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滑线生产车间的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880发布日期:2018-06-15 22:1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滑线生产车间的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滑线生产车间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滑线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导电线材为批量生产,为了方便运输需要将线材设置在卷轴上,在划线生产车间内使用线材需要将线材卷轴设置在生产设备上,一般线材被储藏在仓库内,使用时通过小型运输车将线材运送至生产设备处进行安装使用,但是线材为裸露卷在卷轴的外圆周面上,现有运输车一般为平板结构,将线材卷轴设置在平板上后,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线材自身重力和运输过程中的颠簸使得线材卷轴发生变形,无法精确的安装到生产设备上,影响生产,甚至是将外层的线材压坏,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保证质量。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滑线生产车间的运输车,以期在线材运输过程中能够使得线材的卷轴不发生变形,能够精准与生产设备实现安装,同时避免外层线材压坏,保证产品质量,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滑线生产车间的运输车,以期在线材运输过程中能够使得线材的卷轴不发生变形,能够精准与生产设备实现安装,同时避免外层线材压坏,保证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滑线生产车间的运输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有U型架,所述U型架朝向地面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轮和第二轮,所述U型架远离地面的端面上固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垂直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U型架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横梁上套装有线材卷轴。

优选地,所述横梁与所述支撑臂的连接端面上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通过抱箍与所述支撑臂固接。

优选地,所述抱箍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抱箍上下间隔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横梁为圆柱结构,所述横梁靠近所述支撑臂的一侧设置有限位件,线材卷轴的端面抵靠在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支撑臂的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直径大于线材卷轴之内芯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U型架包括依次垂直固接的第一臂、连接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轮与所述第一臂朝向地面的端面固接,所述第二轮与所述第二臂朝向地面的端面固接,所述支撑臂垂直固接在速搜连接臂远离地面的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轮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轮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长度方向,两所述第一轮均为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第二轮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轮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臂的长度方向,两所述第二轮均为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的末端垂直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横梁垂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输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有U型架,所述U型架朝向地面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轮和第二轮,所述U型架远离地面的端面上固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垂直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U型架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横梁上套装有线材卷轴。上述结构中,包括有U型架,该U型架与地面平行设置,在U型架朝向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轮和第二轮,在U型架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支撑臂,在支撑臂上设置有横梁,该横梁的长度方向与U型架的开口方向一致,横梁与U型架架间隔设置,且设置在U型架的上方,使用时将横梁插入线材的卷轴中,线材卷轴外侧的线材处于横梁与U型架之间的距离内,通过推动车体使得线材卷轴整体进行移动,从而将线材卷轴运送至生产设备所需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输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运输车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U型架,11为连接臂,12为第一臂,13为第二臂,14为第一轮,15为第二轮;

2为支撑臂,21为把手;

3为横梁,31为限位件,32为矩形板;

4为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输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运输车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输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有U型架1,所述U型架1朝向地面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轮14和第二轮15,所述U型架1远离地面的端面上固接有支撑臂2,所述支撑臂2上垂直连接有横梁3,所述横梁3与所述U型架1的开口方向一致,所述横梁3上套装有线材卷轴。上述结构中,包括有U型架1,该U型架1与地面平行设置,在U型架1朝向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轮14和第二轮15,在U型架1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支撑臂2,在支撑臂2上设置有横梁3,该横梁3的长度方向与U型架1的开口方向一致,横梁3与U型架1架间隔设置,且设置在U型架1的上方,使用时将横梁3插入线材的卷轴中,线材卷轴外侧的线材处于横梁3与U型架1之间的距离内,通过推动车体使得线材卷轴整体进行移动,从而将线材卷轴运送至生产设备所需的位置。

基于上述结果,部件少结构简单,在线材运输过程中能够使得线材的卷轴不发生变形,能够精准与生产设备实现安装,同时避免外层线材压坏,保证产品质量。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横梁3与U型架1平行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能够将容纳线材卷轴的厚度,从而能够使得将线材卷轴设置在横梁3上时线材卷轴外侧的线材不与U型架1接触,能够进一步保证线材卷轴外侧的线材在运送过程中不会受到破坏,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上述第一轮14和第二轮15的数量为多个,通过设置在不同的位置能够保证车体具有高强度的支撑力,同时能够保证运输的顺利进行,不会发生倾倒等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U型架1与支撑臂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中的一种,通过上述连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强度,从而保证线材卷轴运输的顺利,同时横梁3与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方式应为可移动式,通过调整横梁3相对U型架1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直径的线材卷轴能够有效使用,提高了使用的通用性。另外车体的驱动方式可以为人力驱动也可以为机械驱动,当为人力驱动时需要在车体上设置便于人力驱动的把持部件,从而便于人力驱动的顺利实施,当为机械驱动时可以使用电力、燃油、燃气等作为驱动的动力源从而有效实现车体的行走。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横梁3与所述支撑臂2的连接端面上为矩形板32,所述矩形板32通过抱箍4与所述支撑臂2固接。上述在横梁3与支撑柱的连接端设置矩形板32,并且在矩形板32上设置多个连接孔,通过使用抱箍4穿过连接孔后与螺母配合实现横梁3与支撑柱的固定,该种连接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实现横梁3与支撑柱之间的固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强度,使得线材卷轴能顺利运送,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抱箍4相对支撑柱的位置,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直径的线材卷轴的运送需求,提高车体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抱箍4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抱箍4上下间隔平行设置。上述抱箍4的数量为两个,且上下间隔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处的强度,使其稳定性更佳,有效避免发生脱落造成物品的损伤和对操作人员构成的暗转威胁,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3为圆柱结构,所述横梁3靠近所述支撑臂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件31,线材卷轴的端面抵靠在所述限位件31远离所述支撑臂2的端面上。上述横梁3为圆柱形,由于线材卷轴中心具有圆孔,此时将横梁3设置其中能够有效提高横梁3与线材卷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避免应力集中,从而保证车体的使用安全,此时圆柱的直径略小于线材卷轴中心圆孔的直径,能够有效保证线材卷轴能够顺利被放置或卸下;在横梁3靠近支撑柱的一端设置限位件31,使用时将线材卷轴靠近支撑柱的端面抵靠在限位块上,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在运送过程中支撑柱对线材卷轴的端面造成冲击,从而有效提高线材的安全性,进而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

具体地,所述限位件31为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直径大于线材卷轴之内芯的直径。上述限位件31为环形凸台,即绕横梁3外表面一周,而且环形凸台的直径大于线材卷轴之内芯的直径,从而能够对线材卷轴实现有效定位,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在运送过程中支撑柱对线材卷轴的端面造成冲击,从而有效提高线材的安全性,进而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

具体地,所述U型架1包括依次垂直固接的第一臂12、连接臂11和第二臂13,所述第一轮14与所述第一臂12朝向地面的端面固接,所述第二轮15与所述第二臂13朝向地面的端面固接,所述支撑臂2垂直固接在速搜连接臂11远离地面的端面上。上述U型架1包括三个部分,分别将第一轮14和第二轮15与第一臂12和第二臂13固接,同时将支撑臂2与连接臂11固接,再将横梁3与支撑臂2固接,此时横梁3处于第一臂12和第二臂13之间,该种结构强度高能够有效支撑线材卷轴,从而有效保证线材卷轴的运送。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支撑臂2与连接臂11的连接点设置在连接臂11的中点,此时能够有效保证两侧第一臂12和第二臂13承受的压力相同,从而能够使得两侧的受力均匀,保证车体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车辆侧翻的现象,进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轮14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轮14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臂12的长度方向,两所述第一轮14均为万向轮。上述第一轮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轮14分别靠近第一臂12的两端设置,该种设置方式的支撑强度高,能够有效保证对线材卷轴提供最大的支撑力,从而保证线材卷轴的有效运送。另外两个第一轮14同为万向轮,能够有效实现车体的转向,提高了车体的灵活性,保证使用的便捷性。

具体地,所述第二轮15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轮15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臂13的长度方向,两所述第二轮15均为万向轮。上述第二轮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轮15分别靠近第二臂13的两端设置,该种设置方式的支撑强度高,能够有效保证对线材卷轴提供最大的支撑力,从而保证线材卷轴的有效运送。另外两个第二轮15同为万向轮,能够有效实现车体的转向,提高了车体的灵活性,保证使用的便捷性。

具体地,所述支撑臂2的末端垂直设置有把手21,所述把手21与所述横梁3垂直。上述支撑臂2上设置有把手21,操作人员通过使用把手21能够实现对车体的有效驱动,同时能够有效节省驱动车体的力量,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