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6998发布日期:2020-07-29 02:3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正三轮车是由二轮车改造而成的交通工具,因其体积小巧、驾驶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而被人们广泛使用和青睐。正三轮车的基本结构是前单转向轮、后双驱动轮的等腰三角形,它由前单转向轮、前叉、车把(把握)、车架、后车轴以及后双驱动轮等组成,前单转向轮与前叉连接,车把和前叉是连接为一体的,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在车把转向时通过前叉直接传输作用力给前单转向轮。前叉与车架前端连接,车架后部与后车轴连接,后车轴又与后双驱动轮连接。正三轮车即不能像二轮车在行驶时,驾驶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朝转动方向的一侧倾斜,又不能像四轮车驾驶座离地低,行驶时低重心转弯。正三轮车虽然在停车或车速较慢时的稳定性较好,但是在高速行驶转向过程中容易引起车身倾斜,甚至是侧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正三轮车在转向或高速行驶时车身容易侧翻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前轮为一个前驱动轮、后轮为两个后转向轮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前驱动轮通过中心转轴安装在前叉的尾部,前叉的前端向上设置有大吊耳通过转轴铰链链接车架纵梁的前端下部转轴轴管,前叉的尾部向上对应车架纵梁向下分别设置有小吊耳,小吊耳上下之间设置减震铰链链接,车架纵梁中部上面安装一个可前后调节的座椅,车架纵梁两侧个设置一个横轴,横轴左右对称安装一个左操纵杆和一个右操纵杆,左操纵杆和右操纵杆是由上把杆、横轴管和下小摆臂构成,车架纵梁后部下面由后向前分别设置两个倾斜转轴支架和一个倾斜摇臂,车架横梁中心位置的上面纵向设置一个倾斜转轴,倾斜转轴支架安装在倾斜转轴上,车架纵梁后部上面对应车架横梁的两侧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拉簧链接,车架横梁两端各自设置一个转向轴管,两个后转向轮各自通过左右对称转向羊角轴安装在转向轴管上,车架横梁中部下面垂直设置一个中心转轴,中心转轴上安装转向器,转向器上分别设置有左主动转向摇臂、右主动转向摇臂、次动转向摇臂,转向羊角轴上设置一个主动转向节臂和一个次动转向节臂,转向器上的左主动转向摇臂与左操纵杆上的下小摆臂和转向器上的右主动转向摇臂与右操纵杆上的下小摆臂分别各有一个纵转向球头拉杆为球铰链连接,转向器上的次动转向摇臂与任意一个转向羊角轴上的主动转向节臂有一个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为球铰链连接,左、右转向羊角轴上的主动转向节臂有一个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为球铰链连接,任意一个转向羊角轴上的次动转向节臂与车架纵梁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有一个横倾斜球头拉杆为球铰链连接。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前轮为一个前驱动轮,驱动装置可采用脚踏人力驱动、轮毂电机驱动、脚踏人力及轮毂电机混合驱动。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座椅低重心设置在车架纵梁中部,座椅两侧有一个左操纵杆和一个右操纵杆可前后一推一拉运动控制后轮转向。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车身可左右倾斜,车架纵梁的尾部与车架横梁的中心位置为转轴铰链链接,车架纵梁后部上面对应车架横梁的两测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拉簧链接,当无人空车状态时,拉簧辅助车身回正。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后轮为两个后转向轮,后转向轮与车架横梁悬挂的结构可采用独立悬挂系统结构、非独立悬挂系统结构。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操纵杆转向是以驾驶员手臂体力作为转向能源,驾驶员对左操纵杆的上把杆施加一个后拉力,同时对右操纵杆的上把杆施加一个前推力,该力通过横轴管、下小摆臂、纵转向球头拉杆、左主动转向摇臂和右主动转向摇臂传到次动转向摇臂,次动转向摇臂通过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传到相连接的转向羊角轴上的主动转向节臂,通过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使左右转向羊角轴和它所支承的左右后转向轮向右偏转,同时次动转向节臂通过相连接的横倾斜球头拉杆传到车架纵梁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使车架纵梁和它所支承的座椅、左操纵杆、右操纵杆、前驱动轮向左倾斜;所述驾驶员对左操纵杆的上把杆施加一个前推力,同时对右操纵杆的上把杆施加一个后拉力,该力通过横轴管、下小摆臂、纵转向球头拉杆、左主动转向摇臂和右主动转向摇臂传到次动转向摇臂,次动转向摇臂通过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传到相连接的转向羊角轴上的主动转向节臂,通过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使左右转向羊角轴和它所支承的左右后转向轮向左偏转,同时次动转向节臂通过相连接的横倾斜球头拉杆传到车架纵梁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使车架纵梁和它所支承的座椅、左操纵杆、右操纵杆、前驱动轮向右倾斜。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驾驶者通过控制自身重心力的变化就可以实现车辆转向,驾驶者身体向左倾斜重心力,该力通过车架纵梁和它所支承的座椅、左操纵杆、右操纵杆、前驱动轮向左倾斜,车架纵梁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通过横倾斜球头拉杆传到相连接的次动转向节臂,次动转向节臂传给同侧的主动转向节臂,通过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使左右转向羊角轴和它所支承的左右转向右后轮向偏转,同时主动转向节臂通过相连接的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传到次动转向摇臂,次动转向摇臂通过左主动转向摇臂、右主动转向摇臂、纵转向球头拉杆、下小摆臂和横轴管传到上把杆,左操纵杆的上把杆向后摆动,同时右操纵杆的上把杆向前摆动;所述驾驶者身体向右倾斜重心力,该力通过车架纵梁和它所支承的座椅、左操纵杆、右操纵杆、前驱动轮向右倾斜,车架纵梁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通过横倾斜球头拉杆传到相连接的次动转向节臂,次动转向节臂传给同侧的主动转向节臂,通过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使左右转向羊角轴和它所支承的左右后转向轮向左偏转,同时主动转向节臂通过相连接的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传到次动转向摇臂,次动转向摇臂通过左主动转向摇臂、右主动转向摇臂、纵转向球头拉杆、下小摆臂和横轴管传到上把杆,左操纵杆的上把杆向前摆动,同时右操纵杆的上把杆向后摆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得驾驶座重心低,行车转弯方时车身向内倾斜,也实现了转向和倾斜矫正的同步,使得转向角度越大,车身内倾也越大,这样使得车辆在高速转向时能克服离心力作用,从而保持车辆转向时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脚踏人力驱动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布置示意图。

图中1.前驱动轮,2.后转向轮,3.前叉,4.大吊耳,5.车架纵梁,6.转轴轴管,7.小吊耳,8.减震,9.座椅,10.横轴,11.左操纵杆,12.右操纵杆,13.上把杆,14.横轴管,15.下小摆臂,16.倾斜转轴支架,17.倾斜摇臂,18.车架横梁,19.倾斜转轴,20.拉簧,21.转向轴管,22.转向羊角轴,23.中心转轴,24.转向器,25.左主动转向摇臂,26.右主动转向摇臂,27.次动转向摇臂,28.主动转向节臂,29.次动转向节臂,30.纵转向球头拉杆,31.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2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3.横倾斜球头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前轮为一个前驱动轮1、后轮为两个后转向轮2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前驱动轮1通过中心转轴安装在前叉3的尾部,前叉3的前端向上设置有大吊耳4通过转轴铰链链接车架纵梁5的前端下部转轴轴管6,前叉3的尾部向上对应车架纵梁5向下分别设置有小吊耳7,小吊耳7上下之间设置减震8铰链链接,车架纵梁5中部上面安装一个可前后调节的座椅9,车架纵梁5两侧个设置一个横轴10,横轴10左右对称安装一个左操纵杆11和一个右操纵杆12,左操纵杆11和右操纵杆12是由上把杆13、横轴管14和下小摆臂15构成,车架纵梁5后部下面由后向前分别设置两个倾斜转轴支架16和一个倾斜摇臂17,车架横梁18中心位置的上面纵向设置一个倾斜转轴19,倾斜转轴支架16安装在倾斜转轴19上,车架纵梁5后部上面对应车架横梁18的两侧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拉簧20链接,车架横梁两端各自设置一个转向轴管21,两个后转向轮2各自通过左右对称转向羊角轴22安装在转向轴管21上,车架横梁18中部下面垂直设置一个中心转轴23,中心转轴23上安装转向器24,转向器24上分别设置有左主动转向摇臂25、右主动转向摇臂26、次动转向摇臂27,转向羊角轴22上设置一个主动转向节臂28和一个次动转向节臂29,转向器24上的左主动转向摇臂25与左操纵杆11上的下小摆臂15和转向器24上的右主动转向摇臂26与右操纵杆12上的下小摆臂15分别各有一个纵转向球头拉杆30为球铰链连接,转向器24上的次动转向摇臂27与任意一个转向羊角轴22上的主动转向节臂28有一个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1为球铰链连接,左、右转向羊角轴22上的主动转向节臂28有一个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2为球铰链连接,任意一个转向羊角轴22上的次动转向节臂29与车架纵梁5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17有一个横倾斜球头拉杆33为球铰链连接。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前轮为一个前驱动轮1,驱动装置可采用脚踏人力驱动、轮毂电机驱动、脚踏人力及轮毂电机混合驱动。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座椅9低重心设置在车架纵梁5中部,座椅9两侧有一个左操纵杆11和一个右操纵杆12可前后一推一拉运动控制后轮转向。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车身可左右倾斜,车架纵梁5的尾部与车架横梁18的中心位置为转轴铰链链接,车架纵梁5后部上面对应车架横梁18的两侧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拉簧20链接,当无人空车状态时,拉簧20辅助车身回正。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后轮为两个后转向轮2,后转向轮2与车架横梁18悬挂的结构可采用独立悬挂系统结构、非独立悬挂系统结构。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操纵杆转向是以驾驶员手臂体力作为转向能源,驾驶员对左操纵杆11的上把杆13施加一个后拉力,同时对右操纵杆12的上把杆13施加一个前推力,该力通过横轴管14、下小摆臂15、纵转向球头拉杆30、左主动转向摇臂25和右主动转向摇臂26传到次动转向摇臂27,次动转向摇臂27通过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1传到相连接的转向羊角轴22上的主动转向节臂28,通过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2使左右转向羊角轴22和它所支承的左右后转向轮2向右偏转,同时次动转向节臂29通过相连接的横倾斜球头拉杆33传到车架纵梁5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17,使车架纵梁5和它所支承的座椅9、左操纵杆11、右操纵杆12、前驱动轮1向左倾斜;所述驾驶员对左操纵杆11的上把杆13施加一个前推力,同时对右操纵杆12的上把杆13施加一个后拉力,该力通过横轴管14、下小摆臂15、纵转向球头拉杆30、左主动转向摇臂25和右主动转向摇臂26传到次动转向摇臂27,次动转向摇臂27通过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1传到相连接的转向羊角轴22上的主动转向节臂28,通过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2使左右转向羊角轴22和它所支承的左右后转向轮2向左偏转,同时次动转向节臂29通过相连接的横倾斜球头拉杆33传到车架纵梁5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17,使车架纵梁5和它所支承的座椅9、左操纵杆11、右操纵杆12、前驱动轮1向右倾斜。

上述的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所述驾驶者通过控制自身重心力的变化就可以实现车辆转向,驾驶者身体向左倾斜重心力,该力通过车架纵梁5和它所支承的座椅9、左操纵杆11、右操纵杆12、前驱动轮1向左倾斜,车架纵梁5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17通过横倾斜球头拉杆33传到相连接的次动转向节臂29,次动转向节臂29传给同侧的主动转向节臂28,通过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2使左右转向羊角轴22和它所支承的左右后转向轮2向右偏转,同时主动转向节臂28通过相连接的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1传到次动转向摇臂27,次动转向摇臂27通过左主动转向摇臂25、右主动转向摇臂26、纵转向球头拉杆30、下小摆臂15和横轴管14传到上把杆13,左操纵杆11的上把杆13向后摆动,同时右操纵杆12的上把杆13向前摆动;所述驾驶者身体向右倾斜重心力,该力通过车架纵梁5和它所支承的座椅9、左操纵杆11、右操纵杆12、前驱动轮1向右倾斜,车架纵梁5后部下面的倾斜摇臂17通过横倾斜球头拉杆33传到相连接的次动转向节臂29,次动转向节臂29传给同侧的主动转向节臂28,通过次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2使左右转向羊角轴22和它所支承的左右后转向轮2向左偏转,同时主动转向节臂28通过相连接的主动横转向球头拉杆31传到次动转向摇臂27,次动转向摇臂27通过左主动转向摇臂25、右主动转向摇臂26、纵转向球头拉杆30、下小摆臂15和横轴管14传到上把杆13,左操纵杆11的上把杆13向前摆动,同时右操纵杆12的上把杆13向后摆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