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7756发布日期:2018-08-21 17:0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但基础设施的不足使得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人们找到一个停车位后却与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还有一段不算短的距离。为了解决这最后一段的行程交通问题,各种增程式电动车应运而生,其中电动滑板车由于重量轻、体积小、驾驶灵活、便于携带等原因发展较快。

电动滑板车一般由一低底板车架和前后轮构成,驾驶人员站立在底板上行驶,具有独特的行驶体验,为了携带方便,电动滑板车会设置成可折叠式,将车架中前轮以上的转向柱、把手等部位与底板部分相铰连,需要时可将前轮以上的转向柱、把手等部位倒向底板部位,从而可以减小体积、放置于汽车后备箱内携带。但是,上述的电动滑板车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方面其折叠操作需要手动进行,折叠过程动作步骤多,操作不便还费时费力;另一方面这类电动滑板车只能站立行驶,虽然其具有独特的行驶体验,但这种行驶姿态需要一定的体力与精力,只能站立行驶将对驾驶人员造成疲劳感或显得单调,当偶有身体不适时则无法正常使用,勉强使用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或会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再一方面,这类电动滑板车由于追求体积小、便于携带而通常无法配置载物篮框,当需要携带一些随身物品出行时,只能由驾驶人员自身负重,特别是在不宜行驶的路段电动滑板车需要拖曳拉行时,随身物品与电动滑板车同时成为了驾驶人员的负担,带来较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程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它既能站立行驶又可转换用于跨坐行驶,并且能实现站立行驶、跨坐行驶和拖曳拉行三种状态之间的自动转换,同时还可具备载物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增程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包括车架、转动支承在车架上的前转向轮和后电驱动轮,所述车架包括依次铰连的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在前车架与中车架之间设置有车架折叠前连杆,车架折叠前连杆前端与前车架铰连,车架折叠前连杆后端与滑块铰连,滑块通过锁定机构与中车架相连,在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设置有车架折叠后连杆,车架折叠后连杆前端与滑块铰连,车架折叠后连杆后端与后车架铰连;在所述后车架上铰连有座垫管柱,在座垫管柱上端安装有座垫,所述座垫管柱通过收放连杆机构与中车架相互连动;在后车架上还铰连有载物板,该载物板通过载物板拉线与中车架相连。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所述车架包括依次铰连的前车架、中车架和后车架,在前车架与中车架之间设置有车架折叠前连杆,车架折叠前连杆前端与前车架铰连,车架折叠前连杆后端与滑块铰连,滑块通过锁定机构与中车架相连,在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设置有车架折叠后连杆,车架折叠后连杆前端与滑块铰连,车架折叠后连杆后端与后车架铰连,则车架可以在前车架与中车架之间以及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两处实现折叠,既可以使电动滑板车折叠后体积更小,又可以适应电动滑板车站立行驶、跨坐行驶以及拖曳拉行与静立状态的多状态折叠要求;滑块可以在中车架上改变位置且滑块与中车架的位置可以通过锁定机构锁定,当滑块通过锁定机构锁定与中车架之间的位置时,车架折叠前连杆与前车架和中车架构成一稳定的三角形,同时车架折叠后连杆与中车架和后车架之间也构成稳定的三角形,前车架与中车架之间以及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折叠状态相互关联,车架的折叠状态只与滑块与中车架之间的位置有关,改变滑块在中车架上的位置即可改变车架的折叠状态,并且折叠操作只需解锁锁定机构、改变滑块在中车架上的位置然后通过锁定机构锁定位置即可,锁定机构的解锁与锁定动作可以方便地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及相应的电气执行元件来实现,改变滑块在中车架上的位置只需要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后电驱动轮慢速运转来相对于前转向轮前后移动使后车架绕其与中车架的铰连点转动即可自动实现,折叠操作过程方便快捷,无需人工具体实施,从而实现电动滑板车站立行驶、跨坐行驶以及拖曳拉行与静立三种状态之间的自动转换。

又由于在所述后车架上铰连有座垫管柱,在座垫管柱上端安装有座垫,所述座垫管柱通过收放连杆机构与中车架相互连动,则安装有座垫的座垫管柱与后车架铰连,构成可折叠的鞍座,座垫管柱可以与后车架之间绕铰连点改变相互的位置关系,从而可以适应电动滑板车站立行驶与跨坐行驶的不同要求,当电动滑板车处于站立行驶状态时,与中车架相铰连的后车架将处于平置状态,座垫管柱可以绕与后车架的铰连点转动而与后车架贴近,驾驶人员就可以站立的后车架上站立行驶,贴近于平置的后车架上的座垫管柱及其上的座垫不会对站立行驶产生阻碍,而当电动滑板车处于跨坐行驶状态时,相铰连的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可以适当折叠,为跨坐行驶提供适宜的结构状态,此时座垫管柱可以绕与后车架的铰连点转动而处于直立状态,为驾驶人员提供跨坐之鞍座,从而可以较为舒适地行驶;座垫管柱在站立行驶与跨坐行驶之间的位置转换可以通过收放连杆机构由中车架来驱动实现,并且座垫管柱位置的保持也通过收放连杆机构与中车架的位置相关连,不需要人工干预座垫管柱位置的调节与固定,鞍座在站立行驶状态与跨坐行驶状态之间自动切换,非常方便。

还由于在后车架上还铰连有载物板,该载物板通过载物板拉线与中车架相连,则所设置的载物板可以相对于后车架转动,当载物板与后车架之间保持一定的角度时,载物板与后车架之间便可以作为载物空间,使得电动滑板车可以具有载物功能,而当载物板转至与后车架贴合时,载物板处于收起状态,贴合在后车架上的载物板正好作为电动滑板车站立行驶状态下驾驶人员站立的脚踏板,驾驶人员的随身物品也可以搁置在作为脚踏板的载物板上;而所设置的载物板拉线则对载物板起到收放控制作用,且此收放作用不需要人工拉动来实现,而是可以随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折叠使拉线与拉线外套管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载物板拉线带动载物板在后车架上改变位置,当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处于平置的站立行驶状态时,连接在中车架上的载物板拉线一端与载物板拉线的外套管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将拉动载物板转向与后车架贴合,载物板处于收起状态,当中车架与后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在中车架上的载物板拉线一端与外套管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载物板就可以打开,载物板的收放极为方便。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杆,该锁杆上设置有楔紧槽,楔紧槽内安装有锁定球,在所述中车架上设置有中空导杆,所述锁杆活动支承于中空导杆内,在中空导杆侧壁上开有锁定球孔,所述滑块套接在中空导杆上,在滑块上设置有锁定孔,锁定球可通过楔紧槽卡接于锁定球孔与锁定孔之间;所述锁杆与锁定驱动装置相连。采用该实施方式,锁定机构的锁定操作可以简单地通过锁杆的移动来实现,当滑块到达所需要的锁定位置时,移动锁杆使楔紧槽推动锁定球向外卡接于锁定球孔与锁定孔之间,滑块无法再行移动,锁定即得以实现,当需要解锁时,反向移动锁杆,锁定球可以退出锁定孔落入锁定球孔与楔紧槽之间,滑块即可在中空导杆上滑动进行车架的折叠操作,折叠操作可以是推动前车架或后车架或滑块来进行,例如通过安装在后车架上的后电驱动轮慢速运转相对于前转向轮前后移动来自动进行,并且锁杆与锁定驱动装置相连,锁定驱动装置可以自动动作,锁定操作过程将更加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块在中空导杆上具有前、中、后三处锁定位置,在每一锁定位置中空导杆设有四个锁定球孔,在所述锁杆上设有与四个锁定球孔相对应的四条楔紧槽。采用该实施方式,前、中、后三处锁定位置可以对应电动滑板车的站立行驶、跨坐行驶及拖曳拉行的三种状态,满足电动滑板车的使用要求,在每一锁定位置处可以有四个锁定点,锁定可靠。

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定驱动装置为电动驱动装置或手动驱动装置,所述电动驱动装置为电磁铁,所述手动驱动装置包括锁定拉线,所述锁杆通过锁定拉线与锁定驱动手柄相连,锁定驱动手柄铰连在前车架上,锁定拉线的外套管与前车架固连,在锁定驱动手柄内设置有电路控制开关。采用该实施方式,以电动驱动装置作为锁定驱动装置可以实现锁定与解锁的自动化操作,使车架的折叠操作过程方便快捷,而以电磁铁作为电动的锁定驱动装置,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以锁定拉线与锁定驱动手柄所构成的手动驱动装置只需扳动锁定驱动手柄即可拉动或放松锁杆实现滑块的锁定与解锁作业,方便实用,设置在锁定驱动手柄内的电路控制开关可以通过控制电路保证折叠过程中电动滑板车不会产生行驶动作。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丝杆螺母副,丝杆螺母副的丝杆和螺母分别与中车架和滑块相连,丝杆螺母副的丝杆与丝杆电机或丝杆转柄相连。采用该实施方式,丝杆螺母副的丝杆与螺母之间具有锁定功能,可限制滑块在中车架上的移动,而丝杆电机或丝杆转柄可带动丝杆运转来驱动螺母沿丝杆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与螺母相连的滑块在中车架上移动改变位置,这样由丝杆螺母副构成的锁定机构与丝杆电机或丝杆转柄相结合同时也成为了电动滑板车折叠的驱动装置,无需再通过后电驱动轮或手动来推动前车架或后车架以实现折叠操作。

本发明另一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放连杆机构包括支承在后车架上的双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中的前摇杆通过摇杆机构连杆与后摇杆相连,在后摇杆与座垫管柱之间设有管柱收放连杆,管柱收放连杆两端分别与座垫管柱和后摇杆铰连,在所述前摇杆上铰连有摇杆前连杆,摇杆前连杆另一端与管柱收放前连杆铰连,管柱收放前连杆的另一端与中车架铰连,在后车架上还铰连有摆臂,摇杆前连杆与管柱收放前连杆之间的铰连轴移动支承在摆臂上;所述座垫铰连于座垫管柱上端,在座垫与座垫管柱之间设置有座垫锁定机构,座垫通过座垫拉线与中车架相连,座垫拉线的外套管与后车架固连。采用该实施方式,当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绕相互间的铰连点发生转动时,中车架将通过管柱收放前连杆及摇杆前连杆带动双摇杆机构摆动,双摇杆机构的后摇杆将随之通过管柱收放连杆带动座垫管柱绕其与后车架之间的铰连点转动,从而改变座垫管柱的位置,且座垫管柱的位置与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关连,当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处于站立行驶位置时,座垫管柱被收放连杆机构带动与后车架贴近,当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处于跨坐行驶位置时,座垫管柱被收放连杆机构带动与后车架保持一点的角度而处于竖直状态,当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处于拖曳拉行及静立位置时,座垫管柱再被收放连杆机构带动与后车架贴近,从而能保证电动踏板车在站立行驶与跨坐行驶之间的自动转换;在中车架与后车架相对位置转动变化时,从管柱收放前连杆与中车架之间的铰连点到摇杆前连杆与前摇杆之间的铰连点之间的距离也是随之变化的,摇杆前连杆与管柱收放前连杆之间的铰连轴移动支承在摆臂上可以适应这一变化,保证了收放连杆机构动作关系的正常实现;通过座垫锁定机构可以保证电动滑板车在跨坐行驶状态下座垫上表面与座垫管柱轴向垂直的正确位置,还可以在电动滑板车处于站立行驶状态时使座垫改变与座垫管柱之间的相互位置,使得座垫上表面与座垫管柱轴向之间基本平行,减小占用空间,使座垫管柱与后车架之间更加贴近,而且座垫与座垫管柱之间的相互位置的改变可以方便地通过座垫拉线随中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位置变化来实现,无须人工干预。

本发明又一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后车架与载物板之间设置有载物板收放弹簧,在后车架与载物板之间还设置有载物板限位件,载物板限位件与后车架的连接点r、载物板与后车架的连接点p及载物板收放弹簧与后车架的连接点q从前向后依次排列。采用该实施方式,载物板收放弹簧可以辅助载物板的收放,为载物板打开或收起提供辅助动力,所设置的限位构件可以使载物板在打开时保持确定的位置,从而进一步保证载物功能的实现与载物板收放的方便。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前车架上设置有前轮制动手柄和/或后轮制动手柄,所述前轮制动手柄通过前刹车线与前转向轮相连,在前轮制动手柄内设有电路控制开关,所述后轮制动手柄通过后刹车线与后电驱动轮相连,在后轮制动手柄内设有电路控制开关。采用该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电动踏板车折叠收放的需要及所采用的折叠收放驱动动力的不同来通过前轮制动手柄和/或后轮制动手柄使前转向轮和/或后电驱动轮制动锁定,满足折叠收放的操作要求,设置在前轮制动手柄或后轮制动手柄内的电路控制开关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保证折叠收放过程中电动滑板车中的驱动电机、锁定驱动装置等处于正确的电气工作电路中。

本发明另一更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中车架上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滑块的锁定位置相对应。采用该实施方式,所设置的位置检测装置可以为电动滑板车的控制系统提供车架折叠状态信息,便于实现电动滑板车折叠操作的自动控制。

本发明又一更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转向轮有两件,两前转向轮分别转动支承在前车架上左右两侧,所述后电驱动轮通过驱动电机转动支承在后车架上。采用该实施方式,电动滑板车由后轮驱动,并由三轮支承于地面,行驶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增程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增程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处于跨坐行驶状态);

图2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处于站立行驶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处于站立行驶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处于折叠拖曳拉行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处于静立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中的车架处于站立行驶状态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中的车架处于跨坐行驶状态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中的车架处于折叠拖曳拉行和静立状态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结构中滑块及其锁定机构一种实施方式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结构中a-a部位在滑块被锁定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结构中a-a部位在滑块被解锁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结构中锁定驱动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结构中滑块及其锁定机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结构中b-b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结构中c-c部位在滑块被锁定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3所示结构中a-a部位在滑块被解锁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中的收放连杆机构及相关构件处于站立行驶状态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中的收放连杆机构及相关构件处于跨坐行驶状态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所示电动滑板车中的收放连杆机构及相关构件处于折叠拖曳拉行和静立状态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所示结构中座垫管柱及相关构件在电动滑板车处于站立行驶状态时的局部状态示意图;

图21是图1所示结构中座垫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是图20所示结构中座垫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是图1所示结构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前车架、2-中车架、3-位置检测装置、4-车架折叠前连杆、5-滑块、6-车架折叠后连杆、7-收放连杆机构、71-管柱收放前连杆、72-摆臂、73-摇杆前连杆、74-双摇杆机构、741-前摇杆、742-摇杆机构连杆、743-后摇杆、75-管柱收放连杆、8-后车架、9-载物板限位件、10-座垫、11-座垫管柱、12-座垫拉线、13-载物板拉线、14-载物板、15-载物板收放弹簧、16-后电驱动轮、17-前转向轮、18-锁定驱动装置、19-锁杆、20-中空导杆、21-锁定球、22-锁定球孔、23-锁定孔、24-楔紧槽、25-锁定驱动手柄、26-锁定拉线、27-丝杆电机、28-丝杆、29-开合手柄、30-螺母、31-座垫锁定机构、311-活动插销、312-座垫锁定弹簧、313-锁扣、32-座垫复位弹簧、33-前轮制动手柄、34-后轮制动手柄、35-前刹车线、36-后刹车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5所示的增程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中,支承有前转向轮17和后电驱动轮16的车架为一折叠式车架,折叠式的车架包括依次铰连的前车架1、中车架2和后车架8,前车架1与中车架2相铰连于c点,中车架2与后车架8相铰连于e点,电动踏板车的转向柱、把手等部件安装有前车架1上,前转向轮17通过减震装置转动支承在前车架1上,且前转向轮17有两件,两前转向轮17分别通过减震装置转动支承在前车架1上左右两侧,后电驱动轮16通过驱动电机及后减震装置转动支承在后车架8上,后电驱动轮16的动力电池安装在中车架2上;在前车架1与中车架2之间设置有车架折叠前连杆4,车架折叠前连杆4前端与前车架1铰连,车架折叠前连杆4后端与滑块5铰连,滑块5通过锁定机构与中车架2相连,在中车架2与后车架8之间设置有车架折叠后连杆6,车架折叠后连杆6前端与滑块5铰连,车架折叠后连杆6后端与后车架8铰连;滑块5与中车架2之间的位置决定了前车架1与中车架2之间以及中车架2与后车架8之间的折叠状态,改变滑块5在中车架2上的位置并通过锁定机构加以锁定即可确定车架的折叠状态;通过车架的折叠,本增程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可以具有如图2和图3所示的站立行驶状态、如图1所示的跨坐行驶状态、如图4所示的拖曳拉行状态以及如图5所示的静立状态;在中车架2上设置有位置检测装置3,位置检测装置3的安装位置与滑块5的三个锁定位置相对应,滑块5的三个锁定位置分别对应于车架的站立行驶、跨坐行驶、拖曳拉行及静立三种状态。车架相关构件在站立行驶、跨坐行驶、拖曳拉行及静立三种状态的位置关系如图6(站立行驶状态)、图7(跨坐行驶状态)和图8(拖曳拉行及静立状态)三个机构示意图所示。

参见图9,在中车架2上设置有中空导杆20,中空导杆20可以是固定安装连接在中车架2上,也可以是与中车架2连为一体,滑块5套接在中空导杆20上并通过锁定机构及中空导杆20与中车架2相连,滑块5可沿中空导杆20长度方向移动,并可通过锁定机构锁定在中空导杆20上,从而确定滑块5与中车架2之间的位置;锁定机构包括锁杆19,锁杆19与锁定驱动装置18相连,锁定驱动装置18为由电磁铁构成的电动驱动装置,参见图10,在锁杆19上设置有楔紧槽24,楔紧槽24内安装有锁定球21,锁杆19活动支承于中空导杆20内,在中空导杆20侧壁上开有锁定球孔22,在滑块5上设置有锁定孔23,锁杆19在作为锁定驱动装置18的电磁铁的推动下通过楔紧槽24将锁定球21向外侧推出,使锁定球21通过楔紧槽24卡接于锁定球孔22与锁定孔23之间,将滑块5锁定;中空导杆20侧壁上所开设的锁定球孔22的位置与滑块5相对中车架2的锁定位置相关联,使得滑块5在中空导杆20上具有前、中、后三处锁定位置,在每一锁定位置中空导杆20设有四个锁定球孔22,四个锁定球孔22分设于中空导杆20的左右两侧,每侧两个,在锁杆19上设有与四个锁定球孔22相对应的四条楔紧槽24,使在每一锁定位置处有四个锁定点,保证锁定可靠;图11示出了滑块5被解锁时各相关构件间的结构关系,锁定驱动装置18使锁杆19反向移动,锁定球21可以退出锁定孔23落入锁定球孔22与楔紧槽24之间,滑块5即可在中空导杆20上滑动进行车架的折叠操作。

图12示出了图9中锁定驱动装置18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锁定驱动装置18为手动驱动装置,手动驱动装置包括锁定拉线26,锁杆19通过锁定拉线26与锁定驱动手柄25相连,锁定驱动手柄25铰连在前车架1上,锁定拉线26的外套管与前车架1固连,扳动驱动手柄25即可拉动锁杆19解锁滑块5或放松锁杆19以对滑块5进行锁定;在锁定驱动手柄25内设置有电路控制开关,用以通过控制电路保证车架在折叠过程中电动滑板车不会产生行驶动作。

图13示出了本发明中滑块5及其锁定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包括丝杆螺母副,参见图14和图15,丝杆螺母副的丝杆28和螺母30分别与中车架2和滑块5相连,其中丝杆28转动支承在中车架2上,螺母30为嵌装在滑块5内的剖分式开合螺母,其上下两半螺母处于一框式构件之中且通过框式构件及开合手柄29组合在一起,开合手柄29上设置有偏心块且通过偏心块可转动安装在框式构件上,开合手柄29通过偏心块控制两半螺母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螺母30与丝杆28的接合或分离,其接合状态如图14和图15所示,其分离状态如图16所示。丝杆螺母副的丝杆28与丝杆电机27相连,正常情况下,剖分式开合螺母与丝杆28处于结合状态,由丝杆电机27带动丝杆28旋转,从而通过螺母30带动滑块5在中车架2上移动改变滑块5与中车架2的相对位置,使得前车架1、中车架2与后车架8之间改变折叠状态,当滑块5到达所需要的锁定位置时丝杆电机27停止驱动运转,通过螺母30与丝杆28之间的自锁性能使滑块5锁定而保持车架的折叠状态;而当出现意外情况使丝杆28无法转动时,可通过开合手柄29使部分式开合螺母处于与丝杆28分离的状态,使滑块5解锁能相对于中车架2滑动改变车架的折叠状态,完成调节后再通过开合手柄29使螺母30与丝杆28接合而锁定。

在后车架8上铰连有座垫管柱11,座垫管柱11通过收放连杆机构7与中车架2相互连动,参见图17至图19,收放连杆机构7包括通过铰连点k点和g点支承在后车架8上的双摇杆机构74,双摇杆机构74中的前摇杆741通过摇杆机构连杆742与后摇杆743相连,在后摇杆743与座垫管柱11之间设有管柱收放连杆75,管柱收放连杆75两端分别与座垫管柱11和后摇杆743铰连,后摇杆743与摇杆机构连杆742的铰连点f、后摇杆743与后车架8的铰连点g及后摇杆743与管柱收放连杆75之间的铰连点h依次排列;在前摇杆741上铰连有摇杆前连杆73,摇杆前连杆73另一端与管柱收放前连杆71铰连,管柱收放前连杆71的另一端与中车架2铰连,在后车架8上还通过铰连点j点铰连有摆臂72,在摆臂72上设置有滑槽,摇杆前连杆73与管柱收放前连杆71之间的铰连轴通过该滑槽移动支承在摆臂72上,滑槽两端对摇杆前连杆73与管柱收放前连杆71之间的铰连轴形成限位,收放连杆机构7通过滑槽的长度及其相对于铰连点j点的位置确保动作关系的准确实现。

在座垫管柱11上端安装有座垫10,座垫10铰连于座垫管柱11上端,参见图20至图22,在座垫10与座垫管柱11之间设置有座垫锁定机构31,座垫锁定机构31包括设置在座垫10上的活动插销311及设置在座垫管柱11上的锁扣313,座垫10处于锁定状态时活动插销311插接于锁扣313内(如图22所示),活动插销311与座垫10之间设置有座垫锁定弹簧312,座垫锁定弹簧312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在座垫锁定弹簧312的弹簧力作用下可以使活动插销311保持向外伸出的锁定运动趋势,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自动伸出实施锁定操作,活动插销311与座垫拉线12一端相连,座垫10通过活动插销311及座垫拉线12与中车架2相连,座垫拉线12的外套管与后车架8固连,这样当中车架2与后车架8处于站立行驶状态时,座垫拉线12被拉动,通过座垫拉线12可克服座垫锁定弹簧312的弹簧力拉动活动插销311回缩脱离锁扣313,方便地实现座垫10的解锁,随后座垫拉线12继续拉动活动插销311,将通过座垫锁定弹簧312带动座垫10相对于座垫管柱11转动而改变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达到如图20及图21所示的站立行驶状态下的座垫位置。在座垫10与座垫管柱11之间设置有座垫复位弹簧32,座垫复位弹簧32为套装在座垫10与座垫管柱11之间铰连轴上的扭簧,在座垫复位弹簧32的弹簧力作用下可以使座垫10保持其上表面与座垫管柱11轴向垂直的跨坐行驶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使座垫10自动处于该位置,这样,当中车架2与后车架8之间的位置关系从站立行驶状态转换至跨坐行驶状态时,座垫拉线12被松开,座垫复位弹簧32使座垫10自动处于其上表面与座垫管柱11轴向垂直的跨坐行驶状态,并在座垫锁定弹簧312的作用下使活动插销311插接于锁扣313内实施座垫10的位置锁定。

在后车架8上还铰连有载物板14,中车架2与后车架8的铰连点e、座垫管柱6与后车架8的铰连点l以及载物板8与后车架8的铰连点p依次排列,在后车架8与载物板14之间设置有载物板收放弹簧15,载物板收放弹簧15为螺旋拉伸弹簧,在后车架8与载物板14之间还设置有载物板限位件9,载物板限位件9为相互铰连的可折杆件,其两端分别与载物板14和后车架8相铰连,载物板限位件9与后车架8的连接点r、载物板14与后车架8的连接点p及载物板收放弹簧15与后车架8的连接点q从前向后依次排列,载物板收放弹簧15及载物板限位件9均为两件,并分设于载物板14左右两侧;载物板14通过载物板拉线13与中车架2相连,载物板拉线13的外套管与后车架8固连,这样载物板14可随中车架2与后车架8之间的位置变化而由中车架2通过载物板拉线13改变收放位置,当中车架2与后车架8之间处于站立骑行状态时,连接在中车架2上的载物板拉线13一端与载物板拉线13的外套管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拉动载物板14转向与后车架8贴合,参见图20,载物板14处于收起状态,此时载物板限位件9折叠并合且位于载物板14与后车架8之间,载物板收放弹簧15处于载物板14与后车架8的连接点p的下方,其弹簧作用力使载物板14保持与后车架8的贴合状态,参见图3,此时座垫管柱11如前所述通过收放连杆机构7及中车架2的作用而处于位于载物板14与后车架8之间的贴近后车架8的位置,贴合在后车架8上的载物板14正好作为电动滑板车站立行驶状态下驾驶人员站立的脚踏板,驾驶人员的随身物品也可以搁置在作为脚踏板的载物板14上,当电动滑板车从站立行驶状态转换至如图1所示的跨坐行驶状态时,中车架2与后车架8之间逐步折叠收起,连接在中车架2上的载物板拉线13一端与载物板拉线13的外套管之间的距离逐步减小,载物板拉线13对载物板14的拉力相应减小直至消失,座垫管柱11在收放连杆机构7的作用下随中车架2运动而打开,在此过程中将克服载物板收放弹簧15对载物板14保持收起的作用力带动载物板14向上运动,当载物板14转过一定角度使载物板收放弹簧15越过载物板14与后车架8之间的连接点时,载物板收放弹簧15对载物板14的作用力从保持收起作用转为促使打开作用,从而使载物板14不需要人工干预完成打开过程,其打开位置由载物板限位件9控制而处于与后车架8大致垂直的状态,载物板14与后车架8之间及两侧载物板限位件9之间所形成的的空间便成为载物空间;当电动滑板车从跨坐行驶状态转换至拖曳拉行状态时,如图4所示,中车架2与后车架8之间完全折叠,座垫管柱11在收放连杆机构7的作用下随中车架2运动而再次与后车架8贴合,而载物板14保持与后车架8之间的位置不变,包括在如图5所示的静立状态时一直如此,仍保持载物功能。

参见图23,在前车架1上设置有前轮制动手柄33和/或后轮制动手柄34,前轮制动手柄33通过前刹车线35与前转向轮17相连,后轮制动手柄34通过后刹车线36与后电驱动轮16相连,以根据电动踏板车折叠收放的需要来使前转向轮16和/或后电驱动轮17制动锁定,满足折叠收放的操作要求;在前轮制动手柄33内设有电路控制开关,在后轮制动手柄34内设有电路控制开关,以通过控制电路保证折叠收放过程中电动滑板车中的驱动电机、锁定驱动装置等处于正确的电气工作电路中。

以上仅列举了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作出许多的改进和变换。如所述丝杆螺母副的丝杆28也可以不是与丝杆电机27相连,而可以是与丝杆转柄相连,由人工转动丝杆转柄来带动丝杆28旋转,丝杆转柄可以是安装在丝杆28端部的手轮或手柄,也可以是设置在丝杆28端部的方榫;在所述摆臂72上也可以不是设置有滑槽,而可以是设置有导柱,摇杆前连杆73与管柱收放前连杆71之间的铰连轴套接在该导柱上从而移动支承在摆臂72上;所述载物板限位件9也可以不是为相互铰连的可折杆件,而可以是如链索一类的柔性构件或其它类型的构件,只要是能限制载物板14的打开角度即可,相应地,载物板限位件9两端也可以不是分别与载物板14和后车架8相铰连,而可以是采用常用连接方式相连即可。如此等等,只要是在本发明基本原理基础上所作出的改进与变换,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