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文档序号:4063385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用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可以使用在任何车种车体上而方便装卸及收纳的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从以前到现在的脚踏车,演变真的是非常快速,从小木马到了现代的避震系统的自行车,而脚踏车的出现对于大家真的非常重要,对一般的家庭来说,他真的是一个代步的好工具,在早期大家都还不是很富裕的时候,不管到哪里,都可以骑乘脚踏车来代步,即使是到了现在,脚踏车在日常生活中也占了交通工具很重要的一环。
在大部份开发中及未开发国家中,自行车仍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不过,在欧美各国休闲运动风气普遍盛行,自行车已逐渐发展成兼具运动、休闲等多重用途的运输工具或运动健身器材。在日本则多作为学生、妇女短程通勤用。因此,可见自行车可因地域性、民族性及经济发展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使用方法及不同的消费偏好,促使各国消费者对于自行车产品的主要用途呈现差异化的现象,也就是各国的消费偏好。
然而,现在的脚踏车虽然外型结构上没有较大的变化,大致已经定型,不过,真正引人注意的地方不是外型,而是在独特的设计上取胜。且由于各国消费者对自行车的用途与偏好不同,因此,目前自行车的设计采取兼具交通、运动及休闲等多用途功能,同时为因应自行车的多用途化与多样化,主要零组件的材质已逐渐由铁材转变为碳纤维、铬钼钢材、钛合金等,轮圈部份改进为铝合金轮圈,以符合坚固、耐用、安全及质轻等需求,车架方面,业者也纷纷致力开发铝合金车架、设计全避震车架或提升焊接能力,以使车架朝轻量化、功能化与耐用化发展,俾使成车产品更具竞争力。
另外,由于环保意识普及,都会空气污染严重,汽、机车停车问题日益严重,加装辅助电力的电动自行车,也成为近年来附加价值颇高的产品,同时业者日益重视助动自行车的辅助驱动动力的研发与用。自行车工业因此从传统制造业升级为高科技产业。
而脚踏车各种车种车体因应多用途化与多样化设计,会形成车体尺寸大小不同,相对造成各种零件亦要选择设计为各种不同尺寸大小,尤其是泥除结构,不仅无法大量生产,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亦使在零件损坏时,使消费者须经由订货等待多时后,方可以获得修复,且当所述产品停产时,更迫使消费者为单一组件,而需全面更换脚踏车,因此如何去解决上述的问题,一直是业者所急迫在寻求解决的方案以及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以挠性材质所制成,达成可以折收存放及使用的功效。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以一蛇腹式结构的设计,达成在任何自行车体都可以适用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设置,包括有一盖体、一框架体、一第一组支撑架、一第二组支撑架与多个结合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相结合,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可以与车体相连接的一组结件,所述框架体具有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每一侧边内皆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上分别开设有与前述通孔相对应的穿孔;所述结合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更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步骤(a)提供一挠性泥除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有一盖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结合的一框架体、具有至少一通孔的一第一组支撑架与一第二组支撑架以及多个结合件,所述框架体具有设容置空间的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一组结件。
步骤(b)第一组支撑架以及一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第一侧边以及前述第二侧边中,且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相对应。
步骤(c)结合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以及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
步骤(d)所述组结件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
至于本发明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以得到完全的了解


图1为本发明的挠性泥除结构位在自行车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较佳实施例方块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挠性泥除结构位在自行车较佳实施例示意图。自行车中至少包括有一主支架2、二轮体3、一椅座21、一方向手把4、一驱动装置5以及至少一泥除结构1所组成,所述主支架2略为呈一三角形架构,而所述椅座21设在所述主支架2上,提供一使用者跨坐;所述方向手把4连接一轮体3a,用以操控自行车行进方向;所述驱动装置5连接另一轮体3,当使用者施力时会进行驱动自行车行进。但自行车在行进时,会使污泥或脏物以所述轮体3转动的切线方向,溅到使用者身上,因此泥除结构1会对应所述自行车轮体3设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支架2更设有一延伸体22,使本发明的泥除结构1锁固在所述延伸体22上,而使本发明的泥除结构1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本发明的泥除结构1包括有一盖体11、一框架体12、一第一组支撑架13、一第二组支撑架14以及多个结合件15。所述盖体11为挠性材质所制成,可以阻挡所述轮体3所带至的污泥或脏物。所述框架体12与所述盖体11外缘相结合,且开设有多个通孔125以及可以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的一组结件126,多个通孔125分别位在所述框架体12的四个角落上,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前述延伸体22为一螺拴,而所述组结件126设计为一椭形穿孔,以利所述框架体12与前述延伸体22相互对位以及调整连接。
而所述框架体12具有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121以及一第二侧边122,每一侧边121、122内皆具有一容置空间123、124,而为便于组装,前述第一侧边121以及前述第二侧边122的容置空间123、124沿所述结合件15连接方向81相距有一距离d,不致造成所述第一组支撑架13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14组装时相互干涉。而所述第一组支撑架13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14,分别对应置入前述容置空间123、124中,且所述第一组支撑架13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14上分别开设有与前述通孔125相对应的穿孔131、141。所述结合件16分别通过前述通孔125以及前述穿孔131、141,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13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14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123、124。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架穿孔131间的尺寸长度L1与前述第一侧边通孔125间的尺寸长度S1为相等,且所述第二组支撑架穿孔141间的尺寸长度L2与前述第二侧边通孔125间的尺寸长度S2为相等,因此所述框架体12呈现出一平面形状。而所述框架体12为挠性材质所制成,因此也可以设计所述第一组支撑架穿孔131间的尺寸长度L1小于前述第一侧边通孔125间的尺寸长度S1,或所述第二组支撑架穿孔141间的尺寸长度L2小于前述第二侧边通孔125间的尺寸长度S2,将使所述框架体12呈现出一弧形曲面形状,诸如此类的变化乃熟悉此项技艺者所能依据上述的说明加以变化实施,因此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要义所在,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在此并不再多加叙述。
以下所述的本发明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因大部份的组件为相同或类似前述实施例,因此相同的组件将直接给予相同的名称及编号,且对于类似的组件则给予相同名称但在原编号后另增加一英文字母以资区别且不予叙述,合先叙明。请再加参阅图4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组合、剖视及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发明的所述挠性泥除结构1a更包括有一蛇腹式结构17,所述蛇腹式结构17系位在所述盖体11a以及所述框架体12a上,使得所述盖体11a以及所述框架体12a的一侧可以进行伸展及收缩,即可以利用所述蛇腹式结构17沿一第一方向82及一第二方向83所组成的平面上进行伸展及收缩。
为使更了解本发明,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较佳实施例方块流程示意图,其中图号91至95分别对应步骤(a)至步骤(e)。
步骤(a)提供一挠性泥除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有一盖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结合的一框架体、具有至少一通孔的一第一组支撑架与一第二组支撑架以及多个结合件,所述框架体具有设容置空间的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一组结件。
步骤(b)第一组支撑架以及一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第一侧边以及前述第二侧边中,且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相对应。
步骤(c)结合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以及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
步骤(d)所述组结件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
步骤(e)调整所述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的位置及一长度尺寸,使其可以遮挡轮体所带至的污泥或脏物。
由此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确实是克服习用技术的缺失,满足产业界的需求并提高产业竞争力。本发明的目的及功效上均深富实施的进步性,极具产业的利用价值,且为目前市面上前所未见的新发明,完全符合发明专利的新颖性与进步性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发明所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谨请贵审查委员明鉴,并祈惠准,是所至祷。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包括有一盖体;一框架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相结合,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可以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的一组结件,所述框架体具有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每一侧边内皆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第一组支撑架以及一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上分别开设有与前述通孔相对应的穿孔;多个结合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以及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以及所述框架体为挠性材质所制成。
3.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支撑架穿孔间的尺寸长度不大于前述第一侧边通孔间的尺寸长度。
4.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穿孔间的尺寸长度不大于前述第二侧边通孔间的尺寸长度。
5.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泥除结构更包括有一蛇腹式结构,此一蛇腹式结构位在所述盖体以及所述框架体上,使得所述盖体以及所述框架体的一侧可以进行伸展及收缩。
6.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侧边以及前述第二侧边的容置空间沿所述结合件连接方向相距有一距离。
7.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a)提供一挠性泥除结构,所述结构包括有一盖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结合的一框架体、具有至少一通孔的一第一组支撑架与一第二组支撑架以及多个结合件,所述框架体具有设容置空间的两两相对应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一组结件;(b)第一组支撑架以及一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第一侧边以及前述第二侧边中,且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相对应;(c)结合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以及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以及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d)所述组结件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项7所述的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后更包括步骤(e)调整所述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的位置及一长度尺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及其组合方法,所述自行车用挠性泥除结构对应自行车的一轮体设置,包括有一盖体、一框架体、一第一组支撑架、一第二组支撑架与多个结合件。所述框架体与所述盖体外缘相结合,且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及可以与车体相连接的一组结件,所述框架体具有两两相对应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每一侧边内皆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分别对应置入前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上分别开设有与前述通孔相对应的穿孔;所述结合件分别通过前述通孔与前述穿孔,将所述第一组支撑架与所述第二组支撑架定位固定在前述容置空间中。
文档编号B62J15/00GK101020481SQ20061002384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3日
发明者黄伟立 申请人:黄伟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