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车随车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014发布日期:2019-05-17 19:59阅读:1073来源:国知局
山地自行车随车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及其配件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山地自行车随车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出行的方式已经多元化,但是,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现代形式的自行车仍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特别是倡导绿色出行的今天,更多的人们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的基本方式。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发明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的法国,之后,先后进行了多次改进,实现了从笨重到轻巧、从无驱动到有驱动、从木质轮胎到充气轮胎、从木结构到钢结构、从单速到变速等数次革命性的改进,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生活乐趣。尤其是山地车,带有变速功能,可用于野外或长途骑行,可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使用体验。

目前,人们给山地自行车充气的途径主要有两个途径:在家里备用气管充气,或者在路边自行车修理站或自行车售后点充气。但是对于山地自行车来说,经常运行在野外,并且常用于长途的骑行,易出现中途需要补气的情况,上述两个充气途径皆无法满足需要。研究并配置一种山地自行车自带的充气系统,可以解除山地自行车爱好者的这一苦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山地自行车充气补气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山地自行车随车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山地自行车随车充气装置,包括安装在中轴上的脚踏组件、安装在后轴上的变速飞轮及连接在中轴和后轴之间的后下叉管,所述变速飞轮通过链条与所述脚踏组件传动连接,还包括与变速飞轮一体转动的凸轮,所述凸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后轴上;所述后下叉管靠近后轴的端部设有开口以形成气缸体、靠近中轴的端部设有出气孔且连接有输气管,后下叉管内设有皮碗状的活塞,所述活塞与后下叉管靠近中轴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塞还固连有从所述开口伸出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有与后轴平行的延伸杆的一端,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槽轮,所述凸轮的边缘抵置于所述槽轮的槽中。脚踏组件转动,带动中轴转动,中轴通过链条带动后轴转动,后轴带动变速飞轮转动,变速飞轮带动凸轮转动,由于凸轮与活塞杆通过槽轮和延伸杆相接,凸轮的转动会驱动活塞杆左右往复运动,驱动杆带动活塞运动,从而完成充气过程。具体充气时,将输气管的端部与需充气轮胎的进气口连通,利用自行车原有的棘齿棘轮原理,反向转动脚踏组件,车轮不会转动,但是链条、变速飞轮及凸轮会转动,可为前轮或后轮进行充气。这里,延伸杆的设置主要为实现活塞杆与凸轮的轴向偏移,从而降低加工组装时的生产难度。这里,后下叉管的靠近后轴的端部与后轴的连接不能够干扰活塞杆的动作,也不能够干扰活塞杆与凸轮的相接,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可将后下叉管的该端部切断然后外壁通过连接杆固定在自行车的梁等部位,或者是采用位于后下叉管的边缘处的叉片叉装在后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地自行车随车充气装置,借助山地自行车现有的脚踏组件、链条、变速飞轮等结构,以后下叉管作为气缸体,增设凸轮、活塞、活塞杆等结构,通过反向转动脚踏组件对前轮或后轮进行充气,最大程度依附于原山地自行车的结构设计,简单可靠,成本较低;并且通过变速,可调控凸轮的转速,从而调节充气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拨杆的直线档位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拨杆的折线档位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槽轮与凸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联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山地自行车随车充气装置,包括安装在中轴1上的脚踏组件、安装在后轴2上的变速飞轮3及连接在中轴1和后轴2之间的后下叉管4,所述变速飞轮3通过链条与所述脚踏组件传动连接,还包括与变速飞轮3一体转动的凸轮5,所述凸轮5通过轴承安装在后轴2上;所述后下叉管4靠近后轴2的端部设有开口以形成气缸体、靠近中轴1的端部设有出气孔且连接有输气管6,后下叉管4内设有皮碗状的活塞7,所述活塞7与后下叉管4靠近中轴1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8,所述活塞7还固连有从所述开口伸出的活塞杆9,所述活塞杆9的外端部固定有与后轴2平行的延伸杆14的一端,所述延伸杆14的另一端铰接有槽轮11,所述凸轮5的边缘抵置于所述槽轮11的槽中。脚踏组件转动,带动中轴1转动,中轴1通过链条带动后轴2转动,后轴2带动变速飞轮3转动,变速飞轮3带动凸轮5转动,由于凸轮5与活塞杆9的端部通过槽轮和延伸杆相接,凸轮5的转动会驱动活塞杆9左右往复运动,驱动杆带动活塞7运动,从而完成充气过程。具体充气时,将输气管6的端部与需充气轮胎的进气口连通,利用自行车原有的棘齿棘轮原理,反向转动脚踏组件,车轮不会转动,但是链条、变速飞轮3及凸轮5会转动,可为前轮或后轮进行充气。这里,活塞7采用皮碗状的结构,与老式皮碗打气筒的原理一样,当压活塞7时,皮碗的边缘紧贴气缸体的内壁,使活塞7与后下叉管4靠近中轴1的端部之间的空间为密闭空间,进行充气;当拉活塞7时,在气流作用下,皮碗边缘脱离气缸体的内壁,外界大气充满整个气缸体,使其内部的空间皆为大气压,然后再次压活塞7,进行充气,如此循环。这里,后下叉管4靠近后轴2的端部开设有开口,活塞杆9从所述开口伸出后还需抵接凸轮5的边缘,所以本领域人员容易想到的,后下叉管4的靠近后轴2的端部与后轴的连接不能够干扰活塞杆9的动作,也不能够干扰活塞杆9与凸轮5的抵接,所以后下叉管4可端部固定在自行车其他部位,或者是采用位于后下叉管4外边缘的叉片叉装在后轴2上。

参照图2和图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杆9的外端部设置有拨杆10,所述拨杆10的一个端部与活塞杆9的外端部连接,所述拨杆10的另一个端部与延伸杆14固定连接,所述拨杆10通过转动与活塞杆9形成直线和折线两种档位,直线档位时拨杆10的外端部抵接凸轮5的外边缘,折线档位时拨杆10的外端部固定于自行车上以与凸轮5脱离。这里,拨杆10与活塞杆9的连接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的可实现多个档位的结构,如拨杆10和活塞杆9可共同穿插一螺栓,调松螺栓进行扳手的转动,当调节至所需位置后,紧固螺栓,实现固定;或可使拨杆10和活塞杆9连接较为紧固,以保障拨杆10可保持在任意转动位置;或拨杆10和活塞杆9铰接并通过卡扣进行锁固。这里,折线档位时拨杆10的外端部固定在自行车上可采用绳索绑扎、卡扣锁固、磁铁吸合等常见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想到的技术手段。

为保障活塞杆9往复运动的直线度,所述后下叉管4靠近后轴2的端部配合有端盖,所述开口开设在端盖的中部,且开口的直径与活塞杆9的直径相等,所述端盖上还开设有透气孔。开口限制活塞杆9径向跳动,透气孔用以保障活塞7靠近后轴2一侧的区域气压为大气压,从而保障打气功能的顺利进行。

优选的,所述变速飞轮3与凸轮5共同穿插有一定位销以实现相对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焊接、螺栓、卡扣、卡槽等实现变速飞轮3与凸轮5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线夹12,所述输气管6卡装在所述线夹12上。不用时,将其卡在线夹12内,需使用时,将其从线夹12内取下。

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管6的端部连接有气嘴13。

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