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191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购物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适用于超市购物的购物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到超市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购物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购物车是一种超市必备的运输工具,很多人都会在超市购物时推着一辆购物车购物,但现有的购物车仅仅具有载物功能,功能单一,以致于只能局限在超市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购物车,不仅能用于超市购物,而且还可用于超市外购物、骑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购物车,其具有购物篮及承载购物篮移动的车架,该车架是一折叠的电动自行车,在车架上设有方便电动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对位并列折叠在一起的固定器,以及车架上还设有支撑滚轮,支撑滚轮和电动自行车的前轮及后轮构成购物车的移动滚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器是一可折收的支撑架,固定器上设有稳定电动自行车的前轮的抱紧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前轮的一侧面上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适配后轮上的定位插销对位插入,藉此,前轮和后轮对位并列折叠后定位插销插入定位孔而实现前轮和后轮相对稳定在一起。

上述方案中,所述车架具有连接前轮和后轮的横梁,该横梁分成前后两段,前后两段之间有铰链及拉扣连接;而横梁前后两段对折后满足前轮和后轮对位并列折叠在一起,同时在横梁前后两段对折后引入防脱拉扣拉持。

上述方案中,所述抱紧部是V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横梁前后两段下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滚轮。

上述方案中,所述横梁的前段上设置购物篮及电动自行车的握把;而横梁的后段上设置电动自行车的坐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购物车具有购物篮及承载购物篮移动的车架,该车架是一折叠的电动自行车,由此,即可用于超市购物,而且还可用于超市外购物、骑行等,结构合理,多功能,实用性强,且变换购物车形态轻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车架展开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购物车,其具有购物篮1及承载购物篮移动的车架2,该车架2是一折叠的电动自行车,在车架2上设有方便电动自行车的前轮4和后轮5对位并列折叠在一起的固定器3,以及车架2上还设有支撑滚轮6,支撑滚轮6和电动自行车的前轮4及后轮5构成购物车的移动滚轮。藉此,本实用新型即可用于超市购物,而且还可用于超市外购物、骑行等,结构合理,多功能,实用性强。

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器3是一可折收的支撑架,固定器3上设有稳定电动自行车的前轮4的抱紧部31,抱紧部31优选是V形。以致固定器3打开支撑于地面时,抱紧部31抱紧前轮4,前轮4在V形限制下摆正、稳态,方便车架2折叠及展开;而不用时,将固定器3收起即可,方便操作。

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轮4的一侧面上设有定位孔41,该定位孔41适配后轮5上的定位插销51对位插入,藉此,前轮4和后轮5对位并列折叠后定位插销51插入定位孔41而实现前轮4和后轮5相对稳定在一起。图中,定位孔41与前轮4的转动中心同心,定位插销51与后轮5的转动中心同心,以致于定位插销51插入定位孔41后,实现前轮4和后轮5并列稳定在一起且轴心,满足前轮4和后轮5一起滚动,方便购物车使用。该结构简单、合理,合并及分离简便,提升购物车实用性。

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2具有连接前轮4和后轮5的横梁21,该横梁21分成前后两段。所述横梁21的前段上设置购物篮1及电动自行车的握把;而横梁21的后段上设置电动自行车的坐垫。前后两段之间有铰链22及拉扣23连接,铰链22满足前后两段连体性,而拉扣23为活动式,方便拆分及扣合。需要前轮4和后轮5折叠时,打开拉扣23,即可利用铰链22的转动支点,实现横梁21的前后两段对折,而横梁21前后两段对折后满足前轮4和后轮5对位并列折叠在一起,同时在横梁21前后两段对折后引入防脱拉扣24拉持,即可形成满足超市需要的购物车类型。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21前后两段下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滚轮6,以致横梁21前后两段对折后获得两个支撑滚轮6分置在购物车后下底,搭配前轮4和后轮5支撑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购物车具有购物篮及承载购物篮移动的车架,该车架是一折叠的电动自行车,由此,即可用于超市购物,而且还可用于超市外购物、骑行等,结构合理,多功能,实用性强,且变换购物车形态轻便。对于车架上还可适当设置计价模块及基于无线网络、线上支付自助结账的基于物联网购物模块等,提供顾客新体验。

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因此,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