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模块的装配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210发布日期:2019-06-13 10:4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前端模块的装配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端模块的装配用工装。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车辆的装配效率,一般将水箱、冷凝器、前防撞梁等部件组装成前端模块,再通过前端模块的装配用工装将前端模块装配到车身上。

但是,已有的前端模块装配用工装一般集成在生产线上,成本高、功能单一,而且在装配过程中对车身与前端模块之间的定位精度较低,误差大,对前端模块的移动以及精度校准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端模块的装配用工装,所述装配用工装的定位精度稿、装配误差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的装配用工装包括;基座、升降驱动件以及定位组件,所述升降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定位组件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升降驱动件的上方,且所述升降驱动件在所述定位组件的下方推抵所述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具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适于同时与所述前端模块的车身定位孔以及所述车身的前端模块定位孔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的装配用工装,首先通过设置第一定位件使前端模块与车身进行装配时的定位更加准确,可以有效地提高前端模块在车身上的装配精度,其次通过升降驱动件即可实现对前端模块的位置调整,在装配过程中,对前端模块的位置调整更加简单、可以有效地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托举台、第二定位件,所述托举台与所述基座升降配合,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在所述托举台的上方与所述托举台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为伸出方向相一致的悬臂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托举台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二定位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托举台且可被紧固件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托举台上的支撑杆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末端形成有直径小于定位杆的其它部分的插销。

可选地,第二定位件包括压杆以及安装位置可调节的可调支座,所述可调支座与所述托举台连接,所述压杆与所述可调支座铰接以在下压位置和上抬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压杆被构造成在下压位置适于朝向所述托举台推抵所述前端模块,所述压杆的末端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卡爪,所述卡爪用于与所述前端模块的前防撞梁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个数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在所述托举台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布在多个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定位杆的伸出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压杆的伸出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主座体以及连接在所述主座体上方的导向套筒,所述托举台包括主安装台以及连接在所述主安装台下方的导向杆,所述导向套筒在所述托举台相对所述基座升降时与所述导向杆配合导向,所述第一定位件以及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主安装台的上方,所述导向杆的个数为多个,并在所述主安装台上对称设置,所述导向套筒的个数为多个,并在所述基座上与所述导向杆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座体的上表面具有扶手,所述主座体的下表面具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个数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升降驱动件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包括千斤顶座、与所述导向套筒平行设置的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千斤顶座的顶升杆以及与所述顶升杆相垂直且位于背离定位件伸出方向上的驱动杆,所述千斤顶座为锥台形,所述千斤顶座的底面面积大于顶面面积,所述驱动杆被构造成可转动以驱动所述顶升杆伸出或缩回所述千斤顶座,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千斤顶座,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手轮,所述手轮适于带动所述驱动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与前端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与前端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的基座、升降驱动件以及定位组件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的基座、升降驱动件以及定位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装配用工装100,前端模块200,

基座110,主座体111,扶手1111,移动轮1112,导向套筒112,

升降驱动件120,千斤顶座121,顶升杆122,驱动杆123,手轮124,

定位组件130,第一定位件131,支撑杆1311,定位杆1312,插销1313,托举台132,主安装台1321,导向杆1322,第二定位件133,压杆1331,可调支座1332,卡爪1333,

车身定位孔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200的装配用工装100。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200的装配用工装100包括;基座110、升降驱动件120以及定位组件130,升降驱动件120连接于基座110的上方,且升降驱动件120在定位组件130的下方推抵定位组件130,定位组件130可升降地连接于基座110的上方,定位组件130具有第一定位件131,第一定位件131适于同时与前端模块200的车身定位孔a以及车身的前端模块定位孔相适配。

具体而言,前端模块200通过第一定位件131安装到装配用工装100的定位组件130上,并可以与定位组件130一同在升降驱动件120的带动下相对基座110升降,以朝向或者远离基座110运动,从而通过调整升降驱动件120以使前端模块200的车身定位孔a与车身的前端模块定位孔对正,进而使第一定位件131依次穿过车身定位孔a以及前端模块定位孔以实现前端模块200在车身上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模块200的装配用工装100,首先通过设置第一定位件131使前端模块200与车身进行装配时的定位更加准确,可以有效地提高前端模块200在车身上的装配精度,其次通过升降驱动件120即可实现对前端模块200的位置调整,在装配过程中,对前端模块200的位置调整更加简单、可以有效地提高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驱动件120在定位组件130的下方推抵定位组件130是指,升降驱动件12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运动,以推动定位组件130上升或者升降驱动件120下降,从而定位组件130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以实现定位组件130的下降。也就是说,在定位组件130的上升过程中,升降驱动件120在下方推抵定位组件130,在定位组件130的下降过程中,定位组件130在升降驱动件120的上方推抵升降驱动件120。

如图3和图4所示,定位组件130还包括托举台132、第二定位件133,托举台132与基座110升降配合,第二定位件133、第一定位件131在托举台132的上方与托举台132连接,第一定位件131和第二定位件133为伸出方向相一致的悬臂件。

具体地,前端模块200在装配用工装100的前方与装配用工装100的第一定位件131以及第二定位件133连接,从而使第一定位件131以及第二定位件133均在朝向前端模块200的方向上伸出托举台132以形成为悬臂件。这样,前端模块200与第一定位件131、前端模块200与第二定位件133可以在托举台132的前方进行连接,从而可以避免前端模块200与托举台132出现干涉。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31与托举台132可拆卸地相连;第二定位件133可移动地连接于托举台132且可被紧固件锁定。

也就是说,对前端模块200进行定位以及固定的第一定位件131可以根据前端模块200的尺寸变化进行更换,而第二定位件133固定在托举台132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槽内,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尺寸的前端模块200调整第二定位件133在托举台132上的位置,再通过紧固件将第二定位件133紧固。

这样,通过更换第一定位件131、调整第二定位件133在托举台132上的位置以使不同规格、不同尺寸的前端模块200均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100进行定位以及装配,在本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100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的前提下,使本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100的适用范围更大。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定位件131包括连接在托举台132上的支撑杆1311以及垂直连接于支撑杆1311的定位杆1312,定位杆1312的末端形成有直径小于定位杆1312的其它部分的插销1313。

由此,定位杆1312与支撑杆1311垂直连接,使第一定位件131的结构强度更高,可以提高第一定位件131对前端模块200的固定效果,并使第一定位件131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而直径小于定位杆1312的插销1313与车身定位孔a以及前端模块定位孔相适配,从而使插销1313可以依次穿过车身定位孔a以及前端模块200定位孔,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定位件131的定位效果。

在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133包括压杆1331以及安装位置可调节的可调支座1332,可调支座1332与托举台132连接,压杆1331与可调支座1332铰接以在下压位置和上抬位置之间转动,压杆1331被构造成在下压位置适于朝向托举台132推抵前端模块200,压杆1331的末端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卡爪1333,卡爪1333用于与前端模块200的前防撞梁相适配。

具体而言,可调支座1332在托举台132上的固定位置可以被调节,而压杆1331与可调支座1332之间铰接,从而使压杆1331可以相对可调支座1332转动,以在前端模块200固定到装配用工装100的过程中,先将第二定位件133调整至上抬位置,并将第一定位件131插接到车身定位孔a内,进而将第二定位件133调整回下压位置,并使卡爪1333夹持在前防撞梁上。

这样,不仅使第二定位件133与第一定位件131共同对前端模块200固定,以使前端模块200在装配用工装100上的固定更加稳定,而且卡爪1333在夹持前防撞梁的同时,朝向托举台132推抵前防撞梁,而前防撞梁与托举台132相对的表面与托举台132相止抵,可以降低前端模块200相对装配用工装100的晃动,以使第一定位件131、第二定位件133对前端模块200的托举以及固定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抬位置是指卡爪1333以及压杆1331一同向上翻转至与托举台132的距离最大的位置。下压位置是指卡爪1333以及压杆1331朝向前端模块200转动,且卡爪1333夹持到前防撞梁上的位置。

在图1、图3和图4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31和第二定位件133的个数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件131、多个第二定位件133在托举台132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分布,多个第一定位件131分布在多个第二定位件133的两侧。

具体而言,多个第一定位件131在第二定位件133的两侧与前端模块200连接,而多个第一定位件131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件133,多个第二定位件133均通过卡爪1333与前防撞梁连接,从而使多个第一定位件131之间的受力、多个第二定位件133之间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第一定位件131、第二定位件133的工作稳定性,以使装配用工装100的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131的定位杆1312的伸出长度大于第二定位件133的压杆1331的伸出长度。也就是说,第一定位件131、第二定位件133的结构更加合理,从而长度更长的第一定位件131与前端模块200上距离托举台132较远的车身定位孔a插接,长度较短的第二定位件133与前端模块200上距离托举台132较近的前防撞梁的上侧面卡接,不仅使前端模块200在装配用工装100上的安装更加简单,而且长度更加合理的第一定位件131以及第二定位件133可以有效地降低装配用工装100的空间占用,并使安装有前端模块200的装配用工装100的空间占用也更小。

在图4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基座110包括主座体111以及连接在主座体111上方的导向套筒112,托举台132包括主安装台1321以及连接在主安装台1321下方的导向杆1322,导向套筒112在托举台132相对基座110升降时与导向杆1322配合导向,第一定位件131以及第二定位件133位于主安装台1321的上方,导向杆1322的个数为多个,并在主安装台1321上对称设置,导向套筒112的个数为多个,并在基座110上与导向杆1322对应设置。

由此,首先,通过导向套筒112与导向杆1322配合,以在托举台132相对基座110座升降运动时,可以在导向套筒112与导向杆1322的配合导向下平稳地运动,并避免前端模块200朝向左侧或者朝向右侧偏赘,其次,多个导向套筒112对应地与多个导向杆1322配合,从而使托举台132以及前端模块200所提供的重力可以被均匀的分布到多个导向杆1322上,以使多个导向杆1322以及多个导向套筒112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可以提高导向杆1322与导向套筒112的导向效果。

此外,使导向杆1322设置在主座体111的一侧,并使第一定位件131、第二定位件133设置在主座体111的另一侧,可以避免第一定位件131、第二定位件133与导向杆1322干涉,进而在提高第一定位件131以及第二定位件133工作稳定性的同时,也使导向杆1322与导向套筒112的配合导向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主座体111的上表面还具有扶手1111,主座体111的下表面具有移动轮1112,移动轮1112的个数为多个。

具体而言,主座体111具有与导向套筒112位于同一侧的扶手1111,主座体111背离导向套筒112的一侧具有移动轮1112,移动轮1112的个数为多个,其中,位于基座110前端的移动轮1112为固定轮,位于基座110后端的移动轮1112为可锁止万向轮。

需要说明的是,主座体111设置有导向套筒112的一侧表面为上表面,背离导向套筒112的一侧表面为下表面。

这样,首先,可以通过推动扶手1111以使装配用工装100移动,从而使装配用工装100的移动更加简单、方便,其次,位于基座110前端的移动轮1112为固定轮,位于基座110后端的移动轮1112为可锁止万向轮,从而可以通过装配用工装100移动前端模块200的同时,在前端模块200到达装配或者存储位置时,可以锁止可锁止万向轮,以避免装配用工装100移动,进而使前端模块200在装配过程中的移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移动均更方便。

此外,本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100的空间占用更小,进而在存储前端模块200时,可以直接将前端模块200固定到定位组件130上,并使升降驱动件120下降至初始位置,以降低安装有前端模块200的装配用工装100的空间占用,进而使前端模块200在进行存储时的空间占用更小,并方便前端模块200的取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100,不仅适用于线下的前端模块200的装配,还可以将移动轮1112更换成与导轨相适配的导轨轮,从而设置到生产线上,以在生产线上对前端模块200进行定位以及装配。

如图1至图4所示,升降驱动件120为千斤顶,千斤顶包括千斤顶座121、与导向套筒112平行设置的可伸缩地连接于千斤顶座121的顶升杆122以及与顶升杆122相垂直且位于背离定位件伸出方向上的驱动杆123,千斤顶座121为锥台形,千斤顶座121的底面面积大于顶面面积,驱动杆123被构造成可转动以驱动顶升杆122伸出或缩回千斤顶座121,驱动杆123的一端伸入千斤顶座121,驱动杆123的另一端连接有手轮124,手轮124适于带动驱动杆123转动。

由此,通过千斤顶驱动托举台132升降,以调整前端模块200的高度,不仅千斤顶的承载力大,可以稳定地承载重量较大的前端模块200,而且通过转动手轮124以使千斤顶上升,而手轮124转动一圈对应千斤顶对应具有一个固定的上升高度或者下降高度,使对前端模块200的高度调整更加简单、方便,更加准确。

此外,锥台形的千斤顶座121的底面的面积大于顶面的面积,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千斤顶对托举台132的承载效果;而朝向扶手1111伸出的驱动杆123以及设置在驱动杆123一端的手轮124,使千斤顶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优选地,可以将千斤顶设置于多个导向套筒112的对称中心。这样,在导向套筒112与导向杆1322的配合导向过程中,多个导向套筒112之间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不仅使定位组件130升降过程中的运动更加平稳,而且定位组件130两端的上升高度以及下降高度相一致,以使前端模块200的调整精确度更高。

综上,本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100,不仅可以对前端模块200进行定位、装配、移动以及储存,以使本实施例的装配用工装100具有多种用途,而且可以将其放置到生产线上,以替代现有生产线上的成本较高、结构较复杂的装配用工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