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板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637发布日期:2018-08-04 14:1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的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2016年7月5日住建部出台《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并公布了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名单;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重点区域、未来装配式建筑占比新建筑目标、重点发展城市进行了明确。

目前全国已有30 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2015 年全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4500万平方米,近3 年新建预制构件厂数量达到100个左右。

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又称大板建筑。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防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以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关键问题是节点设计。在结构上应保证构件连接的整体性(板材之间的连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螺栓连接和后浇混凝土整体连接)。在防水构造上要妥善解决外墙板接缝的防水,以及楼缝、角部的热工处理等问题。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较大的制约性;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纵墙式、内柱式和大跨度楼板式的内部可灵活分隔)。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墙板的运输问题也渐渐地浮出水面,运输过程中对墙板的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对墙板的搬运移动都离不了大型设备,而大型设备存在耗资大,不灵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墙板的运输装置,主要为了开发一种构造简单、安全可靠、减少破损和一次运输多块和不同规格装配式墙板的运输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装配式墙板的运输存在的易破损、运输不便的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墙板的运输装置,包括万向轮(1)、底部垫板(2)、内外固定板(3)、隐藏式万向轮(7),所述的万向轮(1)分别布置在外固定板(3-2)的四角处,万向轮(1)与外固定板(3-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且分别布置在外固定板(3-2)的四角处,万向轮(1)中设有减震器(4),减震器(4)和轮轴(5)之间为竖向构件(10),减震器(4)、竖向构件(10)、轮轴(5)之间为焊接连接,轮轴(5)下方处设有控制转动和方向的开关(6);所述底部垫板(2)为整体的矩形金属板块,底部垫板(2)下部有隐藏式万向轮(7),底部垫板(2)上部有橡胶减震垫(8);所述内外固定板(3)由防腐金属构成,内外固定板(3)之间通过可调节螺栓(9)连接,内外固定板(3)与墙板接触面设有橡胶减震垫(8)。

进一步地,所述的万向轮(1)由双面轮制成,材料优先采用减震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震器(4)采用弹簧减震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隐藏式万向轮(7)在其底面纵向横向等间距布置,隐藏式万向轮(7)无控制方向和转动的开关(6)。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外固定板(3)包括:外固定板(3-1)和内固定板(3-2),外固定板(3-1)为阶梯型,与底部垫板(2)焊接连接且上下方位分别留有螺栓沟槽(11),内固定板(3-2)为矩形隔板,外固定板(3-1)、内固定板(3-2)通过可调螺栓(9)和螺栓沟槽(11)连接且连通至底部,可调螺栓(9)、螺栓沟槽(11)用于调节内固定板(3-2)的间距,运输不同厚度的装配式墙板。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构件(10)为耐腐蚀金属制成的可360度角转动的转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优点是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运输方便,一次可运输多块和不同规格的装配式墙板,可拆卸反复利用,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施工和运输过程中防止装配式墙板的破坏,降低造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墙板运输装置的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输竖直小型装配式墙板的正立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输水平大型装配式墙板的正立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万向轮正立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万向轮侧立面示意图。

图中,1为万向轮;2为底部垫板;3为内外固定板;3-1为外固定板;3-2为内固定板;4为减震器;5为轮轴;6为开关;7为隐藏式万向轮;8为橡胶减震垫;9为可调节螺栓;10为竖向构件;11为螺栓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万向轮1、底部垫板2、内外固定板3、隐藏式万向轮7,所述的万向轮1分别布置在外固定板3-2的四角处,万向轮1与外固定板3-2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且分别布置在外固定板3-2的四角处,万向轮1中设有减震器4,减震器4优先采用弹簧减震器,减震器4和轮轴5之间为竖向构件10,万向轮1由双面轮制成,材料优先采用减震橡胶,万向轮1的方向转动通过轮轴5与竖向构件10的转动实现的,减震器4、竖向构件10、轮轴5之间为焊接连接,轮轴5下方处设有控制转动和方向的开关6;所述竖向构件10为耐腐蚀金属制成的可360度角转动的转动轴承。

所述底部垫板2为整体的矩形金属板块,底部垫板2下部有隐藏式万向轮7,底部垫板2上部有橡胶减震垫8;所述内外固定板3由防腐金属构成,内外固定板3之间通过可调节螺栓9连接,内外固定板3与墙板接触面设有橡胶减震垫8。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隐藏式万向轮7在其底面纵向横向等间距布置,防止因底部垫板2挠度过大而破坏,隐藏式万向轮7无控制方向和转动的开关6。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内外固定板3包括:外固定板3-1和内固定板3-2,外固定板3-1为阶梯型,与底部垫板2焊接连接且上下方位分别留有螺栓沟槽11,内固定板3-2为矩形隔板,外固定板3-1、内固定板3-2通过可调螺栓9和螺栓沟槽11连接且连通至底部,可调螺栓9、螺栓沟槽11用于调节内固定板3-2的间距,运输不同厚度的装配式墙板。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运输装置运输装配式墙板时,可选择墙板的放置方式,当运输小型墙板时可选择竖向垂直放置,当运输大中型墙板时可不用内固定板3-2,直接在阶梯型的外固定板3-1水平放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