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044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环保出行工具。

目前,骑行者一般都携带手机,为了能够便于手机的固定,有发明人设计了硅胶手机支架,但是,目前的硅胶手机支架其固定在自行车上时,其固定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松脱等现象。为此,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手机支架[申请号:201521024197.9],由手机夹、球体固定圈、环型支架固定点、环型支架、可活动支架、球体、手机固定圈和防滑带构成,其特征在于:利用环型支架把自行车手机支架固定在自行车上,在环型支架的正面和背面各设置一个夹子,夹子使用可活动支架连接球体与环型支架结合在一起,然后利用球体固定圈与手机固定圈使手机夹结合在一起,并且在手机夹夹口设置防滑带。本设计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诸多的优点,但是,上述的方案并未彻底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硅胶手机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固定在自行车上的牢靠性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包括板状部,在板状部的下表面具有能够与板状部形成绑带穿入孔的后封闭部且所述的绑带穿入孔沿着板状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后封闭部上连接有能够穿于所述绑带穿入孔中的绑带且绑带和板状部的下表面之间设有扣合连接结构,在板状部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具有能够套在手机两端的可形变部,其扣合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离散设置在绑带上的扣孔,在板状部下表面设有绑带的一端具有第一凸扣,所述的绑带环绕后封闭部外侧从绑带穿入孔的一端延伸至绑带穿入孔的另一端且第一凸扣能与任意一个扣孔配合,在绑带穿入孔内还具有与剩余扣孔中的任意一个扣孔配合的第二凸扣。

设置的第一凸扣结合第二凸扣,其起到前后的锁止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固定的牢靠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后续使用过程中的脱落导致手机的顺坏现象,设计更加合理且更加符合骑行者的使用要求。

在上述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中,所述的绑带穿入孔两端具有扩口。

在上述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中,所述的绑带连接在后封闭部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凸扣位于绑带连接在后封闭部的一端外侧。

在上述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中,所述的第一凸扣向远离后封闭部的一端倾斜设置。

在上述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中,绑带的自由端两表面分别设有防滑结构。

在上述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中,所述的防滑结构包括设置在绑带自由端两表面的若干防滑凸起。

在上述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中,所述的可形变部对称设置。

在上述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中,所述的可形变部包括横向U形部且横向U形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板状部的两侧,每个横向U形部与板状部的相应一端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纵向U形部。

在上述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中,所述的板状部()上表面设有若干防滑区域()。

在上述的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中,所述的防滑区域()包括防滑凸点和防滑凸条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的优点在于:

1、设置的第一凸扣结合第二凸扣,其起到前后的锁止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固定的牢靠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后续使用过程中的脱落导致手机的顺坏现象,设计更加合理且更加符合骑行者的使用要求。

2、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板状部1、第一凸扣14、第二凸扣15、后封闭部2、绑带3、扣孔31、防滑凸起32、可形变部4、横向U形部41、纵向U形部42、绑带穿入孔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双保险自行车用硅胶手机支架包括板状部1,在板状部1的下表面具有能够与板状部1形成绑带穿入孔a的后封闭部2且所述的绑带穿入孔a沿着板状部1的长度方向设置,绑带穿入孔a两端具有扩口。

其次,在板状部1上表面设有若干防滑区域16。该防滑区域16包括防滑凸点和防滑凸条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在后封闭部2上连接有能够穿于所述绑带穿入孔a中的绑带3且绑带3和板状部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扣合连接结构,扣合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离散设置在绑带3上的扣孔31,在板状部1下表面设有绑带3的一端具有第一凸扣14,所述的绑带3环绕后封闭部2外侧从绑带穿入孔a的一端延伸至绑带穿入孔a的另一端且第一凸扣14能与任意一个扣孔31配合,在绑带穿入孔a内还具有与剩余扣孔31中的任意一个扣孔31配合的第二凸扣15。具体地,绑带3沿着后封闭部2的外侧环绕并从绑带穿入孔a的一端穿入,然后穿出至绑带穿入孔a的另一端,即环绕形成的空间用于与自行车车架连接。

绑带3连接在后封闭部2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凸扣14位于绑带3连接在后封闭部2的一端外侧且第一凸扣14向远离后封闭部2的一端倾斜设置。

其次,在绑带3的自由端两表面分别设有防滑结构。具体地,该防滑结构包括设置在绑带3自由端两表面的若干防滑凸起32。

在板状部1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具有能够套在手机两端的可形变部4,该可形变部4对称设置。

可形变部4包括横向U形部41且横向U形部4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板状部1的两侧,每个横向U形部41与板状部1的相应一端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纵向U形部42。

扣孔31为条形孔,第一凸扣14能够插于扣孔31中且第一凸扣14的外径大于扣孔31的内径,即,插入的过程中,第一凸扣14能够迫使扣孔31径向向外形变从而可以增大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扣合后的连接结构强度。

在板状部1的上表面两端分别具有能够套在手机两端的可形变部4,具体地,该可形变部4对称设置。

其次,可形变部4包括横向U形部41且横向U形部4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板状部1的两侧,每个横向U形部41与板状部1的相应一端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纵向U形部42。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纵向U形部42有两个且对称设置。

在板状部1一端具有能够将板状部1分切成两个对称设置的半体11的U形槽12,纵向U形部42位于U形槽12的槽口两侧。在两个半体11之间连接有位于U形槽12槽口处的加强筋13。

其次,加强筋13和半体11连为一体式结构。

在板状部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凸起,凸起用于减少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如下:

将手机的一端塞入至其中一个可形变部4中,然后再将手机的另一端塞入至另一个可形变部4中,此时的可形变部4向外形变,即可以很好的将手机固定,避免了周向转动和脱离;

其次,将绑带3绕过后封闭部2并穿入至绑带穿入孔a中,然后再从绑带穿入孔a的另一端伸出,通过扣合连接结构实现连接,即,将硅胶手机支架和手机固定在自行车上。

另外,设置的第一凸扣和第二凸扣,其可以提高固定在自行车上的牢靠性,使用更加稳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