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式折叠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2324发布日期:2020-06-09 18:5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轮式折叠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轮式折叠童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如儿童推车等童车的结构多种多样,其结构种类繁多,折叠原理也各不相同,折叠后的尺寸也有很大的差异,如何使得童车折叠后的尺寸尽可能的减小,始终是本领域研发人员持续追求的目标。目前,绝大多数折叠童车均为四轮式式折叠童车,无法满足部分人对三轮式折叠童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三轮式折叠童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轮式折叠童车,包括可折叠车架、安装在可折叠车架上的座椅,所述可折叠车架包括可双向连续折叠的座椅支撑架和用于连接车轮和座椅支撑架的车轮车座支撑架;

所述座椅支撑架包括上连杆、下连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两段第一侧连杆,两段第一侧连杆通过中部旋转接头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两段第二侧连杆,两段第二侧连杆通过中部旋转接头可转动连接,两第一侧连杆和两第二侧连杆内壁两端分别设有一转接杆,所述上连杆分别与设置在上端的第一侧连杆、第二侧连杆的转接杆通过上旋转接头可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杆分别与设置在下端的第一侧连杆、第二侧连杆的转接杆通过下旋转接头可转动连接;座椅支撑架为打开状态时,两上旋转接头与两下旋转接头为相反设置;

所述车轮车座支撑架包括三组曲柄连杆机构,三组曲柄固定在座椅底部支撑件上,每组曲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卡扣,所述第一连杆可向内转动的安装在座椅底部支撑件底部,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第一连杆下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下端连接车轮部件,所述第三连杆上端与第一连杆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下端与第二连杆侧壁转动连接,第三连杆下端和第四连杆上端通过卡扣相连;

进一步的,两后曲柄连杆机构分别通过一限位带与前曲柄连杆机构相连,所述限位带一端连接在后曲柄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上,另一端连接在前曲柄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上;

进一步,所述卡扣上设有旋转拧紧旋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端分别设有车把;

进一步的,所述三轮式折叠童车还包括用于锁定可折叠车架的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两车把上的解锁按钮,设置在下连杆与座椅底部支撑件连接处的第一锁定机构,两分别设置在两中部旋转接头上的第二锁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轮式折叠童车,在三轮式童车的基础上加装了折叠连杆,使得三轮式童车也有较小的折叠后体积,填补了市场的空白,简单实用;下连杆与拉动连杆、前曲柄连杆机构的卡扣之间分别通过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相连,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为作用于车轮收缩的联动装置,使得可折叠车架折叠更易操作;两根限位带可防止受力过大导致曲柄连杆机构失效;通过锁止装置和设置在卡扣上的旋转拧紧旋钮,防止在长期将该童车设置于展开状态时操作不当将童车折叠,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车架展开状态下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座椅支撑架立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轮车座支撑架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折叠车架折叠状态下立体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轮车座支撑架局部立体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座椅支撑架局部立体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解锁按钮与第一锁紧机构、第二锁紧机构的联动结构图。

图中:100-座椅支撑架,200-车轮车座支撑架,300-座椅,400-车把;

101-上连杆,102-下连杆,103-第一支撑杆,104-第二支撑杆,105-第一侧连杆,106-第二侧连杆,107-中部旋转接头,108-转接杆,109-上旋转接头,110-下旋转接头;

201-第一连杆,202-第二连杆,203-第三连杆,204-第四连杆,205-卡扣,206-后滑杆,207-前滑杆,208-滑槽,209-拉动连杆,210-第一绳索,211-第二绳索,212-限位带,213-旋转拧紧旋钮;

301-座椅底部支撑件;

401-解锁按钮,402-第一锁定机构,403-第二锁定机构,404-止动片,405-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三轮式折叠童车,在三轮式童车的基础上加装了折叠连杆,使得三轮式童车也有较小的折叠后体积,填补了市场的空白,简单实用,所述三轮式折叠童车包括可折叠车架、安装在可折叠车架上的座椅300,所述可折叠车架包括可双向连续折叠的座椅支撑架100和用于连接车轮和座椅300支撑架100的车轮车座支撑架200;

如图2所示,所述座椅300支撑架100包括上连杆101、下连杆102、第一支撑杆103、第二支撑杆104。所述第一支撑杆103包括两段第一侧连杆105,两段第一侧连杆105通过中部旋转接头107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04包括两段第二侧连杆106,两段第二侧连杆106通过中部旋转接头107可转动连接;所述中部旋转接头107的转动角度为0-210°,两中部旋转接头107上设有第二锁定机构403。两第一侧连杆105和两第二侧连杆106内壁两端分别设有一转接杆108;所述上连杆101分别与设置在上端的第一侧连杆105、第二侧连杆106的转接杆108通过上旋转接头109可转动连接;所述下连杆102分别与设置在下端的第一侧连杆105、第二侧连杆106的转接杆108通过下旋转接头110可转动连接;所述两上旋转接头109和两下旋转接头110的转动角度为0-90°。座椅300支撑架100为打开状态时,两上旋转接头109与两下旋转接头110为相反设置,折叠时,先将第一支撑杆103和第二支撑杆104折叠至两第一侧连杆105重叠、两第二侧连杆106重叠,上连杆101上的上旋转接头109与下连杆102上的下旋转接头110为同转向设置,然后进行下一步折叠。

如图3-5所示,所述车轮车座支撑架200包括三组曲柄连杆机构,三组曲柄固定在座椅底部支撑件301上,每组曲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201、第二连杆202、第三连杆203、第四连杆204以及卡扣205。下连杆102与座椅底部支撑件301连接处设有第一锁定机构402;所述第一连杆201可向内转动的安装在座椅底部支撑件301底部,所述第二连杆202上端与第一连杆201下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02下端连接车轮部件,所述第三连杆203上端与第一连杆201侧壁转动连接,第三连杆203与第二连杆202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四连杆204下端与第二连杆202侧壁转动连接,第三连杆203下端和第四连杆204上端通过卡扣205相连。三组曲柄连杆机构为两组设置在后部的后曲柄连杆机构和一组设置在前部的前曲柄连杆机构;所述座椅底部支撑件301设有两个后滑杆206和一个前滑杆207,所述后滑杆206和前滑杆207上均设有滑槽208,两组后曲柄连杆机构的卡扣205分别滑动设置在两后滑杆206的滑槽208内,两组后曲柄连杆机构的卡扣205之间通过拉动连杆209相连;前曲柄连杆机构的卡扣205滑动设置在前滑杆207的滑槽208内。所述拉动连杆209通过第一绳索210与下连杆102相连,所述第一绳索210一端系在拉动连杆209中部,另一端收卷在下连杆102上;前曲柄连杆机构的卡扣205通过第二绳索211与下连杆102相连,所述第二绳索211一端系在前曲柄连杆机构的卡扣205上,另一端收卷在下连杆102上;第一绳索210和第二绳索211为作用于车轮收缩的联动装置,使得可折叠车架折叠更易操作。

如图3所示,两后曲柄连杆机构分别通过一限位带212与前曲柄连杆机构相连,所述限位带212一端连接在后曲柄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201上,另一端连接在前曲柄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201上,两根限位带212可防止受力过大导致曲柄连杆机构失效。

如图3和5所示,所述卡扣205上设有旋转拧紧旋钮213,旋转拧紧旋钮213为简单的螺纹连接,在长期使用展开状态时使用,增加稳定性。

如图1和6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杆103和第二支撑杆104上端分别设有车把400,两车把400上分别设有解锁按钮401,一侧的解锁按钮401控制一侧中部旋转接头107处的第二锁定机构403,另一侧的解锁按钮401控制第一锁定机构402和另一侧中部旋转接头107处的第二锁定机构403,所述第一锁定机构402和第二锁定机构403由止动片404和压紧块405组成,两侧的解锁按钮401按下,与解锁按钮401连接的传动钢丝顶开压紧块405,此时第一锁定机构402和两组第二锁定机构403解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