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1589发布日期:2024-03-12 20:4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前围总成、地板总成和后围总成之间是分别进行设置,并没有将前围总成、地板总成和后围总成结合形成整体的结构。这样,在车辆受到碰撞时,无法有效地进行力的传递和分解,这样会导致车辆碰撞过程中各处的受力不均,从而容易使车辆的受损程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车身,该车辆的车身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而且可以提升车辆的整体碰撞性能,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在车辆受到撞击时,碰撞力可以更好地进行传递和分解,从而可以使各处的受力更加均匀。

2、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身,包括:前围总成,所述前围总成上形成有横向延伸的前围传力腔;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设置于所述前围总成的后端,所述地板总成上形成有纵向延伸的中通道传力腔,所述中通道传力腔的前端与所述前围传力腔相对应;后围总成,所述后围总成设置在所述地板总成的后端,所述后围总成包括:后围板和后围加强件,所述后围加强件设置于所述后围板的前侧,所述后围加强件与所述后围板之间形成有后围传力腔,所述中通道传力腔的后端与所述后围传力腔相对应,所述后围加强件的下端与所述地板总成的后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前围传力腔、所述中通道传力腔和所述后围传力腔共同形成传力通道。

4、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身,不仅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而且可以提升车辆的整体碰撞性能,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另外,在车辆受到撞击时,碰撞力可以更好地进行传递和分解,从而可以使各处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可以减轻其他部位的受力程度。

5、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地板、中通道和中通道加强件,所述中通道设置于所述地板上,所述中通道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中通道上且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形成有所述中通道传力腔。

6、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通道加强件包括:第一中通道加强件,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均设置于所述中通道内的顶部,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与所述中通道之间分别形成有所述中通道传力腔。

7、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围总成包括:前围前板和前围后板,所述前围后板连接于所述前围前板的后侧,所述前围后板与所述前围前板之间形成有所述前围传力腔,所述前围传力腔与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的前端相对应。

8、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通道加强件还包括:第二中通道加强件,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中通道外的底部,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所述中通道和所述地板之间形成有所述中通道传力腔。

9、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围总成还包括:前围下板,所述前围下板连接于所述前围后板的后下侧,所述前围下板与所述前围后板之间形成有所述前围传力腔,所述前围传力腔的横向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的前端相对应。

10、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围总成还包括:后围横梁,所述后围横梁内部形成有后围传力腔,所述后围横梁包括:后围上横梁、后围中横梁和后围下横梁,所述后围上横梁设置于所述后围板的上端,所述后围中横梁设置于所述后围板的中部,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的后端与所述后围中横梁相对应,所述后围下横梁设置于所述后围板的下端,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的后端与所述后围下横梁相对应。

11、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围加强件与所述中通道的后端顶部固定连接,且沿车身长度方向,所述中通道的两端均敞开设置,所述中通道传力腔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围传力腔和所述后围传力腔衔接。

12、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围加强件的两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内形成所述后围传力腔,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v形,且两个所述凸起分别与所述中通道传力腔对应。

13、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车身。

14、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总成(20)包括:地板(22)、中通道(23)和中通道加强件(24),所述中通道(23)设置于所述地板(22)上,所述中通道加强件(24)设置于所述中通道(23)上且与所述中通道(23)之间形成有所述中通道传力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加强件(24)包括:第一中通道加强件(25),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25)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25)均设置于所述中通道(23)内的顶部,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25)与所述中通道(23)之间分别形成有所述中通道传力腔(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总成(10)包括:前围前板(12)和前围后板(13),所述前围后板(13)连接于所述前围前板(12)的后侧,所述前围后板(13)与所述前围前板(12)之间形成有所述前围传力腔(11),所述前围传力腔(11)与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25)的前端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通道加强件(24)还包括:第二中通道加强件(26),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26)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26)设置于所述中通道(23)外的底部,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26)、所述中通道(23)和所述地板(22)之间形成有所述中通道传力腔(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总成(10)还包括:前围下板(14),所述前围下板(14)连接于所述前围后板(13)的后下侧,所述前围下板(14)与所述前围后板(13)之间形成有所述前围传力腔(11),所述前围传力腔(11)的横向一端与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26)的前端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总成(30)还包括:后围横梁(32),所述后围横梁(32)内部形成有后围传力腔(33),所述后围横梁(32)包括:后围上横梁(37)、后围中横梁(34)和后围下横梁(35),所述后围上横梁(37)设置于所述后围板(31)的上端,所述后围中横梁(34)设置于所述后围板(31)的中部,所述第一中通道加强件(24)的后端与所述后围中横梁(34)相对应,所述后围下横梁(35)设置于所述后围板(31)的下端,所述第二中通道加强件(26)的后端与所述后围下横梁(35)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加强件(36)与所述中通道(23)的后端顶部固定连接,且沿车身(1)长度方向,所述中通道(12)的两端均敞开设置,所述中通道传力腔(21)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围传力腔(11)和所述后围传力腔(33)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加强件(36)的两侧设置有凸起(41),所述凸起(41)内形成所述后围传力腔(33),两个所述凸起(41)之间形成v形,且两个所述凸起(41)分别与所述中通道传力腔(21)对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车辆的车身包括:前围总成上形成有横向延伸的前围传力腔;地板总成设置于前围总成的后端,地板总成上形成有纵向延伸的中通道传力腔,中通道传力腔的前端与前围传力腔相对应;后围总成设置在地板总成的后端,后围总成包括:后围板和后围加强件,后围加强件设置于后围板的前侧,后围加强件与后围板之间形成有后围传力腔,中通道传力腔的后端与后围传力腔相对应,后围加强件的下端与地板总成的后端顶部固定连接;前围传力腔、中通道传力腔和后围传力腔共同形成传力通道。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而且可以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碰撞力可以更好地进行传递和分解,使各处的受力更加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宾,史红乐,董海洋,梁兴贺,李卫钊,王超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