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强支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2038发布日期:2021-11-10 00:4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具有加强支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支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支撑座椅并帮助重定向施加到车辆的冲击载荷的支架。


背景技术:

2.车辆可以包括结构,该结构被设计成部分地响应于施加到车辆的冲击载荷而管理车辆结构的运行性。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技术的这些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实用新型来解决。
4.一种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具有加强支架的车辆除其他外还包括后部结构;乘客侧支柱;驾驶员侧支柱;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其将所述后部结构联接到所述乘客侧支柱并被配置为将施加到所述后部结构的载荷从车辆的后部传递到所述乘客侧支柱;以及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其将所述后部结构联接到所述驾驶员侧支柱并被配置为将施加到所述后部结构的载荷从所述车辆的所述后部传递到所述驾驶员侧支柱。
5.前述车辆的另一个示例包括车辆的后座椅。所述后座椅直接联接到所述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和所述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
6.在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构件和第二支撑框架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构件各自在与所述车辆的纵向轴线对准的方向上纵向延伸。所述车辆的所述后座椅直接附接到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框架构件两者。
7.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包括所述车辆下方的牵引电池。所述支架的所述后部结构在所述牵引电池的后方。所述乘客侧支柱和所述驾驶员侧支柱两者都在所述牵引电池的前方延伸。
8.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包括车辆下方的液体燃料箱。所述支架的所述后部结构在所述液体燃料箱的后方。所述乘客侧支柱和所述驾驶员侧支柱两者都在所述牵引电池的前方延伸。
9.在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牵引电池位于所述车辆的乘客侧或驾驶员侧中的一者上,并且所述液体燃料箱位于所述乘客侧或所述驾驶员侧中的另一者上。
10.在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乘客侧支柱和所述驾驶员侧支柱各自延伸到沿着所述纵向轴线与b柱至少部分地对准的位置。
11.在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后部结构、所述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所述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所述驾驶员侧支柱和所述乘客侧支柱是基本上细长的管状结构。
12.在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后部结构、所述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所述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所述驾驶员侧支柱和所述乘客侧支柱设置在车辆地板的顶
上。
13.在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后部结构直接连接到交叉支架。所述交叉支架从所述后部结构延伸以连接到所述车辆的驾驶员侧纵梁和乘客侧纵梁。
14.在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交叉支架是基本上x 形的并被配置为在所述车辆经历追尾碰撞期间传递冲击能量。
15.在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交叉支架包括在备胎隔室的乘客侧上延伸的部分和在所述备胎隔室的驾驶员侧上延伸的部分。
16.在前述车辆的任一者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车辆是电动化车辆。
17.前述段落、权利要求或以下描述和附图的实施例、示例和替代方案(包括它们的各种方面或相应各个特征中的任何一个)可独立地或以任何组合形式采用。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适用于所有实施例,除非此类特征是不相容的。
附图说明
18.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示例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明显。随附于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可以简要地描述如下:
19.图1示出了加强支架和车身结构的其他部分的透视图。
20.图2示出了当在车辆内处于安装位置时并且当支撑车辆的后座椅结构时的加强支架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在图2的线3

3处截取的截面图。
22.图4示出了加强支架和车辆的其他选定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公开详细描述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示例性加强支架。具体地,本公开详细描述了一种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有助于将施加到车辆后部的载荷引导到车辆的外侧区域。所述加强支架还直接支撑车辆的座椅。
24.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加强支架10设置在车辆地板14的顶上。加强支架10和车辆地板14是车身结构的部分。加强支架10和车辆地板14可以用机械紧固件、焊接件固定在一起,或者以某种其他方式固定。
25.加强支架10包括后部结构18、乘客侧支柱22p、驾驶员侧支柱 22d、乘客侧载荷传递构件26p和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构件26d。
26.一对连接构件28p从后部结构18的乘客侧端部部分30p延伸到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26p。连接构件28p在与车辆的纵向轴线对准的方向上纵向延伸。连接构件28p在车辆横向方向上间隔开。
27.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26p还直接联接到乘客侧支柱22p。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乘客侧支柱22p的后部部分在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 26p的一部分下方延伸,使得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26p堆叠在乘客侧支柱22p的顶上。紧固件、焊接件或某种其他附接件可以用于将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26p与乘客侧支柱22p直接连接。
28.一对连接构件28d从后部结构18的驾驶员侧端部部分30d延伸到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26d。连接构件28d在与车辆的纵向轴线对准的方向上纵向延伸。连接构件28d在车辆
横向方向上间隔开。
29.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26d还直接联接到驾驶员侧支柱22d。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驾驶员侧支柱22d的后部部分在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26d的一部分下方延伸,使得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26d 堆叠在驾驶员侧支柱22d的顶上。紧固件、焊接件或某种其他附接件可以用于将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26d与驾驶员侧支柱22d直接连接。
30.现在参考图2至图3并继续参考图1,当加强支架10安装在车辆内时,加强支架10搁置在车辆地板14的顶上。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的后座椅34直接附接到加强支架10。
31.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26d除其他外还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构件38d和第二支撑框架构件42d。类似地,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26p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构件38p和第二支撑框架构件42p。
32.参考车辆的纵向轴线a,第一支撑框架构件38d和38p定位在第二支撑框架构件42d和42p的外侧。第一支撑框架构件38d和38p 以及第二支撑框架构件42d和42p在与纵向轴线a对准的方向上纵向延伸。
33.后座椅34直接附接到第一支撑框架构件38d、38p以及第二支撑框架构件42d和42p。将后座椅34固定到加强支架能够合乎期望地帮助响应于载荷来控制后座椅34的运行性。
34.现在参考图4,车辆包括在乘客侧上的牵引电池50。牵引电池 50在竖直方向上在加强支架10和车辆地板14下方。车辆还包括在车辆的驾驶员侧上的液体燃料箱54。液体燃料箱54在竖直方向上在加强支架10和车辆地板14下方。
35.出于本公开的目的,竖直是指车辆在操作期间或参考地面或地平线的一般取向。在图4中,例如,竖直向上方向从页面的平面垂直地延伸。
36.尽管牵引电池50被示出为在乘客侧上并且液体燃料箱54在驾驶员侧上,但是在其他示例中可以颠倒布局,使得液体燃料箱54在乘客侧上并且牵引电池50在驾驶员侧上。
37.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加强支架10的车辆是电动化车辆,并且具体地是电动化执法车辆。电动化车辆不同于常规的机动车辆,因为电动化车辆使用由牵引电池供电的一个或多个电机来选择性地驱动。电机能够代替或补充内燃发动机来驱动电动化车辆。示例性电动化车辆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 (phev)、燃料电池车辆(fcv)和电池电动车辆(bev)。
38.示例性牵引电池50不同于常规车辆的12伏附件电池,因为除其他之外,牵引电池50还能够用于提供原动力以驱动车辆的车轮。
39.沿着纵向轴线a,后部结构18定位在牵引电池50和液体燃料箱 54两者的后方。当载荷从车辆的后部施加到后部结构18时,所述载荷沿着从后部结构18穿行到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26d和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26p的载荷路径移动。
40.载荷传递框架26d和26p被配置为使载荷路径向外远离纵向轴线a并沿着相应的驾驶员侧支柱22d和乘客侧支柱22p重新定向。处于这些横向向外位置的车辆结构(诸如下边梁)能够帮助吸收沿着载荷路径移动的载荷。
41.乘客侧支柱22p和驾驶员侧支柱22d各自延伸到沿着纵向轴线a 与b柱56(图1)至少部分地对准的位置。使乘客侧支柱22p和驾驶员侧支柱22d在车辆中向前延伸如此远还能够通过提供从后部结构18 到b柱56的基本上直接的载荷路径来帮助吸收和分散沿着载荷
路径移动的载荷。
42.将载荷向外引导远离纵向轴线a能够减少载荷在牵引电池50后方和液体燃料箱54后方的位置处的集中。这能够帮助控制这些区域中的车辆结构的运行性,并减少结构朝向牵引电池50和液体燃料箱 54的相对移动。控制运行性能够帮助避免车辆结构(诸如副车架)由于冲击载荷而接触牵引电池50、液体燃料箱54或两者。
43.在该示例中,后部结构18、驾驶员侧载荷传递框架26d、乘客侧载荷传递框架26p、驾驶员侧支柱22d和乘客侧支柱22p是基本上细长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可以具有大于2.5毫米的壁厚。在一些示例中,壁厚可以是3.0毫米。可以利用例如焊接件将结构固定在一起,以提供加强支架10。在该示例中,加强支架10关于车辆的纵向轴线 a对称。加强支架10的对称性质能够有助于引导偏置冲击载荷。
44.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后部结构18直接连接到交叉支架60。交叉支架60从后部结构18向后延伸以连接到驾驶员侧纵梁64d和乘客侧纵梁64p。交叉支架60具有大致x形配置。
45.交叉支架60的部分沿着驾驶员侧延伸到在车辆的行李厢内的备胎隔室68的乘客侧上的位置。交叉支架60的连接到驾驶员侧纵梁 64d的部分延伸到备胎隔室68的驾驶员侧上的位置。
46.当冲击载荷被施加到车辆的后部时,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载荷能够初始移动通过驾驶员侧纵梁64d和乘客侧纵梁64p进入交叉支架60。如前所述,载荷从交叉支架60传递到后部结构18,然后传递通过加强支架的其余部分。
47.尽管在本公开的附图中示出了特定的部件关系,但是图示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换句话说,所示的各种部件的布局和取向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变化。此外,随附于本公开的各种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部件的某些细节。
48.前文描述在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对所公开的示例作出的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能变得明显,所述变化和修改不一定脱离本公开的本质。因此,赋予本公开的法律保护范围只能通过研究所附权利要求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