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4945发布日期:2018-09-28 20:3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扭扭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通常,双轮的电动平衡扭扭车主要包括左右两车体,连接左右两车体的转动机构,两个带有轮轴的轮毂电机、位于两个轮毂电机之间的踏板等。

目前所涉及电动平衡扭扭车种类繁多,但大多存在以下问题。转动机构的轴心与车轮轮轴轴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这样的平衡车放置于地面时,其姿态传感器测得的平衡车车体倾角,角速度、加速度信息均是归零状态,若要用手机等智能设置对平衡车进行控制,需要打破这种平衡,使车体产生一定角度的倾角等,从而有利于姿态传感器测出该倾角等信息,并驱动平衡车运动以达到动态平衡,有利于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对其进行操控;平衡车车体结构为三层式,电池、电路板等结构安装于中间的承重层,复杂笨重。

另一方面,转动机构的轴心与车轮轮轴轴心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整车的过障能力有限,且过障时平稳性不高,易颠簸,且转动机构受到的冲击较大。

另一方面,对于三层结构的平衡扭扭车,其脚踏板安装于内壳的上部,通过上车架将脚踏板固定于车体上,易从车体上脱落,且脱落后不容易装入;对于两层结构的平衡扭扭车,脚踏板安装于上车架上,安装形式多样,但一般也容易脱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方面,使用过程中,操作者站于上车架上,转动机构直接承受上车架给予的力,易弯曲变形,也易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平衡扭扭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结构巧妙,安装方便,且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左车体、右车体及转动机构,所述左车体、右车体上均安装有车轮,所述转动机构连接左车体和右车体,所述转动机构转动的中心轴位置高于所述车轮轮轴的中心轴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机构转动的中心轴的位置高于车轮轮轴的位置,可使电动平衡扭扭车的车体的重心位置提高,高于车轮的轮轴位置,从而使静置电动平衡扭扭车时,两车体沿车轮的轮轴产生转动,使车体产生一定角度的倾角,从而有利于姿态传感器测出该倾角等信息,有利于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对电动平衡扭扭车进行操控启动。另一方面,转动机构转动的中心轴的位置高于两车轮轮轴的位置,整车底盘的离地间隙增大,过障能力提高,且可使转动机构与两车轮轮之间形成类似于悬架的机构,过障时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保证平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左车体及右车体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车轮轮轴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具有与所述车轮轮轴截面相匹配的凹形槽,所述凹形槽截面的最高点位置低于所述转动机构转动的中心轴的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上凹形槽的截面位置的最高点低于转动机构转动的中心轴位置,可保证左车体、右车体结构轻便的同时,满足转动机构转动的中心轴的位置高于车轮轮轴的位置,固定座的横向截面为矩形,其宽度与车轮轮轴的长度相适配或比车轮轮轴长度较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车体、右车体均由上车架及下车架组成,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上车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轮轮轴安装于上车架上,整体结构更合理。转动机构的位置高于固定座凹形槽截面的最高点位置,使得电动平衡扭扭车的重心位置高于车轮轮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动平衡扭扭车的电池通过电池壳安装于一个所述上车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动平衡扭扭车内的电池和电路板等部件均可安装于上车架上,这样,整车的重心向上车架上集中,有利于将整车的重心提高。另一方面,各部件安装于上车架上,可免于行车过程中对下车架造成碰撞或冲击时,对电池和电路板等部件造成损坏。而电池壳的设置可进一步对电池进行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池壳具有一头部和两根部,两根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用以容纳车轮的轮轴安装于上车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池壳的此种结构设置可使整车结构更紧凑,布局更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两副电路板,其中一个副电路板安装于电池壳的下表面,另一个副电路板通过一副电路板支架安装于上车架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副电路板的安装巧妙,布局合理,既可保证各参数的有效获取,又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很好地对副电路板进行了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动平衡扭扭车的重心位置高于所述车轮轮轴的中心轴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动平衡扭车的重心位置比车轮轮轴的中心位置高,可保证电动平衡扭扭车在静置时,两车体沿车轮的轮轴产生转动,使车体产生一定角度的倾角,从而有利于姿态传感器测出该倾角等信息,有利于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对电动平衡扭扭车进行操控启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左车体或右车体一体成型或可拆固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与左车体或右车体一体成型或可拆固连,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转动机构相对于车轮轮轴之间的高度差,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左车体、右车体均由上壳、内壳及下壳组成,所述内壳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转动机构的容纳腔。内壳的设置有利于整车结构的稳定,此种结构的电动平衡扭扭车的重心位置不低于车轮轮轴的中心轴位置,是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另一种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壳上具有用于安装车轮轮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下表面具有与所述车轮轮轴截面相匹配的槽口,所述槽口截面的最高点位置不高于所述转动机构转动的中心轴的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整车的重心上移,有利于将整车的底盘离地间隙提高,提高过障能力,同时保证过障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动平衡扭扭车,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有:

(1)转动机构中转轴轴心位置不低于车轮轮轴轴心位置,有利于将整车的底盘离地间隙增大,过障平稳。

(2)转动机构中转轴轴心位置不低于车轮轮轴轴心位置,可使得电动平衡扭扭车的重心位置高于车轮轮轴位置,便于静置电动平衡扭扭车时,利用智能设备对电动平衡扭扭车进行控制。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平衡扭扭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平衡扭扭车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踏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上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上车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踏板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副电路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副电路板支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上车架、2车轮、3下车架、4转动机构、11踏板、12垫片、40转轴、41套环、42轴承、301卡槽一、411限位部、3011卡口、108卡槽三、44套筒、52主电路板、53副电路板、51触控开关、电池壳55、54副电路板支架、106开口、107指示灯板、109通孔三、541横板、542支脚、5421连接板、5422固定柱一、5411固定柱二、551电池上壳、552电池下壳、5511卡扣孔、5521卡扣凸起、5512散热孔一、5522散热孔二、5524安装耳、5523固定耳、113凸出部、111固定条、1110固定孔、102凸台、101凹槽、104通孔一、112导向柱、105凹槽空间一、31灯光板、43半圆环限位板、45限位座、1031凹形槽、103固定座、21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高”、“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请参阅图1至图13,包括左车体、右车体、转动机构4、车轮2和控制部分,左车体和右车体通过转动机构4连接,左车体和右车体均包括上车架1和下车架3,上车架1及下车架3盖合后具有安装车轮轮轴及控制部分的空间。

左车体、右车体在外形上相对称。两上车架1相靠近的端为较小端,相远离的端为较大端,以俯视角度看,电动平衡扭扭车的两上车架1外缘大致呈“X”形。两下车架3相靠近的端为较小端,相远离的端为较大端,以主视图角度看,两下车架3外缘大致呈拱形状,两上车架的上外缘为水平状。

转动机构4(请参阅图3、图4)包括转轴40、套环41和轴承42,套环41固定连接于转轴40一侧,轴承42套设于转轴40的另一侧,下车架3上设置卡槽一301,上车架在相应位置设置卡槽二,上车架与下车架盖合后,卡槽一301与卡槽二所形成的卡槽空间与套环41适配;套环41的外缘的一处位置向外凸设有限位部411,限位部411截面为矩形或其他不规则图形,安装时,转动机构4中套环41与其上的限位部411一起卡配于车体相应的卡槽中,车体的相应卡槽内即卡槽一301上还设置与限位部411匹配的卡口3011,使得转轴40相对于该车体不转动;上车架1上设置卡槽三108,下车架在相应位置设置卡槽四,上车架与下车架盖合后,卡槽三108与卡槽四所形成的凹槽空间与轴承42适配;轴承42的设置可使得转轴40相对于该侧车体可转动。转轴40中部位置对称地套设有两个套筒44,两个套筒44中间可设置垫片,每个套筒一端具有凸缘,凸缘抵靠于上车架1及下车架3盖合后的边缘部位,一个套筒44的另一端抵靠于套环41,另一个套筒44的另一端抵靠于轴承42。转轴40为中空管状,内部供线路通过。一个套环41位于转轴40一侧的端部,一个轴承42位于转轴40另一侧的端部,结构合理,使转轴受力更合理,同时也使结构更紧凑。

控制部分包括主电路板52、副电路板53、触控开关51及电池,电池通过电池壳55安装于上车架1上,主电路板52安装于上车架1上,一个副电路板53安装于副电路板支架54的底部,此副电路板支架54安装于上车架1上,另一个副电路板53安装于电池壳55的底部。触控开关51安装于上车架1上,上车架1上开设有供触控开关51的上端穿出的开口106;副电路板支架54包括一横板541和两个支脚542,横板541连接两个支脚542,每个支脚54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增加副电路板支架54的强度的连接板5421,连接板5421连接横板541和支脚542,两个支脚542通过其固定柱一5422固定安装于上车架1上;一个副电路板53安装于横板541下部的固定柱二5411上,两个支脚542之间留存供车轮2轮轴错位的空间;主电路板52电连接副电路板53,副电路板53电连接触控开关51。电池壳55具有一头部和两根部,大致呈“品”字形,两根部之间具有间隔空间,用以容纳车轮的转轴安装于上车架上。电池壳55包括电池上壳551和电池下壳552,采用卡扣方式扣合,请参阅图9、图10,电池上壳551上具有卡扣孔5511,电池下壳552在相应位置设置有卡扣凸起5521,盖合后,卡扣凸起5521从卡扣孔5511中穿出并锁止在卡扣孔5511上。电池上壳551上具有散热孔一5512,电池下壳上具有散热孔二5522。电池下壳552的四周侧壁上还设置用于将电池壳55固定于上车架1上的安装耳5524,电池下壳55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副电路板53安装固定的固定耳552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图15,电池壳体上的散热孔取消,有利于电池的密封及防水,另外,电池上壳551和下壳552采用紧固件锁定。

请参阅图1、图5、图6、图7、图8,上车架1的上部安装有踏板11,踏板11在外力作用下可直接或间接触及触控开关51。踏板11的边缘具有凸出部113,中间为凹部,凸出部113的作用为在踏板11受到作用力下降后,对踏板11起到回复作用。踏板11边缘的凸出部113上具有固定条111,固定条111上开设有用于紧固件穿过的固定孔1110,上车架1上设置与踏板11的凹部匹配的凸台102,上车架1上还设置有与踏板11的边缘凸出部113匹配的凹槽101,凹槽101围设于凸台102的边缘,凸台102的上表面低于上车架1的上表面,凹槽101内设置有供固定条111穿过的通孔一104。踏板11的中间凹部设置有导向柱112,可供踏板11上下移动时的导向。垫片12处于踏板11与触控开关51之间,垫片12在相应位置设置有供导向柱112穿过的通孔二,凸台102在相应位置设置有供导向柱穿过的通孔三109,垫片12可对导向柱112起到导向作用,便于踏板11的上下往复移动。开口106设于凸台102上以供触控开关51的上部穿过。固定条111至少两个,且固定条靠近踏板的一端为较大端,远离踏板本体的一端为较小端。

上车架1上具有呈向外侧延伸状的挡泥板,挡泥板盖于车轮2上方,挡泥板的形状与车轮形状相匹配,挡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灯光板的凹槽空间一105,下车架3的前端表面也开设有用于容纳灯光板31的凹槽空间二,两上车架1相靠近的部位安装有指示灯板107,用以显示平衡车的状态,上车架1与下车架3盖合后通过螺丝等紧固件连接。

车轮2的轮轴轴心位置低于转动机构4中转轴40的轴心位置。转轴40的一端具有半圆环限位板43,上车架1或下车架3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制半圆环限位板43转动角度的限位座45。限位座45的上部也为半圆环形,半圆环形的两个端部可用来抵靠半圆环限位板43,以限制转轴40的转动范围。

在上车架1上,设有用于安装车轮2轮轴的固定座103,固定座103的下表面具有与车轮轮轴截面相匹配的凹形槽1031。车轮2的轮轴通过安装座21安装于固定座103上,安装座21上开设有与车轮轮轴截面相匹配的凹槽,以防止轮轴转动,固定座103可与上车架1一体成型,成型处设置加强肋1032用以增加其强度,固定座103也可与上车架1可拆固连,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转动机构转动的中心轴与轮轴中心轴之间的高度差,固定座103与安装座21之间通过螺丝等紧固件连接。

使用时,操作者踩于踏板11上,通过脚部控制踏板向前下方或向后下方动作,从而接触触控开关51,触控开关51所产生的电信号传给副电路板53处理,再经主电路板52控制,对整车进行操控,实现前进、后退或转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