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剖面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701发布日期:2019-08-21 00:03阅读:10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剖面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剖面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汽车对车身轻量化有很高的要求,而汽车承力框架作为汽车的承力结构,目前均由金属制成,金属虽然具有较大的强度,但是亦具有较大的重量,从而制约了汽车轻量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剖面梁结构,用其制作汽车承力架,有助于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剖面梁结构,包括金属接头和两空心管梁,所述金属接头为“T”字形,包括对穿的纵管和垂直的与所述纵管焊接的横管,一所述空心管梁穿过所述纵管,另一所述空心管梁插入所述横管中,两所述空心管梁与所述金属接头之间涂有其固定作用的结构胶,若干拉铆铆钉从外至内依次穿过所述金属接头、所述结构胶和所述空心管梁,所述空心管梁由碳纤维3D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纵管和所述横管的各个侧壁与对应的所述空心管梁各侧壁之间的间隙中均填充满所述结构胶,且所述纵管和所述横管各个侧面均按压有所述拉铆铆钉。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纵管每一侧壁上的所述拉铆铆钉均沿纵向一字排开,位于所述横管每一侧壁上的所述拉铆铆钉均排列成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接头与所述空心管梁之间的固态所述结构胶由液态或者凝胶态的结构胶固化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横管焊接于所述纵管的侧壁而使所述横管内部与所述纵管内部相互隔绝。

进一步地,所述横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纵管的管径,所述横管焊接于所述纵管侧壁的正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纵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所述横管的端部插入所述窗口并在外与所述纵管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管的端部与所述窗口所在侧壁的内壁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胶的厚度等于所述纵管和所述横管的侧壁厚度,小于所述空心管梁梁壁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剖面梁结构,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所述空心管梁由碳纤维3D编织而成,其质量相对于采用金属技术材料制成的空心管梁来说更轻,但其具有更大的强度。传统的焊接技术不适用于使碳纤维相互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金属接头、所述结构胶与所述拉铆铆钉相结合的固定方式来完成不同的所述空心管梁之间的相互固定,不仅克服了技术障碍,而且还能使连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梁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梁结构的拉铆铆钉的固定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剖面梁结构,为汽车承力框架的组成部分,包括金属接头1和通过所述金属接头1相互固定的两空心管梁2。

所述金属接头1为“T”字形,包括对穿的纵管11和垂直的与所述纵管11焊接的横管12,一所述空心管梁21穿过所述纵管11,另一所述空心管梁22插入所述横管12中。在实施例一中,所述横管12焊接于所述纵管11的侧壁而使所述横管12内部与所述纵管11内部相互隔绝,所述横管12的管径小于所述纵管11的管径,所述横管12焊接于所述纵管11侧壁的正中间。在实施例二中,所述纵管11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所述横管12的端部插入所述窗口并在外与所述纵管11焊接连接,所述横管12的端部与所述窗口所在侧壁的内壁平齐。

请参考图1和图2,两所述空心管梁2与所述金属接头1之间涂有其固定作用的结构胶4,若干拉铆铆钉3从外至内依次穿过所述金属接头1、所述结构胶4和所述空心管梁2,从而通过所述拉铆铆钉3将对应的所述金属接头1、所述结构胶4和所述空心管梁2固定在在一起。为了固定的更加稳定,所述纵管11和所述横管12的各个侧壁与对应的所述空心管梁2各侧壁之间的间隙中均填充满所述结构胶4,且所述纵管11和所述横管12各个侧面均按压有所述拉铆铆钉3。所述空心管梁2穿过所述纵管11和插入所述横管12后,将液态或者凝胶态的结构胶4注入所述金属接头1的内部和所述空心管梁2的外壁之间的预留空间中,待所述结构胶4固化后,再按压入所述拉铆铆钉3。位于所述纵管11每一侧壁上的所述拉铆铆钉3均沿纵向一字排开,位于所述横管12每一侧壁上的所述拉铆铆钉3均排列成矩形。优选,所述结构胶4的厚度等于所述纵管11和所述横管12的侧壁厚度,小于所述空心管梁2梁壁的厚度。

所述空心管梁2由碳纤维3D编织而成,由碳纤维3D编织而成的所述空心管梁2相对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空心管梁具有强度大、质量轻、能够被所述结构胶4紧紧粘附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剖面梁结构,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所述空心管梁2由碳纤维3D编织而成,其质量相对于采用金属技术材料制成的空心管梁来说更轻,但其具有更大的强度。传统的焊接技术不适用于使碳纤维相互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金属接头1、所述结构胶4与所述拉铆铆钉3相结合的固定方式来完成不同的所述空心管梁2之间的相互固定,不仅克服了技术障碍,而且还能使连接更加稳定。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