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防飞溅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6358发布日期:2018-12-22 09:0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汽车防飞溅挡泥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挡泥板的部件,具体是一种新型汽车防飞溅挡泥板。

背景技术

汽车在雨天行驶时,地面上的雨水会吸附在车轮上,由于车轮的高速转动,雨水会被甩离车轮,冲击到轮罩上,并飞溅形成大量的大小不一的液滴,同时轮胎碾压到地面雨水时,也是飞溅出大量液滴,上述两种液滴随着行驶时在车轮处卷积的气流,形成向后方、侧方的扩散雨雾,这些雨雾区域范围较大,严重影响位于该车后方车辆的可视性,在后车看来前方就是大雾一样白茫茫一片,甚至看不到前车车灯,更无法感知到前车的车辆状态,这种低可视性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每年有众多交通事故因此发生。

专利号为201029132012.4公开了一种防飞溅挡泥板,包括挡泥板、抑制板,抑制板覆盖在挡泥板靠近车轮一侧的表面上,抑制板的外表面密布有突起单元。上述公开的防飞溅挡泥板主要是利用抑制板上的突起单元对车轮产生的水雾进行缓冲和能量的吸收,以减少水雾喷射,该结构的防飞溅挡泥板存在以下问题:若突起单元采用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如该专利具体实施例中公开的毛绒),则突起单元难以有效地将吸收的水雾进行及时的排出,当该突起单元对水雾的吸收达到饱和状态时,该防飞溅挡泥板无法起到防飞溅的作用;若突起单元采用不吸水的材料(如该专利具体实施例中公开的塑料),则上述突起单元的结构容易被溅起的泥垢堆积,当泥垢堆积到一定程度时,该防飞溅挡泥板同样难以起到防飞溅的作用。

专利号为:201420632049.6公开了一种汽车防飞溅轮罩,包括轮罩本体,轮罩本体内表面分布有纵向沟槽。上述公开的汽车防飞溅轮罩存在以下问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伴随雨水会有泥垢、石子等飞溅到挡泥板上,若采用上述结构,则飞溅的泥垢、石子等容易堆积在纵向沟槽中,当泥垢、石子等堆积到一定程度时,该防飞溅轮罩难以起到防飞溅的作用,另外由于轮罩与车轮之间的间距较小,难以对堆积在纵向沟槽中的泥垢、石子等进行清理,长期使用后该轮罩的防飞溅效果较差。

专利号为:201510322841.9一种汽车用防飞溅挡泥板,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防飞溅挡泥板,包括挡泥板本体,挡泥板本体上设置有抑制板,抑制板设置在车轮与挡泥板之间,特点是抑制板与挡泥板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形成流道,抑制板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开口与流道相连通。其优点在于通过在挡泥板本体上设置带有开口的抑制板,且挡泥板本体与抑制板之间设置间隙,该间隙形成流道,飞溅的泥水、沙粒、石子等通过开口进入到流道中,沿着流道流出,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飞溅,水汽分离率高,而且可以避免泥垢的堆积以确保该挡泥板能够长期且有效地防飞溅。

该专利文件提到的技术问题,能够有效地防止飞溅,水汽分离率高,而且可以避免泥垢的堆积以确保该挡泥板能够长期且有效地防飞溅,但是其板体的向外设置的弧形板对车轮来的水有一个反弹飞溅的作用,也就是车轮来的水对其冲撞,反而形成更大的水雾;每块弧形板也设有开口,也限定了开口的布置结构和开口角度,但是其吸收效果由于前者的反弹和飞溅,反而会对吸收起到限制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能够将车轮来的泥水能够尽可能的吸收防飞溅,一种新型汽车防飞溅挡泥板。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汽车防飞溅挡泥板,包括抑制板,

抑制板设置挡泥板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抑制板纵向形成抑制板单元结构,抑制板单元结构设置在挡泥板的表面上,其中抑制板单元结构的截面呈“匚”状,“匚”状的开口和挡泥板的表面对应形成流道;

抑制板单元结构从其背部向“匚”状的开口方向设有多个切口,切口的第一切口从外向内且自上而下形成切口斜面;切口的第二切口垂直切向“匚”状的开口方向,并和第一切口的根部交汇,且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的切口处相邻;

至此切口斜面的内壁和第二切口在挡泥板的表面上形成漏斗状结构;多个漏斗状结构紧紧相邻在抑制板单元结构上形成漏斗排。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抑制板单元结构多排并列设置,并且相邻的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和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上下错开设置,即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的切口和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的切口错开形成错落设置,实现漏斗排的错落设置。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和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之间间隙设置并形成表面流通通道。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和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之间的表面流通通道为2-3mm。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第一切口的切口斜面呈45°斜切。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抑制板单元结构“匚”状截面的双肩部呈圆弧结构;“匚”状的开口两边为台阶式插接结构,配合挡泥板的表面插接实现快速安装,并形成流道。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匚”状截面的背部向内呈r100mm的弧度,“匚”状截面的双肩部呈r23mm的弧度。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抑制板单元结构截面的“匚”状的底部宽度为38mm,其中台阶式插接结构长为2mm,台阶式插接结构的宽度为1.25mm;“匚”状的上部宽度为36mm,总高度为10mm。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个漏斗状结构的总高度为15mm,漏斗排的错落设置形成7.5mm的错落布置。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抑制板单元结构的截面呈“匚”状有利于形成流道,而且流道的流通尺寸也达到了尽可能大的尺寸,使得来自车轮的泥水尽可能的吸收流出,

多个切口的设置且切口斜面的内壁和第二切口在挡泥板的表面上形成漏斗状结构能够将来自车轮的泥水尽可能的吸收并通过流道流出,漏斗排的形成使得将自车轮的泥水吸收率达到85%以上。

漏斗排的错落设置和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和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之间形成表面流通通道,还使得将自车轮的泥水吸收率再提高5-10%以上,此时吸收率能够超过90%,而剩余的10%的泥水则可以通过挡泥板的侧面挡住,此时基本实现泥水不通过车轮外泄,保护车辆的行驶安全。

表面流通通道为2-3mm,方便将没有通过漏斗排吸收的泥水顺着抑制板的表面流出。

第一切口的切口斜面呈45°斜切,此时由于45°相对流速最快,不堆积,所以泥水能够尽可能多的通过切口斜面形成的漏斗吸收。

抑制板单元结构“匚”状截面的双肩部呈圆弧结构,能够缓冲泥水的冲击力,同时也能够将泥水均匀分散到表面流通通道里,从而达到多吸收的目的;

台阶式插接结构配合挡泥板的表面插接实现快速安装,并形成流道。

“匚”状截面的背部向内呈r100mm的弧度,“匚”状截面的双肩部呈r23mm的弧度,此时的弧度最佳,实现理论数据,也即泥水的吸收率。

所述抑制板单元结构截面的“匚”状的底部宽度为38mm,其中台阶式插接结构长为2mm,台阶式插接结构的宽度为1.25mm;“匚”状的上部宽度为36mm,总高度为10mm,为最佳实施例。

每个漏斗状结构的总高度为15mm,漏斗排的错落设置形成7.5mm的错落布置,实现理论数据,也即泥水的吸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抑制板单元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抑制板单元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抑制板单元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抑制板单元结构的左视图。

图7是抑制板单元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两排多个抑制板单元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挡泥板,2是抑制板,201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202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203表面流通通道,3是切口,301是第一切口,302是第二切口,303是切口斜面,4是漏斗状结构,5是圆弧结构,6是台阶式插接结构,7是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8所示。

一种新型汽车防飞溅挡泥板,包括抑制板2,抑制板2设置挡泥板1的表面上,所述的抑制板2纵向形成抑制板单元结构,抑制板单元结构设置在挡泥板1的表面上,其中抑制板单元结构的截面呈“匚”状,“匚”状的开口和挡泥板1的表面对应形成流道7;

抑制板单元结构从其背部向“匚”状的开口方向设有多个切口3,切口3的第一切口301从外向内且自上而下形成切口斜面303;切口3的第二切口302垂直切向“匚”状的开口方向,并和第一切口301的根部交汇,且第一切口301和第二切口302的切口处相邻;至此切口斜面303的内壁和第二切口302在挡泥板1的表面上形成漏斗状结构4;多个漏斗状结构4紧紧相邻在抑制板单元结构上形成漏斗排。

抑制板单元结构多排并列设置,并且相邻的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201和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202上下错开设置,即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201的切口3和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202的切口3错开形成错落设置,实现漏斗排的错落设置。

所述的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201和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202之间间隙设置并形成表面流通通道203。

所述的第一抑制板单元结构201和第二抑制板单元结构202之间间隔表面流通通道203为2-3mm。

所述的第一切口301的切口斜面303呈45°斜切。

所述抑制板单元结构“匚”状截面的双肩部呈圆弧结构5;“匚”状的开口两边为台阶式插接结构6,配合挡泥板1的表面插接实现快速安装,并形成流道7。

所述“匚”状截面的背部向内呈r100mm的弧度,“匚”状截面的双肩部呈r23mm的弧度。

所述抑制板单元结构截面的“匚”状的底部宽度为38mm,其中台阶式插接结构6长为2mm,台阶式插接结构6的宽度为1.25mm;“匚”状的上部宽度为36mm,总高度为10mm。

每个漏斗状结构4的总高度为15mm,漏斗排的错落设置形成7.5mm的错落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