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电动车晴雨伞强力抱可调支架及车手把、雨伞中棒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0445阅读:2684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电动车晴雨伞强力抱可调支架及车手把、雨伞中棒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在把式电动车摩托车上用来固定、支撑或安装晴雨伞 (棚)的撑伞(棚)支架及车手把、雨伞中棒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电动自行车晴雨伞,(例如:专利号201010591001X,公开号102018340A),包括支承杆和折叠伞两部分,支承杆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两段圆弧连接,竖直段的下端,固定在电动自行车的钢管把手上,折叠伞的伞杆固定在支承杆水平段的端部,支承杆的水平段和竖直段的夹角为75-85度,水平段与仪表盘上部两后视镜连线平行,竖直段下端为一弧形瓦,弧形瓦一侧有与之配合的弧形片,弧形瓦和弧形片组合的圆筒的中心线和支承杆的水平段的夹角为 20-30度。该现有技术解决了其自身提及的背景技术中的第一个缺陷“安装不方便”,但没有解决第二个缺陷“支承杆在正前方,妨碍驾驶人员观看仪表”;并且由于没有前倾,有大量的伞中棒由于下滑,将仪表盘戳坏,极易毁害仪表盘。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电动自行车伞架,(例如:专利号2007200622607,公开号201002664),包括固定支架、支撑杆、变径接头、夹伞器,固定支架未下段竖直、上段水平的折弯状,下端有一弧面,与弧面相对的有一抱爪,抱爪和固定支架的弧面用上、下两个螺栓连接,固定支架水平端有一竖直的螺孔,竖直的支承杆下端有连接螺杆,和固定支架水平端的螺孔相配合,支承杆的上端固定有变径接头,变径接头的小头上固定有夹伞器。该现有技术缺陷是:安装不方便;支承杆同样在正前方,存在与上述现有技术同样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另外有一种把式电动车摩托车撑伞(棚)支架(例如:专利申请号2015101721613,公开号104787164A),它由横杆和竖杆组成,所述横杆的中心线与所述竖杆的中心线呈70~100度夹角,所述横杆与竖杆一体设计,所述竖杆的端部设有手把安装装置,所述横杆的端部设有伞(棚)中棒安装装置,所述手把安装装置具有横中心孔,所述横中心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横杆的中心线的投影呈10~20度夹角,所述伞(棚)中棒安装装置具有竖中心孔,所述竖中心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竖杆的中心线的投影呈8~20度夹角,所述竖中心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横杆的中心线投影呈70~100度夹角。

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同类产品中的三个问题:一是车把手与伞中棒在支架上的夹紧不够,易松动;二是不能在支架上左右调整伞中棒,端正位置;同类产品的夹紧片为小半圆,抱紧面积只有三分之一,而支架杆的锻压小半圆凹,不规则,抱紧面积只有四分之一,所以夹紧面积过小,车把手与伞中棒难以紧固,易松动,已造成了大量在行驶中,因伞的移动而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三是同类产品都是一折弯的三角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克服上述安全隐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把式电动车摩托车撑伞(棚)支架及车手把、雨伞中棒安装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电动车晴雨伞强力抱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它由车手把安装段1、支架杆中间段2、雨伞中棒安装段3组成,所述车手把安装段1、支架杆中间段2、雨伞中棒安装段3一体成型,所述车手把安装段1与支架杆中间段2弧形过渡,所述车手把安装段1轴心线的垂直线与所述支架杆中间段2轴心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度,所述支架杆中间段2 与雨伞中棒安装段3弧形过渡,所述支架杆中间段2轴心线的垂直线与所述雨伞中棒安装段3轴心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10-30度,所述车手把安装段1设有车手把安装装置4,所述雨伞中棒安装段3设有雨伞中棒安装装置5。

上述的摩托车电动车晴雨伞强力抱可调支架,其特进一步征在于:所述车手把安装装置4由第一紧箍螺栓一41、第一紧箍螺栓二42、第一顶固螺钉43、第一楔形垫板44、第一顶固压板45、第一抱箍座46组成,所述第一顶固螺钉43 位于所述第一紧箍螺栓一41和第一紧箍螺栓二42之间,所述第一顶固压板45 和第一抱箍座46共同构成第一抱箍器用于固定车手把,所述第一顶固螺钉43 通过顶压所述第一顶固压板45来达到所述第一抱箍器的紧固目的,所述第一紧箍螺栓一41和第一紧箍螺栓二42通过所述第一楔形垫板44使得所述第一抱箍座46固定于所述车手把安装段1。

上述的摩托车电动车晴雨伞强力抱可调支架,其特进一步征在于:所述雨伞中棒安装装置5由第二紧箍螺栓一51、第二紧箍螺栓二52、第二顶固螺钉53、第二楔形垫板54、第二顶固压板55、第二抱箍座56组成,所述第二顶固螺钉 53位于所述第二紧箍螺栓一51和第二紧箍螺栓二52之间,所述第二顶固压板55和第二抱箍座56共同构成第二抱箍器用于固定雨伞中棒,所述第二顶固螺钉 53通过顶压所述第二顶固压板55来达到所述第二抱箍器的紧固目的,所述第二紧箍螺栓一51和第二紧箍螺栓二52通过所述第二楔形垫板54使得所述第二抱箍座56固定于所述雨伞中棒安装段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现有技术中同类产品的支架杆,都是采用热锻压,二个夹紧凹面。本专利产品一次冲压成型,节省二次热锻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且有工艺先进性。(2)现有技术中同类产品都是一折弯的三角形。本专利产品取二折弯的非三角形,经过二次折弯后,支架杆大部分长度没通过三角形的两条边,只通过三角形一条边,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本支架可缩短材料50毫米,相比同类支架杆,可节约材料12%,再次降低生产成本。 (3)本专利产品的抱箍器采用精密冲压成型,与车把手、伞中棒的夹紧面积可达90%以上,抱紧非常大,伞在行驶中很稳定。且抱箍器为三个螺钉,比同类二个螺钉多一个顶固螺钉,进一步增大了抱紧力度。(4)本专利产品的抱箍器上,设计了弧形槽,可任意调整伞中棒左右倾斜位置,使伞中棒调整到最佳理想的端正位置。(5)本专利产品的支架的楔形垫板,能解决伞中棒前后倾斜角度,解决伞首尾高位合理的最佳位置。楔形垫板的角度不同,可供用户任意选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强力抱可调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手把安装段K2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雨伞中棒安装段K1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手把安装段K2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摩托车电动车晴雨伞强力抱可调支架,如图1的结构所示,它由车手把安装段1、支架杆中间段2、雨伞中棒安装段3组成,所述车手把安装段 1、支架杆中间段2、雨伞中棒安装段3一体成型,所述车手把安装段1与支架杆中间段2弧形过渡,所述车手把安装段1轴心线的垂直线与所述支架杆中间段 2轴心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度,所述支架杆中间段2与雨伞中棒安装段3弧形过渡,所述支架杆中间段2轴心线的垂直线与所述雨伞中棒安装段3 轴心线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10-30度,所述车手把安装段1设有车手把安装装置4,所述雨伞中棒安装段3设有雨伞中棒安装装置5。支架杆二折弯的造型设计,是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的最优形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手把安装段K2向车手把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雨伞中棒安装段K1向雨伞中棒安装装置结构示意图。车手把安装装置与雨伞中棒安装装置可以是完全相同的机构特征(除安装位置不同外)。

本实施例的车手把安装装置4由第一紧箍螺栓一41、第一紧箍螺栓二42、第一顶固螺钉43、第一楔形垫板44、第一顶固压板45、第一抱箍座46组成,所述第一顶固螺钉43位于所述第一紧箍螺栓一41和第一紧箍螺栓二42之间,所述第一顶固压板45和第一抱箍座46共同构成第一抱箍器用于固定车手把,所述第一顶固螺钉43通过顶压所述第一顶固压板45来达到所述第一抱箍器的紧固目的,所述第一紧箍螺栓一41和第一紧箍螺栓二42通过所述第一楔形垫板44 使得所述第一抱箍座46固定于所述车手把安装段1。

楔形垫板,能改变伞前后倾斜角度的最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能解决伞中棒前后倾斜角度,解决伞首尾高位合理的最佳位置。楔形垫板的角度不同,可供用户任意选配。对支架安装在车手把8的位置、角度也有一定影响。

雨伞中棒安装装置5由第二紧箍螺栓一51、第二紧箍螺栓二52、第二顶固螺钉53、第二楔形垫板54、第二顶固压板55、第二抱箍座56组成,所述第二顶固螺钉53位于所述第二紧箍螺栓一51和第二紧箍螺栓二52之间,所述第二顶固压板55和第二抱箍座56共同构成第二抱箍器用于固定雨伞中棒,所述第二顶固螺钉53通过顶压所述第二顶固压板55来达到所述第二抱箍器的紧固目的,所述第二紧箍螺栓一51和第二紧箍螺栓二52通过所述第二楔形垫板54使得所述第二抱箍座56固定于所述雨伞中棒安装段3。

抱箍器是强力夹紧与左右调整倾斜角度的创新设计结构。抱箍器弧形槽6可任意调整伞中棒7左右倾斜位置,使伞中棒调整到最佳理想的端正位置。

【实施例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手把安装段K2向示意图。鉴于本发明的摩托车电动车晴雨伞强力抱可调支架在实际使用时,对于支架安装在车手把8上一般固定不动,因此车手把安装装置4的第一顶固螺钉43可以使用紧固型顶固螺钉;而对于支架上安装的伞中棒7,使用过程中常装常卸,因此雨伞中棒安装装置5 的第二顶固螺钉53可以使用可调型顶固螺钉,方便使用、方便拆卸。如图4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熟悉此项技术者,运用本发明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涵盖于本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