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清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1944发布日期:2018-12-25 20:1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痰液清洁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痰液清洁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呼吸道疾病如呼吸系统炎症多发,咳痰的症状也较普遍。尤其对于长久卧床的老年病人而言,甚至还需吸管及负压系统来配合吸痰,以避免因痰液阻塞呼吸道而引发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状况。当痰液经由病人咽喉吸出后,会经由吸管而引导至病床旁侧的痰液收集瓶中,一旦某个瓶满即更换空瓶继续吸痰。临床护理时,需要医护人员周期性的更换空瓶,并将满瓶运送至专门的痰液倾倒池进行倾倒,之后洗净空瓶留待备用。目前进行痰液倾倒及清洗时所存在的问题在于以下几点:其一,由于无专用的痰液倾倒小车,医护人员往往直接使用医疗小推车甚至人力来运送痰液收集瓶,运输平稳性差且费时费力。其二,医护人员通常都为年轻女性,力气较差,而满盛痰液后的痰液收集瓶往往较重。当执行痰液收集瓶向痰液倾倒池的倾泻操作时,需要医护人员抱住瓶体并倾斜瓶体,整个过程需持续施力,劳动强度极大。其三,痰液毕竟是人体排出物,尤其是住院病人的痰液往往含有大量病菌甚至恶臭。每次清理操作都伴随恶臭难闻,甚至因长久抱持瓶体而有被病菌感染的可能性,从而给实际清理操作带来极大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痰液清洁车,能在确保痰液收集瓶的快速运输及倾倒操作的同时,操作安全性、便捷性、洁净性及省力性均可得到有效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痰液清洁车,其特征在于:本清洁车包括带有滚轮的车体,车体一侧处布置便于推动车体移动的把手,车体的上板面处铅垂向上的延伸有立板;本清洁车还包括用于固定痰液收集瓶的翻板,所述翻板板长方向与痰液收集瓶轴线同向;翻板板面垂直立板板面,并通过布置于立板板面处的铰接轴而铰接于立板的一侧板面处,以使得翻板可沿铰接轴产生跷跷板式铰接动作;翻板存在初始及工作两种工作状态,当翻板位于初始状态时,此时翻板在自重或与痰液收集瓶共同重力的作用下,使得固定于翻板处的痰液收集瓶瓶口高度高于瓶底高度;当翻板处于工作状态时,翻板沿铰接轴而产生跷跷板式铰接动作,进而使得固定于翻板处的痰液收集瓶瓶口高度低于瓶底高度。

优选的,所述翻板外形呈长方板状,翻板的一侧板面处布置用于弹性卡箍痰液收集瓶的C型卡环,所述C型卡环的开口构成供痰液收集瓶径向卡入C型卡环内的放入口;C型卡环为两组且沿翻板的长度方向依序设置,且两组C型卡环分别对应卡箍痰液收集瓶的瓶身及瓶颈处;翻板的对应痰液收集瓶瓶底部位处布置搁板以便在翻板处于初始状态时能承载痰液收集瓶瓶底;所述搁板板面垂直翻板板面且两者间彼此固接;翻板的用于布置搁板的板端处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轴向伸缩方向平行翻板板长方向;立板的朝向翻板的一侧板面处分别凸设有定位柱以及用于限位翻板最大翻转角度的限位柱,当翻板处于工作状态时,伸缩杆被抽拉伸长后与定位柱间构成限制翻板复位的单向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车体包括铅垂升降台及水平横移平台,铅垂升降台包括由下而上依序布置的底板、电动升降部以及顶板从而组合形成电动升降平台,底板底面处布置所述滚轮,顶板上板面处设置所述立板;立板与顶板间彼此垂直而形成“⊥”状构造;立板的一侧板面与顶板上板面之间均凹设有导向方向同向的T型导向槽,各T型导向槽槽长方向水平延伸并平行立板板面;水平横移平台包括由铅垂板与水平板彼此板面垂直而形成的L型板,所述L型板的各外侧板面处均一一对应T型导向槽而布置T型棱,以便嵌入T型导向槽内并与之构成滑轨导向配合关系;L型板的铅垂板的内侧板面处布置轴承座,轴承座处设置轴线垂直铅垂板板面的回转轴,该回转轴构成所述铰接轴,回转轴的延伸端固接于翻板板侧处。

优选的,所述T型导向槽的槽底处凹设有沉孔且沉孔沿T型导向槽槽长方向延伸而形成腰形凹孔,与T型导向槽配合的T型棱相应棱面处凸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嵌入腰形凹孔内并与之构成滑轨导向配合,以便用于限定水平横移平台的横移距离。

优选的,顶板的靠近把手的一侧处布置用于手动操作铅垂升降台的手轮。

优选的,所述立板的背离翻板的一侧板面处布置用于箍紧痰液收集瓶瓶身的箍紧环,以便与顶板上板面间共同配合而形成用于放置痰液收集瓶的备用放置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依靠纯人工方式进行痰液收集瓶的搬运及倾倒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专用的痰液倾倒车,从而以车体作为承载体,以翻板配合立板作为机械倾倒单元,使用时通过将痰液收集瓶通过卡箍、扣环甚至是固定绳等方式而固定于翻板处,并依靠翻板的跷跷板式动作而实现痰液收集瓶的翻倒倾泻操作,最终确保痰液收集瓶的快速运输及倾倒操作。与此同时,由于整个倾倒操作仅需通过操作翻板完成,整个过程医护人员可远离痰液收集瓶的瓶口,也即尽可能的远离了痰液倾倒池,因此操作安全性、便捷性、洁净性及省力性均可得到有效保证。

2)、虽然实际操作时,仅通过手动操作翻板即可实现痰液收集瓶的痰液倾倒操作,然而,在此进出上进行更为便捷化的改进也是可行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C型卡环来实现便捷化的痰液收集瓶的固定操作,使用时以其中一个C型卡环来固定痰液收集瓶的瓶身而另一个来固定瓶颈,从而利用痰液收集瓶的瓶肩来作为止口部位,进而使得翻板处于工作状态时痰液收集瓶不会自行脱落。伸缩杆搭配定位柱及限位柱的设置,一方面单向限位配合需要依赖伸缩杆伸长后方可实现,因此定位柱的布置位置不会干涉翻板的翻动动作。另一方面,限位柱可限定翻板的最大翻转角度,从而避免翻板翻动过大而出现痰液收集瓶瓶口无法正常倾倒入痰液倾倒池的状况发生。由于痰液的粘稠性,每个痰液收集瓶势必要长时间倾斜且瓶口朝下方可缓慢倒完,因此伸缩杆搭配定位柱的配合方式可显著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3)、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到痰液倾倒池本身固有的高度,通常很难将本实用新型上的痰液收集瓶瓶口直接对准痰液倾倒池倾倒,因此,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铅垂升降台及水平横移平台。铅垂升级台采用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电动升降方式,从而避免了采用液压等方式对环境的污染性,同时电动升降只需配置一块电池或直接采用插座通电即可,使用相对更为方便。水平横移平台布置于铅垂升降台上,并通过T型棱与T型导向槽的配合来实现其水平位移。这样,当本实用新型移动至痰液倾倒池时,首先操作铅垂升降台以抬升痰液收集瓶至高于痰液倾倒池池口高度,之后再水平移动水平横移平台以使其运动至痰液倾倒池池口正上方,最后操作翻板即可实现痰液倾倒操作。

4)、腰形凹孔与定位凸起的配合,目的在于限定水平横移平台的位移距离,从而避免水平横移平台位移幅度过大而导致本实用新型产生歪斜甚至翻车状况。同时,腰形凹孔与定位凸起也能避免水平横移平台直接脱出T型导向槽的状况发生,一举多得。手轮的设置,是当现场没有电力供应,如随车配置的电池没电时,可通过手轮操作来抬升铅垂升降台,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人力可控升降功能。

5)、在现场环境中,痰液倾倒池由于是污物池,其布置位置往往较为偏僻,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立板与顶板之间的多余部分来布置备用放置区,从而达到一次运输多瓶痰液收集瓶的目的,以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升其痰液倾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去除把手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翻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滚轮 20-把手 30-立板 31-T型导向槽

40-翻板 41-铰接轴 42-C型卡环 43-搁板

51-伸缩杆 52-定位柱 53-限位柱

60-铅垂升降台 61-底板 62-电动升降部 63-顶板 64-手轮

70-水平横移平台 71-铅垂板 71a-轴承座 72-水平板

73-T型棱 73a-定位凸起 80-箍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4所示,其主体部件由车体以及翻转组件构成,其中:

车体包括铅垂升降台60以及布置于铅垂升降台60上方处的水平横移平台70。铅垂升降台60如图1-4所示,包括由下而上依序布置的底板61、电动升降部62以及顶板63,底板61与顶板63彼此平行而搭配电动升降部62而形成电动升降平台。底板61底面布置滚轮10以便于小车移动,底板61的前端设置把手20以便于人力推动车体。此外,底板61侧边的相对靠近把手20的部位处布置手轮64,从而在电动升降台失电时起到人工升降功能,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对于水平横移平台70而言,当在顶板63的中部布置铅垂向上延伸的立板30后,立板30的朝向翻转组件的一侧面处就布置如图1及图4所示的T型导向槽31,从而搭配L型板处的T型棱73,实现L型板相对立板30及顶板63的位移导向动作。为限定L型板的位移极限,T型槽内布置腰形凹孔,从而搭配T型棱73处的定位凸起73a,以达到移动限位目的。

当立板30竖立于顶板63上板面后,实际上就将顶板63上方区域剖分为两半。为便于描述,以图1结构为例,此处将上述区域分为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左半区域构成备用放置区,从而利用布置于立板30上的箍环来实现对满载的痰液收集瓶或倾倒后的痰液收集瓶的搁置目的。右半区域构成翻转组件的安置区,也即痰液倾倒区。翻转组件包括翻板40,翻板40通过铰接轴41而回转配合于轴承座上,而轴承座则如图1及图3-4所示的一体式的固接于L型板的铅垂板71处。翻板40本身为长方板状,并通过一体式的固接搁板43而形成L状板体。翻板40相应板面处布置C型卡环42以便于固定痰液收集瓶的瓶身及瓶颈,并通过搁板43来限位痰液收集瓶瓶底位置。当翻板40产生翻转动作前,也即前述的处于初始位置时,此时痰液收集瓶瓶底抵靠于搁板43上,且瓶口朝上。当翻板40产生翻动动作后,也即前述的翻板40处于工作位置时,此时痰液收集瓶随翻板40而翻转且原本箍设于痰液收集瓶瓶颈处的C型卡环42与痰液收集瓶瓶肩间构成止口配合,以便限位痰液收集瓶,痰液收集瓶瓶口朝下从而实现倾倒操作。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伸缩杆51及定位柱52和限位柱53。伸缩杆51搭配定位柱52及限位柱53的设置,一方面单向限位配合需要依赖伸缩杆51伸长后方可实现,因此定位柱52的布置位置不会干涉翻板40的翻动动作。另一方面,限位柱53可限定翻板40的最大翻转角度,从而避免翻板40翻动过大而出现痰液收集瓶瓶口无法正常倾倒入痰液倾倒池的状况发生。伸缩杆51可直接市场购置,并可如图3-4所示的直接固定于翻板40处预留孔内,也可通过螺钉等方式将伸缩杆51的底端螺纹装配于翻板40板面处,只需不影响痰液收集瓶的固定及倾倒操作的同时实现其可伸缩性即可,此处就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