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2355发布日期:2020-06-09 18:5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用于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



背景技术:

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通常用于连接婴儿推车架的前支架、后支架和推杆。下转动关节需要在婴儿推车架展开时,起到稳定支撑婴儿推车架的作用;当婴儿推车架收车时,下转动关节能够实现前支架、后支架和推杆的转动折叠。

现有的下转动关节的结构复杂,解锁不方便,并且对婴儿推车架的支撑稳定性不够。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解锁方便、并且能够稳定支撑婴儿推车架的用于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解锁方便、并且能够稳定支撑婴儿推车架的用于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包括下钢丝、下锁定件,以及彼此之间可转动连接的下推杆转动件、前支架转动件和后支架转动件;

所述下推杆转动件、所述前支架转动件和所述后支架转动件上均开设下锁定槽,所述下锁定件插入到所述下锁定槽中,所述下转动关节被锁定;

所述下钢丝用于拉动所述下锁定件从所述下锁定槽中脱出来解锁所述下转动关节。

进一步地,

所述下推杆转动件与所述婴儿推车架的下推杆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推杆转动件与所述前支架转动件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

所述前支架转动件与所述婴儿推车架的前支架的上端连接,所述前支架转动件与所述后支架转动件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

所述后支架转动件与所述婴儿推车架的后支架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推杆转动件包括两块扇形片,所述前支架转动件包括一块圆形片,两块所述下推杆转动件将一块所述前支架转动件夹持在中间,并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扇形片和所述圆形片上均开设有所述下锁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推杆转动件还包括下推杆套管,所述下推杆套管的上端套设在所述下推杆上,并且所述下推杆套管的下端与所述扇形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转动件还包括前支架插杆,所述前支架插杆的上端与所述圆形片连接,所述前支架插杆的下端插入到所述前支架中。

进一步地,所述后支架转动件为扳手形状,插入到所述前支架转动件中,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前支架转动件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转动关节还包括与所述后支架的上端连接的后叉件,所述后叉件上开设有所述下锁定槽,所述后叉件将安装后的所述下推杆转动件、所述前支架转动件和所述后支架转动件夹持在其中,并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转动关节还包括与所述前支架的上端连接的前叉件,所述前叉件将安装后的所述下推杆转动件、所述前支架转动件、所述后支架转动件和所述后叉件夹持在其中,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叉件的外侧面覆盖有下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下钢丝上套设有复位弹簧;

当所述下钢丝被向上拉动时,压缩所述复位弹簧;

当所述下钢丝的拉力被解除时,所述复位弹簧向下推动所述下锁定件,所述下锁定件重新插入到所述下锁定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定件与下锁定槽实现下转动关节的锁定和解锁;通过下推杆转动件、前支架转动件和后支架转动件实现对婴儿推车架的稳定支撑。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婴儿推车架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的左视角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的右视角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婴儿推车架的下转动关节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中省略了后叉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中省略了下推杆转动件和下锁定件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7中省略了前支架转动件后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婴儿推车架20:上推杆21、下推杆22、前支架23、后支架24、上转动关节25、下转动关节26、解锁触发机构27;

下转动关节26:下钢丝261、下锁定件262、下推杆转动件263、前支架转动件264、后支架转动件265、第一转轴266、第二转轴267、下锁定槽268、下盖板269、复位弹簧2611、扇形片2631、下推杆套管2632、前叉件2641、圆形片2642、前支架插杆2643、后叉件26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所示,婴儿推车架20,包括上推杆21、下推杆22、前支架23、后支架24、上转动关节25、下转动关节26和解锁触发机构27,解锁触发机构27安装在上推杆21上,上推杆21的下端与下推杆22的上端之间通过上转动关节25连接,下推杆22的下端与前支架23、后支架24的上端通过下转动关节25连接,解锁触发机构27用于触发上转动关节25解锁,转动下推杆22后触发下转动关节26解锁。

进一步地,如图2-8所示,下转动关节26包括下钢丝261和下锁定件262,上推杆21转动后,下钢丝261拉动下锁定件262来解锁下转动关节26。

进一步地,下转动关节26还包括下推杆转动件263、前支架转动件264和后支架转动件265;

下推杆转动件263与下推杆22的下端连接,下推杆转动件263与前支架转动件264之间通过第一转轴266可转动连接;

前支架转动件264与前支架23的上端连接,前支架转动件264与后支架转动件265通过第二转轴267可转动连接;

后支架转动件265与后支架24的上端连接;

下推杆转动件263、前支架转动件264和后支架转动件265上均开设下锁定槽268,下锁定件262插入到下锁定槽268中,下转动关节26被锁定。

当需要解锁下转动关节26时,拉动下钢丝261,下钢丝261带动下锁定件262从下锁定槽268中脱出,下推杆转动件263、前支架转动件264和后支架转动件265之间可转动,从而实现前支架23、后支架24和下推杆22之间的相对转动。

当需要再次锁定下转动关节26时,释放下钢丝261,下锁定件262重新插入到下锁定槽268中,下推杆转动件263、前支架转动件264和后支架转动件265之间不能转动,前支架23、后支架24和下推杆22之间也不能转动,保持图1中婴儿推车架展开的状态。

具体为,如图3-4所示,下推杆转动件263包括两块扇形片2631,前支架转动件264包括一块圆形片2642,两块下推杆转动件263将前支架转动件264夹持在中间,并通过第一转轴266可转动连接,扇形片2631和圆形片2641上均开设有下锁定槽268,实现下推杆22与前支架23的相对转动。

扇形片2631既能够保证下推杆转动件263的结构稳定性,又能够防止与其他的结构产生干涉。整个下转动关节26呈圆形,扇形片2631作为下转动关节26的一部分,位于其中。

前支架转动件264的圆形片2642既要通过第一转轴266与扇形片2631连接,又要通过第二转轴267与后支架转动件265连接。因此,圆形片2642的设计更适合前支架转动件264。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下推杆转动件263还包括下推杆套管2632,下推杆套管2632的上端套设在下推杆22上,并且下推杆套管2632的下端与扇形片2631连接。

每个扇形片2631连接半块下推杆套管2632,两个扇形片2631重叠后,将两半块下推杆套管2632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圆管,并且套设在下推杆22的下端,下推杆套管2632与下推杆22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下推杆22转动时,带动下推杆转动件263一起转动。当下转动关节26被锁定时,下推杆22将无法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前支架转动件264还包括前支架插杆2643,前支架插杆2643的上端与圆形片2642连接,前支架插杆2643的下端插入到前支架23中。

前支架插杆2643与前支架23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前支架23转动时,带动前支架转动件264一起转动。当下转动关节26被锁定时,前支架23将无法转动。

如图7-8所示,后支架转动件265为扳手形状,后支架转动件265的一端插入到后支架24的管体中,另一端插入到前支架转动件264中,并通过第二转轴267可转动连接,实现前支架23与后支架24的相对转动,并通过第二转轴267与前支架转动件264可转动连接。

如图3-5所示,下转动关节26还包括后支架24的上端连接的后叉件2651,后叉件2651上开设有下锁定槽268,后叉件2651将安装后的下推杆转动件263、前支架转动件264和后支架转动件265夹持在其中,并通过第二转轴267可转动连接。

后叉件2651能够增加与后支架24的连接稳定性,加强对婴儿推车架的支撑。

如图3-4所示,下转动关节26还包括与前支架23的上端连接的前叉件2641,前叉件2641将安装后的下推杆转动件263、前支架转动件264、后支架转动件265和后叉件2651夹持在其中,并且与第一转轴266和第二转轴267可转动连接。

前叉件2641增加与前支架23的连接稳定性,加强对婴儿推车架的支撑。同时,前叉件2641还是整个下转动关节26的外壳,其主体呈圆形壳体。

如图3-4所示,前叉件2641的外侧面覆盖有下盖板269,由于遮挡内部安装结构,起到美观的作用。下盖板269上可以印上商标或公司的标志。

本实施例中的下转动关节26除了前叉件2641,下推杆转动件263、前支架转动件264、后支架转动件265和后叉件2651上均开设有下锁定槽268。其中,下推杆转动件263上的下锁定槽268为长型槽,下锁定件262可在长型槽中上下滑动,下锁定件262的上端连接下钢丝261的下端。当下钢丝261拉动下锁定件262时,下锁定件262沿长型槽向上滑动,从前支架转动件264、后支架转动件265和后叉件2651的下锁定槽268中脱出,实现下转动关节26的解锁。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下钢丝261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611,下钢丝261被向上拉动时,压缩复位弹簧2611。当下钢丝261的拉力被解除时,复位弹簧2611向下推动下锁定件262,下锁定件262重新插入到下锁定槽268中。

本实施例中的下转动关节26既能够实现收车折叠,同时也为前支架23、后支架24和下推杆22提供足够的支撑,增加婴儿推车架展开状态时的稳定性。

折叠过程如下:

拉动下钢丝261,下钢丝261带动下锁定件262从下锁定槽268中脱出。

如图1所示,下推杆22向下向后转动,带动下推杆转动件263绕第一转轴266向下转动;

当下推杆22转动到位后,提起婴儿推车架,前支架23与后支架24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靠拢,前支架转动件264和前叉件2641,与后支架转动件265和后叉件2651相对于第二转轴267转动并靠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