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遮阳篷后端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9788发布日期:2019-04-24 00:2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遮阳篷后端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特别是对电动车上所设的遮阳篷进行固定的遮阳篷后端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在国内市场的保有量大,现有绝大多数电动车一般均是裸车形态,即绝大多数的电动车上均没有设置固定式的遮阳装置,以便在行车过程中为驾乘者提供一定的遮阳挡雨功效。在现有装备状况下,人们骑行电动车,遇到恶劣天气时,往往是利用雨披、雨伞或遮阳伞来实现雨水或阳光的遮挡。这种穿戴雨披或手持伞的方式,驾乘者的舒适性差,行车安全性相对较低。现在,市面上有的电动车上也设置有固定式的遮阳装置,这种遮阳装置有封闭式和敞开式之分。封闭式遮阳装置可以为驾乘者提供遮阳和挡雨效果,但相应的设置成本也较高,而且由于重量大,会使电动车的行进负担重,这会极大地带来能量上的损耗。现有敞开式的遮阳装置是通过一根固定在电动车上的支杆来实现对遮阳篷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一方面稳定性差,另一方面也由于受力的原因,而使得行车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遮阳篷后端联接结构,该联接结构方便实现对遮阳篷的联接固定,联接牢固性好。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遮阳篷后端联接结构,包括遮阳篷本体和支杆,支杆立式设置,遮阳篷本体卧式设置,其特征在于,在遮阳篷本体后端固定有联接体,联接体沿遮阳篷本体的左右方向设置,支杆的上端与联接体相联接。

本申请中,前和后是以电动车的车头作为参照的,车头部分称为前,车尾部分称为后。本遮阳篷后端联接结构,用于实现遮阳篷的后端与电动车的尾部相联接固定。遮阳篷本体为一片状体,可根据需要而对遮阳篷本体进行处理,如进行弧形设计。

进一步地,联接体为槽形体,联接体扣接在遮阳篷本体的下表面上。可以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实现联接体与遮阳篷本体的联接固定,联接体为槽形体结构,便于与遮阳篷本体相联接固定,能够减轻重量,且可利用槽形体的形变能力而适应对遮阳篷本体的联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遮阳篷本体的下表面上一体成型有联接圈,联接体插接在联接圈内。联接圈的壁体垂直于遮阳篷本体,设置有联接圈,一方面便于联接体与遮阳篷本体之间的联接配合到位,另一方面在联接圈的限定作用下,联接体与遮阳篷本体之间联接的横向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联接圈与遮阳篷本体下表面之间一体成形有若干加强片,加强片上具有与联接体壁体相配合的联接口。联接体插接联接在联接圈内后,联接体的壁体插接到联接口内,从而使得联接体在联接圈内便于快速插接到位。另外,也由于有加强片的存在,使得联接体的口部直接与加强片相顶触,联接体不会直接与遮阳篷本体相接触,遮阳篷本体不会因联接体的设置而被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为两根,两根支杆间隔地联接在联接体上。通过两根支杆为遮阳篷本体提供支撑,使得遮阳篷本体的稳定性能够保证。

进一步地,两根支杆的下端侧均设置有折弯,折弯使得两支杆的下端段彼此靠近。这使得两根支杆能够适应电动车的宽度,使得遮阳篷本体的宽度相对较大,能够为驾乘者提供良好的遮阳挡雨效果。

进一步地,在支杆的上端部固定有L形的联接角,联接角同时与遮阳篷本体的下表面贴合固定。通过设置联接角,能够提高遮阳篷本体与支杆之间的联接牢固性。

进一步地,联接角上朝向联接体的角部处设有供联接体插接的缺口。设置有缺口,便于联接角联接固定在支杆和遮阳篷本体之间,提高了本联接结构的紧凑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遮阳篷本体的后端部设置本联接结构,使得遮阳篷本体在电动车上的联接稳定性好,便于遮阳篷本体对驾乘者提供良好的遮阳挡雨效果。通过设置联接体,一方面保证了支杆与遮阳篷之间的联接牢固性,另一方面,联接体的设置也能够有效增加遮阳篷本体的强度,使得遮阳篷本体可以被制得较薄,遮阳篷本体的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本联接结构的电动车的立体图。

图2是支杆、联接体和联接角相联接在一起的一个方向上的结构图。

图3是支杆、联接体和联接角相联接在一起的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图。

图4是支杆与遮阳篷本体相联接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本遮阳篷后端联接结构设置在电动车1上的遮阳装置上,用于实现遮阳篷本体3的后端与电动车1的尾部相联接,而使得遮阳篷本体3稳定地联接在电动车1上。

本联接结构包括遮阳篷本体3和支杆2,支杆2为两根,支杆2为立式设置,联接板7联接两根支杆2的下端部,通过联接板7而实现支杆2的下端与电动车1的尾部相联接。遮阳篷本体3为片状体,并带有一定的弧度,遮阳篷本体3卧式设置,遮阳篷本体3的后端部联接在两根支杆2的上端部。

在遮阳篷本体3后端的下表面上贴合固定有联接体5,联接体5可通过固定螺栓或焊接的方式而实现与遮阳篷本体3相联接固定。联接体5沿遮阳篷本体3的左右方向设置,支杆2的上端与联接体5相联接,两根支杆2在联接体5上并列间隔固定。联接体5是由板材通过折弯而成型的,使得联接体5本身为横截面呈U形的槽形体,联接体5扣接在遮阳篷本体3的下表面上。支杆2的上端部插接到联接体5内,通常情况下,联接体5与支杆2焊接固定在一起。

在遮阳篷本体的下表面上一体成型有联接圈9,联接圈9为薄壁中空结构,联接圈9供联接体5的插接配合。联接圈9与遮阳篷本体3下表面之间一体成形有若干加强片,加强片垂直于遮阳篷本体3的下表面上,这些加强片垂直相交布置,加强片上具有与联接体5壁体相配合的联接口。在遮阳篷本体3的下表面上于联接圈9的外侧一体成型有突出的加强筋8,加强筋8为长条的片状体,加强筋8沿着遮阳篷本体3的下表面自然延伸,加强筋8与联接圈9连为一体。

为适应电动车1的宽度,两根支杆2的下端侧均设置有折弯,该折弯使得两支杆2的下端段彼此靠近。联接杆6的两端分别联接在两根支杆2的下端段上,而使得两根支杆2之间的位置稳定性好,在联接杆6位置处可以设置靠背,以供后座上人员的背面依靠。

为进一步提高支杆2与遮阳篷本体3之间的联接牢固性,在支杆2的上端部固定有L形的联接角4,联接角4同时与遮阳篷本体3的下表面贴合固定。图中显示,联接角4与支杆2之间,以及联接角4与遮阳篷本体3之间一般是通过固定螺栓的方式来实现联接固定的。在联接角4上设有与联接体5相配合的缺口,缺口呈L形,缺口位于联接角4上朝向联接体5的一角部。联接角4的内角部为弧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