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2920发布日期:2021-07-06 20:2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轮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两轮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轮车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发展,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正处于交通方式快速发展变化和升级定型的阶段,多层次的消费结构为交通工具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近年来,市面上逐渐出现了一种名为体感车的车种,并且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在国外也被称作思维车、摄位车。平衡车是利用动态平衡原理来控制前进及后退的高科技技术产品,随着身体的倾斜可随心所欲的控制驾驶速度及前进方向。目前的平衡车主要有独轮与双轮的区别,但独轮车的平衡能力较差,对操控者的技术要求过高,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勉强驾驶,因此,在市面上并没有收到大众的喜爱,相比而言,两轮车的稳定性能较高、驾驶简单,尤其受消费者的喜爱。以往的两轮车常设有转向扶手,通过转向扶手来进行控制方向,其占据了很大空间,不便于携带及运输,且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车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两轮车承载能力差、安装繁琐、结构复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的:
5.一种两轮车结构,包括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两支撑体通过旋转轴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侧轮毂电机安装在旋转轴上,轮毂电机轴轴线与旋转轴轴线同一截面且平行,旋转轴轴向长度长于单侧支撑体的长度,支撑体绕着旋转轴线旋转;
6.所述的左支撑体由容纳部、档泥板和加强筋一体注塑成型;
7.所述的右支撑体由右上壳体与右下壳体扣合形成腔体,上壳体由车体、档泥板、弧形筒体和加强筋一体注塑成型,下壳体由容纳部和弧形筒体一体注塑成型。
8.优选的,左侧轮毂电机和左侧支撑体分别固定旋转轴上,右侧轮毂电机固定在右支撑体上,右支撑体单独绕旋转轴旋转。
9.优选的,左侧轮毂电机固定旋转轴上,右侧轮毂电机固定在右支撑体上,左支撑体单独绕旋转轴旋转,且左支撑体装回弹部件。
10.优选的,左侧轮毂电机固定旋转轴上,右侧轮毂电机固定在右支撑体上,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各自绕旋转轴旋转,且左支撑体装回弹部件。
11.优选的,两轮毂电机安装在旋转轴上,左侧轮毂电机安装在旋转轴左端,右侧轮毂电机安装在旋转轴右端,左、右支撑体固定安装在旋转轴左右两端,通过旋转轴中间部分相对旋转。
12.优选的,左右轮毂电机安装旋转轴上,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绕各自绕旋转轴旋转,且各自装有回弹部件。
13.优选的,左右轮毂电机安装旋转轴上,右支撑体固定于旋转轴上,左支撑体单独绕
旋转轴旋转,且左支撑体装有回弹部件。
14.优选的,两轮车结构还包括平衡装置,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杆、回弹部件、固定螺丝;平衡杆用固定螺丝固定在旋转轴上,平衡杆和对应的支撑体间设置回弹部件,使支撑体和旋转轴保持平衡状态。
15.优选的,所述回弹部件为弹簧或橡胶件。
16.优选的,所述旋转轴左端伸入左支撑体,右端伸入右支撑体;所述旋转轴左端上部或右端上部设置凹槽,所述左支撑体或右支撑体上对应设置凸块,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凸块的宽度,凸块可在凹槽内绕着旋转轴径向旋转;所述左支撑体相对于右支撑体向前及向后旋转的角度范围分别为0

20
°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结构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左支撑体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在右支撑体上设有把手柄,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单手将整个车体提起来,避免了传统上用双手的弊端,便携性能更加良好;左支撑体上部安装装饰盖,起到美观和工艺作用,并且拆卸方便。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车承载能力好,强度高,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结构的左支撑体结构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结构的右支撑体上壳体结构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轮车结构的右支撑体下壳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限于本实用新型。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5.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8.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两轮车结构,包括左支撑体7和右支撑体,两支撑体通过旋转轴3 连接在一起,其中左支撑体7由第一容纳部10、第一挡泥板9、筒体14和第一加强筋13一体注塑成型。而右支撑体由右上壳体6
与右下壳体8扣合形成腔体,上壳体6由车体25、第二挡泥板26、弧形筒体24和第二加强筋 28一体注塑成型,下壳体8由第二容纳部29、和第二弧形筒体31一体注塑成型。由于左支撑体7及右上壳体6、右下壳体8都是通过各种部件一体注塑成型的,因此,该两轮车的结构相对简单、组装容易。在一种两轮车结构上,至少有一端轮毂电机4安装在旋转轴3上,轮毂电机轴轴线与旋转轴3 轴线同一截面且平行,旋转轴轴向长度长于单侧支撑体的长度,支撑体绕着旋转轴3旋转。上壳体6还可设置把手柄27、下壳体8还可设置第二把手柄30。两轮车结构还包括平衡装置,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杆、回弹部件、固定螺丝;平衡杆用固定螺丝固定在旋转轴3上,平衡杆和对应的支撑体间设置回弹部件(如装上弹簧、橡胶件等弹性体),使支撑体和旋转轴保持平衡状态。
29.旋转轴3与两支撑体之间可安装轴承或钢套,使支撑体在旋转轴上旋转更灵活。
30.轮毂电机的安装方式可以有以下6种:
31.1、左侧轮毂电机固定旋转轴3上,左侧支撑体7固定在旋转轴3上,右侧轮毂电机固定在右支撑体上,右支撑体单独绕旋转轴3旋转。
32.2、左侧轮毂电机固定旋转轴3上,右侧轮毂电机固定在支撑体上,左支撑体7单独绕旋转轴3旋转,且左支撑体装回弹部件。
33.3、左侧轮毂电机固定旋转轴3上,右侧轮毂电机固定右支撑体上,左支撑体7和右支撑体绕各自绕旋转轴3旋转,且左支撑体装回弹部件。
34.4、两轮毂电机安装在旋转轴3上,左侧轮毂电机安装在旋转轴左端,右侧轮毂电机安装在旋转轴右端,左、右支撑体固定安装在旋转轴左右两端,通过旋转轴3中间部分相对旋转。
35.5、左右轮毂电机安装旋转轴3上,左支撑体7和右支撑体绕各自绕旋转轴3旋转,且各自装有回弹部件。
36.6、左右轮毂电机安装旋转轴3上,右支撑体固定于旋转轴上,左支撑体单独绕旋转轴3旋转,且左支撑体7装有回弹部件。
37.此外,在左支撑体7上部还安装装饰盖5,装饰盖上安装指示罩11,指示罩下部装有指示灯板12,指示灯板12安装在左支撑体7上,装饰盖5起到美观和工艺作用,并且该装饰盖在两轮车中方便安装与拆卸。
38.以上设计的一种两轮车结构,通过将旋转轴把左支撑体7与右支撑连接在一起,并且使至少有一端得轮毂电机4安装在旋转轴3上,轮毂电机轴轴线与旋转轴轴线同一截面且平行,旋转轴轴向长度长于单侧支撑体的长度,支撑体绕着旋转轴线旋转。以该种结构连接可以使得两轮车的操控更加有效与方便。左支撑体上部还安装装饰盖5,从而起到美观和工艺作用。
39.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轴3和左支撑体7间隙配合,可在左支撑体内旋转运动,旋转轴左端部靠卡簧固定,旋转轴右端部与右支撑体过盈配合,用旋转轴固定螺丝从下壳体穿透旋转轴体内。
40.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支撑体7和右上壳上部有凹槽用来安装左踏板1和右踏板2,人脚站上踏板时靠重力向下移动,用来检测是否有人驾驶。
41.具体地,如附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支撑体7或右支撑体内部设置供电的电源模块及电控板,其中左车体内部安装有电控副板17,用自攻螺丝固定到左支撑体7
下部安装副板盖板19,用来防水防尘,和美观作用,电池和电控主板20安装在右上壳上,螺丝固定。
42.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右上壳体上部及左支撑体上部的脚踏板内侧电池显示灯,电池显示灯上安装显示灯罩;所述右下壳体侧面及左支撑体侧面安装照明灯,照明灯下安装照明灯电路板15及照明灯罩16;所述右下壳体上或左车体上设有开关21和充电口22和喇叭23。
43.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脚踏板为弹性材质一体注塑成型或非弹性材质一体注塑成型,脚踏板下端设置弹簧。
44.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轮车内设置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脚踏板下端延伸至左支撑体7和右支撑体内的踏板感触点,以及电控板上对应设置的光电开关21;当人站在脚踏板上时,踏板感触点与光电开关接触,电控板20启动轮毂电机驱使车轮转动。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