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8476发布日期:2020-08-05 00:51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备胎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备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一般在车上放置有备胎,便于在车辆的轮胎发生爆胎或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更换轮胎。而为了防止备胎在车辆行驶时发生移动,进而对车上的其它装置产生影响,可通过备胎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固定。但是现有的备胎固定装置结构较复杂,需要通过安装支架和多个限位块的配合,才能实现对备胎的固定,每次安装和取出备胎时都需要调节固定在轮胎四周的各个限位块,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备胎固定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的备胎固定装置结构较复杂,不方便取出和安装备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备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备胎固定至汽车的车身,所述备胎包括轮辐,所述轮辐设有轮辐螺栓孔,所述备胎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孔;安装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安装板设有用于将所述备胎固定装置安装至所述车身的安装孔;固定件,用于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将所述备胎固定装置固定至所述轮辐螺栓孔;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轮辐卡接。可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延伸板和第一抵接板,所述第一延伸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另一端向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抵接板用于与所述轮辐的内侧面抵接。可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还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延伸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另一端向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轮辐卡接的卡槽。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二延伸板与所述第一减重孔的内壁面连接。可选地,所述备胎固定装置还包括弯折板,所述弯折板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底板连接,所述弯折板自所述底板向背离所述卡接部的方向延伸。可选地,所述弯折板包括第一加强板以及连接所述安装板和第一加强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加强板靠近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减重孔。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底板和第一加强板连接。可选地,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可选地,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板与底板互相连接,底板上设有卡接部和供固定件穿过的固定孔,首先利用卡接部穿过轮毂中心孔与轮辐相卡接,接着通过固定件穿过固定孔便可将备胎固定装置固定在轮辐螺栓孔上,其中,安装板上还设有安装孔可将该备胎固定装置安装至车身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接部对备胎轮辐进行卡接及固定件对轮辐螺栓孔进行固定便可完成备胎的固定,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取出备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装配完毕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底板412第一抵接板11固定孔42第二卡接件12第一减重孔421第二延伸板2安装板422第二抵接板21安装孔5弯折板3固定件51第一加强板4卡接部511第二减重孔41第一卡接件52连接板411第一延伸板6第二加强板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新型提供一种备胎固定装置,用于将备胎固定至汽车的车身,备胎包括轮辐,轮辐设有轮辐螺栓孔,如图1和图2所示,备胎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固定孔11;安装板2,与底板1连接,安装板2设有用于将备胎固定装置安装至车身的安装孔21;固定件3,用于穿过固定孔11并将备胎固定装置固定至轮辐螺栓孔;卡接部4,设置在底板1上,卡接部4用于与轮辐卡接。如1所示,对备胎进行固定时,首先使卡接部4穿过轮毂中心孔与轮辐卡接,接着利用固定件3穿过底板1上的固定孔11将备胎固定装置固定于轮辐螺栓孔,最后通过安装板2将该备胎固定装置安装在车身上。相对于其他备胎固定装置还需通过调节卡扣装置对备胎四周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接部4和固定件3的配合即对备胎完成固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备胎固定装置被安装在轻卡或重卡的车架纵梁上。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不仅仅局限于轻卡和重卡,对具有类似结构的备胎及方便安装该备胎固定装置的车辆均适用。在一较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卡接部4包括第一卡接件41,其中,第一卡接件41又包括第一延伸板411和第一抵接板412,第一延伸板411的一端与安装板2连接,第一延伸板411的另一端向安装板2的底部延伸,第一抵接板412与第一延伸板4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抵接板412用于与轮辐的内侧面抵接。该第一抵接板412能对备胎起支撑作用,使备胎更牢固的被固定住,不易因车身抖动而发生移动,甚至从备胎固定装置上掉落。在一更优选地实施例中,卡接部4还包括第二卡接件42,第二卡接件42又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延伸板421和第二抵接板422,其中,第二延伸板421的一端与安装板2连接,第二延伸板421的另一端向安装板2的底部延伸,第二抵接板422与安装板2之间形成用于与轮辐卡接的卡槽。在对被备胎进行固定时,首先将第一卡接件41穿过备胎的轮毂中心孔,使第一卡接件41的第一抵接板412与轮辐的内侧面相抵接,接着将第二卡接件42穿过轮毂中心孔,使轮辐卡接在第二抵接板422和安装板2之间形成的卡槽内,这样备胎便被固定住,上述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备胎固定装置的稳定性,降低了因车身抖动,而使备胎与固定装置之间发生松动,甚至备胎与固定装置之间发生分离的概率。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卡接件41与第二卡接件42位于同一轴线上,使备胎处于一个平面,增强了备胎固定装置的平衡性能,避免了备胎因重心不稳,而从第一卡接件41和第二卡接件42上滑落。其次,底板1上设有第一减重孔12,第二延伸板421与第一减重孔12的内壁面连接。这样不仅降低了备胎固定装置自身的重量,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生产加工,还方便用户进行携带使用。具体地,如图1所示,备胎固定装置还包括弯折板5,弯折板5分别与安装板2和底板1连接,该弯折板自底板1向背离卡接部4的方向延伸,如此,通过弯折板5增强了安装板2和底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备胎固定装置因自身强度不够而不足以固定备胎,从而导致备胎固定装置自身发生断裂的概率。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弯折板5包括第一加强板51以及连接安装板2和第一加强板51的连接板52,第一加强板51靠近底板1的边缘设置,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52与安装板2之间形成钝角。相对于将连接板52与弯折板5之间设置为直角,容易发生因安装的备胎重量过重,以导致连接板52和弯折板5之间发生折断。钝角的设置,提高了连接板52和弯折板5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连接板52与弯折板5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51上设有第二减重孔511。如此,减轻了备胎固定装置自身的重量,更加便于用于使用和携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减重孔511的数量可在不影响备胎固定装置使用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增加。更进一步地,一实施例提供的备胎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加强板6,第二加强板6分别与底板1和第一加强板51连接。通过第二加强板6提高第二加强板6和底板1及第二加强板6和第一加强板5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达到了提高备胎固定装置整体强度的目的。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板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2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两端。如此,增强了安装板2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了因安装板2与底板1之间的稳定性不够,而导致该备胎固定装置发生晃动。其中,在一较优选地实施例中,弯折板5的数量也为两个,因此,安装板2与底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被进一步地提高了,该备胎固定装置的整体强度也随之提高。请再参阅图1,固定孔11设置在底板1上远离安装板2的一端。如此通过在不同角度对轮辐进行固定,增强了备胎安装时的稳定性,其中,固定孔1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两个固定孔11分别对称设置于在安装板2两端,再通过卡接部4的作用,实现了对轮辐四周的固定,极大的增强了备胎安装时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