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链条绳传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440发布日期:2019-03-27 11:09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链条绳传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链条绳传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由人力脚踏驱动的、有两个车轮的陆地交通工具,俗称自由车、脚踏车或单车,现有的自行车一般是链条传动的自行车,链条传动的自行车是脚踏带动曲柄做圆周运动,当脚踏转动到上止点与中轴垂直时称之为死角,此时人脚向下踩踏自行车是得不到动力的,从而会浪费骑行者大量的体能,而且现有的链条式自行车链条和齿轮容易生锈与腐蚀,需要使用者对链条和齿轮进行润滑与维护,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无链条绳传动自行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链条绳传动自行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链条绳传动自行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后轮,两个支撑杆、两个连杆、底块、座子、三角架、前轮和把手,所述底块固定连接在三角架的下端,且底块的后端两侧均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的后端通过支撑轴转动连接有后轮,所述支撑轴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后轮与两个支撑杆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轮毂,两个轮毂与后轮均通过单向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轮毂的侧壁上均开有第一线槽与第二线槽;

所述底块下方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转动缠绕有回位绳,所述回位绳的两端分别固定缠绕在后轮两侧的第一线槽中;

两个支撑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曲柄,两个曲柄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滑轮,前端均转动连接有脚踏,两个支撑杆的后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每个调节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连接块的一端绕过同侧滑轮并固定缠绕在同侧第二线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曲柄的形状为L型。

优选的,所述曲柄为带有多个镂空孔的三角形板。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由两个卡块和拉杆组成,两个卡块分别啮合连接在拉杆的两端,一个卡块通过螺栓与支撑杆转动卡接,另一卡块通过轴承与连接块转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支撑杆的外侧均通过支撑轴上的螺母活动卡接有第二挡板。

优选的,所述回位绳与拉绳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绳。

优选的,所述底块与转盘之间的下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下侧与转盘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踩踏脚踏可以带动曲柄上的滑轮前后移动,滑轮带动拉绳,拉绳拉动支撑轴上同侧的轮鼓转动,从而使该侧的轮毂通过单向轴承带动后轮向前转动,该侧的脚踏踩到下止点时,再踩动另一侧的脚踏,形成左脚踏踩下后右脚踏抬起、右脚踩下后左脚踏抬起的循环过程,如此反复自行车就会不间断的前进,而且两个曲柄都做扇形运动,减少了踩踏踏板的行程,脚踏转动到上止点时不会与中轴垂直,从而不会产生死角,人脚向下踩踏脚踏时,无论脚踏处于运动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受到动力,从而使自行车可以把人踩踏的力充分利用起来,而且该装置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绳代替现有的链条和齿轮做传动可大大减轻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绳与回位绳缠绕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挡板与支撑轴处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板与转盘处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块与拉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轴与曲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101、后轮,102、支撑杆,103、连杆,104、底块,105、座子,106、三角架,107、前轮,108、把手,2、固定轴,3、曲柄,4、滑轮,5、脚踏,6、第一挡板,7、转盘,8、轮毂,9、第一线槽,10、第二线槽,11、回位绳,12、拉绳,13、调节杆,14、第二挡板,15、连接块,16、卡块,17、拉杆,18、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链条绳传动自行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由后轮101,两个支撑杆102、两个连杆103、底块104、座子105、三角架106、前轮107和把手108组成,后轮101与前轮107转动带动该装置移动行驶,把手108可以控制前轮107的方向,通过双手握住把手108从而可以控制该装置的行驶方向,人在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坐在座子105上,从而使骑行者更加的舒适,连杆103起到支撑后轮101作用,上述结构均为现有的自行车公开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块104固定连接在三角架106的下端,且底块104的后端两侧均与支撑杆102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102的后端通过支撑轴18转动连接有后轮101,后轮101是该装置的驱动轮,所述支撑轴18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后轮101与两个支撑杆102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轮毂8,两个轮毂8与后轮101均通过单向轴承转动连接,单向轴承即是只能单向驱动后轮101转动,如反向时则不会带动后轮101转动,目前这样的单向轴承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自行车、摩托车上使用的飞轮、超越离合器、棘轮等,只要是能实现单向驱动的结构即可,并且最普通的自行车上都安装有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单向轴承(除非特殊情况的“死飞”形式自行车)属于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且其结构和原理也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故不做赘述,当轮毂8正转时可以通过单向轴承带动后轮101向前转动,当轮毂8反向转动时,轮毂8与后轮101的转动互不干涉,这样当双脚不动时在惯性作用下自行车仍然会继续前行,所述轮毂8的侧壁上均开有第一线槽9与第二线槽10;

所述底块104下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6,第一挡板6的两端均呈向下弯折状,弯折端将处在转盘7的两侧,当回位绳11在转盘7上转动时,第一挡板6的弯折端防止回位绳11从转盘7上脱离,所述第一挡板6的下侧转动连接有转盘7,所述转盘7的内部转动缠绕有回位绳11,所述回位绳11的两端分别固定缠绕在后轮两侧的第一线槽9的内部,例如当右脚一侧轮毂8正转带着后轮101转动时,右脚侧的第一线槽9进行对回位绳11的缠绕,此时回位绳11的另一端将会在左脚侧的轮毂8的第一线槽9上展开从而拉动左脚侧的轮毂8反转,将左脚侧的拉绳12缠绕在第二线槽10上,从而使左脚侧的脚踏5上升至最高点(设置的上止点);

两个支撑杆10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所述固定轴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曲柄3,曲柄3的形状为L型或者为带有多个镂空孔的三角形板,可减轻重量,当为L型时(如图5所示)曲柄3设有滑轮4与脚踏5的两端由加强筋连接,从而可以使曲柄3不容易变形,本装置两个曲柄3在工作时仅在一定范围内做循环扇形运动,其限定的最高点位上止点,最低点为下止点,这种限定形式可由固定轴2上设置的凸起与曲柄3连接处设置凹槽来实现如图9所示,即脚踏5从上止点转动至下止点后,再从下止点转动至下止点时脚踏5是重复上止点转动至下止点的路线,并且不间断的循环此过程自行车就会前进,两个曲柄3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滑轮4,且其前端均转动连接有脚踏5,当任一脚踏5从上止点转动至下止点时,同侧滑轮4是向前运动的,此时同侧的轮毂8将通过单向轴承带着后轮101向前转动,并且另外一侧的脚踏5会在回位绳11和拉绳12的作用下从下止点转动至上止点从而实现循环。

并且设置的当脚踏5到达上止点时不会与中轴垂直,从而不会产生死角,人脚向下踩踏脚踏5时,无论脚踏5处于运动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受到动力,从而使自行车可以把人踩踏的力充分利用起来,两个支撑杆102的后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调节杆13,调节调节杆13的长短,从而可以调节拉绳12的松紧度,每个调节杆13远离支撑杆102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远离调节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12,回位绳11与拉绳12均采用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绳,取代现正在使用的链条传动及齿轮轴传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绳是目前市面上公开的销售的材料具有耐磨和自润滑等特性能够承受频繁拉动摩擦使用,并且可以大大减轻装置的重量,所述拉绳12远离连接块15的一端绕过同侧滑轮4并固定缠绕在同侧第二线槽10的内部,拉绳12与第二线槽10和同侧的回位绳11与第一线槽9的缠绕方式正好相反从而能够实现联动。

具体而言,所述调节杆13由两个卡块16和拉杆17组成,拉杆17的两端的形状设为六角形,从而便于通过开口扳手等工具转动拉杆17,两个卡块16分别啮合连接在拉杆17的两端,两个卡块16与拉杆17啮合的螺纹为反向螺纹,当拉绳12过松时,可以通过正转动拉杆17将两个卡块16的螺纹柱转进拉杆17的内部,从而缩短了调节杆13的长度,从而可以将拉绳12拉紧,当拉绳12过紧时,通过反转动拉杆17将两个卡块16的螺纹柱转出拉杆17的外部,从而增加了调节杆13的长度,从而可以将拉绳12放松,一个卡块16通过螺栓与支撑杆102转动卡接,由于骑行过程中拉绳12高度位置会变化所以此处为转动卡接不能是固定连接,另一卡块16通过轴承与连接块15转动连接。

具体而言,两个支撑杆102的外侧均通过支撑轴18上螺母活动卡接有第二挡板14,第二挡板14的上下两侧均呈向内弯折状,弯折部分处在同侧轮毂8的上下两侧,即同侧的第一线槽9与第二线槽10的上下侧,第一线槽9是自下而上缠绕回位绳11的,当第一线槽9缠绕回位绳11时,下侧的弯折端可以确保回位绳11与第一线槽9不脱离,第二线槽10是自上而下缠绕拉绳12的,当第二线槽10在缠绕拉绳12时,上侧的弯折端可以确保拉绳12与第二线槽10不脱离。

工作原理:使用时,骑行者坐在座子105上,双手握住把手108,双脚分别至于两个脚踏5上,踩踏任一脚踏5,例如踩踏左侧脚踏5可以带动左侧曲柄3上的滑轮4向前移动,滑轮4带动拉绳12向前运动,使拉绳12拉动支撑轴18左侧的轮鼓8正向转动,在左侧轮毂8正向转动时,缠绕在左侧第二线槽10内部的拉绳12将展开,左侧的轮毂8通过单向轴承带动后轮101向前转动,在此工作状态下,左侧轮毂8上的第一线槽9将会缠绕回位绳11,回位绳11在缠绕时将会带动右侧的轮毂8反向转动,右侧轮毂8反向转动时,右侧轮毂8将会缠绕同侧的拉绳12,当左侧的脚踏5踩踏至下止点时,通过回位绳11和右侧的拉绳12会拉动使右侧曲柄3上的脚踏5正好上升至上止点,形成左脚踏踩5下后右脚踏5抬起、右脚踩5下后左脚踏5抬起的循环过程,如此反复自行车就会不间断的前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