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挡头的自行车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865发布日期:2019-04-29 12:5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挡头的自行车泥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挡头的自行车泥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健康、绿色生活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自行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创新,自行车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简单、最为实用和人们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在自行车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自行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山地车、公路车、特技车、死飞车等,自行车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而被更多的人们关注和喜欢,随着这一流行趋势的到来,人们对自行车在性能、美观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轨道交通接驳的辅助性工具,公用自行车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种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短距离出行以及不同出行目的的交通需求,便捷、高效地集散客流,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

作为公共资源,公共自行车在使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被破坏的情况,尤其非金属制品的挡泥板较容易损坏,目前市场上的自行车的挡泥板只有一个支撑架进行支撑,且挡泥板与车轮之间有间隙,所以自行车挡泥板只能承受较小的力,承受力过大会造成挡泥板损坏,或者造成挡泥板与车轮之间的间隙减小,不能很好的进行遮挡雨水和泥巴,同时会对车轮轮胎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挡头的自行车泥板,尤其适合没有货架的自行车和公共自行车,能够防止自行车骑行者坐到挡泥板上,或将重物放置在挡泥板上,造成挡泥板变形或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挡头的自行车泥板,包括泥板本体、挡头、报警装置、缓冲装置和导水条,导水条设于泥板本体与车轮相近的一侧,缓冲装置设于泥板本体远离车轮的一侧,挡头与缓冲装置连接,报警装置设于泥板本体上,且报警装置与缓冲装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挡头为翅型,挡头表面设有导流槽。

具体的,缓冲装置为弹性橡胶块,弹性橡胶块一端与泥板本体连接,弹性橡胶块另一端与挡头连接。

具体的,报警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警报器,压力传感器与警报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报警装置设于弹性橡胶块的内部。

具体的,导水条包括至少一个V形条体,V形条体开口方向沿车轮前进方向配置。

进一步的,V形条体上设有连接件,V形条体通过连接件与泥板本体连接。

根进一步的,导水条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的,挡头的侧表面设有反光纸。

进一步的,泥板包括曲面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与右挡板设于曲面挡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自行车泥板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维修,挡头的设置能够防止骑行人员坐到挡泥板上造成挡泥板变形或损坏,对泥板起到保护作用;

2.缓冲装置和报警装置的设置,能够对挡头收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减少泥板的损坏,同时,根据挡头收到的压力,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醒骑行车减少对泥板的施压,对泥板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3.多个导水条的设置,使得自行车在骑行时甩到泥板的泥水进行导流,使泥水可快速往挡泥板两侧外边排水,且导水条成本低易于更换维护,骑行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水条与泥板本体的安装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导水条与泥板本体连接的仰视图。

图中:

1、泥板本体 2、挡头 3、缓冲装置

4、压力传感器 5、报警器 6、导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具体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结构,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挡头的自行车泥板,能够防止骑行人员坐到挡泥板上造成挡泥板变形或损坏,对泥板起到保护作用,且泥板上位于车轮的一侧安装有导水条,能够对车轮甩到泥板内侧的泥水进行导流,提高泥板的使用性能。

上述的具有挡头的自行车泥板,包括泥板本体1、挡头2、报警装置、缓冲装置3和导水条6,导水条6安装在泥板本体1与车轮相近的一侧,即泥板本体1的内侧,导水条6对泥板本体1内侧面上的泥水起到导向的作用;缓冲装置3安装在泥板本体1远离车轮的一侧,即缓冲装置3安装在泥板本体1的外侧,挡头2与缓冲装置3连接,也就是,挡头2通过缓冲装置3与泥板本体1连接,缓冲装置3用于对挡头2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减少对泥板本体1的压力,报警装置安装在泥板本体1上,且报警装置与缓冲装置3相对应,报警装置位于缓冲装置3的内部,当挡头2受到压力后,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对骑行人员进行提醒。

具体的,如图1所示,泥板本体1包括曲面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该曲面挡板形状与车轮相适应,且一体成型,左挡板与右挡板分别设于曲面挡板的两侧,左挡板设有左镂空区和左宣传区,左镂空区位于左宣传区的前侧,右挡板设有右镂空区和右宣传区,右镂空区位于右宣传区的前侧。

缓冲装置3安装在曲面挡板的外侧,也就是远离车轮的一侧,由于曲面挡板是圆弧形,挡头2可以设置在曲面挡的最高点上,也可以设置在曲面挡板最高点前后的位置,便于后续挡头2的安装。如图2所示,这里,缓冲装置3可以时弹性橡胶,也可以是弹性管,或者其他弹性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优选的,这里缓冲装置3为弹性橡胶块,该弹性橡胶块内部具有空间,且一端开口,弹性橡胶块的开口的一端与曲面挡板固定连接,没有开口的一端与挡头2固定连接,对挡头2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减少泥板本体1受到的压力,减少泥板本体1的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挡头2与弹性橡胶块连接,同时,挡头2通过螺栓穿过弹性橡胶块与泥板本体1连接,使得挡头2能够固定安装在泥板本体1上,不会产生移动或者脱落,也就是,弹性橡胶块和挡头2通过螺栓与泥板本体1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报警装置安装在泥板本体1的外侧上,且报警装置与缓冲装置3相对应,位于弹性橡胶块的内部空间内,当弹性橡胶块受到压力产生变形时,将变形传递给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醒骑行人员不可对泥板施压。这里,弹性橡胶块的内部空间的高度与报警器相适应,内部空间的上表面与报警器的上表面有2-3mm间隙,便于弹性橡胶块将变形的形变量传递给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4和警报器5,且压力传感器4与警报器5电连接,当压力传感器4接受到弹性橡胶块的形变时,产生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警报器5,进行警报提醒;没有信号时,警报器5停止产生警报。这里警报器5优选为蜂鸣器。

挡头2安装在弹性橡胶块上,起到阻挡骑行者坐到泥板本体1上,造成泥板本体1的变形或损坏,挡头2侧表面设有导流槽,雨水可以顺着导流槽流向挡泥板本体1,并沿着挡泥板本体1流下,曲面挡板的尾端设有尾灯。挡头2相对于泥板本体1凸出,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优选的,挡头2的形状为翅型,流线型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减少空气的阻力,且外形美观。同时,在挡头2的侧表面可以粘贴反光纸,夜间骑行的时候对投射到车身的灯光进行反光,使得夜间骑行更加方便安全。

如图3和4所示,上述的导水条6用于对泥板本体1内表面上的泥水进行导向,保证泥板与车轮之间的间隙,保证自行车的正常骑行。该导水条6包括至少一个V形条体,V形条体开口方向沿车轮前进方向配置,优选的,每一个导水条6包括两个依次连接的V形条体,V形条体上设有连接件,V形条体通过连接件与泥板本体1连接,在泥板本体1上设有多个通孔,V形条体上的连接件穿过通孔,与泥板本体1连接。这里连接件包括凸起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V形条体连接,另一端与凸起连接,凸起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大,凸起的最大直径大于泥板本体1上的通孔的直径,该凸起可强力由该泥板本体1内侧面的贯通孔挤入,再使该凸起的大头穿出至该泥板本体1的外侧面固定,以此实现将导水条6安装在泥板本体1的内侧面上。这里,连接件与导水条6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也可以通过铆钉连接,或者连接件与导水条6一体成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导水条6的数量为多个,依次安装在泥板本体1的内侧面上,且每一个导流条6的开口端均沿着车轮前进的方向设置,便于对泥板本体1内侧面的泥水进行导向。该导水条6可以是橡胶材质,也可以是软性的塑料材质,或者是其他能够产生微变形的材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车轮沾到泥水往上带而开始喷溅的位置在车轮的后上方的位置,所以泥水可被泥板阻挡,被阻挡的泥水前进方向为导水条6间隔状的V形状条体往外斜向导引,而得以向外排出,如此使得泥水不会喷溅至骑行者的身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骑行者在骑车时,车轮溅起的泥水被泥板本体1遮挡,泥水沿着导水条6向外斜向引导,沿着曲面挡板两侧的左挡板和右挡板流向,不会喷溅到骑行车身上;当停止骑行时,若骑行者将包裹等放置在泥板本体1上,或者骑行者做到泥板本体1上,收到挡头2的阻隔,不会直接坐到泥板本体1上,对泥板进行保护,减少泥板受到的压力,减少泥板的损坏;同时,挡头2受到的压力传递给缓冲装置3,缓冲装置3产生形变,并将形变传递给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醒骑行者不可坐压泥板,或者将包裹等物体放置在泥板上,延长泥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自行车泥板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维修,挡头的设置能够防止骑行人员坐到挡泥板上造成挡泥板变形或损坏,对泥板起到保护作用;缓冲装置和报警装置的设置,能够对挡头收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减少泥板的损坏,同时,根据挡头收到的压力,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醒骑行车减少对泥板的施压,对泥板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多个导水条的设置,使得自行车在骑行时甩到泥板的泥水进行导流,使泥水可快速往挡泥板两侧外边排水,且导水条成本低易于更换维护,骑行更加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