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3448发布日期:2024-03-12 20:44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摩托车,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1、摩托车所具有的照明组件在确定车辆设计方面,是具有较大影响的部件。现有的摩托车照明组件的远光和近光均采用透镜式的布置方案,尤其对于两轮摩托车的近光灯,根据gb 19152的法规配光光型的要求,近光灯配光测定时,对于配光测试屏上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内的特征点有特殊的亮度要求。

2、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灯具本身的杂散光实现对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内特征点的亮度要求。然而,由于存在杂散光不可控的因素,依照这种方案生产的照明组件制成后,其最终结果的达成度不可控,无法从设计本身实现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亮度精确控制。

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摩托车照明组件于配光测试屏上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亮度无法精确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组件照明效果更加好,照明路径更优化的摩托车。

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设置在车架上;悬架组件,悬架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行走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第一照明件和第二照明件,第一照明件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包括第一折射区和第二折射区,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第一折射区沿前后方向在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区域,第二折射区沿前后方向在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区域,第二投影区域与第一投影区域的面积之比设置为大于11%且小于14%。

4、进一步地,第一折射区将第一光源的光折射至测试屏第一预设区域,第二折射区将第一光源的光折射至测试屏第二预设区域。

5、进一步地,第一照明件与第二照明件基本沿着摩托车的左右方向依次设置。

6、进一步地,第一折射区包括至少两个曲率半径不同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50mm,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300mm且小于等于500mm;

7、第二折射区在摩托车左右方向的曲率半径设置为大于等于5mm 且小于等于9mm,第二折射区在摩托车上下方向的曲率半径设置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9mm。

8、进一步地,第二照明件包括第二光源和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的曲率半径设置为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25mm。

9、进一步地,第一照明件设置为近光灯,第二照明件设置为远光灯。

10、进一步地,将第一透镜左右对称的对称线设置为y轴,第二折射区相对于y轴左右对称。

11、进一步地,第一照明件和第二照明件设置为一体成型。

12、进一步地,第一照明件包括第三线路板和第一通光孔,第三线路板环设于第一通光孔,且第三线路板上设置有位置灯灯珠,位置灯灯珠围绕第一通光孔均匀布置在第三线路板上;第二照明件包括第四线路板和第二通光孔,第四线路板环设于第一通光孔,且第四线路板上设置有位置灯灯珠,位置灯灯珠围绕第二通光孔布置在第四线路板上形成预设图案。

13、进一步地,照明组件包括第一装饰圈和第二装饰圈,第一装饰圈包括透光部分,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一装饰圈的透光部分沿摩托车前后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与第三线路板上的位置灯灯珠沿摩托车前后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投影设置为至少部分重合;第二装饰圈也包括透光部分,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投影面上,第二装饰圈的透光部分沿摩托车前后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与预设图案沿摩托车前后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投影设置为至少部分重合。

14、本申请通过第一透镜和第一光源组合实现近光灯的功能,并通过在第一透镜上制作第二折射区,使得穿过第二折射区的光线发生偏折,从而改变了穿过第二折射区的这部分光线在配光测试屏上的照射位置,实现精确控制近光灯在配光测试屏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上亮度,达成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的亮度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第一照明件和第二照明件,第一照明件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包括第一折射区和第二折射区,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第一折射区沿前后方向在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区域,第二折射区沿前后方向在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区域,第二投影区域与第一投影区域的面积之比设置为大于11%且小于14%。设置该照明组件的摩托车能够有序的控制近光灯在地面以上的照射区域,进一步保障行车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何刚,郑闯,彭红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