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0636发布日期:2019-10-15 21:4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共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居民小区的私家汽车数量急剧上升,占用小区空地面积越来越大。这对一些绿色、低碳出行的居民造成了不便,他们在停靠自行车以及取用自行车时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时间上的浪费。且由于共享单车的出现,大量自行车在道路、人行道上随意摆设,占了很大一部分公共空间。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一些大型空间节约型停车机构,但那是还存在机构投放的局限性,嵌入式停车机构耗费投放资本大,且停车架对空间利用效果不理想,不便于居民取用车辆,针对目前的自行车停车架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停车架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车架,具有提升停车架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居民取用车辆的特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车架,包括车辆支撑架与调节杆,所述车辆支撑架的内部通过转杆架连接装设有转盘,转盘的内侧固定有稳定架,所述稳定架的侧表面固定有放置托架,所述放置托架的侧表面架设有车辆限位组件,所述调节杆的侧表面设有车辆高度调节组件,车辆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滑块、调节托架与第一托片,所述滑块嵌合放置在调节杆的侧壁,所述调节托架固定在滑块的侧表面,所述第一托片固定在调节托架的侧表面,所述放置托架与调节杆的侧表面设有电力连接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托片、夹持电机与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二托片固定在放置托架的侧表面,所述夹持电机通过支撑板架设在放置托架的上方,所述夹持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二夹持片。

进一步的,单个所述放置托架的侧面设有四个第二托片,四个第二托片中两个分为一组,两个分为一组的第二托片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调节托架侧表面的第一托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托片分别设在两组第二托片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分为一组的第二托片之间的间距距离为一个第一托片的宽度。

进一步的,电力连接组件包括离合器第一触点与离合器第二触点,所述离合器第一触点通过连接片架固定在调节杆的侧表面,所述第二托片固定在放置托架的一端底面,所述离合器第一触点的上表面开设有v型凹槽,所述离合器第二触点底端与离合器第一触点上表面的v型凹槽相嵌合。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的上表面架设有高度调节电机,高度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的底端通过限位齿轮架设在调节杆的下端,所述滑块与传动链条通过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侧表面固定有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夹持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片的一端开叉为u型结构。

进一步的,转盘至少设有两个,两个转盘的外侧表面均固定有齿轮盘,齿轮盘的一侧位于车辆支撑架的内壁通过螺栓架设有第一调节电机,所述第一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盘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架的侧表面从上到下设有两层放置托架,所述调节杆的侧表面架设有两层离合器第一触点,所述离合器第一触点与离合器第二触点的高度相对应。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备使用时通过滑块、调节托架对车辆进行抬升,调节托架高度抬升过程中通过第一托片与第一夹持片对车辆进行固定,第一托片高度下沉时从第二托片的内侧穿过,并将车辆放置在第二托片上,第二夹持片偏转时对车辆车架进行固定,设备逆向运行一遍时既可以将车辆从放置托架上取下,便于居民取用车辆,稳定架的侧表面均匀设有两层放置托架,提升停车架对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车架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车架的夹持结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车架的车体固定结构结构图。

其中,1、车辆支撑架;2、第一调节电机;3、稳定架;4、放置托架;5、夹持电机;6、第二托片;7、离合器第一触点;8、调节杆;9、滑块;10、第一夹持片;11、调节托架;12、第一托片;13、第二夹持片;14、离合器第二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方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停车架,包括车辆支撑架1与调节杆8,所述车辆支撑架1的内部通过转杆架连接装设有转盘,转盘的内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稳定架3,所述稳定架3的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放置托架4,所述放置托架4的侧表面架设有车辆限位组件,所述调节杆8的侧表面设有车辆高度调节组件,车辆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滑块9、调节托架11与第一托片12,所述滑块9嵌合放置在调节杆8的侧壁,所述调节托架11固定在滑块9的侧表面,所述第一托片12固定在调节托架11的侧表面,所述放置托架4与调节杆8的侧表面设有电力连接组件。车辆限位组件使得车辆在放置托架4的侧表面保持稳定,避免车辆从放置托架4上坠落;车辆高度调节组件便于车辆从放置托架4上取出,同时便于将车辆放置在放置托架4上。

所述车辆限位组件包括第二托片6、夹持电机5与第二夹持片13,所述第二托片6固定在放置托架4的侧表面,所述夹持电机5通过支撑板架设在放置托架4的上方,所述夹持电机5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二夹持片13。第二托片6的结构便于第一托片12从中经过,并放下车辆以及取出车辆。

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电机2、夹持电机5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第一调节电机2采用广州佑田精密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35hb的电机;夹持电机5采用华驱(江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q-15w的小型马达电机。

单个所述放置托架4的侧面设有四个第二托片6,四个第二托片6中两个分为一组,两个分为一组的第二托片6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调节托架11侧表面的第一托片12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托片12分别设在两组第二托片6的内侧。

所述两个分为一组的第二托片6之间的间距距离为一个第一托片12的宽度。

电力连接组件包括离合器第一触点7与离合器第二触点14,所述离合器第一触点7通过连接片架固定在调节杆8的侧表面,所述第二托片6通过螺栓固定在放置托架4的一端底面,所述离合器第一触点7的上表面开设有v型凹槽,所述离合器第二触点14底端与离合器第一触点7上表面的v型凹槽相嵌合。离合器第一触点7与离合器第二触点14用于对夹持电机5进行电力供应。

所述调节杆8的上表面通过螺栓架设有高度调节电机,高度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的底端通过限位齿轮架设在调节杆8的下端,所述滑块9与传动链条通过螺栓相连接。传动链条运行过程中改变滑块9的高度,便于调节托架11对自行车车辆进行托举以及放下。

所述滑块9的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夹持片10。所述第一夹持片10的一端开叉为u型结构。叉开的u型结构便于对车轮进行限位,使得车辆保持稳定。

转盘至少设有两个,两个转盘的外侧表面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齿轮盘,齿轮盘的一侧位于车辆支撑架1的内壁通过螺栓架设有第一调节电机2,所述第一调节电机2的输出轴与齿轮盘啮合连接。第一调节电机2用于调整稳定架3的方向,使得稳定架3在车辆支撑架1的内部转动。

所述稳定架3的侧表面从上到下设有两层放置托架4,所述调节杆8的侧表面架设有两层离合器第一触点7,所述离合器第一触点7与离合器第二触点14的高度相对应。离合器第一触点7与离合器第二触点14接触过程中使得夹持电机5能够得到良好的电力供应,便于夹持电机5正常的运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本发明中该设备使用设备时调节托架11放置在地面上。使用人员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分别放置在两个第一托片12的上表面,第一夹持片10在调节电机的驱动下调整自身的角度,并对自行车的车轮进行夹持。夹持完成之后调节杆8顶端的高度调节电机运行,高度调节电机运行过程中带动传动链条动作,传动链条动作过程中带动滑块9的高度提升。

滑块9的高度提升过程中带动第一夹持片10、调节托架11、第一托片12以及车体高度一起抬升。滑块9的高度抬升到放置托架4的上方时第一调节电机2运行。第一调节电机2运行时使得稳定架3转动,稳定架3转动过程中带动放置托架4保持一致的角速度转动。

当放置托架4偏转至与调节托架11保持在平行时离合器第二触点14与离合器第一触点7接触,离合器接通。此时夹持电机5得到供电,此时调节杆8顶端的高度调节电机反向运行,并带动传动链条反向动作,使得滑块9的高度下沉;此时调节托架11会以相同的速度下沉。

当第一托片12到达两个第二托片6之间,此时夹持电机5会运行并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二夹持片13偏转,第二夹持片13偏转180度之后并对自行车车架进行夹持;此时第一夹持片10在调节电机的反向驱动下调整自身的角度,并与自行车的车轮进行分离。

调节杆8顶端的高度调节电机继续反向运行,并带动传动链条继续反向动作,使得滑块9的高度继续下沉。滑块9下沉过程中第一托片12从两组第二托片6的内侧穿过,此时车轮放置在两组第二托片6的内侧,第一托片12与车轮分离,滑块9下沉过程中使得调节托架11放置在地面上;此时第一调节电机2继续运行并带动稳定架3与放置托架4偏转一定的角度,放置托架4偏转时离合器第二触点14与离合器第一触点7分离,夹持电机5供电停止,使得第二夹持片13保持夹持自行车车架的姿势。

放置托架4偏转之后便于调节托架11上放置的下一辆车辆的抬升,在调节托架11上下往复的过程中稳定架3保持水平旋转,依次使得车辆停在每个放置托架4上,稳定架3侧表面的两层放置托架4均可以放置车辆,提升停车架的空间利用率,当需要取用车辆时将上述的操作逆向操作一遍即可,该停车架便于居民取用车辆。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