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7809发布日期:2022-08-31 13:5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上部的排水,通常依靠顶盖与侧围之间围合排水槽实现排水,但是由于顶盖和侧围之间通过焊接固定,长时间的使用将导致焊接处发生漏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顶盖与侧围之间围合排水槽实现排水,且顶盖和侧围之间通过焊接固定,长时间的使用将导致焊接处发生漏水的情况。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车身结构,包括:
5.顶盖总成;
6.侧围总成,位于所述顶盖总成下方,且沿所述顶盖总成周向延伸设置;以及,
7.环形密封件,设于所述顶盖总成和所述侧围总成之间,所述环形密封件用以密封连接所述顶盖总成和所述侧围总成,所述环形密封件上端面形成有排水部。
8.可选地,所述环形密封件包括沿左右向间隔布设且均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两个承载框条,各所述承载框条均形成有第一排水槽,各所述第一排水槽均沿前后向贯穿对应的所述承载框条设置;
9.所述排水部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排水槽。
10.可选地,所述承载框条包括沿左右向依次连接的连接部、支撑部以及承载部,所述连接部沿左右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侧围总成相抵接,所述支撑部沿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承载部沿左右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排水槽形成于所述承载部;和/或,
11.所述环形密封件还包括沿前后向间隔布设且均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的两个连接框条,两个所述连接框条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承载框条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框条均包括沿前后向延展设置的安装板,所述顶盖总成还包括沿前后向间隔布设且均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的端板,两个所述端板的下端均呈弯折设置,以形成沿前后向延展设置的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安装板相抵接。
12.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排水槽;和/或,
13.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和/或,
14.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焊接固定;和/或,
15.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涂设有胶水;和/或,
16.两个所述连接框条中包括位于后方的后连接框条,所述后连接框条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沿左右向贯穿所述后连接框条设置,所述排水部还包括所述第二排水槽。
17.可选地,所述顶盖总成包括两个均沿前后向延伸设置且沿左右向间隔布设的侧
板,两个所述侧板的底部均呈弯折设置,以形成沿水平向延展设置的第一抵接板,两个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底壁相抵接。
18.可选地,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排水槽焊接固定;和/或,
19.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排水槽的底壁之间涂设有胶水。
20.可选地,所述顶盖总成包括:
21.盖体,用以盖设于所述侧围总成上方,且与所述环形密封件相连;以及,
22.框架,设于所述盖体内,用以支撑所述盖体,所述框架的下端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接。
23.可选地,所述框架包括多个沿前后向间隔布设的横梁结构,各所述横梁结构均包括:
24.横梁主体,沿左右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主体与所述盖体的顶部相连接;以及,
25.两个连接臂,沿左右向间隔布设,且均沿上下向延伸设置,两个所述连接臂的上端与所述横梁主体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臂的下端均与所述侧围总成相连。
26.可选地,所述框架还包括多个沿左右向间隔布设的纵梁,各所述纵梁均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纵梁与多个所述横梁主体相连接。
2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汽车,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包括:
28.顶盖总成;
29.侧围总成,位于所述顶盖总成下方,且沿所述顶盖总成周向延伸设置;以及,
30.环形密封件,设于所述顶盖总成和所述侧围总成之间,所述环形密封件用以密封连接所述顶盖总成和所述侧围总成,所述环形密封件上端面形成有排水部。
3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环形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顶盖总成和所述侧围总成,所述环形密封件在顶盖与侧围之间起承接作用,且保证了所述顶盖和所述侧围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所述环形密封件上端面形成有排水部,所述排水部为独立结构,实现了排水的同时,可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将导致所述顶盖和所述侧围之间漏水情况。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身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中车身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35.图3为图1中车身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36.图4为图1中环形密封件的俯视示意图;
37.图5为图1中环形密封件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图1中环形密封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图4中承载框条的剖视示意图;
40.图8为图1中车身结构沿左右向的剖视示意图;
41.图9为图1中车身结构沿前后向的剖视示意图;
42.图10为图1中车身结构和框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1为图1中顶盖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号说明:
4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车身结构1412连接臂1顶盖总成142纵梁11端板2侧围总成111第二抵接板3环形密封件12侧板31承载框条121第一抵接板311连接部13盖体312支撑部131顶部313承载部132侧部32连接框条14框架321安装板141横梁结构41第一排水槽1411横梁主体42第二排水槽
46.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9.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0.目前汽车上部的排水,通常依靠顶盖与侧围之间围合排水槽实现排水,但是由于顶盖和侧围之间通过焊接固定,长时间的使用将导致焊接处发生漏水的情况。
51.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及汽车,其中,图1至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身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52.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车身结构100包括顶盖总成1、侧围总成2以及环形密封件3,
所述侧围总成2位于所述顶盖总成1下方,且沿所述顶盖总成1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环形密封件3设于所述顶盖总成1和所述侧围总成2之间,所述环形密封件3用以密封连接所述顶盖总成1和所述侧围总成2,所述环形密封件3上端面形成有排水部。
53.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环形密封件3密封连接所述顶盖总成1和所述侧围总成2,所述环形密封件3在顶盖总成1与侧围总成2之间起承接作用,且保证了所述顶盖总成1和所述侧围总成2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所述环形密封件3上端面形成有排水部,所述排水部为独立结构,实现了排水的同时,可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将导致所述顶盖总成1和所述侧围总成2之间漏水情况。
54.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4,所述环形密封件3包括沿左右向间隔布设且均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两个承载框条31,各所述承载框条31均形成有第一排水槽41,各所述第一排水槽41均沿前后向贯穿对应的所述承载框条31设置,所述排水部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排水槽41,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的实现排水。
55.进一步地,参照图7和图8,所述承载框条31包括沿左右向依次连接的连接部311、支撑部312以及承载部313,所述连接部311沿左右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侧围总成2相抵接,增加了接触面积,连接稳固。所述支撑部312沿上下向延伸设置,所述承载部313沿左右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排水槽41形成于所述承载部313,如此设置,在实现排水的同时,便于安装,节约安装空间。
56.具体地,参照图1、图4至图6,所述环形密封件3还包括沿前后向间隔布设且均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的两个连接框条32,两个所述连接框条32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承载框条31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框条32均包括沿前后向延展设置的安装板321,所述顶盖总成1还包括沿前后向间隔布设且均沿左右向延伸设置的端板11,两个所述端板11的下端均呈弯折设置,以形成沿前后向延展设置的第二抵接板111(参照图9),所述第二抵接板111与所述安装板321相抵接,如此设置,增大了所述顶盖总成1与所述环形密封件3接触面积,使得两个之间连接稳固,效果好。
57.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述第二抵接板111与所述安装板321之间密封效果,所述第二抵接板111与所述安装板32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通过所述密封条密封,提高了密封效果,防止漏水。
58.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密封条,所述第二抵接板111与所述安装板321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安装槽,通过将所述密封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实现了对所述密封条的限位,避免所述密封条活动,影响密封效果,且密封条安装便捷。
59.具体地,所述第二抵接板111与所述安装板321之间的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螺接件螺纹连接,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板111与所述安装板321之间焊接固定,如此连接牢固。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板111与所述安装板321之间涂设有胶水,用过胶水粘接固定,还可以实现密封。
6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例可以择一设置,还可以同时设置,当两者同时设置,密封效果好。
61.进一步地,参照图7,所述承载部313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排水槽41,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避免漏水。
62.具体地,参照图6,两个所述连接框条32中包括位于后方的后连接框条32,所述后
连接框条32上设置有第二排水槽42,所述第二排水槽42沿左右向贯穿所述后连接框条32设置,所述排水部还包括所述第二排水槽42,如此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排水槽41和所述第二排水槽42的共同作用,排水效果好。
63.参照图8,所述顶盖总成1包括两个均沿前后向延伸设置且沿左右向间隔布设的侧板12,两个所述侧板12的底部均呈弯折设置,以形成沿水平向延展设置的第一抵接板121,两个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相抵接,如此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排水槽41实现了对所述顶盖安装过程中的限位,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相抵接,增大了接触面积,使得两者连接稳固。
64.为了实现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的连接,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之间可以通过螺接件螺纹连接,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焊接固定,如此设置连接牢固,且可实现密封,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之间涂设有胶水,通过胶水将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粘接牢固,且可以实现密封。
6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例可以择一设置,还可以同时设置,当两者同时设置,密封效果好。
66.为了进一步地地提高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通过所述密封条密封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提高了密封效果。
67.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密封条,所述第一抵接板121与所述第一排水槽41的底壁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安装槽,通过将所述密封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实现了对所述密封条的限位,避免所述密封条活动,影响密封效果,且密封条安装便捷。
6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密封条设置的位置和焊接的位置呈错位布设,如此设置,避免干扰,效果好。
69.具体地,参照图10和图11,所述顶盖总成1包括盖体13和框架14,所述盖体13用以盖设于所述侧围总成2上方,且与所述环形密封件3相连,所述框架14设于所述盖体13内,通过所述框架14支撑所述盖体13,提高了所述盖体13的强度,所述框架14的下端与所述侧围总成2相连接,使得所述盖体13与所述侧围总成2之间连接牢固,效果好。
7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盖体13与所述框架14焊接固定,所述盖体13呈分块设置,包括顶部131和两个侧部132,所述顶部131呈圆弧状设置,所述顶部131的两端分别与侧围总成2的前后端面相连,两个所述侧部132分别于所述顶部131的两侧相连。结构简单,可降低模具尺寸规格,减小尺寸,降低费用,所述框架14提供所述盖体13的稳定的结构强度。所述盖体13与所述框架14焊接,形成顶盖总成1后,单独过生产线,无需考虑现有线体限制,所述框架14保证所述盖体13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在生产线最后再装配,车身的高度可不受现有生产线的限高约束,降低线体改造成本。
71.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框架14包括多个沿前后向间隔布设的横梁结构141,各所述横梁结构141均包括横梁主体1411和两个连接臂1412,所述横梁主体1411沿左右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主体1411与所述盖体13的顶壁面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臂1412沿左右向间
隔布设,且均沿上下向延伸设置,两个所述连接臂1412的上端与所述横梁主体1411相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臂1412的下端均与所述侧围总成2相连,如此,使得所述横梁结构141与所述侧围总成2之间连接牢固,且提高了所述盖体13的强度,效果好。
72.参照图1,所述框架14还包括多个沿左右向间隔布设的纵梁142,各所述纵梁142均沿前后向延伸设置,所述纵梁142与多个所述横梁主体1411相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多个所述纵梁142连接多个所述横梁主体1411,提高了所述盖体13沿前后向的强度,安装效果好。
7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环形密封件3在所述顶盖总成1与所述侧围总成2之间进行过渡,使所述顶盖总成1与所述侧围总成2不直接联系,便于不同高度的车型开发拓展及应用,具体表现为:当平顶车型要改为高顶车型时,所述顶盖总成1的高度增加,所述侧围总成2保持通用,利用所述环形密封件3的单独的排水部,在实现排水的同时,可实现车型的拓展变化,操作简单。另外,由于本技术中在进行车型拓展变化时,可保持侧围不变,适应各种高度的车型开发需求,降低开发成本。另外,本技术中,采用了装配式的顶盖总成1,解决了开发车型高度太高,无法通过现有生产线体的问题,横梁结构141与顶盖总成1焊接成整体,保证了所述顶盖总成1的整体强度,且可单独过生产线,生产装配时也不会变形。所述顶盖总成1与侧围总成2的连接通过多个连接臂1412连接固定,保证顶盖总成1与侧围总成2的连接强度。且多个所述横梁主体1411与盖体13先焊接,保证了所述盖体13的整体强度,所述侧围总成2与所述顶盖总成1可分别单独过线。所述顶盖总成1采用装配式,使得车身结构100的高度可不受现有生产线的限高约束,降低线体改造成本,多个所述连接臂1412与所述侧围总成2焊接固定,保证顶盖总成1与侧围总成2的连接强度。多个所述横梁结构141与多个纵梁142焊接成框架14,且与所述顶盖总成1焊接固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带骨架的顶盖总成1。
7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结构100,所述汽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全部的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