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8756发布日期:2019-03-08 17:4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保有量的日益提高,在路上不可避免的会有意外发生,在发生双方事故时,如果能够快速处理事故就能避免出现交通拥堵,也能给事主节省时间和精力。

然而,目前发生交通事故时,必须由交警出面判定,以分清事故责任,而交警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到达现场,从而导致事故处理效率较低,不仅耽误事主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用于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快速进行责任判定,以避免责任长时间无法判断导致交通拥堵以及浪费事主的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包括环境感知设备、车辆感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处理器和显示终端,其中:

所述环境感知设备用于对交通工具周围的交通环境信息进行采集;

所述车辆感知设备用于对所述交通工具的车辆运动信息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进行采集;

所述数据存储设备分别与所述环境感知设备、所述车辆感知设备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交通环境信息、所述车辆运动信息和所述驾驶员的状态信息,并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将所述交通环境信息、所述车辆运动信息和所述驾驶员的状态信息发送到事故判定云平台;

所述处理器设置有信息输入端和信息输出端;

所述信息输入端与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通环境信息、所述车辆运动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

所述信息输出端用于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输出第一责任判定信息;

所述显示终端与所述信息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一责任判定信息,还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事故判定云平台返回的第二责任判定信息。

可选的,所述环境感知设备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中的部分或全部。

可选的,所述交通环境信息包括行人运动信息、周围车辆运动信息、车道线信息和交通标志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

可选的,所述事故判定云平台用于根据所述交通环境信息、所述车辆运动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对事故责任进行判定,并将得到的所述第二责任判定信息返回至所述显示终端,以使所述显示终端显示所述第二责任判定信息。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包括环境感知设备、车辆感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处理器和显示终端。环境感知设备用于对交通工具周围的交通环境信息进行采集;车辆感知设备用于对交通工具的车辆运动信息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进行采集;数据存储设备分别与环境感知设备、车辆感知设备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存储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状态信息,并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发送到事故判定云平台;处理器用于接收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并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输出第一责任判定信息;显示终端用于接收并显示第一责任判定信息,还用于接收并显示事故判定云平台返回的第二责任判定信息。驾驶人或其事故方可以很快得到事故的责任判定结果,而无需交警到来,并根据责任判定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从而避免了因责任长时间无法判断导致交通拥堵以及浪费事主的时间和精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如汽车、卡车上,具体包括环境感知设备10、车辆感知设备20、数据存储设备30、处理器40和显示终端50,其中数据存储设备分别与环境感知设备、车辆感知设备相连接,处理器也分别与环境感知设备、车辆感知设备、显示终端相连接。

环境感知设备用于检测交通工具所处环境的交通环境信息,如行人运动信息、周围车辆的车辆运动信息、车道线信息、交通标志信息等,该环境感知设备可以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设备。

这里的摄像头是指用于获取影像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微型摄像头、摄像机或照相机等设备,具体类型来说可以是可见光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是在摄像头因雨雪或雾霾无法正常获取影像时通过无线电波、激光或者超声波等方式获取车辆周围的交通环境信息。

车辆感知设备则用于对车辆的信息进行检测,如车辆自身的车辆运动信息,如车速、海拔高度、发动机转速、扭矩等,还可以包括驾驶员的状态信息,如利用眼球检测方式检测到的驾驶员的疲劳状态等。

该处理器设置有信息输入端41和信息输出端42。该信息输入端与数据存储设备相连接,用于从中获取数据存储设备所存储的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上述信息包括事故发生前的信息,也包括事故发生时的信息。

处理器在该交通工具发生事故时,利用上述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状态信息自动或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责任判断,并将得到的第一责任判定信息发送到显示终端。以使显示终端现场显示该第一责任判定信息。

另外,该处理器还与数据存储设备相连接,用于从数据存储设备中获取历史数据,以使输出的第一责任判定信息更为客观精确。

数据存储设备通过与环境感知设备、车辆感知设备的连接,从中获取到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并予以存储,还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事故判定云平台100相连接,事故判定云平台能够根据车辆上传的对事故责任进行判断,从而得到责任判断结果。在交通工具发生事故时,无论是单方事故还是双方事故,数据存储设备将相应时段内的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发送到上述的事故判定云平台。

事故判定云平台中部署有多种的事故判定规则、判定模型等,可以利用车辆现场收集并上传的信息对事故进行判断。该平台在接收到上述信息后根据用户的及时对事故责任进行判定,并将判定结果即第二责任判定信息返回给显示终端。显示终端则将该第二责任判定信息向用户显示,以使用户能够及时观看或读取。

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来说,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处理器首先根据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进行判断,并输出第一责任判定信息;如果驾驶员或事故方接受判断结果,则结束流程;

若驾驶员或事故方不接受判断结果,则控制数据存储设备向事故判定云平台发送相应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以使事故判定云平台对事故责任进行判断,得到第二责任判定信息,并利用显示终端接收并显示该第二责任判定信息,如果驾驶员或事故方接收该判断结果,则结束流程;

如果还对事故判定云平台的结果还不接受,则报警等待警察现场处理。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交通事故判定系统,包括环境感知设备、车辆感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处理器和显示终端。环境感知设备用于对交通工具周围的交通环境信息进行采集;车辆感知设备用于对交通工具的车辆运动信息和驾驶员的状态信息进行采集;数据存储设备分别与环境感知设备、车辆感知设备相连接,用于接收并存储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状态信息,并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状态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发送到事故判定云平台;处理器用于从数据存储设备获取交通环境信息、车辆运动信息和状态信息,并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输出第一责任判定信息;显示终端用于接收并显示处理器输出的第一责任判定信息,还用于接收并显示事故判定云平台返回的第二责任判定信息。驾驶人或其事故方可以很快得到事故的责任判定,而无需交警到来,并根据责任判定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从而避免了因长时间无法判断责任导致交通拥堵以及浪费事主的时间和精力。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