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超轻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000发布日期:2018-09-18 22:3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涉及一种车架,具体是一种充气超轻车架。



背景技术:

车架是一种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组成车辆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车辆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车辆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车内外的各种载荷。现代车辆绝大多数都具有作为整车骨架的车架。

但是现有的车架结构较为笨重,使得车架在运输和组装时不够方便,影响了车辆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超轻车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超轻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后叉总成、前叉总成以及连接后叉总成和前叉总成的连接梁,所述后叉总成由后叉管一和后叉管二组成,后叉管一和后叉管二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梁上,后叉管一和后叉管二的另端向两侧延伸,且后叉管一和后叉管二的自由端位置处均设有后轮轴位,两个所述后轮轴位相对放置,用于安装后轮轴,所述前叉总成由前叉管一和前叉管二组成,前叉总成与连接梁活动安装,前叉管一和前叉管二的端部向两侧延伸,且前叉管一和前叉管二的自由端位置处均设有用于安装前轮轴的前轮轴位,所述后叉管一、后叉管二、前叉管一和前叉管二的内部结构相同,所述后叉管一包括叉管基体,叉管基体的内部均设有用于储存气体的空气腔,叉管基体的两端密封处理,叉管基体的外部设有用于向空气腔内充气的充气嘴。

作为本实用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叉管基体的焊接处或连接处均加厚处理。

作为本实用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气嘴内安装有单向阀膜片。

作为本实用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梁上设有坐管夹口,用于与鞍座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单个叉管基体的内部做空,且储存有气体,同时叉管基体的厚度相对的做薄,这就使得组成的车架本体重量大大减少,改变现有车架笨重的缺点,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注入合适压力的普通气体或超轻气体,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钢构建筑、军用民用设备和车辆保险杠上,还适用于路灯杆和风电发电机组的支撑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充气超轻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充气超轻车架中叉管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充气超轻车架中叉管基体的剖视图。

图中:1-后叉总成、2-前叉总成、3-连接梁、4-后叉管一、5-后叉管二、6-后轮轴位、7-前叉管一、8-前叉管二、9-前轮轴位、401-叉管基体、40402-充气嘴、40403-空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实施例中,一种充气超轻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后叉总成1、前叉总成2以及连接后叉总成1和前叉总成2的连接梁3,所述后叉总成1由后叉管一4和后叉管二5组成,后叉管一4和后叉管二5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梁3上,后叉管一4和后叉管二5的另端向两侧延伸,且后叉管一4和后叉管二5的自由端位置处均设有后轮轴位6,两个所述后轮轴位6相对放置,用于安装后轮轴,所述前叉总成2由前叉管一7和前叉管二8组成,前叉总成2与连接梁3活动安装,前叉管一7和前叉管二8的端部向两侧延伸,且前叉管一7和前叉管二8的自由端位置处均设有用于安装前轮轴的前轮轴位9,所述后叉管一4、后叉管二5、前叉管一7和前叉管二8的内部结构相同,仅以后叉管一4作为代表进行表述,所述后叉管一4包括叉管基体401,叉管基体401的内部均设有用于储存气体的空气腔403,叉管基体401的两端密封处理,叉管基体401的外部设有用于向空气腔403内充气的充气嘴402,由于叉管基体401的内部做成空心,且储存有气体,同时叉管基体401的厚度相对的做薄,这就使得组成的车架本体重量大大减少,改变现有车架笨重的缺点,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注入合适压力的普通气体或超轻气体,充气嘴402在充气完成后可以焊死密封。

每个所述叉管基体401的焊接处或连接处均加厚处理,用于增强连接处的强度。

所述充气嘴402内安装有单向阀膜片,防止空气腔403漏气情况的发生。

所述连接梁3上设有坐管夹口,用于与鞍座安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