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闭的充电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8915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自动开闭的充电盖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开闭的充电盖。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对环境重视度的提高,人们对绿色能源车辆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其中,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现有的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需要人工手动将充电盖打开,然后再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内,不太方便。为了提高充电作业的便捷性,以及为实现全自动充电提供基础,有必要设计自动开闭的充电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开闭的充电盖,其目的在于通过自动感应或按钮控制的方式实现充电盖的自动开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自动开闭的充电盖系统,包含充电盖壳体,所述充电盖壳体包含有腔体,在腔体内包含有电控旋转机构,或还包含有执行控制模块;所述电控旋转机构的本体与充电盖壳体固定相接,电控旋转机构的输出轴连接有用于传递转动力矩的传动部件,传动部件延伸到腔体外并与车体固定相接;还包含有用于传递旋转控制信号的引出线,引出线的一端穿入腔体内,与电控旋转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或经执行控制模块再与电控旋转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控制模块包含有功率放大模块,用于实现电控旋转机构的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件包含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电控旋转机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垂直的设有过孔,用于插销或螺钉固定连接在车体上。

进一步的,腔体内还包含有灌胶,用于使电控旋转机构的本体与充电盖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含有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设于车体上,用于感应或接受车体外部装置的充电盖开闭触发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执行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控制模块包含控制模块及CAN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CAN通信模块及引出线与车辆的CAN总线网络相连,以实现与车身控制器的通信;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控制模块还包含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通过引出线与感应模块的输出相连,或与车体上设置的控制开关相连;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旋转机构包含回弹式旋转电磁铁、步进电机、伺服电机中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引出线还穿有保护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模块包含电子标签、射频接收模块、超声波接收模块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电子标签包含RFID标签或NFC标签。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桩识别充电系统,包含设有车桩控制单元的充电桩以及与充电桩相连的充电枪;所述充电枪的枪头设有无线读写装置,所述无线读写装置与车桩控制单元通信相连,用于识别并传递所述近场通信模块中的车辆身份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读写装置包含RFID读写装置、NFC读写装置、ETC读写装置中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桩还设有报警模块,报警模块与车桩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报警模块包含有蜂鸣器。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枪还设有按键开关;所述按键开关串联在充电枪的无线读写装置与其供电输入端之间或与充电桩的车桩控制单元对应相连。

本实用新型将转动的电控旋转机构设置于充电盖壳体的腔体内,通过设于车体的控制驱动信号或执行控制模块驱动电控旋转机构对应旋转;由于其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部件,如连接轴,而传动部件的另一端固定在车体上,则电控旋转机构在旋转时,与充电盖壳体连接固定的电控旋转机构的本体将带动充电盖壳体进行旋转,从而使充电盖壳体实现了开闭动作;而通过感应模块可方便的接收外部控制信号,以将控制信号传递给执行控制模块后驱动电控旋转机构旋转,从而使得充电盖实现了全自动开闭。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⑴、实现了通过感应或直接控制的方式实现充电盖的自动开闭,无需人手直接开闭充电盖,简化了充电动作,提高了充电效率,为电动车的全自动充电提供了技术基础;

⑵、充电盖的旋转执行机构的主体设于充电盖的腔体内,相比将其设置在车体上结构更紧凑,在车体对应位置出现意外碰撞的情况下相对更安全,且损坏后便于更换及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原理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自动开闭的充电盖系统,如图1所示,包含充电盖壳体1,所述充电盖壳体1包含有腔体2,在腔体2内包含有电控旋转机构,所述电控旋转机构为回弹式旋转电磁铁3,回弹式旋转电磁铁3的本体与充电盖壳体1固定相接;充电盖壳体1沿其旋转轴方向相对的设有两个导孔7;回弹式旋转电磁铁3的输出轴4固定连接有用于传递转动力矩的连接轴5,且连接轴5在其旋转轴向经其中一个导孔7伸出腔体2外,连接轴5的另一端垂直的设有方形过孔6,可通过插销固定连接在车体上;回弹式旋转电磁铁3的输入引线8通过与连接轴4相对的另一个导孔7伸出腔体8外,在安装时,需要配合一个中空的支管进行限位,该支管设有导线孔,用于引线8的穿出。穿出的引线8经过一个控制开关后连接在电动汽车电池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设于车体上,当控制开关闭合时,则回弹式旋转电磁铁3的引线8接入用电,回弹式旋转电磁铁3旋转,由于其输出轴4及连接轴5固定,则回弹式旋转电磁铁3的本体将带动充电盖壳体1旋转;当控制开关打开时,则回弹式电磁铁断电并自动回弹旋转,从而实现通过控制开关的通断电控制实现充电盖壳体的开闭;为增大施力力矩,可通过灌胶的方式将回弹式电磁铁3的本体与充电盖壳体固定,还可使用保护套管对引线8进行保护,也保证了在灌胶后引线8仍能保持与保护套管或充电盖壳体的相对转动;本实施例结构简单,零件较少,成本低,易于安装接线,也易于推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取消了控制开关,增加了感应模块,并在腔体内增加设置了执行控制模块;如图2所示,所述执行控制模块包含控制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及CAN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CAN通信模块及引出线与车辆的CAN总线网络相连,以实现与车身控制器的通信,当与车身控制器相连的控制开关发出指令后,则通过CAN总线网络、CAN通信模块发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发出指令经功率放大模块放大后驱动电控旋转机构动作;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感应模块包含电子标签、射频接收模块、超声波接收模块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电子标签包含RFID标签或NFC标签;当外部发射的射频或超声波等对应控制信号被感应模块接收后,以将控制信号传递给执行控制模块后驱动电控旋转机构旋转,所述电控旋转机构包含回弹式旋转电磁铁、步进电机、伺服电机中的其中一种。

相比实施例1,本实施例可实现通过感应方式自动开闭充电盖壳体,也可以通过控制开关进行充电盖开闭的主动控制,控制方式更为灵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