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电动汽车及其车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2342发布日期:2018-11-30 23:2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薄层电动汽车及其车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环保意识的重视,节能、安全、无污染的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矿井环境中,通常采用电动汽车进行作业。但是对于一些薄矿层,其巷道非常低。因此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要么由于整体高度偏高,无法适应这些薄矿层巷道,要么因为离地间隙太低,无法适应巷道内恶劣路面的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薄层电动汽车及其车架系统,其整车高度低且满载离地间隙大,因此能够适应薄矿层巷道作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车厢悬置支架、设置在所述车厢悬置支架前端的下沉的驾驶室托架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车厢悬置支架后端的货厢悬置支架,所述下沉驾驶室托架和所述车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控制组件支架,所述车厢悬置支架和所述货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电池支架,所述车厢悬置支架上靠近所述电池支架一端设置下沉的制动器支架和电机支架;通过所述下沉驾驶室托架的设置以及所述控制组件支架上的控制组件的排布以及优秀的人车工程设计,有效增大驾驶室内部空间和满足驾乘人员操作和舒适度的要求,从而达到降低整车高度的目的。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中,所述车厢悬置支架和所述货厢悬置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两根框式纵梁和跨设在所述两根框式纵梁之间的多根横梁;通过所述框式纵梁的上平面突出驾驶室的底板平面,形成驾驶室底板槽型结构与车架纵梁镶嵌套合结构,将高度方向空间上重叠利用,达到整车降高度目的。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中,所述车厢悬置支架的所述两根框式纵梁的前端套设转向器支架,第一横梁嵌合在所述转向器支架中。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中,在所述第一横梁远离所述驾驶室托架的一侧,在所述两根框式纵梁上设置第二横梁,所述控制组件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的液压站支架,所述液压站支架的一侧竖直设置调速箱支架,所述液压站支架为其上水平放置液压站的水平支架,所述调速箱支架为其上挂设调速箱的竖直支架,所述液压站支架上朝向所述货厢悬置支架一侧并排设置电源控制器和车灯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车灯控制器布置于车身和电池纵向空隙空间中,将闲置空间利用,压缩高度方向尺寸。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上述位置,可以设置电源控制器和车灯控制器和电池以外的其他电气控制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合的位置设置任何电气控制组件,本发明在此不受其具体类型的限制。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中,所述车厢悬置支架的中部间隔设置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和所述控制组件支架之间的所述框式纵梁的外侧设置板簧吊耳和车厢悬置支架,所述框式纵梁的下部设置与所述第四横梁垂直的所述电机支架,所述第四横梁的靠近所述电池支架一侧的所述框式纵梁的下部设置平行于所述第四横梁的所述制动器支架。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中,所述电池支架包括由四根短纵梁和两根长横梁组成的水平支撑框、套设在所述框式纵梁上的固定部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以支撑所述水平支撑框的四个支撑部,每个所述支撑部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长横梁之间的垂直支撑件和位于所述垂直支撑件两侧的两个锥形支撑件以及倾斜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长横梁之间的倾斜支撑件;电池在所述电池支架上的布置采用单层平放,有效利用x/y方向多余空间,压缩z向空间,达到降高度目。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中,所述电池支架下方的所述两根框式纵梁的底部分别依次设置第五横梁和第六横梁、侧部针对所述第五横梁的位置分别设置板簧支座。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中,设置在所述两根框式纵梁的末端的第七横梁、所述第六横梁以及位于所述第七横梁和所述第六横梁之间的所述两根框式纵梁构成所述货厢悬置支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薄煤层电动汽车,包括驾驶室、前车厢、后车厢,以及所述的车架系统,其中所述驾驶室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托架上,所述前车厢设置在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且所述后车厢设置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上;从而实现人和载货后厢快速更换。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中,所述薄煤层电动汽车为多人车,所述驾驶室、所述前车厢和/或所述后车厢中背靠背设置多个座椅,且所述多个座椅避让所述两根框式纵梁设置;有效解决座椅布置在车架纵梁上方导致座椅平面至顶板高度不够人体坐姿难受问题。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以及包括该车架系统的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驾驶室托架下沉设置,纵梁上平面突出驾驶室底板平面,形成驾驶室底板槽型结构与车架纵梁镶嵌套合结构,将高度方空间上的170mm空间重叠利用,达到整车降高度目的。进一步地,车厢悬置支架水平设置,最大限度利用了纵梁后段空间,满足坐姿要求。并且设置后车厢悬置支架,可以实现人货共载,并且前车厢隔离,尽可能保护乘员安全。所述下沉驾驶室托架和所述车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控制组件支架;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和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电池支架,所述车厢悬置支架上靠近所述电池支架一端设置下沉的制动器支架和电机支架,使得车厢左右可以有效避让相关电气组件,从而有效地利用车架上的空间。更进一步地,通过对车架系统的所述控制组件支架和电池支架的设计,可以增大所述车厢悬置支架上容置的车厢的空间,进而增加乘员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后车厢还可以改装成第二车厢,从而进一步增加乘员数量,提高运输效率。更进一步地,通过优化座椅布置,使乘员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乘员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前车厢悬置支架、设置在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前端的下沉的驾驶室托架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后端的后车厢悬置支架,所述下沉驾驶室托架和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控制组件支架,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和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电池支架,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上靠近所述电池支架一端设置下沉的制动器支架和电机支架。实施本发明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以及包括该车架系统的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通过独特设计的车架系统将车身悬置点降低,可以在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高度低的同时增大满载离地间隙,因此能够适应薄矿层巷道作业。

图1是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100,包括:水平设置的前车厢悬置支架110、设置在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前端的下沉的驾驶室托架120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后端的后车厢悬置支架130,所述下沉驾驶室托架120和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之间设置控制组件支架140,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和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130之间设置电池支架150,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上靠近所述电池支架150一端设置下沉的制动器支架170和电机支架180。

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驾驶室托架120下沉设置,纵梁上平面突出驾驶室底板平面,形成驾驶室底板槽型结构与车架纵梁镶嵌套合结构,将高度方空间上的170mm空间重叠利用,达到整车降高度目的。进一步地,前车厢悬置支架水平设置,最大限度利用了纵梁后段空间,满足坐姿要求。并且设置后车厢悬置支架,可以实现人货共载,并且前后车厢隔离,尽可能保护乘员安全。所述下沉驾驶室托架和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控制组件支架;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和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电池支架,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上靠近所述电池支架一端设置下沉的制动器支架和电机支架,使得车厢左右可以有效避让相关电气组件,从而有效地利用车架上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下沉驾驶室托架的设置以及所述控制组件支架上的控制组件的排布以及优秀的人车工程设计,有效增大驾驶室内部空间和满足驾乘人员操作和舒适度的要求,从而达到降低整车高度的目的

图3是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100,包括:水平设置的前车厢悬置支架110、设置在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前端的下沉的驾驶室托架120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后端的后车厢悬置支架130,所述下沉驾驶室托架120和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之间设置控制组件支架140,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和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130之间设置电池支架150,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上靠近所述电池支架150一端设置下沉的制动器支架170和电机支架180。驾驶室托架下沉设置,纵梁上平面突出驾驶室底板平面,形成驾驶室底板槽型结构与车架纵梁镶嵌套合结构,将高度方空间上的170mm空间重叠利用,达到整车降高度目的。进一步地,前车厢悬置支架水平设置,最大限度利用了纵梁后段空间,满足坐姿要求。并且设置后车厢悬置支架,可以实现人货共载,并且后车厢和前车厢隔离,尽可能保护乘员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和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130包括水平设置的两根框式纵梁和跨设在所述两根框式纵梁之间的多根横梁。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的所述两根框式纵梁的前端套设转向器支架160,第一横梁111嵌合在所述转向器支架160中。在所述第一横梁111远离所述驾驶室托架120的一侧,在所述两根框式纵梁上设置第二横梁112,所述控制组件支架140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112上且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112上的液压站支架141,所述液压站支架141的一侧竖直设置调速箱支架142,所述液压站支架141为其上水平放置液压站410的水平支架,所述调速箱支架142为其上挂设调速箱420的竖直支架,所述液压站支架141上朝向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130一侧并排设置电源控制器430和车灯控制器440。所述电源控制器、车灯控制器布置于车身和电池纵向空隙空间中,将闲置空间利用,压缩高度方向尺寸。通过对车架系统的所述控制组件支架设计,其弱电类部件全部采用支架立面侧挂型固定结构,布置于车身纵向空隙空间中,将闲置空间利用,压缩高度方向尺寸;可以增大所述车厢悬置支架上容置的车厢的空间,进而增加乘员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上述位置,可以设置电源控制器430和车灯控制器440和电池以外的其他电气控制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合的位置设置任何电气控制组件,本发明在此不受其具体类型的限制。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车厢悬置支架110的中部间隔设置第三横梁113和第四横梁114,所述第三横梁113和所述控制组件支架140之间的所述框式纵梁的外侧设置板簧吊耳115和车厢悬置支架116,所述框式纵梁的下部设置与所述第四横梁114垂直的所述电机支架180,所述第四横梁114的靠近所述电池支架150一侧的所述框式纵梁的下部设置平行于所述第四横梁114的所述制动器支架170。设置在所述两根框式纵梁的末端的第七横梁119、所述第六横梁118以及位于所述第七横梁119和所述第六横梁118之间的所述两根框式纵梁构成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130。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后车厢悬置支架130上可以设置后车厢,这样可以实现人货共载,并且后车箱和前车厢隔离,尽可能保护乘员安全。同时,在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后车厢还可以改装成第二车厢,从而进一步增加乘员数量,提高运输效率。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电池支架150包括由四根短纵梁和两根长横梁组成的水平支撑框151、套设在所述框式纵梁上的固定部153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53上以支撑所述水平支撑框151的四个支撑部152,每个所述支撑部152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53和所述长横梁之间的垂直支撑件1523和位于所述垂直支撑件1523两侧的两个锥形支撑件1521以及倾斜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53和所述长横梁之间的倾斜支撑件1522。所述电池支架150下方的所述两根框式纵梁的底部分别依次设置第五横梁117和第六横梁118、侧部针对所述第五横梁117的位置分别设置板簧支座117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布置采用单层平放,有效利用x/y方向多余空间,压缩z向空间,达到降高度目的。

图4是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乘员排布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包括驾驶室10、前车厢20、后车厢30,以及车架系统,其中所述驾驶室10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托架120上,所述车厢20设置在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110,且所述后车厢30设置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130上;从而实现人和载货后厢快速更换。在此,本实施例中的车架系统可以根据图1-3中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所述车架系统构造,在此就不再累述了,因此仅对驾驶室10、前车厢20、后车厢30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薄煤层电动汽车为11人人货共用的薄煤层电动汽车。如图4所示,所述薄煤层电动汽车的驾驶室10中可坐3人,前车厢20内纵向背靠背而坐,并且避开纵梁,进而有效解决座椅布置在车架纵梁上方导致座椅平面至顶板高度不够人体坐姿难受问题。每边坐4人,两边可坐8人,共11人。所述薄煤层电动汽车的后车厢上增加1.2米的大货箱,可以放置乘员需要用的工具和设备,解决之前没有货箱随身携带或者工具设备放置于乘客箱,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并且后车厢30和前车厢20隔离,尽可能保护乘员安全。

在本发明的所述薄煤层电动汽车中,其整车高度低于1.6m,优选为1600mm,整车尺寸优选为7200*1780*1660mm。内部空间较大,座椅在满足相关汽车要求的前提,厚度≤100mm,确保座椅上表面到顶棚处大约910mm,保证了驾驶员的操纵舒适性。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给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全部配置宽截面小半径超强承载能力块状花纹轮胎(250r-15),从而降低底盘高度,保证承载能力。

图5是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乘员排布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其与图4的区别在于,其后车厢30被改装成了第二车厢,其中可以乘坐6人,因此可以承载19人。虽然图4-5是以十一人和十九人电动汽车进行说明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本发明的薄煤层电动汽车还可以用作其他数量的载人电动汽车。

实施本发明的所述的薄煤层电动汽车,驾驶室托架下沉设置,纵梁上平面突出驾驶室底板平面,形成驾驶室底板槽型结构与车架纵梁镶嵌套合结构,将高度方空间上的170mm空间重叠利用,达到整车降高度目的。进一步地,前车厢悬置支架水平设置,最大限度利用了纵梁后段空间,满足坐姿要求。并且设置后车厢悬置支架,可以实现人货共载,并且后车箱和前车厢隔离,尽可能保护乘员安全。所述下沉驾驶室托架和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控制组件支架;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和所述后车厢悬置支架之间设置电池支架,所述前车厢悬置支架上靠近所述电池支架一端设置下沉的制动器支架和电机支架,使得前车厢左右可以有效避让相关电气组件,从而有效地利用车架上的空间。更进一步地,通过对车架系统的所述控制组件支架和电池支架的设计,可以增大所述车厢悬置支架上容置的车厢的空间,进而增加乘员数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后车厢还可以改装成第二车厢,从而进一步增加乘员数量,提高运输效率。更进一步地,通过优化座椅布置,使乘员更加舒适。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