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781发布日期:2020-05-29 12: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包括底盘(1),底盘(1)后端设置有相互平行对齐的两个后驱动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轮(2)分别连接有固定于底盘上的减速电机(3),所述底盘(1)的前端设置有与后驱动轮(2)轴线平行的丝杠(4),丝杠(4)中部连接有驱动丝杠(4)转动的驱动装置(5),丝杠(4)两端均穿设有与丝杠(4)相配合的丝杠螺母(6),丝杠(4)下方设置有固定于底盘(1)上的滑轨(7),所述丝杠螺母(6)连接有于滑轨(7)上滑动的滑动装置(8),滑动装置(8)连接有转向机构(9),转向机构(9)上固定有前驱动轮(10);

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固定于底盘(1)上的固定架(51)和设置于固定架(51)上的驱动电机(52),所述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连接有蜗杆(53),蜗杆(53)啮合有穿设于丝杠(4)中部的蜗轮(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1)包括垂直的固定于底盘(1)上的竖直部(512)和连接于竖直部(512)上端与底盘(1)平行的水平部(511),所述驱动电机(52)竖直地固定于水平部(5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螺母(6)包括圆筒形的传动部(61)和固定于传动部(61)一端的固定部(62),所述传动部(61)内壁设置有丝杠螺纹,固定部(62)上设置有通孔(6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8)包括固定座(81)和于滑轨(7)上滑动且与固定座(81)固定连接的滑块(82),所述固定座(81)上开设有与传动部(61)外轮廓相配合的凹槽(85),所述固定部(62)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座(81)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82)开设有与滑轨(7)配合的滑槽(83),所述滑槽(83)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与滑轨(7)接触的凸起部(8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9)包括固定于底盘(1)上的连接座(91)和与连接座(91)铰接的铰接杆(92),所述铰接杆(92)中部设置有前驱动轮(10),铰接杆(92)远离连接座(91)的一端铰接有联动杆(93),联动杆(93)远离铰接杆(92)的一端铰接于固定座(8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滑动装置(8)的一侧设置有2个沿着丝杠(4)轴线方向直线排布的光电开关(11),所述滑动装置(8)上设置有位于两个光电开关(11)之间的触发板(8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2)采用直流电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底盘转向结构,包括底盘,底盘后端设置有相互平行对齐的两个后驱动轮,所述后驱动轮分别连接有固定于底盘上的减速电机,所述底盘的前端设置有与后驱动轮轴线平形的丝杠,丝杠中部连接有驱动丝杠转动的驱动装置,丝杠两端均穿设有与丝杠相配合的丝杠螺母,丝杠下方设置有固定于底盘上的滑轨,所述丝杠螺母连接有于滑轨上滑动的滑动装置,滑动装置连接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上固定有前驱动轮;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采用蜗轮和蜗杆传动,可以实现较大的传动比,所以蜗轮和蜗杆的输出力矩较大,降低驱动电机的选型难度,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维护,实用性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席正伟;王志鹏;周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祥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1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