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骑行挡风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3899发布日期:2019-05-07 21:21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骑行挡风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骑行挡风被。



背景技术:

电动车越来越普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在寒冷或者炎热天气的时候,人们一般习惯在车上放置挡风被,用于挡风保暖或者遮阳,例如公开号为CN207100586U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 一种不透风挡风被及电动车挡风被,包括腿部挡风被、胸部挡风被和手部挡风被,腿部挡风被还包括前挡风被和侧挡风被,各部分挡风被连接在一起。但是这种挡风被存在的不足是,胸部挡风被无法和侧部挡风被、手部挡风被快速分开,导致骑行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摔倒时候,不能将手臂快速拿出甚至还会造成一些阻碍,这样很多情况下,骑行者很可能会因为手臂无法拿出,不能及时进行自救动作而造成伤害,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为少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骑行挡风被,该装置不仅能够起到挡风作用,而且使用者可以快速将手臂拿出,安全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骑行挡风被,包括腿挡部、胸挡部、第一侧挡部和第二侧挡部、第一手挡部和第二手挡部,腿挡部上方与胸挡部相连接,腿挡部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挡部和第二侧挡部相连接,第一手挡部分别与腿挡部一侧、胸挡部一侧和第一侧挡部相连,第二手挡部分别与腿挡部另一侧、胸挡部另一侧和第二侧挡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挡部在一侧留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上设有第一收紧绳,第一手挡部在另一侧留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外沿两端与胸挡部一侧和第一侧挡部一侧相连,在所述第二开口和胸挡部一侧以及第一侧挡部一侧上设有第一粘合扣,所述第二手挡部在一侧留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上设有第二收紧绳,第二手挡部在另一侧留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外沿两端与胸挡部另一侧和第二侧挡部一侧相连,在所述第四开口和胸挡部另一侧以及第二侧挡部一侧上设有第二粘合扣。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挡部和第二侧挡部为L型。

优选的,所述胸挡部设置有固定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手挡部在两侧均设置有开口,内侧的开口配合收紧绳使用,将挡风被固定在车把上;外侧的开口外沿两端分别与胸挡部一侧和侧挡部一侧相连,并在手挡部外侧开口及与其相连接的胸挡部一侧和侧挡部一侧上均设置有粘合扣,粘合扣的连接方式使得骑行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或者摔倒时,可以快速分离从而使用者可以将手臂快速拿出,进行自救活动,避免伤害,在没有特殊情况时,粘合扣粘合在一起,起到挡风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打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骑行挡风被具有腿挡部1和胸挡部2,腿挡部1在上方位置和胸挡部2相连,在腿挡部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有第一侧挡部3和第二侧挡部4,优选的,第一侧挡部和第二侧挡部可以设置为L型,方便骑行者将腿伸出同时也可以达到挡风效果。第一手挡部5分别与腿挡部1一侧、胸挡部2一侧和第一侧挡部3相连,在第一手挡部5内部一侧留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上设置有第一收紧绳,通过第一手挡部的第一开口套装在电车的一个车把上,然后收紧绳子,即可将第一手挡部固定在车把上;在第一手挡部5外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51,第二开口51外沿两端分别与胸挡部2一侧和第一侧挡部3一侧相连,第二开口以及与第二开口相连的胸挡部一侧以及第一侧挡部一侧上设有第一粘合扣7,粘合扣7可以为磁性粘合扣或者尼龙材质粘合扣。同样方式的,另外一侧设置有第二手挡部6,第二手挡部6分别与腿挡部1另一侧、胸挡部2另一侧和第二侧挡部4相连,在第二手挡部6的内部一侧留有第三开口61,第三开口61上设置有第二收紧绳62,第二收紧绳62配合第二开口61将第二手挡部6固定在另一车把上,第二手挡部外部一侧留有第四开口,第四开口外沿两端与胸挡部另一侧和第二侧挡部一侧相连,第四开口及与其相连的胸挡部另一侧以及第二侧挡部一侧上设有第二粘合扣。

在使用时,先将各粘合扣扣合上,然后将两个手挡部分别通过各自内侧的开口放置于车把上并将收紧绳收紧锁定,即可将挡风被固定在电车上,骑行者将双腿放置于腿挡部1、第一侧挡部3和第二侧挡部4中间位置,此时,胸挡部2遮挡在骑行者的胸前位置,胸挡部上的固定带固定在骑行者身上防止其脱落。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将手臂伸出或者是骑行者不慎摔倒时,可通过快速打开粘合扣迅速伸出手臂,这样防止因为无法及时伸出手臂而可能造成的损害,毕竟危险发生时分秒都很重要。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