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刹车系统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2211发布日期:2019-08-31 01:2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刹车系统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刹车系统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儿童车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乘骑玩具,通常包括前驱动脚踏车、滑板车以及链传动小自行车,这些儿童车能够锻炼孩子的操控和平衡能力,因此,深受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以及孩子们的家长所喜爱,现有的儿童车或者滑板车的刹车部分较为原始,除了采用与自行车类似的碟刹、鼓刹和V刹之外,还有直接通过踩踏刹车件形成与车轮轮面之间的摩擦以及部分通过踩踏刹车件直接作用在转轴上的。

如专利号为CN20142049734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电动滑板车的刹车装置》,其刹车片设置在后车轮的顶部,刹车片背离后车轮的一面设置有磁铁;电动滑板车后叉上设置有干簧管。后车轮顶部设置的可上下移动的刹车片,使得只需要用脚踩就能实现刹车,操作方便实用,这种刹车结构过于简单,不仅刹车效果不好,长时间摩擦会导致车轮快速磨损,在长时间下坡路段很容易造成事故;又如专利号为CN201620600341.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方案《后轮刹车式滑板车》,该车在转动销轴上转动安装有后轮刹车板,所述后轮刹车板位于所述后轮上方且与所述后轮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后轮刹车板与所述转动销轴之间设有用于保持所述后轮刹车板离开所述后轮的回位弹簧。虽然该车对上述的问题有所改进,但实质上还是利用了刹车踏板与车轮面的摩擦,依然存在问题,同时,一旦车轮上附着有石子等颗粒物,这种刹车形式很有可能造成颗粒物的飞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刹车效果好且不会磨损轮面的具有刹车系统的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刹车系统的滑板车,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前端的车把结构,所述车把结构的下部设置有前轮,所述车架后部穿设有转轴,该转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后轮,所述车架后部还设置有能作用在后轮上并使后轮停止转动的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弹性件、能相对车架做上下运动的踩踏件以及穿设在踩踏件上的刹车杆,在所述踩踏件处于受压状态下,所述刹车杆能抵靠在后轮的内侧壁上,所述弹性件设置在车架后部并始终具有阻止刹车杆抵靠在后轮内侧壁上的趋势。

为了保证刹车杆能起到刹车作用,所述后轮在邻近车架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刹车槽,所述刹车杆的端部能容置在刹车槽内。

为了保证刹车效果,所述刹车槽在远离转轴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刹车槽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凸条,所述凸条沿刹车槽的径向方向延伸。

为了便于踩踏件装配在车架上,所述车架向后侧延伸有支撑部,所述踩踏件具有供支撑部插设的缺口,所述踩踏件通过支撑部和缺口的配合而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的后侧还设置有供转轴容置在其中的套筒,所述支撑部和踩踏件上对应开设有供套筒穿设的穿孔。

为了保证踩踏件踩踏之后能够恢复,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踩踏件的顶壁和支撑部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踩踏件缺口的顶壁上,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支撑部上。

为了保证刹车杆能作用在车轮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便于刹车杆上下运动的条形孔。

为了能方便的调整车把的高度,所述车把结构包括把手、升降杆和调节组件,所述车架的前端设置有头管,所述升降杆能上下移动地穿设在头管内,所述把手设置在升降杆的上部,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升降杆的下部,所述调节组件具有能调节升降杆相对头管上下移动的调节件。

为了方便调整升降杆上下调整时的阻尼效果,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盖和与旋盖相匹配的松紧套,所述旋盖和松紧套均套设在升降杆上并呈上下布置,并且该旋盖能套设或者部分套设在松紧套上。

为了保证调节件相对升降杆的径向来回滑动,所述调节件部分位于松紧套和升降杆之间,所述调节件包括按压部和设置在按压部一侧的按压端头,所述松紧套上开设有供按压部穿出的开口,所述升降杆上开设有多个沿其轴向间隔布置、并供按压端头穿出的通孔,所述升降杆通过按压端头与对应通孔的配合而锁定在头管内。

为了便于旋盖对松紧套的调整,所述松紧套包括本体和由本体向上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能沿延伸部径向位移的卡爪,所述旋盖位于卡爪的外侧,且在旋盖的作用下,所述卡爪能压设在升降杆上以限制升降杆的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具有刹车系统的滑板车在车架后部设置有能作用在后轮上并使后轮停止转动的刹车机构,该刹车机构包括弹性件、能相对车架做上下运动的踩踏件以及穿设在踩踏件上的刹车杆,在踩踏件处于受压状态下,所述刹车杆能抵靠在后轮的内侧壁上,所述弹性件设置在车架后部并始终具有阻止刹车杆抵靠在后轮内侧壁上的趋势。这样通过踩踏件使刹车杆直接作用在后轮内侧壁上的设置,在保证刹车力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小了对车轮的磨损,同时,刹车的效果还不会受车轮表面障碍物的影响,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剖视图(升降杆处于未锁定状态下);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剖视图(升降杆处于锁定状态下);

图9为图8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把手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具有刹车系统的滑板车包括车架1和设置在车架1前端的车把结构3,车把结构3的下部设置有前轮4,车架1后部穿设有转轴71,该转轴7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后轮8,上述车架1后部还设置有能作用在后轮8上并使后轮8停止转动的刹车机构6,在本实施例中,该刹车机构6包括弹性件61、能相对车架1做上下运动的踩踏件62以及穿设在踩踏件62上的刹车杆63,在踩踏件62处于受压状态下,刹车杆63能抵靠在后轮8的内侧壁上,具体而言,后轮8在邻近车架1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刹车槽81,刹车杆63的端部能容置在刹车槽81内,当用脚向下踩踏上述的踩踏件62时,刹车杆63向下运动,并且抵靠在上述的刹车槽81上。上述的刹车槽81在远离转轴7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刹车槽8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凸条82,凸条82沿刹车槽81的径向方向延伸,这样凸条82的设置能够加大刹车杆63与刹车槽81之间的摩擦,进一步提升刹车效果。

为了保证踩踏件62装配在车架1上,上述的车架1向后侧延伸有支撑部1b,该支撑部1b上开设有便于刹车杆63上下运动的条形孔1c,上述的踩踏件62具有供支撑部1b插设的缺口621,踩踏件62通过支撑部1b和缺口621的配合而安装在车架1的后侧,同时,在车架1后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1a,上述的支撑部1b位于两个开口1a之间,在踩踏件62与车架1处于装配状态下,上述缺口621的两个侧壁就容置在车架1后部两侧的开口1a内,车架1的后侧还设置有供转轴71容置在其中的套筒7,支撑部1b和踩踏件62上对应开设有供套筒7穿设的穿孔10。

上述的弹性件61设置在车架1后部并始终具有阻止刹车杆63抵靠在后轮8内侧壁上的趋势,具体而言,该弹性件61为设置在踩踏件62的顶壁和支撑部1b之间的弹簧,其中支撑部16上设置有供弹簧容置的容置槽10b,弹簧的一端抵靠在踩踏件62缺口621的顶壁6211上,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支撑部1b的容置槽10b的底壁上。

由于不同孩童在成长过程中高度一直变化,因此车把结构3被设计成可升降式,其中,车把结构3包括把手31、升降杆32和调节组件33,车架1的前端设置有头管2,升降杆32能上下移动地穿设在头管2内,把手31设置在升降杆32的上部,调节组件33设置在升降杆32的下部,上述的调节组件33包括旋盖332和与旋盖332相匹配的松紧套333,旋盖332和松紧套333均套设在升降杆32上并呈上下布置,并且该旋盖332能套设或者部分套设在松紧套333上,其中,松紧套333包括本体334和由本体334向上延伸的延伸部335,调节件331就部分位于松紧套333的本体334和升降杆32之间,延伸部335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能沿延伸部335径向位移的卡爪336,旋盖332位于卡爪336的外侧,且在旋盖332的作用下,卡爪336能压设在升降杆32上以限制升降杆32的上下移动,上述的延伸部335的口径由下至上逐渐减小,相对应地,卡爪336由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这样升降杆32上下活动的阻尼效果可以随时调节,不会出现升降杆32猛的下降的情况,上述的调节件331包括向松紧套333一侧延伸的按压部337和设置在按压部上并向升降杆32一侧延伸的按压端头338,松紧套333上开设有供按压部337穿出的开口,升降杆32上开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布置、并供按压端头338穿出的通孔32a,升降杆32通过按压端头338与对应通孔32a的配合而锁定在头管2内。

本实施例中,需要调节把手31时,旋松旋盖332,并按下按压部337,使得按压端头338脱离通孔32a,即可实现升降杆32相对头管2上下移动,当调节到所需的位置时,只需要将按压部337,使得按压端头338插设于通孔32a内,即可实现升降杆的锁定,为了进一步锁定升降杆32时,旋动旋盖332,并在松紧套333的卡爪336的作用下将升降杆32进一步锁定,限制升降杆32上下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