后腿转动时,第一连动杆的下端向上翘起,从而拉动第二连动杆,再通过第二连动杆拉动前腿向后腿靠拢,在此过程中,第一连动杆也拉动座架杆相对后腿转动,最终前轮向后轮靠拢、推架上端向后轮靠拢和手推杆上端向后腿上端靠拢,所以童车在折叠后体积紧凑,占用空间小。

2、本实用新型折叠后,连接座架杆与前腿的横向轴则被容纳到第二连动杆上的开口槽内,使得童车骨架折叠后体积紧凑。

3、本实用新型的推架包括推杆段,推杆段的上端设有凸出其外周面的铰接块,手推杆包括上部推杆和下部推杆,推架铰接在上部推杆与下部推杆相接处,铰接块上设有供下部推杆卡入的卡入槽。在童车展开时,下部推杆收纳在铰接块上的卡入槽内,结构更紧凑,外形更美观。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成本低,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童车骨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包括:

前腿1,其下端连接有前轮1a;

后腿2,其下端连接有后轮2a,并且所述的后腿2上端与前腿1上端转动连接;

推架3,其下端与后腿2上端转动连接;

手推杆4,所述的手推杆4中部并靠近下端位置与推架3的上端转动连接;

第一连动杆5,其上端铰接在手推杆4的下端、其下端铰接在后腿2上,并且所述的第一连动杆5的下端连接有向童车前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6;

第二连动杆7,其前端与前腿1铰接、其后端与第一延伸部6铰接

座架杆8,童车的座垫设置在座架杆8上,座架杆8前端铰接在前腿1上,座架杆8后端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9,所述的第二延伸部9与第一连动杆5铰接。

如图2至图4所示,童车骨架在折叠时,向前推动手推杆4并下压,因此,推架3相对后腿2转动,第一连动杆5也相对后腿2转动,在第一连动杆5相对后腿2转动时,第一连动杆5的下端向上翘起,从而拉动第二连动杆7,再通过第二连动杆7拉动前腿1向后腿2靠拢,在此过程中,第一连动杆5也拉动座架杆8相对后腿2转动,最终前轮1a向后轮2a靠拢、推架3上端向后轮2a靠拢和手推杆4上端向后腿2上端靠拢,所以童车在折叠后体积紧凑,占用空间小。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座架杆8前端通过横向轴10与前腿1铰接,所述的第二连动杆7上设有在童车骨架折叠时能容纳横向轴10的开口槽11。折叠后,连接座架杆8与前腿1的横向轴10则被容纳到第二连动杆7上的开口槽11内,使得童车骨架折叠后体积紧凑。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延伸部6包括与第一连动杆5一体成型并相对第一连动杆5弯折的延伸段61,所述的延伸段61的端部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块62,所述的第二连动杆7铰接在凸出块62上,该凸出块62可以是注塑成型的塑胶块。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第二延伸部9为固定连接在座架杆8后端并相对座架杆8向上凸出的块状体,该块状体可以是注塑成型的塑胶块。当然,第二延伸部9也可以是与座架杆8一体成型并相对座架杆8向上弯折的弯折杆。

如图1所示,所述的座架杆8上连接有加强杆12。加强杆12增强了座架杆8的载能力。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推架3包括推杆段31,所述的推杆段31的上端设有凸出其外周面的铰接块32,所述的手推杆4包括上部推杆41和下部推杆42,所述的推架3铰接在上部推杆41与下部推杆42相接处,所述的铰接块32上设有供下部推杆42卡入的卡入槽(图中未画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