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足仿真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3279发布日期:2018-12-19 05:22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足仿真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仿真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四足仿真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他所涉及的方面有力学、机械学、仿生学、电子学、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移动机器人是一类特殊的机器人,有着独特的优点,当前移动机器人的移动方式主要有轮式、履带式、步行、爬行等。迄今为止,轮式和履带式是最为流行的运动方式,其效率高、操作简单、易控制,然而,当路况崎岖复杂或者是松软时,轮式机器人的能耗会大大增加,车轮的作用会削弱,履带式的机器人机动性比较差,且极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四足仿真机器人,解决了移动机器人在崎岖复杂路段稳定性差、机动性差、能耗高等问题,从而提高移动机器人的稳定性、节能性;改善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路况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四足仿真机器人,它包括有:

至少一个小腿、至少一个大腿和至少一个躯干,所述躯干与所述大腿连接;所述大腿还与所述小腿连接;

所述躯干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舵机,所述大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舵机;

整个机器人通过躯干的第一舵机以及大腿的第二舵机提供动力。

进一步,小腿包括有:角形件、第一法兰盘、胫骨和机械爪;

所述角形件上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角形件上还固接有胫骨;

所述胫骨下端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机械爪可滑动地固接在所述凹槽处。

进一步,所述机械爪还设置有连接部和行走部;

所述机械爪通过连接部可滑动地与所述凹槽固接;

所述连接部的下端还固接有凹型圆弧状的行走部;

所述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行走部的方向相反,且所述凸起部的截面积向外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大腿包括有:第二法兰盘、大腿骨和第二舵机;

所述第二法兰盘固接在所述大腿骨的上端;

所述大腿骨的中下端嵌入设置有第二舵机;

所述第二舵机与小腿上的第一法兰盘可转动地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躯干包括有:脊、连接件与第一舵机;

所述脊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还与所述第一舵机连接;

所述第一舵机还与大腿中的第二法兰盘可转动地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躯干包括有两个脊、四个连接件和四个第一舵机;

所述脊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

每两个连接件之间固定有两个第一舵机,且整个躯干成对称分布。

进一步,所述机器人包括有4个大腿。

进一步,所述胫骨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

进一步,所述凸起部的外端还这设置有第二通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解决了移动机器人在崎岖复杂路段稳定性差、机动性差、能耗高等问题,从而提高移动机器人的稳定性、节能性;改善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路况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了安全性。本发明较高程度模拟步行,四足机器人能够在不同地段维持自身平衡,可广泛运用于复杂区域的研究,代替人工,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模仿步行能力强。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四足仿真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小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大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躯干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四足仿真机器人,它包括有:

小腿1、大腿2和躯干3,三个部分位置相对固定,躯干3与4个大腿2连接;每个大腿2还与1个小腿1连接;

躯干3上还设置有第一舵机303,大腿2上还设置有第二舵机203;

整个机器人通过躯干3的第一舵机303以及大腿2的第二舵机203提供动力。

小腿1包括有:角形件101、第一法兰盘102、胫骨103和机械爪104;

角形件101上设置有第一法兰盘102;角形件101上还固接有胫骨103;胫骨103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用于流通空气,减少阻力。

胫骨103下端部开设有凹槽;机械爪104可滑动地固接在凹槽处。

所述机械爪104还设置有连接部和行走部;

机械爪104通过连接部可滑动地与凹槽固接;

连接部的下端还固接有凹型圆弧状的行走部;

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行走部的方向相反,且凸起部的截面积向外逐渐减小。凸起部的外端还这设置有第二通孔。

大腿2包括有:第二法兰盘201、大腿骨202和第二舵机203;

第二法兰盘201固接在大腿骨202的上端;

大腿骨202的中下端嵌入设置有第二舵机203;

第二舵机203与小腿1上的第一法兰盘102可转动地固定连接。

躯干3包括有:脊301、连接件302与第一舵机303;

脊301与连接件302连接;连接件302还与第一舵机303连接;

第一舵机303还与大腿2中的第二法兰盘201可转动地固定连接。

躯干3包括有两个脊301、四个连接件302和四个第一舵机303;

脊30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302进行固定连接;

每两个连接件302之间固定有两个第一舵机303,且整个躯干3成对称分布。

本发明提供四足仿真机器人,其组成部分包括:小腿1、大腿2和躯干3。其中,小腿1与大腿2共同组成仿真机器人的四足。三者间能够相互运动,小腿1与大腿2通过法兰盘102连接,大腿2与躯干3通过法兰盘201连接,四足机器人的动力来源于舵机203与舵机303。躯干3上装有四个舵机,分别连接仿真机器人的四足。至此,完成运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较高程度模拟步行,四足机器人能够在不同地段维持自身平衡,可广泛运用于复杂区域的研究,代替人工,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模仿步行能力强。本发明提供的四足仿真机器人,解决了移动机器人在崎岖复杂路段稳定性差、机动性差、能耗高等问题,从而提高移动机器人的稳定性、节能性;改善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路况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例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四足仿真机器人,它包括有:小腿1、大腿2和躯干3组成,三个部分位置相对固定,躯干3连接四个大腿2,每个大腿2连接一个小腿1,整个机器人通过躯干3的舵机303以及大腿2的舵机203提供动力。

小腿1由角形件101、法兰盘102、胫骨103和机械爪104组成;其中,角形件101与法兰盘102连接,角形件101与胫骨103连接,胫骨103与机械爪104连接;角形件101、法兰盘102和胫骨103位置相对固定,机械爪104相对于胫骨103是能够转动的。

大腿2由法兰盘201、大腿骨202和舵机203组成;其中,法兰盘201与大腿骨202连接,大腿骨202与舵机203连接;法兰盘201、大腿骨202与舵机203位置相对固定,舵机203与小腿1的法兰盘102连接,是能够相互转动的。

躯干3由脊301、连接件302与舵机303组成;其中,脊301与连接件302连接,舵机303与连接件302连接;躯干3一共由两个脊301、四个连接件302和四个舵机303组成,且位置相对固定,两个脊301的两端分别固定两个连接件302,每两个连接件302之间固定两个舵机303,整个躯干成对称分布。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四足仿真机器人,其组成部分包括:小腿1、大腿2、躯干3,三个部分组成的结构中心对称于四足仿真机器人的中心,躯干3相对固定,小腿1与大腿2组成的结构与躯干3通过法兰盘201连接,相对灵活,随着步行姿态的改变而改变。

如图2所示,小腿1由角形件101、法兰盘102、胫骨103和机械爪104组成。其中,角形件101与法兰盘102通过螺栓连接,角形件101与胫骨103通过螺栓连接,胫骨103与机械爪104通过螺钉连接。角形件101、法兰盘102和胫骨103位置相对固定,机械爪104相对于胫骨103能够转动。

如图3所示,大腿2由法兰盘201、大腿骨202和舵机203组成。其中,法兰盘201与大腿骨202通过螺栓连接,大腿骨202与舵机203通过螺栓连接。法兰盘201、大腿骨202与舵机203位置相对固定,舵机203与小腿1的法兰盘102周向连接,能够相互转动。

如图4所示,躯干3由脊301、连接件302与舵机303组成。其中,脊301与连接件302通过螺栓连接,舵机303与连接件302通过螺栓连接。躯干3一共由两个脊301、四个连接件302和四个舵机303组成,且位置相对固定,两个脊301的两端分别固定两个连接件302,每两个连接件302之间固定两个舵机303,整个躯干成对称分布。

本发明提供四足仿真机器人,其组成部分包括:小腿1、大腿2和躯干3。其中,小腿1与大腿2共同组成仿真机器人的四足。三者间能够相互运动,小腿1与大腿2通过法兰盘102连接,大腿2与躯干3通过法兰盘201连接,四足机器人的动力来源于舵机203与舵机303。躯干3上装有四个舵机,分别连接仿真机器人的四足。至此,完成运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较高程度模拟步行,四足机器人能够在不同地段维持自身平衡,可广泛运用于复杂区域的研究,代替人工,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模仿步行能力强。本发明提供的四足仿真机器人,解决了移动机器人在崎岖复杂路段稳定性差、机动性差、能耗高等问题,从而提高移动机器人的稳定性、节能性;改善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路况的环境适应能力、提高了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