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及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9892发布日期:2021-03-27 00:0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及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平衡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及平衡车。


背景技术:

2.电动平衡车的转向主要是通过使用者控制操控杆的左右摆动,再由控制杆将左右摆动的动作传递给转向机构,传感器检测到转向机构的相应变化后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运行以实现电动平衡车的转向,因此转向机构在转向、复位时的准确性很大的影响了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
3.然而由于电动平衡车存在转向、复位准确性低的问题,从而影响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复位机构,该转向复位机构,较好的避免了弹性件初期形变,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提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台;转轴,设置在所述固定台上;固定盖,盖设于所述转轴上,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上;至少一个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侧面,其一端与所述固定盖连接设置,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台连接设置,用于将所述转轴由转向状态复位至直行状态。
7.优选地,所述固定盖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部,所述固定台上具有沿其厚度方向凹陷形成的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弹性件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一一对应插设于所述卡槽及所述容纳部内。
8.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卡槽过盈配合。
9.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性板,所述转轴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接触面,所述弹性件竖直设置,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接触面相贴合。
10.优选地,所述固定盖内壁面至少还形成有一个形变腔,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转轴的部分竖直侧面设置于所述形变腔与所述接触面之间。
11.优选地,所述固定台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凹陷形成的支撑部,所述固定盖包括沿远离所述支撑部方向呈拱形突起形成的接触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接触部相配合并且两者之间穿设有所述转轴。
12.优选地,还包括压紧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接触部之间的套筒件,且所述套筒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
13.优选地,所述支撑部、所述接触部以及所述套筒件均设为两个,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接触部对应分布于所述转轴轴线方向的两端,所述套筒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轴向两侧。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所述转向复位机构、传感器固定板、盖体以
及操控杆,所述转向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盖体内表面上,所述传感器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或所述固定盖上,且所述传感器固定板上设置有对所述转轴姿态变化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所述转轴伸出所述盖体的部分与所述操控杆固定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盖体包括下盖和上盖,所述固定台设置在所述下盖或所述上盖的内表面上。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转向复位机构,是通过将弹性件设置在转轴侧面,所述弹性件无需承受转轴的重力,避免弹性件初期形变,使得电动平衡车转向、复位准确性提高,从而提高了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8.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平衡车的爆炸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部分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转轴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平衡车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平衡车的示意图。
24.附图符号说明:
25.1、固定台;11、支撑部;12、卡槽;2、转轴;21、接触面;3、固定盖;31、接触部;32、容纳部;33、形变腔;4、弹性件;5、套筒件;6、下盖;7、传感器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属于图4所述的平衡车组成部件,请参阅图1

图4,该转向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台1、转轴2、固定盖3、弹性件4以及套筒件5。
28.所述弹性件4为弹性板,所述转轴2的侧面设置有一个接触面21,所述弹性件4竖直设置,所述弹性件4与所述接触面21相贴合,所述接触面21通过车、铣等工艺加工形成平面,所述固定盖3内壁面还形成有一个形变腔33,所述弹性件4靠近所述转轴2的部分竖直侧面设置于所述形变腔33与所述接触面21之间,当所述接触面21远离所述固定台1的上侧边211压迫所述弹性件4时,所述弹性件4发生形变进入所述形变腔33内,当所述接触面21靠近所述固定台1的下侧边211压迫所述弹性件4时,所述弹性件4发生形变进入所述弹性件4与所述固定台1侧壁之间,所述弹性件4设置在所述转轴2的侧面,其一端与所述固定盖3连接设置,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台1连接设置,所述弹性件4与所述接触面21接触,使得所述弹性件4无需承受所述转轴2的重力,避免所述弹性件4初期形变,电动平衡车转向、复位准确性提高,从而提高了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用户体验更佳。
29.所述固定盖3上形成有一个容纳部32,所述固定台1上具有沿其厚度方向凹陷形成
的卡槽12,所述卡槽12设置有一个,所述弹性件4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一一对应插设固定于所述卡槽12及所述容纳部32内,当向左转弯时,操控杆向左侧摆动,操控杆带动所述转轴2向左转动,由于所述弹性件4的一侧与所述转轴2上的所述接触面21贴合,且所述弹性件4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一一对应插设固定于所述卡槽12及所述容纳部32内,所述转轴2向左转动过程中,所述接触面21远离所述固定台1的上侧边211压迫所述弹性件4,使所述弹性件4发生形变,在转向命令完成后,将操控杆摆动回中间,所述转轴2在操控杆的带动以及所述弹性件4回弹力的共同作用下,回到最初的中间位置,保证了所述转轴2复位的可靠性,当向右转弯时,操控杆向右侧摆动,操控杆带动所述转轴2向右转动,所述转轴2向右转动过程中,所述接触面21靠近所述固定台1的下侧边211压迫所述弹性件4,使所述弹性件4发生形变,在转向命令完成后,将操控杆摆动回中间,所述转轴2在操控杆的带动以及所述弹性件4回弹力的共同作用下,回到最初的中间位置。请参阅图3,所述接触面21的上侧边或下侧边为图上所示的侧边211。
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4与所述卡槽12过盈配合,使得所述弹性件4与所述卡槽12固定连接。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盖3盖设于所述转轴2上,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1上,所述转轴2穿设于所述固定盖3与所述固定台1之间,所述固定台1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凹陷形成的支撑部11,所述固定盖3包括沿远离所述支撑部11方向呈拱形突起形成的接触部31,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接触部31相配合,并且两者之间穿设有所述转轴2。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接触部31配合,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无需加设其他配合部件用于穿设所述转轴2。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1以及所述接触部31也能设置成其他形式,例如设置环状的配合部件。
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套筒件5穿设于所述转轴2上,且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1和所述接触部31之间,所述固定盖3和所述固定台1通过螺栓件固定连接后,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接触部31将所述套筒件5压紧,使得所述转轴2相对所述套筒件5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2和所述套筒件5接触的部位设置润滑油或润滑脂,减小所述转轴2在转动过程中的磨损,所述转轴2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经所述套筒件5削减,使得传递至所述固定盖3以及所述固定台1的震感减弱,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3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1、所述接触部31以及所述套筒件5均设为两个,所述支撑部11以及所述接触部31对应分布于所述转轴2轴线方向的两端,所述套筒件5套设于所述转轴2上且位于轴向两侧,在不浪费材料的前提下数量分别设置为两个,防止所述转轴2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晃动,从而能较好的限制所述转轴2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1、所述接触部31以及所述套筒件5也能设置成其他形式,例如数量分别设置成三个。
34.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所述转向复位机构、传感器固定板7、盖体以及操控杆,所述转向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盖体包括下盖6和上盖,所述固定台1设置在所述下盖6的内表面上,所述传感器固定板7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1或所述固定盖3上,且所述传感器固定板7上设置有对所述转轴2姿态变化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所述转轴2伸出所述盖体的部分与所述操控杆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台1也能设置在所述上盖内表面上。
35.当操控杆向右或向左摆动时,操控杆带动转轴2向右或向左转动,所述传感器固定
板7上设置的为现有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到转轴2的姿态变化,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车轮转速的变化实现电动平衡车的转向,当转向命令实现后,电动平衡车需要继续直线行驶,驾驶者将操控杆摆动至中间位置,转轴2在操控杆的带动下回转,同时弹性件4回弹,共同帮助转轴2回到最初的中间位置,保证了转轴2复位的可靠性,将所述转向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下盖6内表面上,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飞溅的雨水、砂石等进入所述转向复位机构内,对所述转向复位机构的正常使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延长转向复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36.请参阅图1

图4及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所述转轴2、所述容纳部32、所述卡槽12、所述接触面21、所述弹性件4以及所述形变腔33都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弹性件4对应贴合于所述接触面21上,且其形变时凸起部分准确或近似准确进入所述形变腔33内,所述容纳部32、所述卡槽12以及所述形变腔33分别沿所述转轴2径向对称设置,且所述弹性件4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一一对应插设固定于所述卡槽12及所述容纳部32内。
37.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所述转轴2向哪侧转动,其两竖直侧面贴合设置的所述弹性件4都受压迫发生形变,使得形变更加连续,在所述转轴2复位时,设置在所述转轴2两侧的所述弹性件4同时回弹,使得所述转轴2更加可靠,由于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二所述弹性件4的数量增加,驾驶者在转向过程中所需施加的力更大,因此所述弹性件4的厚度尺寸据市场需要能减小。
38.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