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690发布日期:2019-04-16 23:03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平衡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电动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连接的稳固性是评价车辆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尤为重要。

现有电动平衡车的操纵杆通过连接头或其他连接结构与转向器连接固定,出于车辆行驶安全考虑,避免操纵杆与转向器发生脱离,造成危险,其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必须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因而,导致在电动平衡车维修过程中,操纵杆与转向器之间的拆卸操作十分费力,同时,拆卸操作用力过大容易对操纵杆与转向器造成损伤,甚至会降低其连接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稳定、牢固且拆卸便利的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有操纵杆与转向器,操纵杆的下端通过连接头与转向器的连接端连接,所述连接头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操纵杆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前端设有安装孔,后端设有与安装孔同一轴线的第一插接孔,所述转向器的连接端插设在第一插接孔内,安装孔的底面上设有与第一插接孔内腔相通的通孔与顶进螺孔,转向器的连接端端面上设有与通孔位置以及数量相对应的紧固螺孔,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螺钉穿过通孔与转向器的连接端固定连接,顶进螺孔内螺接有顶进螺钉,顶进螺钉的尾端端面与转向器的连接端端面相抵触。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插接孔为圆缺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所述转向器的连接端与第一插接孔相适配。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插接孔为锥形孔。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顶进螺孔设置在安装孔的轴线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通孔以安装孔的轴心为圆心周向设置有两个以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操纵杆的下端插设在第二插接孔内,第二连接部上设有螺栓孔,操纵杆的下端上也设有螺栓孔,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与操纵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二插接孔为多边形结构或圆缺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牢固且拆卸便利、省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拧动顶进螺钉,由顶进螺钉的尾端推动转向器的连接端从第一插接孔内向外移动,实现转向器与连接头的拆卸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中:1、转向器;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安装孔;5、第一插接孔;6、通孔;7、顶进螺孔;8、紧固螺孔;9、第二插接孔;10、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

一种电动平衡车操纵杆与转向器的连接结构,包括有操纵杆与转向器1,操纵杆的下端通过连接头与转向器1的连接端连接,所述连接头包括第一连接部2以及与操纵杆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第一连接部2的前端设有安装孔4,后端设有与安装孔4同一轴线的第一插接孔5,所述转向器1的连接端插设在第一插接孔5内,安装孔4的底面上设有与第一插接孔5内腔相通的通孔6与顶进螺孔7,转向器1的连接端端面上设有与通孔6位置以及数量相对应的紧固螺孔8,第一连接部2通过紧固螺钉穿过通孔6与转向器1的连接端固定连接,顶进螺孔7内螺接有顶进螺钉,顶进螺钉的尾端端面与转向器1的连接端端面相抵触。其中,为了确保转向器1连接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其转向器1的连接端与第一插接孔5之间为紧配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牢固且拆卸便利、省力。

转向器1与连接头的安装操作方式:首先,转向器1的连接端通过过紧配合插入第一插接孔5内,再由紧固螺钉穿过通孔6与转向器1上的紧固螺孔8螺纹连接,从而将转向器1与连接头连接固定。

转向器1与连接头的拆卸操作方式:首先,将螺纹连接在转向器1的紧固螺孔8上的紧固螺钉拆卸下来,再通过拧动顶进螺钉,由顶进螺钉的尾端推动转向器1的连接端从第一插接孔5内向外移动,从而实现转向器1与连接头的拆卸分离。

为了提高转向器1与连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与牢固性,所述第一插接孔5为圆缺形结构或椭圆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所述转向器1的连接端与第一插接孔5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孔5为圆缺形结构。

同时,为了增加转向器1的连接端与第一插接孔5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其连接的稳定性与牢固性,所述第一插接孔5为锥形孔。其中,锥形结构能够有效增加转向器1的连接端与第一插接孔5内壁的接触面积,在安装过程中,紧固螺钉穿过通孔6与紧固螺孔8螺纹连接,从而带动转向器1的连接端向前移动,实现转向器1的连接端与第一插接孔5的紧配连接。

合理优化顶进螺孔7的设置位置,所述顶进螺孔7设置在安装孔4的轴线上,从而使得顶进螺钉能够转向器1,

进一步,所述通孔6以安装孔4的轴心为圆心周向设置有两个以上,本实施例通孔6周向均布设置有两个。

其中,与操纵杆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二连接部3上设有第二插接孔9,所述操纵杆的下端插设在第二插接孔9内,第二连接部3上设有螺栓孔10,操纵杆的下端上也设有螺栓孔10,第二连接部3通过螺栓与操纵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插接孔9为多边形结构或圆缺形结构。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