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便于移动的氧气瓶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578发布日期:2019-03-08 17:4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便于移动的氧气瓶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便于移动的氧气瓶运输车,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氧气瓶是圆柱形的储存和运输氧气用的高压容器,一般用合金结构钢热冲、压制而成,医院科室内使用的氧气瓶体积较大而且较重,有时需要人工手动搬运,移动较为不方便,且容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医疗用便于移动的氧气瓶运输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用便于移动的氧气瓶运输车,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固定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柱与万向轮,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槽,且两者表面的所述限位槽的尺寸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面固定设置把手;

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表面的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三棱锥状的滑动块以及连接在所述滑动块一侧的固定盒,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固定盒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均匀地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滑动设置有滑轮;

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的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带,且所述弹性伸缩带的端部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侧面,所述弹性伸缩带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相互配合的锁扣。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柱与所述万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下表面的四角处。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支撑板表面的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表面的所述限位槽的正上方。

进一步而言,所述限位槽为U形结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嵌设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所述滑轮。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伸缩带贯穿设置在所述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固定机构配合弹性伸缩带可以将氧气瓶固定在限位槽内,方便了氧气瓶的移动;固定机构内的滑动块的上表面设置有滑轮,便于氧气瓶移动至固定盒内。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固定机构;301、滑动块;302、固定盒;4、连接柱;5、万向轮;6、限位槽;7、把手;8、滑轮;9、弹性伸缩带;10、锁扣;11、凹槽;12、转动杆;13、转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医疗用便于移动的氧气瓶运输车,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与固定机构3,第一支撑板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柱4与万向轮5,连接柱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的下表面,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的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槽6,且两者表面的限位槽6的尺寸大小相同,第二支撑板2的侧面固定设置把手7;

固定机构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表面的限位槽6内,固定机构3包括三棱锥状的滑动块301以及连接在滑动块301一侧的固定盒302,滑动块301与固定盒302的侧面均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的侧面,滑动块301的上表面均匀地设置有凹槽11,且凹槽11内滑动设置有滑轮8;

第二支撑板2上的限位槽6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带9,且弹性伸缩带9的端部贯穿第二支撑板2的内部,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2的侧面,弹性伸缩带9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相互配合的锁扣10。

更具体而言,连接柱4与万向轮5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上下表面的四角处,第二支撑板2表面的限位槽6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表面的限位槽6的正上方,限位槽6为U形结构,凹槽11的内壁上嵌设有转动轴承13,转动轴承13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上设置有滑轮8,第二支撑板2的内部设置有通孔,弹性伸缩带9贯穿设置在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弹性伸缩带9从第二支撑板2内部的通孔内拉出,然后将氧气瓶推入固定盒302内,氧气瓶的底部从三棱锥状的滑动块301的上表面的滑轮8滑动至固定盒302内,避免人工搬运,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然后将弹性伸缩带9贯穿第二支撑板2内的通孔,将弹性伸缩带9端部的锁扣10扣上,手动推动把手7,本实用新型整体可以在医院的科室内进行方便地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