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弯侧倾式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0492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转弯侧倾式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转向侧倾机构,属于机动车制造行业。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动车驾驶过程中,以较快速度转弯时,主支架10并不侧倾。由于转弯时的离心力作用,特别容易引起驾驶者不适,甚至车辆的侧翻,从而带来安全隐患。这不论对三轮还是四轮机动车,均会产生影响,且感觉明显。

已有的转弯侧倾式机动车人转向手把8的转向柱的下端与方向转轴7的上端通过万向节9连接,主支架的前端与支轴1的后端固连,支轴的前端与竖向转向摇臂12的下端固连,方向转轴7的下端与转向摇臂13的前端固连,转向摇臂的后端有左、右铰孔,左铰孔与第一方向拉杆5、第一后拉杆6的一端铰连,右铰孔与第二方向拉杆17、第二后拉杆16的一端铰连,第一、二摆杆4、15分别与前悬架3左右侧板铰接,第一摆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拉杆6的另一端、第一前拉杆2的一端铰连,第一前拉杆的另一端与竖向转向摇臂12的左铰孔铰连,万向节9为汽车转向器,有一端固定连接的同轴两圆柱,两圆柱的另一端有对称有槽分别与上、下芯块位于槽内端铰连,上、下芯块位于槽外端分别与转向手把8的转向柱的下端、方向转轴7的上端铰连,由于固定连接的同轴两圆柱的对称槽相对位置固定,转动转向手把8时,通过万向节9的作用,带动方向转轴7同向同步旋转的角度有限,角度较大时,方向转轴7不能同步旋转,造成转弯时机动车身-主支架10的不能随动侧倾,来平衡离心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快车速转弯时,驾驶者随动侧倾,来平衡离心力的转弯侧倾式机动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方向盘的转向柱20的下端与方向转轴7的上端通过万向节9接,转向柱在主支架10的限位套21中与其动配合,主支架10的前端与支轴1的后端固连,支轴与前悬架3的限位套11动配合,支轴1的前端与竖向V形转向摇臂12的下端固连,方向转轴7的下端穿过前悬架3的中孔,有齿轮22与水平连接杆23中段的齿条24啮合,水平连接杆23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前轮辋铰连,齿条24两端分别与第一、二后拉杆6、16的一端铰连;第一、二摆杆4、15在其中间位置分别与前悬架3的左右侧板铰接,第一摆杆4两端分别与第一后拉杆6的另一端、第一前拉杆2的一端铰连,第一前拉杆的另一端与竖向转向摇臂12的左铰孔铰连,竖向转向摇臂的右铰孔与第二前拉杆14的一端铰连,第二前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摆杆15的前端铰连,第二摆杆的后端与第二后拉杆1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方向拉杆、前拉杆、后拉杆为汽车转向拉杆,万向节9为球笼万向节,转向柱20的下端与球笼万向节的球笼28的轴心连接,方向转轴7的上端与球笼万向节的球芯29连接,球笼万向节的球芯、球笼位于主支架10的球形腔内,主支架10与座椅连接,主支架的后端装有后轮。

转向手把的转向柱20的下端与方向转轴7的上端通过万向节9连接,转向柱在主支架10的限位套21中与其动配合,主支架10的前端与支轴1的后端固连,支轴与前悬架3限位套11动配合,支轴1的前端与竖向V形转向摇臂12的下端固连;方向转轴7的下端穿过前悬架3的中孔与水平V形转向摇臂13的前端固连,水平V形转转向摇臂13的后端有左、右铰孔,左铰孔与第一方向拉杆5第一后拉杆6的一端铰连,右铰孔与第二方向拉杆17、第二后拉杆16的一端铰连,第一、二方向拉杆5、17分别与左右前轮辋铰连,第一、二摆杆4、15在其中间位置分别与前悬架3的左右侧板铰接,第一摆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拉杆6另一端、第一前拉杆2的一端铰连,第一前拉杆的另一端与竖向转向摇臂12的左铰孔铰连,竖向转向摇臂的右铰孔与第二前拉杆14的一端铰连,第二前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摆杆15的前端铰连,第二摆杆的后端与第二后拉杆1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方向拉杆、前拉杆、后拉杆为汽车转向拉杆,万向节9为球笼万向节,转向柱20的下端与球笼万向节的球笼28的轴心连接,方向转轴7的上端与球笼万向节的球芯29连接,球笼万向节的球芯、球笼位于主支架10的球形腔内,主支架10与座椅连接,主支架的后端装有后轮。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机动车转向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拉杆的机械连接来带动车身,实现车身随动侧倾,解决了过快车速转弯时,驾驶者被动侧身不适,甚至机动车侧翻的安全隐患问题。通过转弯时机动车身-主支架10的随动侧倾,来平衡离心力的作用,从而保证驾驶的平稳,也带来驾驶的乐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结构图之一。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结构图之二。

图5 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方向盘的转向柱20的下端与方向转轴7的上端通过万向节9连接,转向柱20在主支架10的限位套21中与其动配合,主支架10的前端与支轴1的后端固连,支轴与前悬架3的限位套11动配合,支轴1的前端与竖向V形转向摇臂12的下端固连;方向转轴7的下端穿过前悬架3的中孔与水平V形转向摇臂13的前端固连,方向转轴7的下端穿过前悬架3的中孔,有齿轮22与水平连接杆23中段的齿条24啮合,水平连接杆23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前轮辋铰连,齿条24两端分别与第一、二后拉杆6、16的一端铰连;第一、二摆杆4、15在其中间位置分别与前悬架3的左右侧板铰接,第一摆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拉杆6的另一端、第一前拉杆2的一端铰连,第一前拉杆的另一端与竖向转向摇臂12的左铰孔铰连,竖向转向摇臂的右铰孔与第二前拉杆14的一端铰连,第二前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摆杆15的前端铰连,第二摆杆15的后端与第二后拉杆1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方向拉杆、前拉杆、后拉杆为汽车转向拉杆,万向节9为球笼万向节,转向柱20的下端与球笼万向节的球笼28轴心连接,方向转轴7的上端与球笼万向节的球芯29连接,球笼万向节的球芯、球笼位于主支架10的球形腔内,主支架10与座椅连接,主支架的后端装有后轮。

实施例2:

转向手把8转向柱20的下端与方向转轴7的上端通过万向节9连接,转向柱在主支架10的限位套21中与其动配合,主支架10的前端与支轴1的后端固连,支轴与前悬架3的限位套11动配合,支轴1前端与竖向V形转向摇臂12的下端固连;方向转轴7的下端穿过前悬架3的中孔与水平V形转向摇臂13的前端固连,水平V形转转向摇臂13的后端有左、右铰孔,左铰孔与第一方向拉杆5、第一后拉杆6的一端铰连,右铰孔与第二方向拉杆17、第二后拉杆16的一端铰连,第一、二方向拉杆5、17分别与左右前轮辋铰连,第一、二摆杆4、15在其中间位置分别与前悬架3的左右侧板铰接,第一摆杆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拉杆6的另一端、第一前拉杆2的一端铰连,第一前拉杆的另一端与竖向转向摇臂12的左铰孔铰连,竖向转向摇臂的右铰孔与第二前拉杆14的一端铰连,第二前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摆杆15的前端铰连,第二摆杆的后端与第二后拉杆16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方向拉杆、前拉杆、后拉杆为汽车转向拉杆,万向节9为球笼万向节,转向柱20的下端与球笼万向节的球笼28的轴心连接,方向转轴的上端与球笼万向节的球芯29连接,球笼万向节的球芯、球笼位于主支架10的球形腔内,主支架10与座椅连接,主支架的后端装有后轮。

两侧连接方式对称布置,同时动作。

工作原理:

转向柱20位于主支架的限位轴套中,转向柱20与球笼万向节的球笼固连,方向转轴与球笼万向节的球芯固连,转向柱20的旋转,通过球笼万向节,带动方向转轴转动。球笼万向节的钢球限制在球笼、球芯的滑道内运动,通过球笼万向节的滑动及自身旋转,实现方向转轴的转动及车身的同步侧倾。

转动转向手把8时,转向柱20转动带动球笼万向节转动,带动方向转轴7同向同步旋转。方向转轴7的旋转,使方向拉杆5产生推力,完成前轮转向,同时,带动摆杆4绕其与前悬架3的铰轴旋转,然后由摆杆4的旋转,使前拉杆2产生推力,带动主支架10同步完成侧倾旋转,两侧同时动作,共同完成转向,同步带动车身侧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