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及其脚蹬的缓冲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1360发布日期:2019-01-29 18:2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及其脚蹬的缓冲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脚蹬的缓冲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开发大排量单缸摩托车的过程中,通过扩缸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可在提升发动机功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但发动机扩缸后,活塞运动的频率增加,随之产生振动,并传递至摩托车的车身,使得摩托车整体振动频率增加,对于骑乘的接触的脚蹬振感加大。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脚蹬支架与车架焊接组件之间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不能够对振动起到缓冲作用,影响骑乘人员的舒适性。

因此,对于通过发动机扩缸实现大排量的单缸摩托车,如何缓解脚蹬的震动、提升骑乘人员的舒适性,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及其脚蹬的缓冲固定结构,对于通过发动机扩缸实现大排量的单缸摩托车,可有效缓解脚蹬的震动,保证骑乘人员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脚蹬的缓冲固定结构,摩托车的脚蹬支架设有螺栓第一安装孔,用于通过第一连接螺栓与车架焊接组件固定;所述缓冲固定结构包括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第一垫圈、第一橡胶圈和第一T型衬套,所述第一橡胶圈套设于所述第一T型衬套的外侧并夹设于所述第一T型衬套和所述第一垫圈之间,所述第一T型衬套的端部和所述第一垫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车架焊接组件固定。

该第一橡胶圈的设置避免了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一安装孔孔壁之间的刚性接触,可有效缓解二者之间震动的传递,提升骑乘人员的舒适性。第一垫圈和第一T型衬套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两端,结合第一安装孔限制了第一橡胶圈的位置,同时,该第一垫圈和第一T型衬套可保证当第一连接螺栓打紧后不会对第一橡胶圈造成损坏。

可选地,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固设于所述摩托车的脚蹬座。

可选地,所述配重块设有第二安装孔,用于通过第二连接螺栓与所述脚蹬座固定。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第二垫圈、第二橡胶圈和第二T型衬套,所述第二橡胶圈套设于所述第二T型衬套的外侧并夹设于所述第二T型衬套和所述第二垫圈之间,所述第二T型衬套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垫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脚蹬座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圈和所述第二橡胶圈均为工字橡胶。

可选地,所述车架焊接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侧和所述第一安装孔朝向所述车架焊接组件的一侧端面中,至少一者设有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T型衬套的端部或所述第一垫圈。

可选地,所述凹槽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的沉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缓冲固定结构。

具有如上所述的缓冲固定结构的摩托车,其技术效果与上述缓冲固定结构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摩托车脚蹬的缓冲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图。

附图1-3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脚蹬支架;2-车架焊接组件;3-第一连接螺栓;4-第一缓冲件,41-第一垫圈,42-第一橡胶圈,43-第一T型衬套;5-配重块;6-脚蹬座;7-第二连接螺栓;8第二缓冲件,81-第二垫圈,82-第二橡胶圈,83-第二T型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摩托车脚蹬的缓冲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及其脚蹬的缓冲固定结构,其中,该摩托车的脚蹬支架1设有螺栓第一安装孔,用于通过第一连接螺栓3与车架焊接组件2固定。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缓冲固定结构包括第一缓冲件4,该第一缓冲件4包括第一垫圈41、第一橡胶圈42和第一T型衬套43,第一橡胶圈42套设于第一T型衬套43的外侧并夹设于第一T型衬套43和第一垫圈41之间,该第一T型衬套43的端部和第一垫圈4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两端,也就是说,第一橡胶圈42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一连接螺栓3穿过第一缓冲件4与车架焊接组件2固定,即第一连接螺栓3穿过第一垫圈41和第一T型衬套43与车架焊接组件2固定。

该第一橡胶圈42的设置避免了第一连接螺栓3和第一安装孔孔壁之间的刚性接触,可有效缓解二者之间震动的传递,提升骑乘人员的舒适性。第一垫圈41和第一T型衬套43的端部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两端,结合第一安装孔限制了第一橡胶圈42的位置,同时,该第一垫圈41和第一T型衬套43可保证当第一连接螺栓3打紧后不会对第一橡胶圈42造成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缓冲固定结构还包括配重块5,如图3所示,该配重块5固设于摩托车的脚蹬座6,用于增加整个脚蹬支架1和脚蹬座6的整体装配重量,减小整体固有振动频率,从而起到缓震的效果,提升骑乘人员的舒适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该配重块5的具体结构和形状等均不做要求,由于脚蹬座6的体积和质量均较小,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配重块5质量为100~200g即可,具体对此不作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配重块5设有第二安装孔,用于通过第二连接螺栓7与脚蹬座6固定,也就是说,该配重块5和脚蹬座6之间也是通过螺栓实现固定的,拆装操作较为简单。当然,本实施例中,对于配重块5和脚蹬座6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制,如还可以将二者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而通过第二连接螺栓7实现两个单独的部件固定,仅需对原有的脚蹬座6加工第二安装孔,而无需重新设置整体结构,可简化制作工艺,提高成本。

为进一步提升缓冲性能,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配重块5和脚蹬座6之间还设有第二缓冲件8,该第二缓冲件8具体包括第二垫圈81、第二橡胶圈82和第二T型衬套83,第二橡胶圈82套设于第二T型衬套83的外侧并夹设于第二T型衬套83和第二垫圈81之间,该第二T型衬套83的端部和第二垫圈81分别位于第二安装孔的两端,也就是说,第二橡胶圈82位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二连接螺栓7穿过第二缓冲件8与脚蹬座6固定,即第二连接螺栓7穿过第二垫圈81和第二T型衬套83与脚蹬座6固定。

与上述第一缓冲件4类似,该第二橡胶圈82的设置避免了第二连接螺栓7和第二安装孔孔壁之间的刚性接触,可有效缓解二者之间震动的传递,提升骑乘人员的舒适性。第二垫圈81和第二T型衬套83分别设于第二安装孔的两端,结合第二安装孔限制了第二橡胶圈82的位置,同时,该第二垫圈81和第二T型衬套83可保证当第二连接螺栓7打紧后不会对第二橡胶圈82造成损坏。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有两组缓冲件,一组设于车架焊接组件2和脚蹬支架1之间,另一组设于配重块5和脚蹬座6之间,加之配重块5的缓冲作用,对于通过发动机扩缸实现大排量的单缸摩托车,可有效缓解脚蹬的震动,保证骑乘人员的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橡胶圈42和第二橡胶圈82均为工字橡胶,其中,第一橡胶圈42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两端面外侧,避免了第一安装孔的端面与第一垫圈41和第一T型衬套43之间的刚性接触,第二橡胶圈82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安装孔的两端面外侧,避免了第二安装孔的端面与第二垫圈81和第二T型衬套83之间的刚性接触,进而更全面的阻碍了震动的传递,提升缓震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车架焊接组件2朝向第一安装孔的一侧和第一安装孔朝向车架焊接组件2的一侧端面中,至少一者设有凹槽,用于容纳第一T型衬套43的端部或第一垫圈41。也就是说,该凹槽的设置可以有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设于车架焊接组件2朝向第一安装孔的一侧,第二种方案是设于第一安装孔朝向车架焊接组件2的一侧端面,第三种方案是第一种和第二种的组合,即凹槽包括两部分,一部分设于车架焊接组件2朝向第一安装孔的一侧,另一部分设于第一安装孔朝向车架焊接组件2的一侧端面,两部分围合形成空腔,用于容纳第一T型衬套43的端部或第一垫圈41。

具体的,对于第一缓冲件4与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位置也有两种设置情况,第一种设置情况是第一垫圈41位于第一安装孔远离车架焊接组件2的一侧,此时,凹槽用于容纳第一T型衬套43的端部,第二种设置情况是第一垫圈41位于第一安装孔朝向车架焊接组件2的一侧,此时,凹槽用于容纳第一垫圈41。当第一橡胶圈42为工字橡胶时,该凹槽还用于容纳工字橡胶的端部。

凹槽的设置可避免车架焊接组件2和脚蹬支架1之间出现空隙,进而避免影响周边部件的装配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中,凹槽为设于第一安装孔的端面的沉孔,也就是说,该凹槽的设置选用了第二种方案,即该凹槽开设于第一安装孔朝向车架焊接组件2的一侧端面,沉孔易于实现与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对准,便于该凹槽的加工,简化制作工艺,经济性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