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漂移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0875发布日期:2020-12-29 09:3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漂移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漂移车。



背景技术:

儿童车是提供给儿童娱乐的一种玩具车,多年以来,儿童车的种类越来越多,给儿童提供了较多的选择。其中,儿童漂移车由于能够实现漂移的功能,并满足儿童猎奇的心理而倍受青睐。

例如专利号为cn2067194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儿童玩具漂移车,包括主动轮、从动轮、摇杆、连接杆、第一连接件以及万向轮,其中摇杆、连接杆、第一连接件和万向轮依次连接形成四杆机构,通过向后拉动摇杆,带动连接杆和第一连接件移动,使万向轮着地、从动轮悬空,从而能够依据儿童重心的改变带动万向轮转向,并配合车把产生漂移的效果。

但是,上述的儿童玩具漂移车,需要先将摇杆向后拉动才能实现漂移效果,操作较为繁琐;同时对于儿童来说,其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向后拉动摇杆也会较为吃力,使儿童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儿童玩耍的积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额外操作、能够直接通过重心的改变实现漂移的儿童漂移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漂移车,其包括主车架、设于所述主车架上的座位组件和车把手、分别设于所述主车架的前后部的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

所述第一轮组件包括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所述主车架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下端部的第一轮,所述第一支架的转动轴线沿着所述主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轮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主车架底部的第二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下端部的第二轮,所述第二支架的转动轴线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所述儿童漂移车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主车架上的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儿童漂移车的左右两侧且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架相万向连接的第一连杆、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架可转动的连接的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主车架之间的转动轴线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主车架的前部具有沿着所述儿童漂移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杆,所述主车架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的上端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车架的前部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轮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沿着所述主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同一侧端部。

优选地,所述座位组件包括座位杆和由所述座位杆支撑的鞍座,所述车把手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把手杆和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供手握持的握持部,所述的把手杆与所述座位杆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所述座位杆与所述主车架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位杆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车架上,且所述座位组件具有正向安装状态和反向安装状态,当所述座位组件处于正向安装状态时,鞍座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轮组件所在侧的方向;当所述座位组件处于反向安装状态时,鞍座方向朝向所述第二轮组件所在侧的方向。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车架包括环状的车架本体、沿着所述车架本体的左右方向设于所述车架本体内的第一安装管,所述座位杆能够配合的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管上并分别抵接于所述车架本体左右方向上的车架内壁上。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车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管底部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管、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延伸方向上的安装孔,所述鞍座两侧的所述座位杆之间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安装管,所述第三安装管能够配合的自所述安装孔向下穿过所述第一安装管并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管中。

优选地,所述主车架包括环状的车架本体、沿着所述车架本体的左右方向设于所述车架本体内的第一安装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管底部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管,所述座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管的下部可选择的连接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沿着所述主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架、分别设于所述第三支架的两端部的保护轮,其中两侧的所述的保护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的两侧的第一轮之间的距离,当所述儿童漂移车处于非漂移状态时,所述保护轮脱离地面,当所述儿童漂移车处于漂移状态时,两所述保护轮中的一个与地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儿童漂移车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车架上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沿着所述主车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架、分别设于所述第三支架的两端部的保护轮,其中两侧的所述的保护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的两侧的第一轮之间的距离,当所述儿童漂移车处于非漂移状态时,所述保护轮脱离地面,当所述儿童漂移车处于漂移状态时,两所述保护轮中的一个与地面接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漂移车,在儿童骑行的过程中,儿童只需左右摇摆实现重心的改变,并带动左侧或右侧的第一支架向前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架转动,控制后轮转向,从而实现转向漂移。该儿童漂移车结构简单巧妙,不需要再进行其他额外的操作,能够极大的保持儿童玩耍的热情,提高儿童玩耍的积极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座位组件正向安装状态下的儿童漂移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座位组件正向安装状态下的儿童漂移车向左倾斜时的前视示意图;

附图3为座位组件正向安装状态下的儿童漂移车向左倾斜时的后视示意图;

附图4为座位组件正向安装状态下的儿童漂移车向左倾斜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5为座位组件正向安装状态下的儿童漂移车向右倾斜时的前视示意图;

附图6为座位组件正向安装状态下的儿童漂移车向右倾斜时的后视示意图;

附图7为座位组件正向安装状态下的儿童漂移车向右倾斜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座位组件与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9为座位组件反向安装状态下的儿童漂移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车架;1a、车架本体;1b、第一安装管;1c、第二安装管;1d、安装孔;2、座位组件;21、座位杆;22、鞍座;23、踏板;24、第三安装管;3、车把手;31、把手杆;32、握持部;4、第一轮组件;41、第一支架;42、第一轮;5、第二轮组件;51、第二支架;52、第二轮;53、第二连接件;6、联动机构;61、第一连接件;62、第一连杆;63、第二连杆;7、第一连接杆;8、第一转轴;9、第二连接杆;10、第二转轴;11、保护机构;111、第三支架;112、保护轮;12、轮毂电机;13、第三连接杆;14、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儿童漂移车的改进,以改变现有的儿童漂移车操作较为繁琐和吃力的缺陷。改进后的儿童漂移车,结构简单巧妙,不需要再进行其他额外的操作,能够极大的保持儿童玩耍的热情,提高儿童玩耍的积极性。

具体地,如图1-7所示,其中示出了一种儿童漂移车,其包括主车架1、设于主车架1上的座位组件2和车把手3、分别设于主车架1的前后部的第一轮组件4和第二轮组件5、以及联动机构6。

参见图1所示,第一轮组件4包括分别可转动的设于主车架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41、连接于第一支架41下端部的第一轮42,第一支架41的转动轴线沿着主车架1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轮组件5包括可转动的设于主车架1底部的第二支架51、连接于第二支架51下端部的第二轮52,第二支架51的转动轴线沿着竖直方向延伸;联动机构6包括可转动的设于主车架1上的第一连接件61、位于儿童漂移车的左右两侧且两端部分别与第一连接件61和同侧的第一支架41相万向连接的第一连杆62、两端部分别与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支架51可转动的连接的第二连杆63,其中第一连接件61与主车架1之间的转动轴线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二轮组件5还包括设于第二支架51上且沿着主车架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件53,第二连杆63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53的同一侧端部。这里,由于第二支架51为后叉结构,其上部为圆弧形,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后叉结构上方设置杆状的第二连接件53,且将第二连杆63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53的同一侧端部,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53同步转动,更好的实现漂移车的转向。

这里的第一连杆62为球头连杆,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61和同侧的第一支架41相万向连接;第二连杆63与第一连接件61之间的转动轴线以及第二连杆63与第二连接件53之间的转动轴线分别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轮52为主动轮,第一轮42为从动轮,上述的儿童漂移车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轮52转动的轮毂电机12,该轮毂电机12通过油门脚踏驱动,儿童踩动油门脚踏,轮毂电机12即驱动第二轮52转动,且轮毂电机12能够分别实现第二轮52的正转和反转。具体的轮毂电机以及脚踏油门均为外购,在儿童想要进行漂移时,只需将重心向左右倾斜,带动左侧或右侧的第一支架41向前转动,第一支架41通过第一连杆62拉动第一连接件61转动,第一连接件61通过第二连杆63拉动第二支架51转动,实现第二轮52的转向,从而实现转向漂移。

如图1所示,在主车架1的前部具有沿着儿童漂移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杆7,主车架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41的上端部分别与第一连接杆7的两端部通过第一转轴8转动连接。在主车架1的前部还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9与第一连接杆7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61通过第二转轴10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连接杆9的下端部。在主车架1的后部具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杆13,第二连接件53通过第三转轴14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三连接杆13的下端部。

其中第一连杆62有两个且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连接件61的两端,两个第一连杆62在第一连接件61上的连接点相对于第二连接杆9的轴线方向对称分布。该两个第一连杆62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件61绕着竖直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转动。

如图1和图8所示,座位组件2包括座位杆21和由座位杆21支撑的鞍座22,车把手3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把手杆31和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供手握持的握持部32,把手杆31与座位杆21一体设置,座位杆21与主车架1连接。

主车架1包括环状的车架本体1a、沿着车架本体1a的左右方向设于车架本体1a内的第一安装管1b,座位杆21能够配合的架设于第一安装管1b上并分别抵接于车架本体1a左右方向上的车架内壁上。通过将车架本体1a设置为环状结构,相比于现有的杆状车架,环状车架增加了漂移车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车辆在漂移时更稳定,保证了儿童漂移时的安全。两个座位杆21之间的距离小于车架本体1a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距离,使得座位组件2能够通过两个座位杆21的外侧壁卡嵌于车架本体1a内。

在本实施例中,座位杆21活动地设置在主车架1上,且座位组件2具有正向安装状态和反向安装状态,当座位组件2处于正向安装状态时,鞍座22方向朝向第一轮组件4所在侧的方向;当座位组件2处于反向安装状态时,鞍座22方向朝向第二轮组件5所在侧的方向。

具体地,主车架1还包括设于第一安装管1b底部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管1c、开设于第一安装管1b上且位于第二安装管1c的延伸方向上的安装孔1d,如图8所示,鞍座22两侧的座位杆21之间安装有踏板23,踏板23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安装管24,第三安装管24能够配合的自安装孔1d向下穿过第一安装管1b并插设于第二安装管1c中。通过第三安装管24的设置,能够将座位组件2可活动的安装在主车架1上,而通过两个座位杆21分别抵住车架本体1a内壁,使得安装后的座位组件2稳固不晃动。

如图1和图8-9所示,由于两个座位杆21分别能够抵接于车架本体1a内壁,同时第三安装管24能够在第一安装管1b内转动,使得上述的儿童漂移车能够具有灵活切换的正向安装状态以及调转180°的反向安装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下,两个座位杆21的侧壁分别能够抵接于车架本体1a内壁,保证座位组件2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行驶时,儿童抓牢扶手,通过轮毂电机12驱动第二轮5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轮42转动,实现儿童车的行进。在行进的过程中,如果儿童想要体验漂移的乐趣,只需将身体向左右两侧倾斜。

在正向安装状态下,如图2-4所示,当儿童身体向左倾斜时,其重心向左偏移,使主车架1向左倾斜,此时左侧的第一支架41受压并向前转动,带动左侧的第一连杆62向前移动,左侧的第一连杆62带动第一连接件61的左端向前,实现第一连接件61的顺时针转动,进而拉动第二连杆63,第二连杆63拉动第二支架51,使第二支架51顺时针转动,实现儿童漂移车的向左转向漂移;

如图5-7所示,当儿童身体向右倾斜时,其重心向右偏移,使主车架1向右倾斜,此时右侧的第一支架41受压并向前转动,带动右侧的第一连杆62向前移动,右侧的第一连杆62带动第一连接件61的右端向前,实现第一连接件61的逆时针转动,进而拉动第二连杆63,第二连杆63拉动第二支架51,使第二支架51逆时针转动,实现儿童漂移车的向右转向漂移。

反向安装状态下的漂移原理与正向安装状态相同,所不同的是,正向安装状态下的第一轮42位于前方,第二轮52位于后方;反向安装状态下,第二轮52位于前方,第一轮42位于后方。两者的漂移重心不同,能够实现不一样的驾驶乐趣,增加了玩法的多样性。

如图1-7和图9所示,上述的儿童漂移车还包括连接于主车架1上的保护机构11,该保护机构11连接在第二安装管1c的下部,其包括沿着主车架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架111、分别设于第三支架111的两端部的保护轮112,其中两侧的保护轮11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的第一轮42之间的距离,当儿童漂移车处于非漂移状态时,保护轮112脱离地面,当儿童漂移车处于漂移状态时,两保护轮112中的一个与地面接触。通过保护机构11的设置,能够防止儿童漂移车在漂移过程中发生侧翻。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