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8575发布日期:2019-11-29 16:3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和采用该千斤顶限位支撑件的汽车。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质量大的机械结构,当汽车进行维修时,往往需要使用千斤顶将汽车顶起。

但是,现有车辆中缺少专门的千斤顶支撑位,在使用千斤顶时往往是将千斤顶支撑在车辆底盘的边缘位置,或者将千斤顶支撑在车辆的摆臂上。

上述做法极易对车辆底盘造成损坏,并且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当把千斤顶的顶部支撑端安排在车辆底盘边缘位置时,随着车辆的不停升高,底盘边缘处会被千斤顶的顶部支撑端顶得严重变形,并且极易导致车体的滑落,造成事故发生,并且受力点的变形也很难修复。当把千斤顶的顶部支撑端支撑在摆臂上时,如果车辆从千斤顶滑落下来,则将造成车辆的底盘和千斤顶都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和采用该千斤顶限位支撑件的汽车,以提供给千斤顶专用的支撑部位,防止车辆从千斤顶上滑落,避免事故的发生,加强汽车维修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包括: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开设有供千斤顶的顶部支撑端穿设的限位孔;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限位件,并位于所述限位孔的轴线方向,以在所述顶部支撑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后与所述顶部支撑端抵顶接触。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焊接于所述限位件。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的边缘具有与所述限位件表面相匹配的翻边;

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翻边焊接于所述限位件。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表面设有多个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为钣金件。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纵梁,所述限位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纵梁;

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还包括第二纵梁;

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相互扣合并形成可容纳所述支撑件的内部空间,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内部空间。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的边缘具有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表面相匹配的翻边;

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翻边焊接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

进一步,所述第一纵梁为外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为内纵梁。

一种汽车,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实现了千斤顶在车辆中的限位支撑,其结构稳定强度高,可以防止千斤顶在上顶车辆时发生侧滑,并且,可以通过触摸限位孔的位置而定准千斤顶的上顶位置,进而可以减少车主误把千斤顶支撑在车辆其他结构脆弱地方概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使用千斤顶时能够对车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去掉支撑件和第二纵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去掉第二纵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中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限位件

11、第一纵梁

12、第二纵梁

20、支撑件

21、翻边

22、加强筋

30、限位孔

2、千斤顶

3、顶部支撑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的结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去掉支撑件和第二纵梁后的结构,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去掉第二纵梁后的结构。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包括限位件10和支撑件20。其中,限位件10开设有供千斤顶2的顶部支撑端3穿设的限位孔30。支撑件20固定于限位件10,并位于限位孔30的轴线方向,以在顶部支撑端3穿过限位孔30后与顶部支撑端3抵顶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支撑件20焊接于限位件10。具体地,焊接结构可参见如下说明。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中的支撑件20结构。如图5所示,并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支撑件20的边缘具有与限位件10表面相匹配的翻边21,翻边21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布置在支撑件20的周缘。支撑件20通过翻边21焊接于限位件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20表面设有多个加强筋22,如图5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20为钣金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20的作用是供千斤顶2的支撑受力,支撑件20采用钣金结构,其材料为高强度钢板,千斤顶2的作用力都作用在支撑件20上,所以支撑件20要能承受很大的力,因此,在支撑件20的结构上布置了多个加强筋22,以保证其受到千斤顶2的顶部支撑端3的作用力时不变形。

由于支撑件20的作用是承受千斤顶2的支撑力,所以在支撑件20的周围增加了多个翻边21,翻边21的作用是为了支撑件20可以和限位件10焊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可应用于车辆,因此具体到车辆上,限位件10可以为车辆底部两侧的纵梁。具体地,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限位件10包括第一纵梁11,限位孔30开设于第一纵梁11。支撑件20固定于第一纵梁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限位孔30大小适中,保证顶部支撑端3可以顺利通过,其主要作用是对千斤顶2的顶部支撑端3限位。

进一步地,限位件10还包括第二纵梁12。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相互扣合并形成可容纳支撑件20的内部空间,支撑件20位于该内部空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纵梁11为外纵梁,第二纵梁12为内纵梁。

在应用于车辆的实施例中,支撑件20的边缘具有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的表面相匹配的翻边21。支撑件20通过翻边21焊接于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

在应用于车辆的实施例中,由于支撑件20的作用是承受千斤顶2的支撑力,所以在设计支撑件20结构时在其周围设计了多个翻边21,翻边21的作用是为了支撑件20可以和第一纵梁11焊接,为加强受力结构,支撑件20还和第二纵梁12焊接在一起,这样,使得支撑件20可以稳定地搭接在车辆中,当千斤顶2作用在支撑件20时不会脱落,保证了在使用千斤顶2时不损坏车辆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个附图仅为事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没有第二纵梁12而只有第一纵梁11和支撑件20。并且,关于第一纵梁11、第二纵梁12和支撑件20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设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采用上述各项实施例所述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千斤顶限位支撑件,实现了千斤顶在车辆中的限位支撑,其结构稳定强度高,可以防止千斤顶在上顶车辆时发生侧滑,并且,可以通过触摸限位孔的位置而定准千斤顶的上顶位置,进而可以减少车主误把千斤顶支撑在车辆其他结构脆弱地方概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使用千斤顶时能够对车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